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瞽瞍殺人」故事的創作、詮釋與修改--從孟子、劉咸炘到當代學人
書刊名:鵝湖
作者:王劍
作者(外文):Wang, Jian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7:12=444
頁次:頁29-39
主題關鍵詞:瞽瞍殺人竊負而逃孟子劉咸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81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郭齊勇(2002)。也談「子為父隱」與孟子論舜--兼與劉清平先生商榷。哲學研究,2002(10),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少明(2005)。經典世界中的人、事、物--一種哲學性思考。中國社會科學,200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萬光軍(2009)。孔子「父子互隱」與孟子論舜的再思考。蘭州學刊,200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新民(2000)。試論現代公德意識與傳統禮義的和諧化建構。貴州社會科學,200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傅偉勳(1987)。儒家思想的時代課題及其解決線索。孔子研究,198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為祥(2003)。傳統:具體而又普遍。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澤波(2003)。孟子的誤讀--與〈美德還是腐敗〉一文商榷。江海學刊,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萬光軍(2007)。孟子讓舜「竊負而逃、樂忘天下」的寓意。孔子研究,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澤波(2004)。法律西化背景下對儒學的雙重苛求。河北學刊,200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龐樸(2000)。三重道德論。歷史研究,200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端(2002)。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白彤東(2009)。舊邦新命:古今中西參照下的古典儒家政治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咸炘(1996)。瞽叟殺人。成都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咸炘(1996)。舜的小傳。成都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岐、孫奭(2000)。孟子註疏。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53)。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俊傑(1993)。孟學思想史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袁枚(1993)。小倉山房文集。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咸炘(1996)。推十書。成都:成都古籍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齊勇(2008)。儒家倫理爭鳴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郭齊勇(2008)。先秦儒家論公私與正義。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瞿同祖(1998)。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端(19940000)。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俞榮根(1998)。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朱熹(1983)。四書章句集註。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蕭瀚(2007)。「罪己詔」與中國古代政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慧英(2005)。儒家對道德兩難的根本立場。儒家倫理:體與用。上海:上海三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喬見(200812)。私與公:自治與法治--兼論儒家「齊家」與「治國」之分際。儒家文化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郭齊勇(2008)。親親互隱觀念、親屬容隱制度在古代及現代的意義。中國哲學智慧的探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根友。如何在普遍主義與歷史主義之間保持適度的張力。爭鳴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英時(2004)。從價值系統看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文史傳統與文化重建。北京:三聯書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為祥(2004)。恕德、孝道與禮教--儒家三個所謂「腐敗」案例的再詮釋。儒家倫理爭鳴集--以 「 親親互隱」為中心。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楊時(2009)。龜山集。中國儒學之精神。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司馬光(1919)。疑孟。溫國文正公文集。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1. 1970年代之前中華民國赦免實踐的傳統色彩--以「復仇」、「官蔭」與「留養」為主的討論
2. 共犯關係下的「準服制以論罪」--以《刑案匯覽》「聽從尊長殺害以次尊長」類案件為例
3. 評介《中國古代的法典、制度和禮法社會》[鄭顯文著,(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20)]
4. 傳統中國哲學範疇落實於警察文化與執法之舉隅
5. 《北溪字義》與《孟子字義疏證》「性」概念論析
6. 論「經典解釋」之歷史性的研究方法--以「儒佛交涉」的《周易禪解》為例
7. 理解法律多元--行動者視角的分析框架
8. 刑事法教化效能可能性之探討--以法院判決分析為例
9. 親親與幽禁--探析明代高牆規劃與罪宗淹禁現象
10. 不是契約的約定--論約法三章與社會契約義理的差距
11. 后妃的荷包:溫惠皇貴太妃及其太監們的營生
12. 「不形於內」的「德之行」--郭店楚簡《五行》首章的文義商榷
13. 精神障礙犯罪者與監護處分關聯之法制探討--兼論其判斷疑義及治療
14. 孟子仁政思想的內涵、現代難題與出路--以宋、滕兩國的仁政實踐為討論中心
15. 集體化時期中國農村的社會運動--兼評《告別理想》、《通向集體之路》與《西溝》[評1.張樂天,《告別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2.盧暉臨,《通向集體之路:一項關於文化觀念和制度形成的個案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3.常利兵,《西溝:一個晉東南典型鄉村的革命、生產及歷史記憶(1943~1983)》(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