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仁王般若經》的漢譯及其“疑偽”之爭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楊維中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16(7)
頁次:81-86
主題關鍵詞:仁王經法經費長房智昇不空梵文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677
《仁王般若經》"疑偽"的說法,其來有自。在梁代此經已經有來歷莫辨的困境。但是,應該充分注意的是,此處所言為"疑經"而非"偽經"。從僧祐將之編入"失譯錄"來看,關於此經當時最為苦惱的是不知譯者。隋法經在《眾經目錄》中將《仁王經》列入"疑惑錄",法經看到的《經錄》記載《仁王經》二卷為"竺法護譯";法經看到的實物《仁王般若經》在經首又有"羅什撰集佛語"的題名。《歷代三寶紀》根據新的資料作了記載,肯定了此前《仁王經》有三次翻譯。費長房的記載得到後世經錄學家的普遍認同,唐代的智昇並且直接否定了法經的說法。智昇所說的《仁王般若經》"翻譯有源"就是以費長房的記載為依據的。通過對於隋唐經錄關於此經的記載的分析研究,認定《仁王般若經》並非"疑偽經",竺法護、鳩摩羅什、真諦、不空等先後四次翻譯《仁王般若經》是真實可靠的歷史事實。
圖書
1.法顯。佛國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法經。眾經目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圓測。仁王經疏。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文顏(1997)。佛典疑偽經研究與考錄。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智顗。仁王護國般若經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僧祐。出三藏記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佛教協會(1989)。中國佛教。上海:知識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道宣。續高僧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智昇(1987)。開元釋教錄。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費長房(1987)。歷代三寶紀。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道宣(1987)。大唐內典錄。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彥琮(1983)。眾經目錄。台北市: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窺基(1983)。瑜伽師地論略纂。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慧立、釋彥悰(1983)。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圓照。貞元新定釋教目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釋僧祐、蘇晉仁、蕭鍊子(1995)。出三藏記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