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社會史研究的探索--特從理論、方法與資料、課題論
作者:杜正勝 引用關係
書刊名:史學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三屆;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主編)
頁次:25-76
出版日期:1991
出版項:臺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
主題關鍵詞:中國社會史
學門:歷史學
資料類型:專書論文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5)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88
期刊論文
1.于宗先(1971)。經濟史研究的新趨向。食貨月刊,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勝、黃寬重、王健文(1988)。風氣新開百代師:陶希聖先生與中國社會史研究。歷史月刊,7,16-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禮鍚。中國社會史論戰序幕。讀書雜誌,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古偉瀛(1972)。內容分析(Content Analysis)之幾種用於研究傳記歷史的方法及其於中國材料底初步運用。食貨月刊,1(12),652-6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古偉瀛(1974)。愛德華休特的《史家與電腦》。食貨月刊,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石興邦(1983)。從考古學文化探討我國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問題。史前研究,198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石錦(1986)。中國資本主義穿。知識分子,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偉瀛(1980)。史學量化及其應用於中國史料的一些考慮。食貨月刊,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宋德金(1987)。開拓研究領域。歷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杜正勝(1987)。從考古資料論中原國家的起源及其早期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58(1),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弘祺(1980)。漫論近代中國史學的發展與意義--附論從筆記、劄記到社會史。食貨月刊,10(9),384-4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振羽(1940)。關於中國社會史的諸問題。理論與現實,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尚鉞(1956)。先秦生産形態之探討。歷史研究,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徐芳玲(1947)。評介"歷史量化"。食貨月刊,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倬雲(1963)。試擬中國社會發展的幾個論點。思與言,1(2),48-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瑞德(1975)。測量傳統中國社會流動問題方法的檢討。食貨月刊,5(9),3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陸震(1987)。關于社會史研究的學科對象諸問題。歷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馮爾康(1987)。開展社會史研究。歷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陶希聖(1935)。編輯的話。食貨半月刊,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楊向奎(1954)。試論先秦時代齊國的經濟制度。文史哲,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楊成志(1928)。民俗學問題格。民俗,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劉石吉(1978)。明清時代江南地區米業市鎮。食貨月刊,8(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歷史研究評論員(1987)。把歷史的內容還給歷史。歷史研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David, Landes、Charle, Tlly、鮑家麟(1971)。科際與社會科學的歷史。食貨月刊,1(9),483-4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Landes, David S.、Tilly, Charles、鮑家麟(1971)。作為社會科學的史學。食貨月刊,1(3),155-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李普塞、黃俊傑(1972)。歷史學與社會學:若干方法學上的省察。食貨月刊,1(12),635-6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Stephen, E. Fienberg、瞿海源(1972)。歷史學運用統計技術從事研究的一個例子:計數統計表的標準化。食貨月刊,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Aydelotte, William O.、康綠島(1972)。量化在歷史上的應用及其限制。食貨月刊,2(6),324-3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Frand, E. Manuel、江勇振(1973)。心理學在歷史上的應用與濫用。食貨月刊,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Framcois, Ewald、Brochier, Jeam-Jacques、賴建誠(1985)。史學一生: 法國年鑑學派領袖布勞代爾(Fernand Braudel) 訪問錄。食貨月刊,15(5/6),243-2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Jacques, Le Goff、梁其姿(1983)。新歷史。食貨月刊,12(10/11),424-4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Bruce, Mazlish、康綠島(1981)。對心理史學發展的回顧。食貨月刊,10(10),458-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Hays, Samuel P.、邱成章(1974)。歷史的社會研究:觀念,方法與技術。食貨月刊,4(4),149-1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Hidy, Ralph W.、劉石吉(1973)。經濟史家所走的路。食貨月刊,3(2),80-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Gry, Bourde、賴建誠(1989)。新史學: 年鑑學派的繼承者。思與言,27(1),69-8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蔡錦昌(1985)。對史學、社會科學和政治的一些反省。思與言,22(5),87-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賴建誠(1987)。我與年鑑歷史學派:布勞代爾的答覆。思與言,25(3),59-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賴建誠(1988)。法國年鑑歷史學派。思與言,26(3),49-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Toubert, Pierre、賴建誠(1990)。馬克·布洛克著作的評價與影響。思與言,28(2),75-8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陶希聖(1971)。食貨復刊辭。食貨月刊,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Weinstein, Fred、Platt, Gerald M.、吳瑞屯(19730300)。理論應用於歷史研究:有關於心理分析理論的問題。食貨月刊,2(12),625-6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許倬雲(198108)。傳統中國社會經濟史的若干特性。食貨月刊,11(5),201-2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顧頡剛(19280621)。"民俗"發刊辭。民俗周刊,192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杜正勝(19950600)。從眉壽到長生--中國古代生命觀念的轉變。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66(2),383-4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許倬雲(19640900)。西漢政權與社會勢力的交互作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35,261-2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翟本瑞(19870300)。資本主義與市場經濟--布勞岱的歷史分劃。思與言,24(6),47-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梁其姿(19840400)。心態歷史。史學評論,7,75-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Aries, Philippe、梁其姿(19821100)。心態歷史。思與言,20(4),57-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翟本瑞(19860100)。物質文明對歷史研究的反省性意義--評布勞岱論日用生活的結論。思與言,23(5),72-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Toubert, Pierre、賴建誠(19900300)。馬克.布洛克的思想根源。思與言,28(1),193-2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楊聯陞(19361000)。東漢的豪族。清華學報,11(4),1007-10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1982)。第一屆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第一屆歷史與中國社會變遷(中國社會史)研討會。臺北: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勝(1989)。中國古代社會史重建的省思。民國以來國史的回顧與前瞻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 。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杜正勝(1986)。周禮身分制之確立及其流變。中央研究院第二屆國際漢學會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倬雲(1983)。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中國社會經濟史研討會。臺北:漢學研究資料及服務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杜正勝(1974)。城邦國家時代的社會基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淑芬(1982)。六朝時代的建康(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淑珍(1986)。東周喪葬禮制初探(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建民(1990)。古代散樂析論--遊藝活動與社會生活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增貴(1985)。漢代豪族研究--豪族的士族化與官僚化(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Hsu, C. Y.(1965)。Ancient China in Transition。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2.王伊同(1943)。