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抗美援朝後勤作戰研究1950-1953
作者:葉泉宏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uan-Hung Yeh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陳永發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0
主題關鍵詞:抗美援朝後勤兵站坑道化抗美援朝運動military logisticsmilitary depotAnti-America support movemen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2
抗美援朝戰爭是中共建國後第一場對外戰爭,雖然並未公開宣戰,但是,以戰爭的規模和參戰國家之多來看,皆是有限戰爭中的翹楚,也吸引世界各國的學者投入研究。本博士論文的著眼點,是針對戰爭過程中中共如何進行後勤作戰,以致掌握海空軍優勢的聯軍,無法徹底切斷其後勤補給,使戰爭延續三年,最終以和談收場。
本論文主要依據中共方面的相關檔案來立論,希望能深入問題核心,來闡述此重要的課題。全文分為八章,除了第一章緒論和第八章結論外,其餘各章的主要重點分別是:第二章:追溯人類後勤作戰的起源,從中確定後勤的內容,進而闡述後勤工作的變遷,並探討兵站制度的相關問題。第三章:從中共決定出兵開始,如何進行後勤準備、建立後勤系統,到出兵後如何調整後勤工作。第四章:中共如何建立專責機構,將兵站體系化,並配合陣地坑道化進行調整。第五章:為對抗聯軍的猛烈轟炸,中共如何建設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加強運補防空系統的建設。第六章:討論中國內地如何進行後勤支援,讓兵源與物資的供應源源不絕。第七章:討論中共如何推展抗美援朝運動,動員全國的人力物力,增加生產,從事國際宣傳,使共產圈活躍起來響應,建立統一宣傳的聲勢。
抗美援朝戰爭是民主自由陣營與共產陣營的武力對抗,雖然聯軍掌握武力的優勢,但是,在中共群策群力、舉國動員的努力下,藉由後勤的變革與調整,使戰爭終究以平手收場,朝鮮半島迄今分裂,其影響甚為深遠。撇開戰爭的勝負不論,中共後勤作戰的寶貴經驗,及其對世界軍事後勤的改進,都產生重大影響。也令此戰爭,更具深刻的意義與內涵,值得再加以挖掘研究。
Even though CPC did not declare war in Korean War, Korean War was the first external war after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PC) was founded. But in the view of the scale of war and having plenty of belligerent states, Korean War is prominent in limited wars. Korean War attracts worldwide scholars to invest in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Korean War.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how CPC proceeded to doing logistics supply, so that the allied forces which control the air force superiority, could not cut the logistics support. For this reason, Korean War lasted for three years, and ended with peaceful negotiation.
The theory of this thesis is written according to the relative documents that combine the focus of related research in order to explain and describe the important subject. This thesis contains nine chapters excluding except the first chapter, the Preface and the ninth chapter Conclusion. The principal content lies in the rest of chapters are:The second chapter’s context to discuss going back to the origin of man and war to clarify the context, also further elaborate the change of global logistics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relative questions about the system of Military Depot. The third chapter discusses China’s decision to dispatch troops to prepare logistics for war, and to build the system of logistics, China’s procedure to regulate the works of logistics. The chapter four covers China’s construction of the Volunteers Army’s Logistics Commander Headquarters in specific responsibility,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of Military Depot to accord the adjustment of the Tunnel Organization in the battlefield. The chapter five discusses China and North Korea escaping the fierce bombing of Allied Forces, China’s construction of the transportation lines of the solid Steel to strengthe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and subsidy to the Air Defense. Chapter six discusses the supply of logistics in Chinese inland, in order to obtaining the main power soldiers subsidy and obtaining the continuous materials-food to supply. Chapter seven covers worldwide communist support for China’s Mobilization of an Anti-America support movement, to mobilize all China’s people and material source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s,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proclamation, to let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st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war, and to build the proclamation of Unification. Chapter eight clarifies the importance of Air-Defense in logistics battle, the important influence in logistics works to mobilize the majority of manpower and the logistics works to regulate and renew the battle processes.
Korean War was armed with strength resistance between democratic free camp and communist camp. Although the united forces grasped the armed strength superiority, CPC still worked with collective wisdom and concerted efforts and mobilized the whole nation, and through the reform and regulate of logistics, let the war ended in a draw. So far, Korean peninsula is still separated, and the effect is far from eight. No matter who won the war, CPC got the pleasure experience from logistics and improved the worldwide military logistics, bringing an significant effect. Korean War was the war which contained deep meaning and connotation, and has the value to excavate and research.
