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喪禮研究
作者:張長臺
作者(外文):ZHANG, CHANG-TAI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0
主題關鍵詞:唐代喪禮開元禮儀禮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5)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7
緒論
一、研究動機與目的
昔曾文正公於姚姬傳先生所列學問三途─義理、辭章、考據之外,另立經濟一門,云
此經世濟國之學,即禮學。萬斯同與從子貞一書云:「至若經世之學,實儒者之要務
,而不可不宿為講求者。今天下生民何如哉!歷觀載籍以來,未有若是其憔悴者也,
使有為聖賢之學而抱萬物一體之懷者,豈能一日而安居於此」!壯哉斯言,余才學駑
劣,然政不勉力於斯言?是以願擇禮學為研究工作之初步。
先秦之時,儒家言禮,法家亦言禮,管子倡導四維之說,居其首,然其言謂:「禮,
不踰節。又謂:「不踰節,則上安。」(圖表省略)觀其所以僅論禮之功用,而不談
用,而不談禮之本質者,豈非以其崇尚權術以圖治之故哉!然而既以權術治國,民心
又豈能不隨之澆薄?
本質不彰,而欲求功用之顯著,蓋未嘗有之事也。然而既以權術治國,民心又豈能不
隨之澆薄?本質不彰,而欲求功用之顯著,蓋未嘗有之事也。齊國雖曾稱霸一時,然
應與其所倡四維之說無關,否則管仲可以不必奢侈踰禮,而孔子門人可以不必恥稱桓
文之事矣。孔子雖亦亦盛言禮之功用,如「上好禮,則民易使」(圖表省略)者是也
,然此實強調在上佔者能以誠敬謙讓之心感化人,故人沐其德風而為易使,此誠敬謙
讓之心感化人,故人沐其德風而為易使,此誠敬謙讓心之流露,實乃人倫相互溝通之
最佳橋梁。在上位者不忍見人倫之渙散無序,故發揚此心,非謂欲使民易使,故談禮
也,此由孔子所言:「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者(圖表省
略),可知矣。
或謂傳統五倫乃建立於科舉制度、家族制度及以農立國之三大支柱之上,謂今日此三
大支柱均已瓦解消失,故五倫亦之隨之而不復存在。此實不然,五倫之所藉以維繫者
,禮而已矣,亦即以誠敬謙讓之心為首要。歐美俴統社會雖未有五倫觀念之詳如我國
者,然其人與人之間,亦強調一敬字,父母兄弟妻子以愛敬之心相處,上司屬下,以
至同事、朋友之間以誠敬之心相待,若此,豈必先有前所謂三大支柱而後然者耶?抑
或有有繁文紜節而始得謂為五倫耶?大哉陸象言山之日:「東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
也,此理同也;西海有聖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下有聖人出焉,此
心同也,此理同也。」(圖表省略)若捨此心,則豈僅人倫瓦解,人道亦將蕩然無存
。吾人雖生於此多元化之社會,然人猶此人,國猶此國,欲振興人倫以為國本者,能
不闡揚此心乎?而闡揚此心之道,宗教、藝術、法治皆為其途,然似未若發提禮學之
符合我國傳統也。
孔子論禮,首重禮之本質,亦即誠敬謙讓之心,而於儀節、禮具、則非以一成不變之
觀點視之,故其言云:「人而不仁,如禮何?」(圖表省略)又云:」禮云、禮云、
玉帛云乎哉!」(圖表省略)又云:「麻冕,禮也,今也純,儉,吾從眾;拜下,禮
也,今拜乎上,泰也,雖違眾,吾從下。」(圖表省略)子游問喪具,孔子棺而封,
人豈有非之者哉。」(圖表省略)皆是也,然孔子非不重視儀節、禮具,所謂「不學
禮,無以立。」(圖表省略)所以不去告朔之餼羊者(圖表省略),豈非以無適當之
儀節、禮具,則不足成禮之故歟!是知禮有可變者,有不可變者,可變者,儀節,禮
具是也;不可變者,禮之本質是也。何況禮以時為大,其儀節,禮具自不能不因地而
制宜。
