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潘天壽的指墨繪畫
書刊名:國立歷史博物館學報
作者:楊式昭
作者(外文):Yang, Shih-chao
出版日期:1997
卷期:7
頁次:頁33-47
主題關鍵詞:潘天壽指墨繪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
     潘天壽是近代極負盛名的大畫家,他以金石書法筆意入畫,精擅山水、花鳥 及人物,近年學者多以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四人相提並論,許為一 代傳統派大家。 潘天壽一生堅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走中國畫自己的路,即因於此,他被 歸為傳統派。但他終其一生,在為中國繪畫找尋出路,在傳統的流緒中進行尋根 探源的工作。他是中國畫家之中少數能以理論文字宣揚自己繪畫理念的人,他用 理論性的文字對中國傳統繪畫進行剖析與研究,並藉此從事中國傳統藝術的復 興。其中,指墨藝術便是他極為重要的創作與理論交互衍生的充分體現。 潘天壽的指墨創作成就,是清初指墨大家高其佩以降最重要的畫家,無論在 指畫技法和理論上,他都是高其佩的承繼者,四百年來,無人出其右。此外,由 於他在水墨繪畫風格的高度成就,轉換指頭工具後所產生的迥異於筆趣的特殊指 意效果,使潘天壽繪畫空間更為博大宏深。本文的研究方法是以潘天壽的指墨藝 術,與其所著<指頭畫談>,進行二者理論技法上的印證及剖析,試圖從潘天壽 雄奇瑰偉的藝術中,進一步解讀潘天壽指墨的根源。
期刊論文
1.潘公凱(1996)。「傳統派」輿「傳統主義」。中華文物學會1996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童中熹(1996)。超豁高雄,警奇古厚--略談潘天壽繪畫思想的學術價值。中華文物學會1996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惠鎮(1996)。中西繪畫要拉開距離--重溫潘天壽的名言。中華文物學會1996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梅墨生(1996)。氣結殷周雪--回視潘天壽藝術的人文精神。中華文物學會1996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談錫永(1980)。潘天壽畫集。臺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天壽(1983)。潘天壽美術文集。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炘(1997)。潘天壽。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炘、俞浣萍(1997)。潘天壽詩存校注。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潘公凱(1997)。限制與拓展--關於現代中國畫的思考。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盧炘。信手拈來總可驚--潘天壽詩韻概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傅申。從潘天壽三方閑章談他的書畫。潘天壽研究。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江。我國學院書法教育的倡導者--潘天壽書法篆刻教育思想與實踐初探。潘天壽研究。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