參考文獻
一、史料
丁亞文主編:「抗美援朝東北軍區醫療經驗彙編(1950-1953)」,瀋陽:東北軍區後勤部衛生局,1954年,791頁。
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上海史資料叢刊『八一三』抗戰史料選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697頁。
中央人民科學館編:「抗美援朝運動中的東北與朝鮮圖集」,北京:中華書局,1951年,51頁。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編:「北京市抗美援朝運動資料彙編」,北京:知識出版社,1993年,485頁。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編:「怎樣在工人中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44頁。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編:「怎樣在城市中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21頁。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編:「怎樣在農村中開展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43頁。
中國人民保衛世界和平反對美國侵略委員會編:「開展抗美援朝運動的方式和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37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衛生部編:「抗美援朝戰爭衛生工作總結衛生勤務」,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88年,439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學術研究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戰例選編」,北京: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學院學術研究部,1981年,297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防空軍回憶史料大事記」,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3年,682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資料叢書編審委員會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回憶史料」(1),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4年,915頁。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宣傳部編:「偉大的抗美援朝運動」,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1312頁。
王亞志回憶,沈志華、李丹慧整理:「1950彭德懷軍事參謀的回憶:1950年代中蘇軍事關係見證」,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224頁。
艾民軍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文獻」(1),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571頁。
艾民軍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文獻」(2),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908頁。
艾民軍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文獻」(3),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5年,947頁。
朴成洙編:「韓國戰爭期中共軍文書」第一集(1949-1953.3),春川:翰林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2006年,554頁。
朴成洙編:「韓國戰爭期中共軍文書」第二集(1949-1953.3),春川:翰林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2006年,582頁。
朴成洙編:「韓國戰爭期中共軍文書」第三集(1949-1953.3),春川:翰林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2006年,544頁。
朴成洙編:「韓國戰爭期中共軍文書」第四集(1949-1953.3),春川:翰林大學亞洲文化研究所,2006年,587頁。
沈克非主編:「抗美援朝戰傷處理文集」,瀋陽:東北軍區後勤衛生部出版,1952年,293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 後勤戰例選編」,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578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 專業勤務」上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年,534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 專業勤務」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年,392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資料選編」,綜合類上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688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 - 資料選編」,綜合類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795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圖片選集」,北京:長城出版社,1989年,206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兵站類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741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兵站類下),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850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汽車人畜力運輸管理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699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油料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523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後方工程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328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後勤政治工作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765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軍以下後勤類上),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840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軍兵種後勤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474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軍械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621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軍需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394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財務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589頁。
