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共產黨抗日史實
作者:徐康吳藝煤
出版日期:2015
出版項:臺北:華品文創
集叢:臺灣抗日叢書;5
ISBN:9789869218511
主題關鍵詞:中日戰爭共產黨臺灣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甦甡(1947)。也漫談臺灣藝文壇。臺灣文化,2(1),1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毛磊(2001)。中國共產黨致力於臺灣回歸、統一八十年。中共黨史硏究,2001(5),49-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炎憲、高淑媛(19930800)。一位老臺共的心路歷程--莊春火訪問記錄。臺灣史料研究,2,8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幫強(2012)。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研究。武漢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316-3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春英(2010)。共產國際「左」傾錯誤與日據時期臺灣共產黨的解體。黨史研究與教學,2010(1),5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雲、廖承志、林麗輥(1985)。關於追認翁澤生同志為烈士的建議。福建黨史月刊,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東方問題研究會籌備會(1930)。敬告臺灣革命民眾。新東方,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30)。東方問題研究會籌備會第四次會議錄。新東方,1(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英昌、吳國禎(2007)。我的臺灣地下黨經歷。新遠見,2007(3),82-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944)。閩臺協會發起組織。東南海,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49)。臺灣女英雄謝雪紅。冀中教育,194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許國仁(1994)。林夢飛先生傳略。廈門文史資料,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9)。曾明如回憶錄。天津臺訊,1989(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畢來(1982)。臺灣義勇隊。革命史資料,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張厚愷(1997)。回憶大革命時期在武漢的王萬得。武漢文史資料,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一之(1939)。臺灣革命運動史提綱。熱流,特輯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蔡銘熹(1996)。悼曾明如老前輩。臺聲,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小沖(1993)。「臺灣民族論」不能成立--1928年臺灣共產黨政治大綱擬定過程剖析。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亞芳(1986)。閩南黨的早期活動與南洋、港、臺「三胞」的密切關係。黨史研究與教學,19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陳益南(2011)。中共臺灣地下黨遇挫經過。文史精華,2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倜然(1933)。臺灣的革命運動。社會新聞,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房建昌(1998)。蔡孝乾與臺灣共產黨。文史精華,1998(10),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弗朗克.S.T.蕭、勞倫斯.R.沙里文、田華(1975)。臺灣共產黨的政治歷史:1928-1931年。臺灣研究集刊,198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何池(2006)。臺灣同胞在閩南的抗日鬥爭概述。福建黨史月刊,200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金志宇(2013)。營救日共領袖來華揭秘。文史精華,201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永路(2010)。臺灣級別最高的中共臥底--60年前「密使一號」驚天大案。黨史縱橫,2010(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沙健孫(2011)。關於民族和殖民地問題的綱領性文獻--學習列寧的〈民族和殖民地問題提綱初稿〉等文獻札記。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山川均、蕉農(1930)。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新東方,193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宋幫強(2008)。「第三時期」理論與臺共的「左」傾錯誤。長白學刊,200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宋幫強(2008)。臺共總書記林木順留學蘇聯學校考。福建黨史月刊,20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伍俐斌(2013)。〈馬關條約〉是否「割讓」臺灣給日本之考辯。臺灣研究,20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伍雪峰(1931)。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時事月報,1931(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吳藝煤、曹瑋鴻(2013)。臺盟早期在香港的革命活動。臺聲,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肖彪(1985)。「臺共」先烈翁澤生。黨史研究與教學,198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徐康(2013)。論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黃埔軍校的臺灣人。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徐康(2014)。論日據時期中共與臺共之關係。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徐康(2013)。中共中央南方局對臺胞抗日鬥爭的影響初探。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康(2015)。1949年以前李純青參加中共的臺灣工作初探。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徐康(2012)。臺籍愛國將領黃南鵬。文史參考,20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楊浩然(1928)。日本治下之臺灣。南洋研究,19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趙慶沾(1930)。臺灣民族運動之探討。政治月刊,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鄭新河(1986)。少時馳正義,老來話滄桑--訪旅美臺胞郭德欽先生。臺聲,198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吳克泰、藍博洲(2002)。隱蔽戰線的傳奇英雄--張志忠烈士。軍事歷史,2002(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李友邦(1940)。臺灣要獨立也要歸返中國。臺灣先鋒,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邱士傑(2010)。中華蘇維埃與臺灣(1930-1931):從蘇新的「兩岸蘇維埃統一論」談起。