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灣博奕資本主義發展辯證關係之研究
作者:陳俊玄
作者(外文):Chen, Chun-Hsuan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
指導教授:王宗吉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博奕資本主義意識形態文化符碼資本gaming capitalismideologycultural codecapita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39
摘 要
博奕資本主義在全球展開一種全球性爆炸的擴張。在台灣由於公益彩券、運動彩券的相繼發行,使得博奕論述在台灣成為一項不可輕忽的媒體論述。再者,國家機器在台灣博奕彩券的發展過程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博奕透過媒體的放送與傳播,更加形塑消費者購買的意識,而此建構資本主義所產生文化與資本力量。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於了解台灣博奕資本主義在歷史發展下所建構的意識形態、符碼文化以及資本等三個面向所產生的文化樣態。研究方法論是以文化再製的研究典範,對本研究進行系統性分析。研究結論呈現在四個面向上:
一、博奕意識形態辯證關係:
(一)愛國獎券意識形態呈現「反共意識/國家優先」、「復興中華文化/建構台灣文化」、「宣揚倫理道德/發揚儒家精神」、「社會多元風格」等四個辯證意識。
(二)公益獎券意識形態呈現在「強勢資本/ 弱勢公益」、「政府聚財/社福挪用」的辯證關係上。
(三)運動彩券意識形態呈現在「賭博強勢 / 運動弱勢」、「國家資金分配本位 / 體育本位」的辯證關係上。
(四)而博奕觀光賭場論述意識形態呈現在「以賭興邦/以賭建國」的辯證關係上。
二、博奕廣告/看板符碼辯證關係:
(一)「賭博印象」利用大眾傳媒傳輸,運用博奕英雄塑造以及博奕節目濫觴,成功將「賭博印象」轉換為「博奕形象」。
(二)博奕公益彩券/運動彩券電視廣告,呈現「資本主義」、「階級主義」、「物化女性」、「男性霸權」、「物質景觀」、「科技文化」、「運動文化」的文化辯證關係。
(三)博奕愛國獎券/公益彩券/運動彩券看板與海報,呈現「愛國意識」、「中華文化」「資本主義」、「公益行善」、「運動文化」的文化辯證關係。
三、博奕資本累積辯證關係:
(一)政治資本:呈現政治人物舞台表演與政治精算資本累積的辯證關係。
(二)經濟資本:「國家機器」、「銀行財團」、「頭獎得主」累積豐碩的經濟資本,而博奕彩券中下階層投注者是最大的受害者。
(三)社會資本:社會資本累積首先建置在民眾對「發行制度結構」的信任與連結,其次是「社會福利團體」與「體育團體」的內部團結與外部對抗的社會資本累積,最後是公益彩券的盈餘在各地縣市政府首長中,成為一項重要累積社會資本的工具。
(四)文化資本:是建構在「賭博文化稟性」的資本形態、政府作莊的「變相博奕」賭博文化資本以及由大眾媒體建置的「虛擬文化資本」之統合辯證關係。
四、台灣博奕資本主義未來可能面對的挑戰有三個面向:「全球賭博爆炸的事實與挑戰」、「台灣內部反博奕觀光賭場設置團體與論述的擴張」以及「觀光博奕特區設置與發展後,所必須面臨的經濟性(產業)與社會性(犯罪)的挑戰」。值此,台灣政府機關所必須面對的回應,在於為提昇台灣博奕/觀光賭場的競爭力,博奕觀光賭場必須在「政府監督」與「自由經濟」的概念下進行,並且積極發展相關博奕知識經濟計畫以及設立博奕管理培育機構。
綜述研究所得發現,台灣博奕資本主義發展是建構在國家機器所掌握的「賣方」以及台灣市民大眾所服膺的「買方」階級關係上。而這樣的博奕階級關係的建立,是國家機器透過博奕權力分配以及博奕法律規章的控制原則,進行博奕意識以及國家意識形態的階級鞏建;透過符號學以及傳播政治學的觀點發現,台灣博奕符碼文化呈現在國家、資本、公益以及運動的圖騰記號上;而資本的累積最終匯向國家機器/政治人物的政治資本、國家機器/發行銀行/頭獎得主的經濟資本、國家/人民以及體育/社福團體的團結與信任之社會資本、以及整體博奕/賭博文化資本的建制上。而愛國獎券、公益彩券、運動彩券以及博奕觀光賭場的發展,未來依然是走國家化、資本化與媒體化的發展徑路。
研究建議呈現在三個面向上:一、後續研究:博奕資本主義意識形態的研究可以從各個不同社會學家博奕觀點進行解析,以提供更完整的博奕休閒社會學理論基礎;後續符碼分析可以藉由博奕觀光賭場的電視以及看板廣告進行研究;資本研究取向可以藉由馬克思的觀點予以切入,以充實不同向度的研究光譜。二、對運動專長殘障者安置/彩券盈餘運用建立良好的安置與控管機制;三、國家機器/政府機關應該培養專業的博奕觀光人力資源。
Abstract
Gaming capitalism has developed an explosive expansion around the globe. In Taiwan, after the issuance of the Public Welfare Lottery and Taiwan Sports Lottery, discussion on gaming has become a media frenzy that cannot be neglected. Furthermore, the state apparatu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lottery game. Through the broadcast and publicity of the media, consumers’ consciousness in purchasing lottery tickets is even more enhanced, and so the power of culture and capital is generated from this capitalism establishment.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pattern of Taiwan’s gaming capitalism from three dimensions, which are ideology, cultural code and capital, as it developed over time. The research method applied in this study is based on the norm of the sociology of leisure and cultural reproduction to conduct a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presented in four dimensions:
二、 Dialectic relation of gaming ideology:
(1) The ideology of Patriotic Lottery presents four dialectic consciousness, which are “Anti-communism/Country first”, “Revive Chinese culture/Construct Taiwanese culture”, “Promote moral ethics/Enhance Confucian spirit”, and “Social multifaceted style”.
