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建設
作者:簡文吉
作者(外文):Jean, Wen-Jyi
校院名稱:政治作戰學校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張念鎮;張煥卿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4
主題關鍵詞:意識形態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建設路線權力政策意識ideologysocialismcommunisimconstructionLueh-Shian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3)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1
首先就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提出說明, 這個題目所涵蓋的時間, 是
從1949年至1994年計約四十五年期間。針對中共從建政以來從事社會
主義建設的過程, 提出觀察與反省。探討的重點大致分為「社會主義
建設」與「意識形態」兩部分。
中共所謂「社會主義建設」, 是將「馬列主義中國化」或「中國
社會主義化」, 並利用馬列主義基本原則及其制度, 以追求中國現代
化的過程。而它所包涵的範圍十分廣泛, 舉凡政治、經濟、文化、軍
事武力、法制與社會等等, 莫不是它的項目與內容。1949年中國大陸
政治局勢逆轉, 使得中國共產黨在大陸取得優勢的政治權力。在脫離
革命奪權的階段之後, 中共便展開一段漫長地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驗與
摸索。而它所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共產主義的理論化為實際的政策作
為, 一方面穩定政權, 二方面實現共產主義運動的理想。
馬列主義的基本原則, 例如強調階級分析與階級鬥爭;黨在無產
階級專政時期的領導地位;暴力在革命與統治時期的重要性;以及對
革命勢力的分析與綜合運用等等, 都提供給中共理論與實際方面重要
的指導原則。由於馬列主義是馬克思觀察西方資本主義工業國家, 加
上列寧為配合在俄國進行革命的需要, 所提出的革命理論, 當然不能
完全適用中國大陸的現實情況。此外, 在中國大陸進行共產主義革命
的條件, 如階級的劃分與階級意識的形成、經濟的基礎等等, 本來就
遠離馬克思主義的基本教義。因此, 無論就理論與實際來說, 中共取
得大陸政權, 並無法証明馬列主義就是「科學的社會主義」。
於是中共始終徘徊在理論與現實之間的抉擇, 企圖尋找一套解決
這個窘境的意識形態。就功能與作用來說, 意識形態至少應該具備:
1.理論指導;2.環境評估;3.政策辯護;4.目標賦予等四個面向。就
結構與性質來說, 它應該是一種概念與概念間具備邏輯一貫性, 經過
理論化與系統化的哲學, 同時兼具倫理學與形上學的成分, 以作為人
思想與意識的典範。所以, 中共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當中, 其主要
的領導人便透過馬列歷史唯物主義階級分析的觀點, 以及本身對外在
事務的經驗與認知, 有意識地建構起一套思想體係, 藉以解釋和辯護
當前政治、經濟、社會與文化等種種現象;並透過權力和制度的安排,
使這套信仰理念化為真實的行動綱領, 為建立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
義社會提出烏托邦的未來導向。
由於本論文研究範圍的限制, 所以無法完全處理中共社會主義建
設的各個面向。只能就宏觀的角度(macro-perspective) 對中共建政
以後的歷史與政策發展階段, 所發生的重大事件提出分析與批判。在
研究範圍上, 將主要的重點放置在政治、經濟與思想等幾個方面的探
討。這種處理方式, 主要是顧及歷史唯物主義強調經濟基礎的下層結
構、政治統治的上層結構, 與意識形態在其間所發生的重要影響。在
分析方法上, 把中共視為占統治地位的政治組織, 從第一、政策的制
定、產出與執行;第二、意識形態的堅持與運用;第三、政治權力的
衝突與考量等三者的相互關係與影響, 針對中共內部關於如何發達生
產力, 改造生產關係與人的意識等三方面, 所引發的一系列爭議, 去
探討中共追求社會主義現代化與意識形態變遷的癥結所在。