《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編輯委員會編:「抗美援朝戰爭後勤經驗總結資料選編」(衛生類),北京:金盾出版社,1986年,915頁。
青年團華南工作委員會編:「奸商暗害中國人民志願軍的罪行」,廣州:青年出版社,1951年,27頁。
後勤學術研究部編:「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資料選編」第1輯—第6輯,北京:解放軍後勤學院,1978年。
「彭德懷自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301頁。
彭德懷傳記編寫組編:「彭德懷軍事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649頁。
《新四軍戰史》編輯室:「新四軍戰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659頁,地圖35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軍戰史」,北京:海軍出版社,1997年,544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中國軍事顧問團援越抗法實錄 - 當事人的回憶」,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321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誼」,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1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全世界人民支援朝鮮」,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抗美戰爭中的朝鮮人民軍」,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志願軍第二十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1962年,177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志願軍第二十七軍抗美援朝戰爭戰史,1950年10月-1952年10月」,1954年,254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勁旅雄師二十三軍」,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298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赴朝慰問團在朝鮮」,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1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美軍在朝的暴行和美俘」,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陸軍第五十軍軍史,1949- 1985」,1987年,202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陸軍第六十三軍戰史暨戰例選編」,1981年,752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陸軍第六十五軍軍史」,1948年8月-1985年10月;1986年3月,305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陸軍第六十七軍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冊–第四冊,1980年,95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人民的英勇鬥爭及戰後恢復工作」,北京: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1953年,128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人民軍的英勇戰鬥」,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人民軍英雄故事」(第一本),北京:新華書店,1954年,54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人民軍英雄故事」(第二本),北京:新華書店,1954年,56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人民熱愛志願軍」,瀋陽:東北人民出版社,1951年,32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的文教事業」,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的民族工業」,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後方人民百折不撓的鬥爭」,上海:晨光出版公司,1952年,40頁。
編輯委員會編寫組編:「朝鮮歸來」,北京:中國民主同盟總部宣傳委員會,1951年,110頁。
編輯委員會編:「上海工人抗美援朝的故事」,上海:勞動出版社,1951年,112頁。
編輯委員會編:「中南區普及抗美援朝運動的經驗」,武漢:中南人民出版社,1951年,83頁。
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第五集,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政治部,1951年,110頁。
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人民志願軍英雄事蹟」,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第四總分團,1953年,98頁。
編輯委員會編:「北大抗美援朝運動特輯」第三輯,北京:新北京出版社,1951年,66頁。
編輯委員會編:「北大抗美援朝運動特輯」第四輯,北京:新北京出版社,1951年,36頁。
編輯委員會編:「西北人民在抗美援朝的偉大鬥爭中」,北京:人民出版社,1951年,104頁。
編輯委員會編:「在反帝愛國的旗幟下前進」,北京:清華大學學生會,1951年,131頁。
編輯委員會編:「百戰百勝的鋼鐵靈將金日成元帥創建和培養的朝鮮人民軍是戰無不勝的」,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68年,88頁。
編輯委員會編:「河南省抗美援朝分會關於全省抗美援朝愛國運動工作情況報告」(初稿),開封:河南省第一屆第二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秘書處,1951年,5頁。
編輯委員會編:「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總團,1953年,195頁。
編輯委員會編:「英雄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中國人民第三屆赴朝慰問團第五總分團,1954年,55頁。
編輯委員會編:「延邊文史資料選輯」第一輯,延吉,1982年,144頁。
編輯委員會編:「延邊文史資料選輯」第二輯,延吉,1984年,203頁。
編輯委員會編:「祖國在前進」,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1952年,255頁。
劉瑞龍編:「第三野戰軍後勤文獻資料選編」上卷(1945年12月 - 1947年6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6年,602頁。
劉瑞龍編:「第三野戰軍後勤文獻資料選編」下卷(1949年2月 - 1950年),北
京:金盾出版社,1996年,778頁。
瀋陽軍區後勤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歷史資料選編(紅軍時期)」第一冊,瀋陽:瀋陽軍區後勤部,1977年,246頁。
