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文化接觸看變文對中國小說發展的影響
書刊名:中外文學
作者:張靜二
出版日期:1994
卷期:23:4=268
頁次:頁101-127
主題關鍵詞:中國小說變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1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陳芳英(19820400)。目連救母故事的基型及其演進。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4,47-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施之勉(1988)。後漢明帝前佛教已傳入中國。大陸雜誌,76(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葉慶炳(19770300)。中國早期小說中的詩歌。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0(3),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平(1993)。目連戲與青陽腔淵源淺說。民俗曲藝,81,231-2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振良(1981)。孟姜女故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集刊,26,565-7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敬(19750400)。詩詞在中國古典小說戲曲中的應用。中外文學,3(11),42-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顏榮利(1975)。紅樓夢中詩詞題詠之研究(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景深(1985)。目連故事的演變。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達(1985)。唐代俗講考。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鷟。朝野僉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趙璘。因話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姚鼐(1961)。古文辭類纂。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靜二(1984)。《西遊記》人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梁啟超(1978)。佛教與中國文學。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紀昀、永瑢(1974)。四庫全書總目。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義江(1979)。紅樓夢詩詞曲賦評注。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蕭統、李善。六臣注文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班固、顏師古、王先謙(1955)。漢書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澧。東塾讀書記.孟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玄。毛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呂氏春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劉向。古列女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捜神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趙彥衛。雲麓漫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慧皎(1973)。高僧傳.唱導。臺北:臺灣印經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鄭振鐸(1971)。中國俗文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程毅中(1983)。宋元話本。臺北: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馬遷(1955)。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黎烈文(1970)。京本通俗小說。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莊因(1978)。話本禊子彙說。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劉昀(1955)。舊唐書.方伎傳。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64)。三國演義。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985)。紅樓夢。臺北:華世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嚴可均(1972)。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全三國文。中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周次吉(1986)。六朝志怪小說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李宗為(1985)。唐人傳奇。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劉開榮(1973)。唐代小說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吳志達(1983)。唐人傳奇。木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正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樂蘅軍(1969)。宋代話本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施耐庵、羅貫中、凌賡、恆鶴、刁寧(1988)。容與堂本水滸傳。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漢)趙曄。吳越春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仲琴(1977)。佛教入中國諸說之因襲及推進。中國佛教史論集。臺北:大乘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修業(1985)。敦煌本《伍子胥變文》之研究。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祚。甄異傳。古小說鉤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公佐(1968)。南柯太守傳。唐人小說。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袁郊(1968)。陶峴。唐人小說。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度(1968)。古鏡記。唐人小說。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景亮(1968)。李章武傳。唐人小說。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關德棟(1985)。讀「變文」。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慶菽(1985)。試談「變文」的產生和影響。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傅芸子(1985)。敦煌本《溫室經講唱押座文》跋。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關德棟(1985)。《醜女緣起》故事的根據。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向達(1985)。記倫敦所藏的敦煌俗文學。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陳寅恪(1985)。敦煌本《維摩詰經.文殊師利問疾品》演義跋。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芸子(1985)。《醜女緣起》與《賢愚經.金剛品》。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傅芸子(1985)。關於《破魔變文》--敦煌足本之發現。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紹良(1985)。關於《身餧餓虎經變文》。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83)。伍子胥變文。敦煌變文集新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王重民(1985)。敦煌本《王陵變文》。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壽林(1985)。王昭君故事的點點滴滴。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趙景深(1985)。董永故事的演變。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志良(1985)。唐太宗入冥故事的演變。敦煌變文論文錄。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