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我”與“他者”的區分和混融--以香格里拉的族群關係為例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
作者:吳銀玲
出版日期:2017
卷期:2017(5)
頁次:33-38
主題關鍵詞:族群關係自我他者混融區分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
作為一個多民族聚居區域,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為族群關係研究提供了典型的案例。本文以當地普米族、藏族家庭慶祝火把節、春節等節慶的場景為材料來說明當地族群之間存在若有若無的邊界。田野經驗表明,香格里拉地區的族群關係具有兩面性,一面是他們彼此之間在社會生活中表現出的混融,另一面則是不同族群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展現"自我"與"他者"的區分,而在更大的儀式場景下會整體呈現族群之間這種辯證的關聯。總體而言,本文試圖以香格里拉的族群關係為例來審視既有的族群理論以及族群性討論。
期刊論文
1.王德強、史冰清(201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民族關係和諧的實證研究--基於雲南藏區的問卷調查。民族研究,2012(2),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omaroff, John L.(1987)。Of totemism and ethnicity: Consciousness, practice and the signs of inequality。Ethnos: Journal of Anthropology,52(3/4),301-323。  new window
3.劉琪(2014)。"構建多民族共同體的迪慶經驗":歷史、現實與啓示。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琪(2014)。"迪慶經驗":邊疆的另一種知識可能性。學術月刊,201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燕和、袁同凱(1998)。族群意識.認同.文化。廣西民族大學學報,1998(3),4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若愚(2009)。"夷漢雜處"--一座邊地古城的政治、族群與文化(碩士論文)。厦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潘會敏(2010)。中甸漢文化史初探(碩士論文)。雲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曉鵬(2013)。獨克宗"樂斯"中的多元宗教文化及其社會功能研究(碩士論文)。雲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心愚(2004)。納西族與藏族關係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高志英(2010)。藏彝走廊西部邊緣民族關係與民族文化變遷研究。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arth, Fredrik(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and Difference。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4.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2001)。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誌。迪慶藏族自治州民族宗教事務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arth, Fredrik(1969)。[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and Difference] Introduction。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and Difference。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