瀋陽軍區後勤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歷史資料選編(抗日戰爭時期)」第一冊,瀋陽:瀋陽軍區後勤部,1977年,309頁。
瀋陽軍區後勤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歷史資料選編(抗日戰爭時期)」第二冊,瀋陽:瀋陽軍區後勤部,1977年,166頁。
瀋陽軍區後勤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作歷史資料選編(解放戰爭時期)」第一冊,瀋陽:瀋陽軍區後勤部,1977年,176頁。

二、專書
(一)中文部分
于化民、胡哲峰著:「當代中國軍事思想史」,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9年,509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辭典》編輯委員會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英模辭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1年,1125頁。
『中國軍事史』編寫組著:「中國歷代軍事裝備」,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477頁。
中國軍事博物館編著:「抗美援朝戰爭紀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8年,第2版,487頁。
中國現代史學會編:「抗日戰爭史論文集─中國現代史學會第四、五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年,230頁。
尹鳳英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簡史」,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1991年,386頁。
王成家主編:「外交官第三輯 - 朝鮮停戰協定簽字50周年紀念專輯」,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9月,184頁。
王兆相著:「戰爭年代的回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2年,375頁。
王兆春、潘嘉玢、庹平著:「中國軍事科學的西傳及其影響」,河北: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369頁。
王其坤主編:「中國軍事經濟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654頁。
王波:「毛澤東的艱難決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327頁。
王波:「彭德懷入朝作戰紀實」,廣州:花山文藝出版社,1992年,248頁。
王奈慶:「聯合國軍戰俘紀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201頁。
王偉主編:「高技術局部戰爭概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1998年,249頁。
王傳劍著:「雙重規制─冷戰後美國的朝鮮半島政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3年,323頁。
王樹增編著:「中美戰爭 - 朝鮮決戰」,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4年,738頁。
井上清等:「戰後日本」,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55年,342頁。
孔寒冰:「中蘇關係及其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2004年,609頁。
白建才主編:「美蘇冷戰史」,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年,360頁。
史全生主編:「中國近代軍事教育史」,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6年,547頁。
石柏林著:「淒風苦雨中的民國經濟」,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445頁。
石斌:「杜勒斯與美國對蘇戰略,1952-195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459頁。
石源華主編:「冷戰以來的朝鮮半島問題」,漢城:高句麗出版社,2001年,670頁。
石濱知行著:「重慶戰時體制論」,東京:中央公論社,1942年,445頁。
史迪夫‧奈爾遜:「志願軍」,北京:世界知識社,1954年,250頁。
任紅舉:「血谷 - 一個志願軍文藝兵的自述」,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257頁。
江杰生主編:「軍事後勤總論」,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341頁。
沙家濱戰士足跡編委會編:「沙家濱戰士足跡」,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583頁。
何孔德:「一個畫家眼中的朝鮮戰爭」,北京 -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0年,266頁。
何志浩著:「抗戰期間兵源補充實錄」,台北:聯勤出版社,1958年,141頁。
余定邦、陳樹森著:「中泰關係史」,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475頁。
吳輔佐‧歐建平:「中國偵察兵傳奇」,濟南:黃河出版社,1999年,406頁。
沃爾特斯:「秘密使命」,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80年,221頁。
杜育藩:「想當年 - 一個抗美援朝老兵的親身經歷」,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1年,595頁。
吳東峰:「中共開國將軍寫真 – 軍史檔案解密」,香港:明報出版社,1993年,378頁。
辛平編著:「民國將領錄」,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年,357頁。
汪正晟:「以軍令興內政 – 徵兵制與國府建國的策略與實際(1928-1945)」,台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2007年,297頁。
李大永主編:「韓國戰爭戰鬪史」(8)多富洞戰鬪,首爾: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1981年,359頁。
李大永主編:「韓國戰爭戰鬪史」(12)長津洞戰鬪,首爾:國防部戰史編纂委員會,1981年,363頁。
李先庚教授編:「八年抗戰親歷記」,台北:世偉出版社,1983年,197頁。
李君山:「為政略殉 – 論抗戰初期京滬地區作戰」,台北:臺大出版委員會,1992年,300頁。new window
李村山主編:「世界空軍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547頁。
李英主編:「簡明軍事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年4月,494頁。
李則芬譯:「歷代戰爭」上冊,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督察委員會,1964年,358頁(譯自Lynn Montross, War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一書)。
李則芬譯:「歷代戰爭」中冊,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督察委員會,1964年,435頁(譯自Lynn Montross, War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一書)。
李則芬譯:「歷代戰爭」下冊,台北:國防部聯合作戰研究督察委員會,1964年,389頁(譯自Lynn Montross, War Through the Ages,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lishers.一書)。
李春虎:「戰後朝鮮的抉擇,1945-1995」,漢城:大旺社,2003年,260頁。
李峰:「決戰朝鮮」,上海:長江文藝出版社,2002年,575頁。
李敏生:「患難之交 –抗美援朝霍英東歷史解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434頁。
