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新媒體與傳播科技
作者:莊克仁
書刊名:新媒體理論與實證硏究:科技與藝術的對話
頁次:93-127
出版日期:2016
出版項:臺北:五南
主題關鍵詞:新媒體傳播科技數位科技網路媒體
學門:傳播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李秀珠(20040100)。臺灣有線電視採用者及採用過程之研究:檢視有線電視早期傳佈及晚期傳佈之差異。新聞學研究,78,71-1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Martin, J.(1999)。Radio Reinvents Itself by Broadcasting Online。Baltimore Business Journal,25,21-23。  new window
3.Rafaeli, Sheizaf(1984)。The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a computer-driven mass medium。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3),123-136。  new window
4.Silberman, Jeff(1999)。Radio Webcasts: The end of century gold rush。Billboard,111,76-78。  new window
5.Donow, Kenneth R.、Miles, Peggy(1999)。A Web of sound: The fruitful convergence of radio, audio and the Internet。Media Studies Journal,13(2),90-95。  new window
6.鄭嫻慧(19970500)。多功能的網際網路--網路廣播新興媒體。資訊與電腦雜誌,202,133-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年興、林挺生(19971000)。網際網路與廣電媒體。光碟月刊,41,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蔡清嵐、周宣光(20031000)。網際網路中廣播閱聽眾電臺收播研究。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29(2),90-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弘儒(20010100)。另一個廣播電視!?--網路影音的直播。廣電人,73,30-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慧君(20010200)。當DTV遇上EC。廣電人,74,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Rafaeli, Sheizaf(1996)。The 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a computer-driven mass medium。Computer and the Social Science,2(3),123-136。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雅琴(1999)。臺灣地區廣播電臺網站資訊呈現之分析研究。傳播、資訊與通信之整合--傳播管理新思朝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慧瑩(2002)。網路廣播網站設計、互動性功能與便利性對閱聽人線上收聽偏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孫國祥(2004)。廣播電臺聯播網形成的策略--以好事聯播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芬滿(2000)。網路廣播電台閱聽人生活型態與收聽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胡敏怡(1998)。網際網路事業經營之成功因素研究--以網路書店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常勤芬(2001)。台灣網路電台經營管理之研究--以銀河網路電台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永旭(1999)。網際網路的運用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碩士論文)。台灣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馮文清(2007)。世新網路電台網友使用行為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珮珊(2003)。廣播電臺之整合行銷傳播運用:從電臺網站談起(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盧玉玲(1999)。網際網路與基督教傳播機構的跨媒體結合--從整合行銷傳播的角度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清河(2008)。後電子媒介時代。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東園、莊克仁、郭文耀(2004)。大眾傳播學。臺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Fuery, K.(2009)。New media: Culture and image。New York:Palgrave Macmillan。  new window
4.劉幼琍、陳清河、李秀珠、王國樑、王郁琦、何吉森(2005)。數位時代的有線電視經營與管理。臺北: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興銳(1999)。最新電腦通信與網路原理。臺北:松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熙揚、大禹、Seaman, Patrick、Cline, Jim(1998)。網路廣播。臺北:第三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貪伍(2003)。廣播電視網絡技術。杭州: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清河(2003)。廣播媒介生態與產業:台灣廣播產業與政策研究1992-2005。臺北:亞太。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普羅數位科技、Norton(2003)。計算機概論。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程予誠(2000)。新媒介科技論。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廖俊傑(2005)。引領21世紀廣播革命/數位廣播的經營與商機。臺北:陽光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Rogers, E. M.(1986)。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The New Media in Society。New York, NY:The Free Press。  new window
13.Everett, Rogers M.、莊克仁(1988)。傳播科技學理。臺北:正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倪炎元(2009)。公關政治學:當代媒體與政治操作的理論、實踐與批判。臺北市:商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everin, Werner J.、Tankard, James W. Jr.、羅世宏(2010)。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劉幼琍(1994)。有線電視經營管理與頻道規劃策略。台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一賜(1999)。網路廣告第一課。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蔣宏、徐劍(2006)。新媒體導論。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幼琍、呂學錦、賴弦五、李彬、何薇玲、李泰臨(2013)。電訊傳播:CEO的經營策略。新北市:威仕曼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莊克仁、White, Geoge E.(1992)。傳播科技新論--電子媒介概論。美國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汪琪、鍾蔚文(1990)。第二代媒介--傳播革命之後。台北:臺灣東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Katz, E.、Peters, J. D.、Liebes, T.、Orlof, A.、夏春祥、唐士哲、羅世宏(2013)。傳播研究的典律文本:典律存在嗎?該有嗎?這些怎麼樣?。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李秀珠(20020000)。新傳播科技與媒體市場之經營管理。臺北:廣電基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淑以(2010)。三網合一、智慧電視題材夯,網通1C設計走紅。時報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莊克仁(2014)。廣播節目製作。臺北市: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童鷹(2000)。現代科技學技術史。武昌:武漢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貞銘(2014)。美國大眾傳播。臺北市:臺灣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塗能榮(1998)。聲訊傳播手冊。臺北市:世界文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劉幼琍、石佳相、谷玲玲、劉柏立、許文宜、賴祥蔚(2014)。數位電視與新媒體之政策與發展策略。新北市:揚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Alesso, H. P.(2000)。E-video-producing Internet Video as Broadband Technologies Converge。N. J.:Addison Wesley。  new window
31.Jensen, K. B.(2012)。The handbook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 research: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 doloqies。NY:Routledge。  new window
32.Simpson, Wes、Greenfield, Howard(2007)。IPTV and Internet Video: New Markets in Television Broadcasting。MA:Elsevier Inc。  new window
33.黃葳威(2008)。數位傳播與資訊文化。臺北: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蔡念中(2003)。數位寬頻傳播產業研究。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塗能榮(2006)。洋洋公司網站(洋洋得意電子報)數位廣播產品介紹,http://www.oceanictech.com.t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rbitron Company,Edison Media Research(1999)。Webcasters vs. Broadcasters- Which Business Model Will Win?,http://www.arbitron.com。  new window
3.張傑誠(1999)。網路音樂電臺線上發燒,各大網站紛紛進駐,http://www.pchome.com.tw/news/880520/19990520-12.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永光(20061025)。視訊會議開創M化新視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莊克仁(2001)。互連網的發展與廣播電視:以台灣發展經驗為例。網路傳播與新聞媒體。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鑰機(1992)。從生態學觀點探討傳媒的共妻和雜交現象。傳播與社會發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傳播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