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如何看待“作者之死”
書刊名:哲學研究
作者:桑明旭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99-108
主題關鍵詞:作者之死羅蘭.巴特文本資本意識形態陷阱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如何正確看待"作者之死",是當前理論研究亟需澄清的原點性問題之一。在對巴特"作者之死"進行理論回顧和批判性分析后可以發現,先于文本存在和文本完成后的作者可以"死",作者并不具備比讀者更高的闡釋權力。但作為文本撰寫者和意義賦予者的作者不能"死",文本的意義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從表面上看,是拉康、巴特、福柯等人要求作者"死";從實質上看,是理論和現實的矛盾以及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增殖方式的發展變化要求作者"死"。不能深刻地看到這一點,簡單地對待"作者之死",不論是反對還是堅持,都很容易掉進前資本主義、工業資本主義和現代資本主義布下的意識形態陷阱。
圖書
1.Lacan, Jacques、褚孝泉(2001)。拉康選集。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漢娜.阿倫特、王寅麗(2009)。人的境況。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nt, Immanuel、何兆武(1990)。歷史理性批判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加達默爾、洪漢鼎(1999)。真理與方法。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特、屠友祥(2000)。S/Z。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7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馬克思(2004)。資本論。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Marx, Karl、von 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0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Marx, Karl、Engels, Friedrich、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201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福柯、林泰(2004)。什麼是作者?。符號學文學論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巴爾特、林泰(2004)。作者之死。符號學文學論文集。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克莉思蒂娃、李幼蒸(1988)。人怎樣對文學說話。符號學原理。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