李啟明著:「中國後勤體制」,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2年,485頁。
李盛平主編:「中國近現代人名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4月,815頁。
李傳薰:「韓戰研究」,台北:實踐學社,1964年,315頁。
李寶春和楊麥龍主編:「血與火的戰鬥洗禮」,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02年,299頁。
林立樹著:「美國通史」,台北:五南出版社,1999年,623頁。
林虎著:「保衛祖國領空的戰鬥 - 新中國二十年國土防空作戰回顧」,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332頁。
林美莉:「西洋稅制在近代中國的發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374頁。new window
林敏端主編:「志願軍女軍人」,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5年,279頁。
武力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簡史」,福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9月,365頁。
固城、齊豐、龔黎等譯編:「朝鮮戰爭」,第一卷:中共軍參戰及聯合國軍重新反攻,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7年,672頁。
固城、齊豐、龔黎等譯編:「朝鮮戰爭」,第二卷:戰線動蕩時期,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7年,412頁。
固城、齊豐、龔黎等譯編:「朝鮮戰爭」,第三卷:對峙初期,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7年,432頁。
固城、齊豐、龔黎等譯編:「朝鮮戰爭」,第四卷:對峙中期,哈爾濱: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8年,678頁。
固城、齊豐、龔黎等譯編:「朝鮮戰爭」,第五卷:對峙末期,黑龍江:黑龍江朝鮮民族出版社,1988年,689頁。
周明、光亭、馬丹松著:「韓戰:抗美援朝」,台北:知兵堂出版社,2007年,311頁。
周恩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編輯組編:「周恩來研究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88年12月,613頁。
周揚:「英雄的志願軍汽車兵」,北京:希望出版社,2000年,265頁。
艾奇遜:「艾奇遜回憶錄」,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8年,611頁。
彼得‧德拉比利艾爾:「特種兵上將自傳 - 苦鬥與冒險」,北京:昆崙出版社,1998年,483頁。
金日成:「金日成回憶錄」第七卷 - 第八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1年,597頁。
金漢吉:「朝鮮現代史」,平壤:外國文出版社,1980年,594頁。
洪學智著:「洪學智回憶錄」,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751頁。
查爾斯.波倫著,劉裘、金胡譯:「歷史的見證(1929-1969年)」,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年,677頁。
美國空軍大學研究發展處美國空軍史蹟編著,李璜等譯:「韓戰中之美國空軍」,1963年,395頁。
〔美〕傑弗里.帕克等著,傅景川等譯:「劍橋戰爭史」,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682頁(譯自Geoffrey Parker, The Cambridge Illustrated History of Warfare,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一書 )。
〔美〕羅伊‧E‧阿普爾曼:「美國兵在朝鮮」第一卷,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609頁。
〔美〕羅伊‧E‧阿普爾曼:「美國兵在朝鮮」第二卷,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465頁。
〔美〕羅伊‧E‧阿普爾曼:「美國兵在朝鮮」第三卷,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4年,881頁。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8年,392頁。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一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203頁。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二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379頁。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著:「抗美援朝戰爭史」第三卷,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2000年,583頁。
徐慶儒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革命戰爭後勤史簡編」,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年,487頁。
國防大學《戰史簡編》編寫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史簡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204頁。
查爾斯‧波倫:「歷史的見證」,北京:商務印書館,1975年,677頁。
柳隨年和吳群敢主編:「恢復時期的國民經濟,1949-1952」,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149頁。
胡兆才:「中美決戰在朝鮮」,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年,694頁。
胡清和:「朝鮮戰爭中的女人」,廣州:珠海出版社,2000年,372頁。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一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1月,509頁。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二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5月第2版,655頁。
星火燎原編輯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三集),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0年9月第2版,705頁。
約翰‧斯帕尼爾:「杜魯門與麥克阿瑟的衝突和朝鮮戰爭」,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5年,299頁。
紀學和曾凡華合著:「血沃金達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333頁。
胡光正、馬善營編:「中國人民志願軍序列(1950.10-1953.7)」,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7年,216頁。
祝慈壽:「中國現代工業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90年,1019頁。
阮鴻元:「一個志願軍傳奇的一生」,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2002年,172頁。
凌行正:「鐵血記憶」,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4年,280頁。
涂學能:「中國通信兵傳奇」,濟南:黃河出版社,2000年,404頁。
