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記憶.動作記憶.口傳身授:京劇傳承與文化記憶
書刊名:藝術論衡
作者:海震
作者(外文):Hai, Zhen
出版日期:2021
卷期:復刊13
頁次:頁91-106
主題關鍵詞:記憶動作記憶口傳身授京劇傳承MemoryAction memoryOral instruction with physical trainingPeking operaPassing dow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0
期刊論文
1.王安祈、劉慧芬、沈惠如、施如芳、趙雪君(20110300)。作家身影。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1)=81,61-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海震(2020)。程式、「活口」演唱與口頭創腔:京劇音樂傳統及其在1953-1965年間的因應與改革。戲曲藝術,41(4),1-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傅謹(2006)。身體對文學的反抗--解讀李玉聲的16條短信。讀書,2006(6),34-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璦玲(20110300)。「經典性」與「現代性」--論當代臺灣京劇發展之美學新視野與其文化意涵。中國文哲研究通訊,21(1)=81,21-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北京市藝術研究所、上海藝術研究所(2000)。中國京劇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元皓(2014)。不辭遍唱陽春--京劇鬚生李金棠生命紀實。宜蘭: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硯秋、程永江(2003)。程硯秋戲劇文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傅謹(2007)。京劇學前沿。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毓生(1988)。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庚(1994)。當代中國戲曲。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照璵、李銘偉(20200000)。京劇.未來式:王安祈與國光劇藝新美學。時報文化。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安祈、李元皓(2001)。寂寞沙洲冷:周正榮京劇藝術。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喬納森.福斯特(2016)。記憶。譯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雷娜特.克洛佩爾、錢泥(2009)。演奏藝術的生理心理學津要。上海音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謝虹雯、安志強(1983)。張君秋戲劇散論。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邢本寧(2012)。〈紅衣與金箭〉劇本暨創作報告,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劇場藝術創作研究所(劇本創作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華熙(19350901)。程玉霜講「舊劇的導演方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王安祈(2016)。名伶灌唱片心態探析。錄影留聲 名伶爭鋒--戲曲物質載體研究。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荀慧生(1963)。不經一番寒徹骨 那得梅花撲鼻香--漫談培養戲曲界青年一代。荀慧生演劇散論。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孫玄齡(2009)。名師軼事--兼憶楊寶忠先生。聲響年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梅蘭芳(2016)。四十年戲劇生活。梅蘭芳全集。北京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梅蘭芳(2016)。舞臺藝術四十年。梅蘭芳全集。北京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梅蘭芳(2016)。瑤卿先生的精神前進。梅蘭芳全集。北京出版社:中國戲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天華、齊如山、徐蘭沅、馬明寶(2021)。梅蘭芳歌曲譜。梅蘭芳全集。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