第一屆臺灣史研究論壇--臺灣光復六十五周年暨抗戰史實學術研討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 (主辦) 。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何池(20080400)。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臺灣革命研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秋實(2004)。瞿秋白與共產國際。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國光(2001)。一個臺灣人的軌跡。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蘇新(1994)。永遠的望鄉人:蘇新文集補遺。台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友山、徐瓊二、陳平景(2002)。臺灣光復後的回顧與現狀。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克煌、楊翠華、謝雪紅(1997)。我的半生記。臺北:楊翠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家屯(1993)。許家屯香港回憶錄。香港:香港聯合報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修一(1990)。日據時代臺灣共產黨史:1928-1932。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渡(2005)。還原二二八。台北:巴札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褚靜濤(2012)。二二八事件研究。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葉芸芸(1993)。證言2.28。臺北市: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葉榮鐘(1995)。臺灣人物群像。臺北:時報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楊克煌、楊翠華(2005)。我的回憶。臺北:楊翠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黃玉齋(1999)。臺灣抗日史論。台北:海峽學術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王曉波(1988)。臺灣史與臺灣人。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古瑞雲(1990)。臺中的風雷:跟謝雪紅在一起的日子裡。臺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楊克煌(1956)。臺灣人民民族解放鬥爭小史。湖北:武漢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稚甫(1955)。臺灣人民革命鬥爭簡史。廣州:華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楊錦和、洪卜仁(1990)。閩南革命史。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蔡孝乾(2002)。臺灣人的長征紀錄:江西蘇區.紅軍西竄回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逸松、吳君瑩、林忠勝(1994)。陳逸松回憶錄。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陳芳明(2006)。殖民地臺灣:左翼政治運動史論。臺北: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蘇新(1993)。憤怒的臺灣。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純青(1994)。筆耕五十年。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2011)。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曉波(1986)。走出臺灣歷史的陰影。臺北:帕米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何池(2005)。翁澤生傳。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藍博洲(2006)。民族純血的脈動:日據時期臺灣學生運動(一九一三-一九四五)。臺北:海峽學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蘇新(1993)。未歸的臺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郭杰、白安娜、李隨安、陳進盛(2010)。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研究.檔案。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陳小沖(2013)。廈臺關係史料選編(1895-1945)。北京:九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正茂(2009)。臺灣早期政黨史略(1900~1960)。臺北:秀威資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炎憲、許芳庭(2008)。戰後臺灣政治案件--林日高案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許進發、許芳庭(2008)。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簡吉案史料彙編。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洪卜仁(2010)。臺灣光復前後:1943-1946。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陳乃昌(1995)。追隨周總理的歲月。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德田球一、松筠(1955)。德田球一自傳。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范金階(2000)。泉州市衛生志。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李純青(1991)。望臺灣。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林友彥(2013)。我與我父親林殿烈。臺北:獨立作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潘宗周(2003)。江西省工會志。北京:方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1999)。山西文史資料全編。第六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上海臺灣同胞聯誼會(2005)。滬上臺灣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蘇民生(2011)。我的臺灣心家鄉情。北京:中國詩詞楹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臺灣民主自治同盟(1992)。光榮的歷程--臺灣民主自治同盟成立45周年。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臺灣民主自治同盟(1987)。歷史的見證--紀念臺灣人民「二.二八」起義四十周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2012)。新臺灣叢刊。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楊克煌(1955)。回憶「二.二八」起義。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葉芸芸(1990)。葉紀東談--我所認識的謝雪紅。臺灣夏潮聯合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2006)。張執一文集。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安然(2003)。臺灣民眾抗日史。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陳芳明(1992)。謝雪紅評傳--落土不凋的雨夜花。