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會流動及其局限-
作者:梁庚堯
書刊名:宋代科舉社會
頁次:147-166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主題關鍵詞:社會流動新士人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Hartwell, Robert M.(1982)。Demographic, Political,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s of China, 750-1550。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42(2),365-442。  new window
2.Kracke, Edward A. Jr.(1947)。Family vs. Merit in Chinese Civil Service Examinations under the Empire。Harvard Journal of Asiatic Studies,10(2),103-123。  new window
3.陳義彥(19711100)。從布衣入仕情形分析北宋布衣階層的社會流動。思與言,9(4),48-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梁庚堯(20040600)。宋代福州士人與舉業。東吳歷史學報,11,175-2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義彥(1977)。北宋統治階層社會流動之研究。臺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炳棣、徐泓(2013)。明清社會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錢穆(1995)。國史大綱。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游彪(2001)。宋代蔭補制度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Hymes, Robert P.(1986)。Statesmen and Gentlemen: The Elite of Fu-chou, Chiang-hsi in Northern and Southern Su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孫國棟(1980)。唐宋之際社會門第之消融。唐宋史論叢。香港:龍門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周藤吉之(1950)。宋代官僚制と大土地所有。社会構成史体系:第二部「東洋社会構成の発展」。東京:日本評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弘祺(1992)。宋代社會與家庭:評三本最近出版的宋史著作。宋史研究集。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弘祺(2012)。中國科舉制度與家族結構的改變。卷里營營:歷史、教育與文化演講集。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希清(1991)。論宋代恩蔭之濫。中日宋史研討會中方論文選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邦偉(2003)。試論宋代「婚姻不問閥閱」。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邦偉(2003)。宋代的「榜下擇婿」之風。宋代婚姻家族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穆(1969)。中國社會演變。國史新論。臺北:錢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Kracke, E. A. Jr.、劉紉尼(1976)。中國考試制度裡的區域、家族與個人。中國思想與制度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寬重(1993)。南宋兩浙路社會流動的考察。宋史叢論。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