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博物館的溝通功能與展望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韓慧泉
作者(外文):Han, Hui-chiuan
出版日期:1996
卷期:2
頁次:頁169-181
主題關鍵詞:博物館溝通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8
  • 點閱點閱:18
     博物館工作是一種將複雜的觀念傳播給一般民眾的工作,需要具備溝通的技巧, 以及與前來觀賞的群眾溝通的強烈企圖。本文想要探討目前博物館與群眾溝通模式的逐漸轉 換是為了應付時代的潮流與人民日增的需求。傳統博物館所採用封閉式的作業系統,已受到 現代民眾的質疑;昔日博物館一直所肩負的批評是因為它們將人們對其文化了解的膚淺與對 過去無疑問的描寫,以及把「參觀博物館」這件事當成一件在休閒或教育場合中的市場商品 ( Market commodity )而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博物館與參觀者所共同構成的社區中,造成 了人們對現在所處的經濟、政治與文化的疏離。因為它們將過去當成一整套的包裝來展現, 造成了這些歷史文物與今天日常生活毫無關聯的情形。新興博物館的出現帶來無比的衝擊, 這使傳統博物館開始反省後現代化社會中,它被期許的角色扮演,既而通過與民眾良性溝通 及互動後,正確的選擇並調適自己應發展的方向。本文亦提示博物館未來發展的方向在「新 博物館學」潮流的領導下,趨向於建立「地方意識」( Sense of place )。新博物館學的 擁護者持續的強調地方博物館的重要性,因為它實際參與了社區對其地方上認知的開發,為 達此目的, 首要的條件是博物館必須建立在「地方民主」( Local democracy )與「公共 服務」( Public service )這兩個基礎上。換句話說,博物館在地方上務必扮演與社區互 惠的角色,同時也藉這個角色以期能夠了解社區發展以及擔負起教育的功能,欲達此目的, 則博物館的首要工作是打破以往經營方式而成為一個「溶入」各方力量的協調單位。在本文 中我們將介紹「新博物館學」中被先進國家採用的「生態博物館」的發展理論基礎及模式, 期望國內博物館能洞察社會發展的趨勢,在參考國外援用新方式之餘,走出一條自己的路來 ,以應運民眾日漸迫切的索求,勇敢的領導社會在物質文明之外的精神生活。
圖書
1.Pearce, Susan M.(1990)。Archaeological Curatorship。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Solinger, J. W.(1990)。Museums and universities: New paths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New York。  new window
3.Boylan, Patrick J.(1992)。Museums 2000: Politics, People professionals and Profit。London:New York:Museums Association:Routledge。  new window
4.黃光男(1991)。美術館行政。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Walsh, Kevin(1992)。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ast: Museums and Heritage in the Post-modern World。Routledge。  new window
6.Edson, Gary、Dean, David(1994)。The Handbook for Museums。Routledge。  new window
7.山東省博物館學會(1989)。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工作。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1991)。博物季刊。台北:中華民國博物館學會學術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Einarsson, Bjarni F.(1995)。Nordisk Museologi。Sweden:Umea Universitet。  new window
10.Hooper-Greenhill, Eilean(1992)。Museums and the Shaping of Knowledge。Routledge。  new window
11.包遵彭(1970)。博物館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政弘、張沛華(19950000)。我國博物館經營管理之探討。臺北:教育部社會教育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嵩山(19910000)。過去的未來:博物館中的人類學空間。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譽騰(1994)。走在博物館的時空裡:博物館學論文選集。臺北:稻鄉。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