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法華經》「四要品」偈頌之韻律風格研究
作者:趙詠寬
作者(外文):ZHAO,YONG-KUAN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耿志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法華經》四要品偈頌韻律語言風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漢譯佛經偈頌為中國文學文體的一種,該文體非韻文又非散文,是形式如詩歌般的非韻文。各家學者欲從漢譯偈頌找其押韻之處,然多無功而返。由於中國文學韻文的定義在必須押韻,而「韻」指的是「韻腳」。這也說明偈頌不列入韻文之因。不過漢譯偈頌讀來順口,音韻和諧,必有其音韻上的原因。本文以《法華經》「四要品」偈頌為例,運用語言風格學研究方法,將偈頌每字找出聲、韻、調,再歸納及統計,有如下成果。
「聲」的方面有三:一是同句中聲母多不重複,二是同句中發音部位多重複,三是句首字以濁音為多。「韻」的方面有三:一是同句中韻母多不重複,二是多使用開口字,三是多使用三等字。「調」的方面有三:一是同句中多出現三種聲調,二是句末字多使用仄聲,三是同句中舒促多交錯。
上下句之間音樂性上,在同句句首字與句末字、句末字與次句句首字、每句句末字、偶數句句末字之間,在開合與平仄上,有過半機率一致。
上述音韻現象可以達成,不外乎譯經師在梵文偈頌轉換成漢文偈頌時作的四項工作:一是音節整齊化,二是句數偶數化或四句化,三是上下音節同步化,四是「短長短」韻律型態的保留。
藉漢譯偈頌韻律的整理,可發現偈頌與中國詩歌間的互相交流,無論是句數或是平仄的安排上。這些現象也可為近體詩的格律、詞、曲仄聲韻等找出其可能源頭及脈絡。
一、書籍
(一)《法華經》文本(依時代先後排列)
〔西晉〕竺法護:《正法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No. 263
〔東晉〕鳩摩羅什:《妙法蓮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No. 262
〔隋〕闍那崛多、達摩笈多:《添品妙法蓮華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九冊No.
264
〔日〕南條文雄、泉芳璟:《梵漢對照新譯法華經》(京都:真宗大谷大學尋源會
出版部,1913年)
〔日〕荻原雲來:《改訂梵文法華經》第三版(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94年)

(二)古籍(依時代先後排列)
〔漢〕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梁〕釋慧皎:《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No. 2059
〔唐〕釋玄應《一切經音義》,《中華藏》第五十七冊No. 1163
〔唐〕釋智昇:《開元釋教錄》,《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五冊No. 2154
〔唐〕惠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新脩大藏經》第四十八冊No. 2008
〔宋〕釋贊寧:《宋高僧傳》,《大正新脩大藏經》第五十冊No. 2061
〔宋〕陳彭年:《校正宋本廣韻》(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9月)
〔宋〕張麟之:《校正韻鏡》(元禄九年川勝五郎右衛門校本,1696年2月)

(三)現代書籍(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丁福保:《佛學大詞典》(新北:法鼓佛教學院,2010年10月)
王 力:《漢語詩律學》(香港: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76年5月)
王晴慧:《六朝漢譯佛典偈頌與詩歌之研究》(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6
年3月)
朱慶之:《佛典與中古漢語詞彙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7月)
余英時:《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
有限公司,1996年)
佛光文化:《佛光大辭典增訂版》(高雄:佛光出版社,2015年1月)
周碧香:《《東籬樂府》語言風格研究》(高雄:五南出版社,2015年4月)
季羡林:《印度古代文学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8月)
林尹:《中國聲韻學論》(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7月)
竺家寧:《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11月)new window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5月)new window
張松輝:《新譯妙法蓮華經》(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月)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10月)new window
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例研究》(臺北:駱駝出版社,2006年11月)
梁啟超:《翻譯文學與佛典》收入《現代佛教學術叢刊19.佛教與中國文學》(臺
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11月)
陳新雄等:《語言學辭典》(臺北:三民書局,2015年)
程祥徽:《語言風格初探》(臺北:書林出版公司,1991年)
葉桂桐:《中國詩律學》(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8年1月)
臺灣開明書店:《斷句十三經經文.毛詩》(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91年)
齊藤隆信:《漢語仏典における偈の研究》(京都:法藏館,2013年3月)
賴信川:《一路念佛到中土:梵唄史談》(臺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1
年2月)
顏洽茂:《魏晉南北朝佛經詞彙研究》收入《法藏文庫.中國佛教學術論典64》
(高雄:佛光文化出版社,2002年)
龔賢:《佛典與南朝文學》(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


二、期刊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一)臺灣
周法高:〈說平仄〉,《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十三本(1948年9月)new window
丁邦新:〈平仄新考〉,《歷史語言研究集刊》第四十七本第一分(1975年12月)new window
黃國清:〈《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偈頌的解讀:漢梵本對讀所建的問題〉,《圓光佛
學學報》第5期(2000年12月)
孫尚勇:〈中古漢譯佛經偈頌體式研究〉,《普門學報》第27期(2005年5月)

