:::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探討臺灣高中(職)柔道選手得意技動作與運動傷害之成因
書刊名:運動與遊憩研究
作者:施國森黃志仁張世沛張志銘
作者(外文):Shih, Kuo-senHuang, Chi-wenChang, Shih-peiChang, Chih-ming
出版日期:2021
卷期:16:1
頁次:頁17-37
主題關鍵詞:受傷時機有效攻擊傷害原因Opportunity of sports injuryEffective attacksReasons for sports inju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葉雯華、徐建信(20051000)。93年全中運高中組柔道選手有效得分動作及得分等級分析。大專體育,80,82-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秀芳(20110800)。柔道得意技之應用。休閒運動期刊,10,113-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吉越(19991000)。臺灣區運會柔道選手運動傷害研究。朝陽學報,4,255-2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阮欣宜、郭癸賓(20140300)。2013年版柔道規則修訂對抓握法之影響與因應策略。中華體育季刊,28(1)=108,81-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國恩、許淑慧、陳福士(20070600)。從歷屆奧運會、世界柔道錦標賽成績探討國際柔道競賽實力。中華體育季刊,21(2)=81,114-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台二、吳玫玲、李書維、李建明(20020300)。中央警察大學警技課程學生運動傷害現況調查。體育學報,32,143-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國恩(19991000)。第十一屆泛太平洋柔道錦標賽有效得分技術動作之分析。大專體育,45,87-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吉越(19981000)。不同柔道選手常用技術之比較研究。大專體育,39,46-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國恩(20080700)。亞洲青年柔道選手致勝技術之分析。運動教練科學,10,65-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廖俊強、王明月、許吉越(20140600)。2012倫敦奧運柔道比賽技術分析與得分等級之研究。文化體育學刊,18,27-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許正心、宋映呈、沈志堅(20151200)。2014年世界盃柔道錦標賽技術分析。運動教練科學,40,137-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張聰榮、何文照、莊榮仁、何紀璋、連昭美、羅煥奎、王信淵、何宗融(20091200)。柔道運動傷害及就醫行為調查分析初探--以2008全國柔道錦標賽為例。中醫骨傷科醫學雜誌,8,31-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郭癸賓(19970100)。大專柔道優秀選手運動傷害調查分析與研究。四海學報,11,403-4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獻皞、高偉峰、張新、徐德福、郭健中、顏鴻章、李建賢(20030900)。中等學校柔道賽傷病評估。中華民國急救加護醫學會雜誌,14(3),1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謝秀芳(19991200)。柔道連絡技術之探討。雲科大體育,2,93-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山本洋祐、吉池宏彰、浜野學、小川宏、青木豐次、山本郁榮(1991)。柔道的傷害調查--以傷害發生的部分和原因為中心。日本體育大學紀要,20(2),181-1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中村勇(2007)。デ一タで読むリオデジ後篇。近代柔道,29(12),46-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阿部謙之(1997)。女子柔道選手の傷害に関する研究:大学生を中心として。別府大学紀要,38,7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阿部謙之、山中圈一、阿部淳(2003)。高校女子柔道選手の傷害に関する研究。別府大学紀要,45,67-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藤澤健幸(2015)。中学校における柔道の負傷事故に関する研究--負傷事故の傾向と特徴からの安全対策--スポーツ。科学研究,12,84-10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呂耀宗、王鍵慰(20001200)。柔道運動傷害與得意技之探析。大專體育,51,122-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侯碧燕、劉金龍、張志峰(20060600)。柔道比賽得分內容分析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7(2),103-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郭癸賓、許吉越(20001000)。中等學校柔道選手有效得分動作之分析。大專體育,50,55-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鄧癸賓、丁文貞(20010400)。柔道比賽有效得分動作之比較分析。大專體育,53,36-4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呂昭正、吳建龍、郭癸賓(2004)。柔道選手不同取位動作之上肢爆發力量之相關研究。2004臺灣運動生物力學學術研討會。臺北市:臺灣運動生物力學會。46-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卓世鏞、朱素鑾、周靈山、溫麗香(2003)。從2000年雪梨奧運日本柔道金牌選手之戰術技術探討我國柔道發展趨勢。中華民國大專院校92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桃園:國立體育學院。432-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許吉越(2000)。89年大運會柔道賽甲組選手有效得分之時間、動作技術及得分等級研究。2000年國際大專運動教練科學研討會。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53-2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徐建信(2008)。女子優秀柔道選手攻擊內容分析--2006亞運、2007世界盃及全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桃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書韻(2007)。我國大專女子柔道選手不同量級與不同技術應用對競賽成績影響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曉虹(2008)。優秀女子柔道選手比賽過程研究--以2004年雅典奧運女子組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雯華(2005)。台灣青少年柔道選手攻擊內容分析比較(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台鳳(2009)。97年全中運柔道選手整體比賽與決賽攻擊內容之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何承諫(2014)。大專田徑選手運動傷害之調查與分析--以國立體育大學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運勳(2012)。中央警察大學柔道課程運動傷害調查研究--以二年制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賴益銘(2014)。台灣青少年柔道運動員運動傷害調查與成因分析(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素秋(2013)。2012年亞洲青年柔道錦標賽各量級比賽得分內容技術分析研究(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醍醐敏郎、江明宏(2001)。柔道入門。台南市:大坤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吉祥(1992)。柔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中華民國柔道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武雄(1987)。柔道學理新詮。臺北市: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鍵慰、熊明禮(2001)。柔道運動員前十字韌帶傷害發生狀況之分析。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0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台鳳、林晉利、徐建信(2009)。2007年世界杯優秀女子柔道選手攻擊內容分析。大專體育學術專刊:98年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