商因革夏禮,周因革商禮,儀禮豈不佳,然若必使漢唐人全本施行,其有扞格難入之
處,不問可知。是以拙文選定唐禮為研究之對象,一則開元禮為儀禮之後,流傳至今
之成書最早,且最完整之期禮;再則欲觀察其因革損益於儀禮之處;三則欲了解其儀
節,禮具是否能落實施行。然而禮之項目眾多,實非一已一時之力所能畢其功,且欲
觀察其儀節是否落實施得,無如以研究喪禮為便,何況喪禮為古人所重。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拙文分為上下二編,上編名為開元禮喪葬儀節研究,研究範圍始於諸品官之「初終」
,止於「虞祭」(開元禮卷一三八、一三九、一四二、一四三、一四六、一四七),
相當於儀禮士喪禮與既夕禮二篇之範圍,亦即喪禮、葬禮之主要部分。內文採校釋體
之寫作方式,章節依原有者為次,首列三品官以上禮文於前、其次為校,所以必為校
者,蓋因開元禮傳世既久,傳鈔訛誤,自所難免,朱紹亭謂此書「枘藏書家,迕鮮善
本」者(圖表省略),誠為實情。因,此欲研究開元禮,實有先行校勘之必要。筆者
所見四種開元禮鈔本中,以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之錯誤較少。故據以為底本,而以其他
三種開元禮鈔本,及通典開元禮纂,新唐書禮樂志,朱紹頤大唐開元校勘記為參校本
,並採同書互校之方式以寫作此部分。此所謂校者,除校對文字異同,並判斷優劣外
,同時亦將各品官儀節、文字不同,而可並存者,說明於其中。校之後為釋,開元禮
原本即有注,其注雖多從儀禮鄭玄注之說,其間亦不乏為鄭玄注所無者,而二者皆可
使吾人於了解開元禮儀節制定之含義上,提供莫大之幫助。然而開元禮注所未注釋者
,亦復不少,是以仍有重新注釋之必要。本部分之寫作方式為先說明各項儀節之來源
,其次闡述各項儀節之含義,並舉出相關之資料,以為印證;若開元禮節與儀禮相同
,而昔賢注釋儀禮時互有岐義者,則一併討論於釋文之中。釋之後為補,所以補開元
禮之未備者,蓋因開元禮所載喪葬儀節,以各品官員為主,而於皇帝喪禮,則闕而不
及,所幸顏真卿元陵儀注仍藉通典以保存至今,吾人得由此以睹唐代帝王喪葬儀節之
狀況,其價值甚高,故本部分所補者,幾全以元陸儀注為主。補之後為綜述,其主要
內容為說明開元禮與儀禮,及後代典禮,如司馬光書儀、朱子家禮、明集禮、大清通
禮等之異同,其目的,乃為求闡明禮之因革所在。
下編名為唐代喪葬禮俗研究,其主要內容在於探討唐人實際表現之喪葬禮俗。研究唐
代喪禮,固不可以捨開元禮而不論,然僅由開元禮以探討唐代喪禮,勢必有所不備。
今日考古發掘之唐墓不少,實為研究唐代喪禮者,提供莫大之方便,本編寫作所援引
之資料,最主要部分即為大陸出土唐墓之發掘報告,唯此等報告時有敘述過於簡略之
憾,民國四十四年以前,大陸發掘之唐墓,已超過二千座,然有報告者,卻寥寥無幾
,實為一大憾事,且近日盜墓之風轉熾,安徽、江西、河南等地之古墓,橫橫盜擾者
,又復不少。是以筆者所閱讀之唐墓發掘報告二百餘篇,其內所載之唐墓約千座,然
死僅是實際出土唐之十一而已。資料既未能備,故所論難免有缺失者,萬祈大雅君子
,不吝教正。
下編共分三章,首章討論唐人之陵墓,內分二節,一論唐陵,唐時皇帝、皇后、太子
之墓葬皆以陵為稱,而王在晉歷代山陵考,徐乾學讀禮通考,朱孔陵歷代陵寢備考所
錄者,皆未完備,楊寬中國古代陵寢制度史甚而誤以為章懷太子墓葬,未有陵之稱號
,是以拙文置此一節以討論之;另一節則討論唐墓之形制,乃將唐墓之主要結構,分
項敘述,以觀其變化,並援引古籍所載者,以探討各結構之昔時名稱。次章討論唐人
之隨葬品,內分二節,先論明器之定義,歷來研究古代明器者,於明器之定類別,探
討名稱,及介紹製成之材料。末章則討論唐人之厚葬風氣,反對厚葬之聲,屢見於唐
人文集之中,是以其厚葬之風氣,實有足探討者,其中亦分二節,先論厚葬風氣之成
因,次論厚葬之現象,期能使唐代之喪葬習俗,有一概括性之闡述。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