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董仲舒倫理思想析論
書刊名:復興崗學報
作者:詹哲裕
作者(外文):Zan, Zhe-yu
出版日期:1999
卷期:67
頁次:頁23-53
主題關鍵詞:董仲舒天人合一三綱五常倫理教化儒家倫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2)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8
  • 點閱點閱:41
     任何一種道德倫理規範,都有其歷史的變動性與普遍性,從時間上看,也都不可 能與以往的倫理道德斬斷關係。因為任何一種倫理道德經過歷史的錘煉,已經含有人類共性 的因素,成為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共同心理素質和文化品格,有其連續性與可繼承性。從 總結中國思想史的經驗智慧來看,董仲舒的倫理思想是值得重視並且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的。 他用天意顯現的陰陽關係來解說其最基本的倫理,從而得出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以及天不 變、三綱極則也不變的倫理,最後終於找到了更強有力的比附驗證的知識基礎。而其化民之 性,更主要的對節度熏陶而合理地節制情欲,這樣才能達成治平的理想。董氏此一思想,構 成了他在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龐大而嚴密的倫理思想體系。且自董氏以後,儒學受到歷代統治 者的重視,成了兩千年來中國學術思想的主流,其所以如此,原因很多,而其主要者,乃和 儒家重視倫理道德教育,使之適應於當時的統治有其密不可分的關係。故而,本文乃以「董 仲舒倫理思想析論」為題,論述董仲舒與儒家倫理思想的關係,並據以尋求中國倫理思想的 整體定位,進而闡明悉儒家學說中的「仁義」準則在肆應現代化需求上的判斷價值,及其在 實踐上的當務之急。
期刊論文
1.傅偉勳。倫家思想的時代課題及其解決線索。倫家倫理與經濟發展。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群振(19810300)。董仲舒天道觀之內涵與模態辨義--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之2。中國文化月刊,17,66-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群振(19810200)。董仲舒與儒家學術傳承之大勢論析--董仲舒天人思想研究之1。中國文化月刊,16,124-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賀凌虛(19700300)。呂不韋與呂氏春秋。思與言,7(6),30-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少峰(1996)。中國倫理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國華(1982)。中國法律思想史。石家莊: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啟超(1955)。飲冰室文集。台北:新興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馮契(1984)。中國古代哲學的邏輯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其泰(19920900)。史學與中國文化傳統。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顧頡剛(1972)。漢代學術史略。啟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韋政通(1986)。董仲舒。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樸民(1992)。董仲舒與新儒學。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馬勇(1988)。儒學獨尊原因探析。中西文化新認識。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