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自為墓誌銘〉的自我書寫--以徐渭、張岱為探討對象
書刊名:有鳳初鳴年刊
作者:陳秋宏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175-185
主題關鍵詞:徐渭張岱墓誌銘自我他者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31
〈自為墓誌銘〉因其寫作視角的特殊,而在碑誌類應用文中具有最接近自傳的文類特質。自川合康三在其《中國的自傳文學》一書中專闢一章加以論述,其獨特的書寫筆法與作者的自我認同、對死亡的心理反應等層面,就成為具有豐富內涵的特殊論題,可供研究者繼續探索。其特殊之處在於作者以設想自己已死,用第三人稱的口吻,拉開觀看自我的距離,對自己的行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評價,在書寫中以他者的眼光記載。本文分析在明代的傳記作品中獨樹一格的徐渭與張岱之〈自為墓誌銘〉,論述他們在〈自為墓誌銘〉的書寫傳統中有何傳承與轉化,並突顯出何種明代自傳書寫的特質。文中認為徐渭與張岱的〈自為墓誌銘〉都多少繼承了傳統自傳書寫中人與社會關係之自我辯明的語態,只是兩文仍有所不同。徐渭的書寫反映出滿腔不平的憤懣與求死的念頭。而張岱因遭遇亡國之禍,則更多地充滿繁華落盡人生夢的感觸,其自我辯明的語態更加淡化,迹近消失,但不能因此視之為「懺悔錄」,因張岱並沒有「以今日之我否定昨日之我」的書寫動機。而在這種分析比較中,可以感受到兩篇墓誌銘都是兩人面對死亡、面對自我、扣問存在價值的反應,徐渭、張岱可說是無愧於自己,而在〈自為墓誌銘〉的書寫傳統中又樹立了新的典範。
圖書
1.朱劍心(1991)。晚明小品選注。晚明小品選注。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益民(200205)。張岱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川合康三、蔡毅(1998)。中國的自傳文學。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聯喆(1977)。明人自傳文鈔。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施蟄存(1977)。晚明二十家小品。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東天(199107)。徐渭書畫藝術。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岱、馬興榮(1984)。陶庵夢憶。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渭(1983)。徐渭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周群、謝建華(2006)。徐渭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時奮(200302)。徐渭畫傳。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孝裕(1978)。徐渭研究。臺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一成(1977)。徐渭的文學與藝術。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益民(2002)。張岱研究。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傅杰(1994)。徐渭詩文選譯。成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