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代豪族研究-豪族的士族化與官僚化
作者:劉增貴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ZENG-GU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韓復智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85
主題關鍵詞:漢代豪族士族官僚社會HAN-DYNAS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3) 專書(7)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71
豪族問題是漢代社會史上的重要問題,漢代社會的演變,可說是走向以豪族為中心的
社會形態。學者對此研究雖多,但大多側重豪族的外在關係,對豪族本身在兩漢的性
質轉變,則尚少措意者。漢代是豪族的發展與轉變階段,經過兩漢四百餘年的長期演
變,社會勢力的中心從武斷鄉曲的閭里豪疆,轉向具有高度文化素養,深厚社會慼藉
的士族,這種轉變主要是透過士族化、官僚化而達成的。本文即以此為線索觀察兩漢
豪族種類。性質的差異及其家族特質,希望能對漢代的社會性質再進一解。
全文除緒言、結語外共分四章:
第一章:「豪族釋義-史書中與豪族相關詞語之分析」將史書中出現的七十六個與豪
族相關的詞語分為豪疆、大姓、名族、豪富四大類統計其在史記、漢書、後漢書中的
出現次數及其實質內涵的變化。大體上史、漢中出現較多的為豪疆類與豪富類,到了
後漢書中則大姓、名族類增加而豪疆、豪富類減少,豪疆、豪富雖存卻已與官僚、士
族漸不可分。史書對豪族稱呼的繁複及豪族形態的多樣化,雖然顯示漢代社會仍甚活
潑,但其發展的漸趨「一元化」,凝成中古士族的雛形,也是明顯的事實。
第二章:「兩漢豪族的轉型」,探討漢代豪族的轉變過程。造成豪族轉型的原因雖然
很多,但政府的措施、儒學的發展最為重要。前漢到後漢,豪族與政權的關係由緊張
而鬆弛,由對立而合作,這一方面顯示豪族勢力的擴張,另一方面亦可說是豪族的性
質已漸改變。政府以打擊、遷徒、壓抑之策對付違法的豪族,與此並行的是引用與教
化,透過儒學提倡、選舉制度將豪族帶進合法的軌道,消除其反對性,因此後漢以下
,豪族漸與統治階層合而為一,這個過程可從許多家族與地域個案中得到證明。
第三章:「豪族的政治地位」,從統治階層的成分,入仕途徑的掌握、官閥的崇尚三
方面具體估計豪族在漢代政權中的地位。政權開放的結果固然消融了豪族的反對性,
但政權基礎卻潛移放士族大姓之手。例如東漢公卿約三分之二出自豪族,以出自二千
石以上三代為官之族計,也超過三分之一,尤值得注意的是公卿世傳的現象,東漢一
二七家三公之族中,兩代以上皆任公位的即有二十二家,「公門有公」,漢代亦已有
之。由此下至郡守、掾史階層,豪族皆佔相比例。這是豪族掌握入仕途徑的結果,故
孝茂之選,亦多歷世相傳。此外,門閥化的傾向,也反映於社會對官閥的崇高,以及
門戶高寒的自覺中。
第四章:「士族特質的形成」從士風與家風探討漢代士族的發展與特質。漢代的士風
大體可分漢初的游說游俠之風、武宣迄明章的守文之風、漢末的肆直之風幾個階段,
士風顯示的士族發展是由武質性、土豪性的單身之士,轉向崇尚經學,依附政治的士
族,再由政治性的士族朝門閥性的士族邁進。透過儒學理念所凝成的士族不但是累世
官僚之家,也是「冠帶理義之宗」,兼具公私兩面。他們秉公義、標清德形成一統帝
國的支柱,其政治風操與道德理想皆非後世門第所能及。然其標榜私門、保身家卻又
形成統一帝國之內的離心力,其尚譜牒、講道藝、篤孝友、重禮法、形成家風,這方
面卻為後世所沿襲。經過漢末之亂,外在環境既異,士族性質亦已不同。
本文偏重豪族的政治文化層面,至於經濟方面,僅附帶提及,有待將來繼續研究。在
資料除基本史源外,亦廣泛使用碑刻史料,檢討近人學說。在方法除一般的史學方法
外,亦兼採初步統計及家族個案的方式進行。最後並將後漢重要官僚世家列表,附於
篇末,以為參考。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