(二)日本
TOKUNAGA, Muneo:〈Statistic Survey of the Sloka in the Mahabharata〉,《京都大
學文學部研究紀要》第34號(1995年3月)
福井 真:〈Sukhā vatī vyū ha(梵文無量寿経)、東方偈の研究 : 和訳と註〉,《待
兼山論叢.哲学篇》第35卷(2001年12月)
岩松淺夫:〈梵文(断簡)『諸法無行経』の偈頌の韻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
第52卷第2號(2004年3月)
齊藤隆信:〈偈の韻律によるテキスト校訂の可能性〉,《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53卷第1號(2004年12月)
岩松淺夫:〈梵文『月灯三昧経』の偈頌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53卷第2號(2005年3月)
齊藤隆信:〈『龍施菩薩本起経』の有韻偈頌と漢訳者について〉,《佛教大学総合
研究所紀要》第13號(2006年3月)
齊藤隆信:〈鳩摩羅什の詩と『大智度論』の偈〉,《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55
卷第1號(2006年12月)
岩松淺夫:〈『維摩経』梵本の偈頌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55卷第
2號(2007年3月)
齊藤隆信:〈漢訳仏典における偈の形態論——中華の韻文との連動〉,《印度學
佛教學研究》第56卷第1號(2007年12月)
岩松淺夫:〈偈頌から見た支謙訳『維摩詰経』の特徴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
學研究》第58卷第1號(2009年12月)
齊藤隆信:〈漢語仏典における偈の通押とその要因〉,《印度學佛教學研究》第
60卷第1號(2011年12月)
岩松淺夫:〈梵文『十地経』の偈頌について : 特に韻律の問題を中心に〉,《印
度學佛教學研究》第61卷第1號(2012年12月)
岩松淺夫:〈インド古典詩の韻律名 : アプテの「韻律表」索引〉,《創価大学人
文論集》第25號(2013年10月)

(三)中國
劉躍進:〈在語言學與古代文學之間徜徉──訪美國康奈爾大學東亞系梅祖麟教
授〉,《文學遺產》第3期(1997年)
侯傳文:〈《法句經》與佛教偈頌詩〉,《法音》第8期(1999年)
朱慶之:〈梵漢《法華經》中的「偈」「頌」和「偈頌」(一)〉,《漢語史研究集刊》
第0期(2000年)
朱慶之:〈梵漢《法華經》中的「偈」「頌」和「偈頌」(二)〉,《漢語史研究集刊》
第0期(2001年)
李小榮、吳海勇:〈佛經偈頌與中古絕句的得名〉,《貴州社會科學》第3期(2003
年)
孫尚勇:〈佛經偈頌的翻譯體例及相關問題〉,《宗教學研究》第1期(2005年)
孫尚勇:〈漢譯佛經偈頌的程式〉,《中國俗文化研究》第0期(2005年)
高文強:〈佛學東漸對詩歌聲病觀念及規則的影響〉,《長江學術》第2期(2006
年)
王志鵬:〈敦煌寫卷中佛教偈頌歌贊的性質及其內容〉,《敦煌學術》第5期(2006
年)
丁治民:〈《古尊宿語錄》偈頌用韻考〉,《古漢語研究》第3期(2010年)
史光輝:〈《大方便佛報恩經》文獻學考察〉,《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5期(2011
年9月)
于懷瑾:〈梵語詩歌韻律發展述略〉,《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
期(2012年1月)
方一新、高列過:〈從佛教詞語考辨《大方便佛報恩經》的時代〉,《浙江大學學
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期(2012年)
張昌紅:〈論詩、偈的異同及偈頌的詩化〉,《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6期(2012年)
張鐵山:〈試析回鶻文《金光明經》偈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版)》第1期(2013年)
彭建華:〈論梵語《入楞伽經》中的漢譯偈頌 〉,《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第1期(2013年)
王麗娜:〈韻律的文字 漢譯佛典中的偈頌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第1期(2015年)



三、學位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王晴慧:《六朝漢譯佛典偈頌與詩歌之研究》(臺中: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
士論文,1998年)
郭麗蘋:《李清照詞之音韻風格》(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倪惠珊:《《韻鏡》與現代國音中開合洪細之差異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
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林佩怡:《《三字經》之音韻風格》(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2010年)
王麗娜:《偈與頌:以中古時期漢譯佛典為中心 》(天津:南開大學中國語言文
學博士論文,2012年)
沈娜:《偈頌的流變研究——從偈頌到頌古》(安徽:安徽大學中國古代文學碩士
論文,2014年)
蕭振豪:《從音韻學窺探六朝隋唐詩律理論之起源》(京都: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
博士論文,2015年)


四、論文集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王志鵬:〈佛教偈頌歌贊的性質及其內容〉,《敦煌佛教與禪宗學術討論會文集》
(陝西:三秦出版社,2007年)


五、會議論文(依時間先後排列)
釋正持:〈六朝漢譯《法華經》偈頌的文學特色〉,《2010天台與禪學術研討會會
議論文集》(2010年10月22、23日)
趙詠寬:〈漢譯佛經偈頌與韻文關係探析──以《法華經》為例〉,《第13屆國際
暨第30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2012年5月19、20日)


六、網路資源
漢字古今音資料庫 http://xiaoxue.iis.sinica.edu.tw/ccr/
東方語言學 http://www.eastling.org/
中研院搜詞尋字 http://words.sinica.edu.tw/sou/sou.html
韻典網 http://ytenx.or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 http://dict.revised.moe.edu.tw/
CBETA──中華電子佛典協會 http://www.cbeta.org/
CiNii Articles──日本の論文をさがす http://ci.nii.ac.jp/
臺灣大學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index.jsp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