本論文計約廿七萬字, 內容結構除緒論、結論外, 另分五章十五
節。
緒論部分, 主要內容包括: 對問題提出概括說明, 闡述研究動機,
進行相關文獻探討, 確定研究主題, 繼而提出研究途徑與分析架構。
本論部分:
第一章, 意識形態與馬列主義: 旨在對意識形態的一般理論, 與
馬列主義意識形態的理論, 提出分析與說明, 以瞭解意識形態對於人
的思想與意識的重要性。尤其成為政治性的意識形態之後, 它與權力
的運作, 便互為表裡、相輔相成。這種情況對於堅信存在一套絕對真
理的列寧主義式的政權尤為明顯。
第二章, 意識形態的形成與分歧: 是探討中共在建政初期, 為確
立馬列主義唯物史觀的思想典範, 在政治、經濟與思想各方面所從事
的改造工作。以及因政策的遂行及其後果, 所引發的內部權力鬥爭。
第三章, 政治權力與意識形態鬥爭: 說明毛澤東在推行其路線與
政策失敗之後, 轉從意識形態領域發動反擊, 同時藉重軍事武力的介
入, 重提並運用階級鬥爭的口號, 把階級鬥爭主要的對象指向黨內政
治權力的競爭者, 進而引發政策搖擺與權力激盪的政治現實。文化大
革命雖然再度確定毛澤東個人的意志, 成為中共最高的思想典範。但
激進的極左路線, 為中共追求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 又次造成現實
的障礙與不安的因素。
第四章, 權力轉移與意識形態的探索: 毛澤東死後與「四人幫」
被捕, 迫使中共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朝向一個新的思維方向。同時顯
示中共內部因政策的轉向、意識形態解釋權的爭奪, 與政治權力三者
糾纏不清的嚴重現象。「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 結束華國鋒的權力
轉移過渡期, 開始以鄧小平為主導的政治局面。中共在社會主義建設
方面, 有著不同以往的項目與內容;並重新探索改革開放所需要的理
論配套, 於是意識形態便展現與過去不同的風貌。
第五章, 政治經濟改革與困境: 主要是針對中共所謂「新飛躍」
時期, 政治與經濟改革的意圖與政策作為提出分析與批判。指出現階
段中共社會主義建設, 再度導入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已經偏離原先
預定的理想方向。如果不放棄階級分析與階級鬥爭的哲學, 那麼中共
及其政權將無法對社會進行和平理性的重建工作, 而所謂的社會主義
現代化的追求, 只有寄存在遙遠的未來。
結論部分, 指出意識形態對中共現實政治生活的重要意義;及其
對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侷限性;並認為中共應當重視歷史唯物主義的原
則, 強調人必須進行社會性的交往活動, 尊重個人意志與利益的表達
。否則, 一味追求「工業化與社會主義化」的現代化結果, 對於個人
或整個共產主義運動而言, 並不具備任何意義, 只是徒增困境而已。
論文雖己完稿, 但仍有許多未盡完整探討的部分。例如: 第一,
中共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與意識形態變遷過程中, 一般人民與社會
對於政治與經濟改革後, 所產生的反映心理如何?第二, 地方與中共
政府之間權力相對待的關係如何?第三, 中共從事政治與經濟改革時
, 提出「職能轉換」與「黨政分離」的原則, 是否會改變黨在政治生
活中所占的領導地位?第四, 隨著法制化與制度化的追求, 是否會使
政府部門能夠在憲法及相關法律的規約下, 有比較正常的運作方式?
第五, 中共第三代及以後的領導人, 在不具備毛澤東或鄧小平個人所
擁有的政治資源與特殊的政治威望, 其領導方式與決策的產出等等,
是否會改變長期以來中共少數領導與集權統治的傳統?其他如經貿、
外交、軍事武力在策略與現實上的轉變等等, 這些都是完整瞭解中共
政權, 必須進一步深入探討的重要課題。
本論文在寫作過程, 承蒙指導老師張念鎮教授、張煥卿教授在觀
念與寫作技巧上的啟發;各位師長的關懷與指導以及同學間相互討論
的結果, 使本人得到極大的收獲。中央圖書館、中央研究院、國際關
係研究中心、政戰學校志清圖書館、研究部圖書資料室、敵情系圖書
資料室, 所典藏的豐富資料, 使本論文能夠比較順利完成。至於寫作
的內容與觀點, 資料的運用與掌握方面, 仍然存在許多不圓熟的地方,
都是本人應該負起的責任, 並希望能作為爾後從事研究的基礎與改進
的方向。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