孫明德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護理發展簡史」,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年,299頁。
袁偉主編:「抗美援朝戰爭紀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年,514頁。
徐焰:「毛澤東與抗美援朝戰爭」,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3年,391頁。
徐焰和吳少京:「抗美援朝戰爭畫卷」,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211頁。
格羅塞:「戰後歐美關係」,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6年,454頁。
高延賽和張城垣:「重圍 - 志願軍一八○師代政委吳成德與戰友們」,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年,353頁。
韋士托夫上尉著,國防部史政局編譯:「韓戰戰鬥支援」,台北:國防部史政局,1962年,361頁。
韋鎮福主編:「中國軍事史」(第一卷:兵器),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3年,281頁。
時殷弘著:「敵對與衝突的由來 - 美國對新中國的政策與中美關係(1949- 1950)」,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277頁。
夏勛成著:「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紀事」,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年,141頁。
袁庭棟著:「解秘中國古代軍隊」,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年,352頁。
崔連仲編著:「世界軍事後勤史」(古代),北京:金盾出版社,1988年,438頁。
崔露:「情繫上甘嶺」,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年,348頁。
理查德˙克羅卡特著、王振西主譯:「50年戰爭」,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543頁。
梁巨祥主編:「中國近代軍事史論文集」,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7年,574頁。
張小勇主編:「陶勇將軍著作集」,上海:海潮出版社,1996年,569頁。
張君約著,藤田實譯:「支那屯田兵制史」,東京:人文閣,1942年,328頁。
張民和張秀娟:「周恩來與抗美援朝戰爭」,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668頁。
張希:「揮師援朝」,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302頁。
張明甫「歷史的豐碑 -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圖片史料珍藏集」,北京,2001年,227頁。
張海泉和涂學能:「中國防化兵傳奇」,濟南:黃河出版社,1999年,400頁。
張載宇著:「國防後勤概論」,台北:正中書局,1966年,342頁。
張燕萍著:「抗戰時期國民政府經濟動員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年,486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一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年,232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二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7年,352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三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9年,400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四冊(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年,682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四冊(下),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0年,1383頁。
國防部史政編譯局編:「國軍後勤史」第五冊,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91年,330頁。
郭世貞和裴美成主編:「軍事裝備史」上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658頁。
郭世貞和裴美成主編:「軍事裝備史」下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7年,頁659-1221。
郭加復主編:「回眸抗美援朝」,上海:上海市新四軍歷史叢刊社,2001年,451頁。
郭建著:「金戈鐵馬 - 中國古代軍事發展史」,台北:知兵堂出版社,2007年,224頁。
郭沛一著:「戰場之塵:還原20年代中國軍隊與士兵的形貌」,桃園:老戰友文化,2006年,317頁。
陸軍第六十七軍政治部編:「抗美援朝戰爭政治工作經驗選集」,北京,1959年,50頁。
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高殿芳等譯:「日本人眼裡的朝鮮戰爭」(上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709頁。
陸戰史研究普及會編、高殿芳等譯:「日本人眼裡的朝鮮戰爭」(下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9年,696頁。
陸象賢:「抗美援朝運動中的郵電工人」,上海:勞動出版社,1951年,23頁。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上冊(修訂版),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578頁。new window
陳向陽著:「中國睦鄰外交:思想˙實踐˙前瞻」,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342頁。
陳宏:「跨過鴨綠江」,北京:藍天出版社,2004年,364頁。
陳忠龍主編:「中國人民志願軍人物誌」第一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511頁。
陳忠龍編:「中國人民志願軍人物誌」第二卷,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496頁。
陳忠龍編:「抗美援朝戰爭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2001年,537頁。
陳忠龍:「屢創奇蹟的六十軍」,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2年,641頁。
陳海宏:「美國軍事史綱」,北京:長征出版社,1991年,433頁。
陳海宏與吳倩著:「歐陸烽煙」,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246頁。
陳海涵:「在彭總指揮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258頁。
陳高華、錢海皓總主編:「中國軍事制度史」(後勤制度卷),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97年,485頁。
陳興九:「朝鮮戰場一千天 - 一個志願軍戰士的日記」,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2003年,540頁。
許海山主編:「中國古代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70頁。
許海山主編:「亞洲近代史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64頁。
許海山主編:「歐洲古代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72頁。
許海山主編:「歐洲近現代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62頁。
