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爭與疾疫:抗戰後期的疫情與疫政(1940-1945)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巫仁恕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1997
卷期:3(上)
頁次:頁321-364
主題關鍵詞:戰爭疾疫疫情疫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古云:「大戰之年必有大疫,大災之年必有疾疫」,戰爭常是疾疫形成與流行的間接原因,而疾疫的流行也可能影響戰力,導致交戰一方的失敗。以往有關抗戰史的研究大多著重在政治、外交與軍事面,關於戰爭與疾病的關係並未有深入的論著,因此這個題目仍是有待開發的領域。 本文先描述抗戰後期的疫情,以鼠疫和霍亂作為探討的重心;其次,再探討戰時疫情的防治工作,包括防疫的組織、防疫的方法以及面臨的問題。在結論中探討的主題有三:一是戰爭如何促成疾疫的流行?其次是疾疫對中國戰場上的人民與軍隊所造成何種程度的損失?是否影響戰局的成敗與否?第三是國民政府在這段期間所做的努力與其面臨的問題。 根據抗戰時期留下的檔案資料以及其它史料,讓我們再次更清楚地看到戰爭促成疾疫流行的關係。因為戰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結果,直接造成了傳染病的流行。日軍在抗戰時使用的細菌戰,就是直接導致鼠疫大流行的原因。因為戰爭,部隊必定時常移動駐防,難民也常遷移避難,病菌往往也隨之傳播到別地。疾疫對抗戰時期中國軍民造成的損失,是很難以估計的。雖然比重不算是大,但數目上也相當驚人。國民政府面臨大敵時,不但要顧慮戰爭的勝敗與國家的興亡以外,仍然也對其它民生方面作過努力。防疫組織的建立與防疫工作的提倡,可以反映這一點。雖然戰爭常使防疫工作中斷,百姓的防疫常識不足、環境衛生不佳、醫療器材與人員的缺乏,以及軍紀不佳的影響,使執行的效果大打折扣,但卻不能因此而將政府與國軍的努力一筆抹煞。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