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刑事卷證:一種文字的敘事體及其價值
書刊名: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牟軍
出版日期:2015
卷期:2015(9)
頁次:88-93
主題關鍵詞:文字語言刑事卷證口證證據價值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8
  • 點閱點閱:17
當代中國刑事審判存在對卷證固有的依賴性,就其原因學術界均側重在刑事司法體制和訴訟制度層面的分析,但就其本質原因須回歸對由文字形成的卷證證據功能的認識。文字自身的固有特性及所具有的獨特敘事功能,決定了刑事卷證的外部特徵和內部屬性對於卷證整體證據價值的積極作用。相對於口證而言,卷證的證據價值具有比較優勢,裁判者對於卷證的依賴實際上是對作為其載體的文字的依賴。
期刊論文
1.顧兆祿(2005)。語言與文字的關係。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amaska, Mirjan R.、吳宏耀、魏曉娜(2006)。比較法視野中的證據制度。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oucault, Michel、謝強、馬月(2003)。知識考古學。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龍宗智(2008)。證據法的理念、制度與方法。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羅素、張金言(2008)。人類的知識。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巡龍(2005)。新刑事訴訟制度與證據法則。臺北: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加里斯摩、王尉(2007)。記憶力。海口:南海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皮亞杰、倪連生、王琳(1998)。結構主義。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愛德華‧薩丕爾、陸卓元(2001)。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呂叔湘(2000)。語文常談。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布龍菲爾德、袁家驊、趙世開、甘世福(2003)。語言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鈺雄(2000)。嚴格證明與刑事證據。臺北:臺灣文化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瑞華(2007)。刑事訴訟的中國模式。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漢斯‧格奧爾格‧加達默爾、夏鎮平、宋建平(2004)。哲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Heidegger, Martin、孫周興(2005)。在通向語言的途中。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米爾吉安.R.達馬斯卡、鄭戈(2004)。司法和國家權力的多種面孔--比較視野中的法律程序。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Saussure, Ferdinand de、高名凱(1996)。普通語言學教程。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Weber, Max、康樂、簡惠美(2004)。韋伯作品集III:支配社會學。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拖馬斯.魏根特、岳禮玲、溫小潔(2004)。德國刑事訴訟程序。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唐澤靖彥、尤陳俊、黃宗智(2009)。從口供到成文記錄:以清代案件為例。從訴訟檔案出發: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