許海山主編:「亞洲古代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92頁。
許海山主編:「美洲戰爭簡史」,北京:線裝書局,2006年,371頁。
曹延平:「抗美援朝運動」,北京:新華出版社,1991年,48頁。
曹建和曹軍:「百萬大軍在朝鮮」,上海:海潮出版社,2000年,341頁。
曹晉杰:「抗日戰爭中在中國的外國國家元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49頁。
曹廣義、倪郁芝主編:「軍事醫學」,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5年,177頁。
逄先知、李捷著:「毛澤東與抗美援朝」,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年,186頁。
黃毅和郝洪儒主編:「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史」,北京:金盾出版社,1991年,404頁。
寒風:「東線」,北京:大眾文藝出版社,2001年,423頁。
傅秋濤主編:「中國民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351頁。
喬治˙C˙索普著,張焱譯:「理論後勤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145頁。
朝鮮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朝鮮全史」(第十七卷:現代篇),長春:吉林省社會科學院朝鮮研究所,1984年,533頁。
勞倫斯.奧爾森:「日本在戰後亞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267頁。
程來儀:「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 朝鮮戰爭戰俘之謎」,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0年,280頁。
程敏主編:「中國共產黨黨員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878頁。
程紹昆和黃繼陽:「美軍戰俘 - 朝鮮戰爭火線紀事」,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233頁。
賀明:「見證 - 朝鮮戰爭戰俘遣返解釋代表的日記」,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1年,432頁。
賈亦斌著:「半生風雨錄 - 賈亦斌自述」,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96年,286頁。
解放軍空訓部編:「抗美援朝防空作戰戰例15篇」,北京:解放軍空訓部,1958年,79頁。
鄉田充著,張健等譯:「空戰與後勤」,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5年,208頁。
楊世運:「雲海中國虎 - 王牌飛行員劉玉堤傳」,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年,285頁。
楊生茂、陸鏡生著:「美國史新編」,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609頁。
楊昭全主編:「關內地區朝鮮人反日獨立運動資料匯編」,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1987年,1620頁。
楊奎松主編:「冷戰時期的中國對外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249頁。
楊春長等著:「軍旗飄飄 -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故事(志願軍篇)」,南昌:二十一
世紀出版社,1997年,290頁。
葉雨蒙:「苦夏 - 一個志願軍女文工隊員的悲情往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3年,358頁。
葉青松:「一軍傳奇」,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398頁。
雷英夫口述:「在最高統帥部當參謀」,北京: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8年,246頁。
雷鳴和周為民:「浴血朝鮮 - 四十二軍老戰士抗美援朝親歷記」,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1年,602頁。
雷穎著:「造化遊戲四十年 - 雷穎回憶錄」,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9年,314頁。
溫國華:「軍事新聞的採寫與制作」,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4年,261頁。
廖國良、李士順、徐焰等著:「毛澤東軍事思想發展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664頁。
趙占平主編:「軍事交通運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7年,233頁。
趙功德和張明金編著:「中國人民解放軍 - 歷史上的70個軍」,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年,265頁。
趙秀山、馮田夫、趙軍威編撰:「華北解放區財經紀事」,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年,647頁。
趙建國和馬愛:「朝鮮大空戰」,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1996年,327頁。
趙連芳和董仁棠:「抗美援朝中的女兵」,哈爾濱:北方文藝出版社,1998年,317頁。
葛楚民主編:「老戰士軼事」,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0年,521頁。
翟仲禹和李人毅:「雄師苦旅」,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2年,622頁。
郝樹森主編:「燃燒的記憶 - 朝鮮戰地實錄」,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03年,456頁。
萬中原:「抗美援朝的日日夜夜」,濟南:黃河出版社,2000年,284頁。
劉文:「血染三千里江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277頁。
劉化綿主編:「中國近代軍事經濟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年,415頁。
劉志青著:「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建設的基本經驗」,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2000年,377頁。
劉欣主編:「碧血丹心千里眼 - 抗美援朝戰爭中的雷達兵」,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302頁。
劉星漢主編:「戰後國際關係論叢」,上海:上海市國際關係學會,1986年,221頁。
劉登榮等編著:「兵器辭典」,北京:農村讀物出版社,1988年,499頁。
劉欽逵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後勤史」(上),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396頁。
劉欽逵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後勤史」(下),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年,473頁。
劉魯民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後勤史」(上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年,336頁。
劉魯民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後勤史」(下冊),北京:金盾出版社,1994年,429頁。
劉鳳翰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上),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 ,522頁。
