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力上古漢語聲調說述評
書刊名:東海中文學報
作者:林清源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87
卷期:7
頁次:頁117-143
主題關鍵詞:上古王力漢語聲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4
  • 點閱點閱:63
Other
1.王力(1978)。黃侃古音學述評,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力(1980)。古無去聲例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孟伯迪(1982)。輔音尾在漢藏系語言聲調體系中的重要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王力(1983)。漢語語音史上的條件音變。語言研究,1983(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邦新(19751200)。平仄新考。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7(1),1-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日昇(19680900)。試論上古四聲。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113-17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丁邦新(19751200)。論語、孟子、及詩經中並列語成分之間的聲調關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47(1),17-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寶華(1984)。論入聲。音韻學研究,1984(1),433-4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力(1935)。從元音的性質說到中國語的聲調。清華學報,10(1),157-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力(1985)。〈詩韻韻讀〉答疑。中國語文,1(1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舉謙(1963)。試論上古字調研究。東海學報,5(1),11-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江舉謙(1965)。從說文入聲語根論析上古字調演變。東海學報,7(1),73-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岑麒祥(1943)。入聲非聲說。圖書月刊,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葆瑞(1984)。讀王力先生的《詩經韻讀》。中國語文,198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梅祖麟(1974)。上古漢語的聲調與上聲的起源。幼獅月刊,40(6),69-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樹錚(1985)。論音長不是上古漢語聲調的區別性特徵。文史哲,6,78-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歐陽覺亞(1979)。聲調與音節的相互制約關係。中國語文,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鄭仁佳(1986)。語言學家王力教授生平。傳記文學,48(6),58-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周法高(1968)。說平仄。香港。105-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紀鋒(1984)。從說文讀若看古音四聲。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史存直(1981)。漢語語音史綱要。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同龢(1998)。漢語音韻學。Taipei:Liberal Arts Press。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新雄(1978)。音略證補。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力(1963)。漢語音韻。漢語音韻。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董同龢(1954)。中國語音史。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力(1980)。詩經韻讀。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力(1958)。漢語史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榮(1956)。切韻音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力(1985)。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許慎、段玉裁(1996)。說文解字注。台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法高(1969)。中國音韻學論文集。中國音韻學論文集。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周祖謨(1966)。古音有無上去二聲辨。問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力(1935)。漢語音韻學。漢語音韻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王力(1958)。漢語詩律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力(1980)。上古漢語入聲和陰聲的分野及其收音。龍蟲並雕齋文集(第一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新魁(1978)。古音概說。古音概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勝長、江汝銘(1972)。高本漢諧聲譜─一諧聲字及又聲字與聲調的關係之研究。高本漢諧聲譜─一諧聲字及又聲字與聲調的關係之研究。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傳曾(1984)。從秦漢竹帛中的通假字看入變為去當在兩漢之交。兩漢漢語研究。濟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黃家教(1984)。從「等」來看廣州方言入聲消失的跡象。音韻學研究〈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潘家懿(1984)。從交城方言看漢語入聲消失的歷史。音韻學研究〈1〉。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羅常培、王均(1957)。普通語言學綱要。普通語言學綱要。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王國維(1961)。五聲說,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