五朝門第。南京:金陵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仲犖(1957)。關於中國奴隸社會的瓦解及封建關係的形成問題。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尹章義(1979)。台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石錦(1990)。中國近代社會研究。臺北:李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紹原(1935)。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江紹原(1928)。髮鬚爪。上海: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宗侗(1954)。中國古代會史。臺北:中華文化學術出版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玄伯(1939)。中國古代社會新研。北平:孔德研究所初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亞農(1962)。欣然齋史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呂振羽(1936)。殷商時代的中國社曾。上海:不二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呂思勉(1929)。中國婚姻制度小史。上海:中山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甘泉(1982)。中國古代分期討論五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胡如雷(1979)。中國封建社會形態研究。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尚秉和(1937)。歷代社會風俗事物考。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侯外廬(1987)。侯外廬史學論文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侯外廬(1947)。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上海:新知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郭沫若(1952)。奴隸制時代。上海:新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郭沫若(1959)。關於中國古史研究中的兩個問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沫若(1929)。中國古代社會研究。上海:現代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亮采(1911)。中國風俗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蔭麟(1941)。中國史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陶希聖(1928)。中國社會之史的分析。上海:新生命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陳登元(1932)。中國土地制度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陶希聖(1934)。婚姻與家族。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賀昌群(1963)。漢唐間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勞榦(1960)。居延漢簡考證。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鄧拓(1979)。論中國歷史的幾個問題。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鄭學稼(1965)。社會史論戰的起因和內容。臺北:中華雜誌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瞿同祖(1947)。中國法律與中國吐曾。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瞿兌之(1928)。漢代風俗制度史。北平:廣業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瞿宣穎(1937)。中國社會史料叢鈔。長沙: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山東大學歷史系考古教研室(1981)。大汶口文化討論文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南京大學明清史研究室(1981)。明清資本主義朗芽研究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1960)。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8)。中國封建經濟關係的若干問題。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春樹(1977)。漢代邊疆史論集。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何幹之(1937)。中國社會史問題論戰。上海: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陶希聖(1931)。中國社會與中國革命。上海:新生命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馮爾康(1988)。中國社會史研究概述。臺北:谷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侯外廬(1979)。中國封建社會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陶晉生(1981)。女真史論。食貨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楊樹達(1933)。漢代婚喪禮俗考。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Dirlik, Arif(1978)。Revolution and History: The Origins of Marxist Historiography in China, 1919-1937。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new window
45.杜正勝(1990)。編户齊民--傳統政治社會結構之形成。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唐長孺(1957)。三至六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何啟民(1978)。中古門第論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唐長孺(1959)。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陳東原(1928)。中國婦女生活史。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顧頡剛(1926)。古史辨。北京: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吳智和(1990)。明清時代飲茶生活。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瞿同祖(1937)。中國封建社會。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梁庚堯(1984)。南宋的農村經濟。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蒙思明(1938)。元代社會階級制度。北平:哈佛燕京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許倬雲(1982)。求古編。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胡道靜(1982)。中國古代的類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楊寬(1964)。古史新探。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余英時(1980)。中國知識階層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7)。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討論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逯耀東(1979)。中共史學的發展與演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李澤厚(1987)。中國現代思想史論。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唐長孺(1989)。山居存稿。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余英時(1987)。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鄧雲特(1937)。中國救荒史。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毛漢光(1997)。中國中古社會史論。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毛漢光(19900000)。中國中古政治史論。臺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黃寬重(1988)。南宋時代抗金的義軍。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林富士(19990000)。漢代的巫者。臺北: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余英時(1987)。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祝平一(19900000)。漢代的相人術。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Chang, Kwang-Chin(1983)。Art, Myth, and Ritual: the Path to Political Authority in Ancient Chin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2.杜正勝(19790000)。周代城邦。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俞偉超(1988)。中國古代公社組織的考察--論先秦兩漢的「單--僤--彈」。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唐長孺(1955)。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唐長孺(1959)。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田居儉(1989)。中國社會史。中國歷史學四十年。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寅恪(1934)。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陳寅恪先生文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邢義田(1983)。東漢孝廉的身分背景。秦漢史論稿。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杜正勝(1981)。從村著到國家。中國文化新論。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作人(1944)。十筆堂談。立春以前。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烽(1989)。龍山時代的禮制。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許倬雲。社會學與史學。二十世紀之社會科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許倬雲(1978)。漢代的精耕農作與市場經濟。屈萬里先生七十榮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郭沫若(1982)。十批判書。郭沫若全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師培(1906)。古政原始論。劉申叔先生遺書。臺北:華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echt, J . Jean(1968)。Social History。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