劉鳳翰著:「國民黨軍事制度史」(下),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09年,1087頁。
董長芝、李帆著:「中國現代經濟史」,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8年,290頁。
邁克爾•霍華德著、褚律元譯:「歐洲歷史上的戰爭」,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88年,159頁。
錢 江:「在神秘的戰爭中 - 中國軍事顧問團赴越南征戰記」,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68頁。
鍾仁編著:「第一野戰軍-彭德懷麾下的14個軍230位將軍」,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1996年,377頁。
蔡佳禾著:「雙重的遏制 - 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東亞政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332頁。
謝受康:「和平之神 - 一個志願軍的戰地日記」,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8年,224頁。
謝益顯主編:「中國外交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1949-1979)」,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790頁。
總後勤部軍需生產部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生產歷史回憶資料」,北京3209廠,1990年,952頁。
總後勤部財務部軍事經濟學院編:「中國人民解放軍財務簡史」,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927頁。
戴維‧霍羅威茨:「美國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1974年,404頁。
縱橫編委會編:「共和國軍事見聞」,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3年,453頁。
魏宏遠、左志遠主編:「華北抗日根據地史」,北京:檔案出版社,1990年,353頁。
蘇茲貝格:「七大洲風雲四十年」(上),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480頁。
蘇茲貝格:「七大洲風雲四十年」(下),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622頁。
〔蘇〕謝‧帕‧伊萬諾夫主編:「戰爭初期」,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年,333頁。
鄧力群、馬洪、武衡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763頁
鄧力群、馬洪、武衡主編:「中國人民解放軍」下冊,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4年,516頁。
聶榮臻傳記編寫組編:「聶榮臻軍事文選」,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92年563頁。
雙 石:「開國第一戰」,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4年,1368頁。
譚克明:「中國工程兵傳奇」,濟南:黃河出版社,1999年,4417頁。
鄭保志:「碧泉之戰」﹙上﹚,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年,536頁。
鄭勵新、方十可、馬合秋編:「中外名將錄」(上),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年,374頁。
鄭勵新、方十可、馬合秋編:「中外名將錄」(下),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6年,375頁。
譚錚:「中國人民志願軍人名錄」,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年,697頁。
顧智明主編:「西方軍事倫理文化史」,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10年,547頁。
蘭黃明和祁長松編著:「後勤戰」,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247頁。
(二)英文部分
Captain John G. Westover, Combat Support in Korea, Washington:Combat Forces Press, 1955, 254 p.
Charles Robert Jenkins, The Reluctant Communist: My Desertion Court-Martial, and Forty-Year Imprisonment in North Korea,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8, 192 p.
James L. Stokesbury, A Short History of the Korean War, New York: First Quill Edition, 1988, 276 p.
Jim Mesko, Armor in Korea: A Pictorial History, Texas: Squadron/Aignal Publications Inc., 1984, 80 p.
John R. Bruning, Crimson Sky: The Air Battle for Korea, Virginia: Brassey’s, 2000, 231 p.
Michael Hickey, The Korean War: The West Confronts Communism, New York: The Overlook Press, 1999, 397 p.
Patrick C. Roe, The Dragon Strikes: China and the Korean War: June-December 1950, California: Presidio Press, 2000, 466 p.
Stanley Weintraub, MacArthur’s War: Korea and the Undoing of an American Hero, New York/London/Toronto/Sydney/Singapore: A Touchstone Book, 1941, 385 p.
(三)日文部分
児島襄:「朝鮮戦争」I, 東京:文春文庫,1984年, 442 ぺージ。
児島襄:「朝鮮戦争」II, 東京:文春文庫,1984年, 471 ぺージ。
児島襄:「朝鮮戦争」III, 東京:文春文庫,1984年,477 ぺージ。
和田春樹:「朝鮮戦争全史」,東京:岩波書店,2002年, 492ぺージ。
「朝鮮戦争」(新•歴史群像シリーズ8):The Korean War 1950-1953,東京:学習研究社, 2007年7月1日, 161 ぺージ。
「朝鮮戦争1」(戦車マガジン8月号別冊):The Korean War-1(Combat Document Series No.4 ),東京:デルタ出版, 1992年8月1日, 160 ぺージ。
(四)法文部分
Erwan Bergot, Bataillon de Corée : Les volontaires français 1950-1953, Paris : Presses de la Cité, 1977, 296 p.
三、論文
王立本,〈國共內戰在西北(1945-1949) - 從陜西鏖兵到蘭州對決〉,指導教授:胡平生教授,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6月,475頁。
沈幸儀,〈一萬四千個證人:韓戰時期『反共義士』之研究〉,指導教授:張瑞德博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259頁。
池子華,〈抗美援朝與中國紅十字會的國際救援〉,收入《鍾山風雨》2009年第2期,頁4-7。
沈志華,〈對朝戰初期蘇聯出動空軍問題的再考察:根據俄羅斯聯邦國防部的解密檔案〉,收入《社會科學研究》2008年第2期,頁31-43。
陳存恭,〈中共在山西的戰爭目標與戰爭動員1936-1945〉,收入黃克武主編,《軍事組織與戰爭》,(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10月),頁181-241。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