臺北: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德田球一(1952)。日本共產黨的三十周年。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郭恒鈺、李逵六(1985)。共產國際與中國革命。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胡治安(2010)。統戰秘辛--我所認識的民主人士。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黃師樵(1999)。臺灣共產黨秘史--臺灣歷史上的第一面紅旗。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藍博洲(2012)。台共黨人的悲歌:張志忠、季澐、楊揚。新北:臺灣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京來(2007)。孫中山與呂運亨比較研究。安徽:合肥工業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林炳炎(2013)。林木順與臺灣共產黨的創立。臺北:林炳炎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戚嘉林(2011)。臺灣史。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日本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段元培、李永生(1986)。日本共產黨的六十年(1922-1982)。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森正藏、趙南柔(1949)。日本社會運動鬥爭史。中國建設印務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沈謙芳(2008)。1927-1937中共中央機關在江西。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宋焱、梁原(2009)。臺灣同胞與八年抗戰。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臺盟史略編委會(1997)。臺盟史略。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尤習貴、張春英(2009)。鄂臺關係。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曾健民(2007)。1945.破曉時刻的臺灣。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張克輝(2006)。謝雪紅。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鄭晶瑩(2006)。臺胞赤子情。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吳克泰(2002)。吳克泰回憶錄。台北:人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陳小沖(2005)。日本殖民統治臺灣五十年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楊渡(2009)。簡吉--臺灣農民運動史詩。臺北:南方家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王曉波(1997)。臺灣抗日五十年。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谷正文、許俊榮、黃志明、公小穎(1995)。白色恐怖秘密檔案。獨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謝雪紅(19500228)。告臺灣同胞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70507)。渡華活動被土匪拘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00325)。革命火花燃臺灣,臺灣人民要爭取獨立自由,李友邦講臺灣革命過去及現勢,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01226)。各團體赴蘇大會代表,昨日開會舉行複選,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280427)。共產籍民上海で逮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50116)。蔣介石秘書回憶:臺灣人曾期待共產黨來解放臺灣,http://www.guancha.cn/history/2015_01_16_306546_2.s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寒芳(20130226)。習近平總書記會見連戰一行時強調,真誠希望兩岸同胞共圓中國夢,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9400329)。李友邦先生廣播:臺灣同胞團結起來,和日本軍閥鬥爭以求解放,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9420405)。論臺灣解放運動,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9280129)。上海臺灣學生鍛煉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宋斐如(19420417)。臺灣的慘狀與祖國的責任,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9301220)。蘇准會召集上海各革命團體代表大會追記,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9301224)。蘇准會籌備選舉.續有革命團體代表報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400331)。臺灣革命團體代表謝南光播講,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420405)。臺灣光復運動專刊,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9430617)。臺灣,回到祖國來!,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9300101)。臺灣社會運動團體:去年中的工作概況,新年度的運動方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9470320)。臺灣自治運動,陝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謝雪紅(19490614)。痛斥美帝侵臺陰謀,誰想用武力侵略臺灣,中國人民必將用對付日本侵略者的方法去對付他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新華日報》資料室(19430526)。抗爭的火焰在燃燒著--臺灣革命紀念,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新華日報》資料室(19430617)。三件珍貴的文物--臺灣淪陷四十八周年紀念,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301010)。中國工農兵會議(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選舉條例,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9490930)。中國人民政協代表訪問記:臺灣民主自治同盟領袖謝雪紅,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林伯儀。如何重訪左翼歷史?--閱讀〈簡吉:臺灣農民運動史詩〉,http://www.wyzxwk.com/Article/lishi/2015/02/337980.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邱士傑。〈臺灣共產主義運動與共產國際(1924-1932)〉若干考訂之辨析--以翁澤生新見逸文〈日本帝國主義鐵蹄下的臺灣〉為中心的討論,http://scienco-proleta.blog.ntu.edu.tw/1930/09/14/wengzesheng-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石劍峰(20101107)。藍博洲談臺灣社會民主化運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曉波(20070313)。孫中山臺獨?政客顛倒是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王凡凡(20030718)。