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青少年期發展任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書刊名:教育研究資訊
作者:簡正鎰
作者(外文):Chien, Cheng-yi
出版日期:1997
卷期:5:5
頁次:頁84-98
主題關鍵詞:青少年發展任務發展AdolescentDevelopmental tasksHavighur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101
     目前臺灣青少年問題的增加,一部份的原因可能是我們不瞭解青少年的身心發展特質及其發展任務,此外,家庭、學校及社會又缺乏採取適當的輔導措施所致。基於此一體認,瞭解青少年的發展任務及其影響因素,自是刻不容緩的首要工作。本研究之目的有五:1. 探討青少年在發展任務之整體表現情形;2.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青少年在發展任務上的差異情形;3. 探討青少年人格特質和發展任務之關係;4. 探討背景變項、人格特質對發展任務之聯合影響;5. 根據研究所得提出建議,以為有關單位從事青少年輔導的重要參考。本研究以兩段叢集式抽樣的方式,自高雄縣、市抽取829名12-18歲之在學青少年為研究樣本,採用問卷調查法,使用「青少年發展任務問卷」及「賴氏人格測驗」為研究工具進行調查,所得資料以皮爾遜積差相關、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獨立樣本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逐步多元迴歸進行資料的分析。調查結果經過統計、分析與討論,得到下列結論:一、青少年在發展任務上的反應,表現較好的任務是「身體容貌」、「價值道德」、「負責行為」;表現較差的任務是「生涯準備」、「婚姻家庭」、「人際關係」。二、青少年發展任務彼此之間呈正相關。三、不同年級、性別、居住地區、學校類別、學業成就的青少年在發展任務上的反應有顯著差異;不同社經地位、語言的青少年在發展任務上的反應沒有顯著差異。四、青少年的人格特質與發展任務之表現呈顯著相關。五、青少年背景變項、人格特質之部份變項對發展任務整體面及各層面具預測能力。
期刊論文
1.周立勳(19931100)。社會變遷中的教育、經濟與犯罪之關係。嘉義師院學報,7,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春興(19920600)。社會變遷與青少年問題:臺灣地區事實的觀察與分析。教育心理學報,25,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春興(19890500)。The Growing Generation in a Changing Chinese Society: Youth Problems and Strategies。教育心理學報,22,243-254。new window  new window
4.Frey, S.、Ellis, J.、Many, W.(1973)。A self concept scale for adolescent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rception,8(11),10-28。  new window
5.Barker, R. G.(1982)。The importance of developmental learning theories to industrial arts educators。Man Society Technology,41(6),9-12。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彭駕騂(1995)。青少年偏差行為探討及台灣目前的輔導措施。1995輔導工作國際比較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德輝、楊士隆(1995)。臺灣地區青少年犯罪問題與防治對策。1995輔導工作國際比較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4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igtil, J. V.(1995)。Exceptional Children: Counseling at-risk students。Counseling and Guidance in Taiwan and U. S. A. 1995 Symposia。Kaohsiung:Department of Counseling and Guidance, 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Taiwan, R. O. C.。19-24。  new window
4.蕭文(1995)。當今臺灣輔導工作現況及發展趨勢。1995輔導工作國際比較學術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7-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焜輝(1993)。青少年不良適應行為--形成原因及輔導策略。臺北:天馬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賴保禎(1993)。賴氏人格測驗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Hurlock, E. B.(1980)。Developmental psychology。New York:McGraw-Hill。  new window
4.Newton, M.(1995)。Adolescence: Guiding youth through the perilous ordeal。New York:W. W. Norto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5.Havighurst, Robert J.(1972)。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New York:David Mckay。  new window
6.周震歐(1983)。青少年犯罪心理與預防。臺北:百科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德祥(1994)。青少年發展與輔導。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Newman, B. M.、Newman, P. R.(1995)。Development Through life: A psychosocial approach。Books/Col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其他
1.Miller, L. E.(1995)。Conducting survey research,National Kaohsiung Normal University。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Wigtil, J. V.、Wigtil, J. M.(1993)。Counseling with at-risk students, Counsel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Counseli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Denver:Love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