讓愛國傳統代代相傳--訪愛國先烈臺胞翁澤生之子林江,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楊渡(20140108)。凝視---一張老照片,一份真情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楊渡。被殖民的人,至少維持一點自尊,http://taiwan.huanqiu.com/article/2015-02/559088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銘(20131218)。解密!!!潛伏並犧牲在臺灣的大陸特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靜。開會?流會?--太平洋國際學會第四屆會議開幕之前夕,http://jds.cass.cn/Item/1527.aspx。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蕭彪、楊錦和、王炳南、許偉平(1986)。翁澤生。中共黨史人物傳。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13)。陳來旺聽取書。林木順與臺灣共產黨的創立。臺北:林炳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05)。馮志堅給易榮芳的信。翁澤生傳。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恒川信之(2013)。渡邊政之輔丹野訣別。林木順與臺灣共產黨的創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純青(1998)。回顧與思考。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韶東(2004)。憶我的父親李喬松。為新中國誕生而奮鬥的臺灣同胞。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006)。李偉光自傳。臺灣農民運動先驅者--李偉光。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正文(2004)。解放戰爭時期的李純青。為新中國誕生而奮鬥的臺灣同胞。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江(1998)。懷念父親翁澤生。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民威(2013)。臺灣共產黨組織的經過和現狀。林木順與臺灣共產黨的創立。臺北:林炳炎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澤東(1937)。論抗日民主與北方青年。毛澤東論文集。北京:大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欽信(2005)。自傳。翁澤生傳。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989)。商傑致堯並籠董電--擁護建立香港分局。廣東革命歷史文件匯集廣東區黨委文件(1946.1-19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987)。十二月份廈門工作報告--政治狀況、黨的組織、廈大工友的鬥爭。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廈門中心市委文件(1929年-1932年)。福州:福建省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蘇新(2008)。關於翁澤生的歷史材料。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指導臺灣革命研究。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蘇子蘅(1994)。沉痛悼念蘇新同志。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蘇子蘅(2006)。我在日本仙臺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反帝活動。回歸--記海外歸來的臺灣同胞。北京:華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971)。臺共東京支部檢舉顛末。臺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乃信、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89)。臺灣社會運動史(1913-1936)。《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志》第二篇《領臺以後的治安狀況》。臺北:創造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王萬得(1984)。臺灣光復散憶。我們都是「龍的傳人」--來自海峽彼岸的兄弟。北京:時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987)。廈門海員辦事處關於工作情況給海總的報告。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彙集.群團文件(1928-1934)。福州:福建省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謝雪紅(2012)。告臺灣同胞書。新臺灣叢刊。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謝雪紅(2012)。一個臺灣婦女的申訴。新臺灣叢刊。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87)。血碧:悼我們的戰士--李連生、羅淮盛、陳辰同三同志。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省委文件(1929年)。福州:福建省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楊秀瑛(1998)。懷念我的父親楊春松。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一斐(2012)。明天的臺灣。新臺灣叢刊。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曾明如(1996)。臺灣人民決不再做亡國奴。抗日烽火中的臺灣兒女。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張洪(2005)。隱蔽戰線上的女戰士。滬上臺灣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張執一(1989)。在上海局工作情況的回憶。解放戰爭時期的中共中央上海局。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980)。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底決議案(1928年7月9日)。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985)。中共漳州縣委工作報告。福建革命歷史文件匯集.各縣委文件(1928-1931)。福州:福建省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012)。周恩來向共產國執行委員會主席團所作的關於中國問題的報告。聯共(布)、共產國際與抗曰戰爭時期的中國共產黨(1937-1943.5)。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韓嘉玲(1998)。農民運動女鬥士張玉蘭。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韓嘉玲(1998)。臺灣農民運動的勇敢鬥士簡吉。臺灣同胞抗日50年紀實。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藍博洲(2004)。楊逵與臺灣地下黨關係的初探。楊逵--壓不遍的玫瑰花。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林瓊華(2002)。女革命者謝雪紅的「真理之旅」。20世紀臺灣歷史與人物--第六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汪毅夫(2009)。為實現抗戰勝利目標而勤勉工作--記在第二次國共合作時期受獎記功的「臺灣革命領袖」謝南光。臺灣同胞與八年抗戰。北京:臺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葉芸芸(1993)。蘇新與日據下的臺灣共產主義運動。未歸的臺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