(2) The ideology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presents the dialectic relation of “Strong capital/Weak public welfare”, and “Government raking in profits/Social welfare being misappropriated”.
(3) The ideology of Taiwan Sports Lottery presents the dialectic relation of “Strong gaming/Week sports”, and “National capital distribution oriented/Sports oriented”.
(4) The ideology of casino gambling presents the dialectic relation of “Gaming is to revive a nation/Gaming is to construct a nation”.
2. The dialectic relation of gaming ad/billboard code:
(1) “Gambling impression” applies mass media to shape the image of game heroes and game shows to successfully convert it into “gambling image”.
(2) The TV ads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Taiwan Sports Lottery present the cultural dialectic relation of “capitalism”, “classicism”, “materialized female image”, “male hegemony”, “material landscape”, “technological culture”, and “sports culture”.
(3) The billboards and posters of Patriotic Lottery/Public Welfare Lottery/Taiwan Sports Lottery present the cultural dialectic relation of “patriotic ideology”, “Chinese culture”, “capitalism”, “doing good for public benefit”, and “sports culture”.
3. The dialectic relation of gaming capital accumulation:
(1) Political capital: Presents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ian’s stage performance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 of political calculation.
(2) Economic capital: “The state”, “banks and financial groups” and “first prize winners” accumulate flourishing economic capital while middle and lower level lottery bidders are the victims most hurt.
(3) Social capital: The accumulation of social capital is first established in the trust and connec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issuing institution”; the second accumulation comes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social umbilical code of internal/external collective struggle and connection of the “minority group/sports group” and capital. And lastly the surplus of Public Welfare Lottery has become a significant accumulation tool of social capital for government officials of all cities and counties.
(4) Cultural capital: It is established in the dialec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aming cultural capital with a capital pattern of “gaming culture property” through government hosted “transformed gaming” and the “virtual cultural capital” created by the mass media.
4. In the future, Taiwan’s gaming capitalism may face challeng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the fact and challenge of global game explosion”, “the expansion of anti-casino groups in Taiwan and their discussions”, and “the economic (industry) and social (crimes) challenges coming after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pecial gaming zones”. Viewing this, Taiwan government authorities must respond by promoting the competitive power of Taiwan’s gaming casinos which must be administered under the concept of “government supervision” and “fre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should also actively develop gambling related knowledge and economic plan, and set up cultivation institutes for gambling management.
Based on the above results, this paper conclud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s gaming capitalism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class relation between the “selling party” dominated by the state and the “buying party” of Taiwan’s general public. The establishment of such gaming class relation is operated through the power distribution and control of gam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that the state orchestrates to consolidate the class notion of gaming and national ideology. From the viewpoints of semiology and political communication study, the gaming cultural code in Taiwan presents itself in the symbols of nation, capital, public welfare and sports. The accumulation of capital will eventually make its way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political capital of the state/politicians, economic capital of the state/issuing bank/first prize winners, social capital of unity and trust of the nation/people and sports/social welfare groups, and cultural capital of the entire gaming/gambling cultur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Patriotic Lottery, Public Welfare Lottery, Taiwan Sports Lottery and gaming casinos will still follow the route of nationalization, capitalization and media oriented.
中文資料:
丸山勝(2001)。陳水扁時代。台北市:凱侖。
于曉(譯)(2005)。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台北市:左岸。(Weber,M.,1992)
大不列顛百科全書(1987)。台北市:丹青。
戈春源(2004)。賭博史。台北市:華成圖書。
方孝謙(1999)。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初探。新聞學研究,60,115–148。new window
王五一(2005)。世界賭博爆炸與中國的經濟利益。北京市:經濟科學出版社。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台北市:幼獅。
王孝勇(2009)。抵抗如何可能?Mikhail Bakhtin狂歡節語言與身體論述的再詮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王志弘(譯)(2008)。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台北市:群學。(Harvey ,D., 2005.)。
王孟平(1999)。政策認知、政策訊息與政策論述--當前爭議性公共政策之實證研究。中山人文社會科學期刊,16,73-100。
王宗吉(2000)。運動社會學。台北縣:紅葉。
王怡文(2008)。本土社會信任理論模型的建構:環境決策過程中的社會信任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王明偉(2009)。賭博行為應刑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台北市。
王信賢(2002)。組織同形與制度內捲:中國國企改革與股市發展的動態邏輯。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王俊秀(2002)。彩券副文化之社會學研究:台灣現象與跨文化探討。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書
王振寰(2002)。台灣社會。台北市:巨流。
王崑義(2007),台灣發展博奕事業的展望與檢討。台灣發展博奕事業的展望研討會專刊論文。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研究所。
王雅各(譯)(1998)。文明化的儀式:公共美術館之內。台北市:遠流圖書。(Duncan,C.,1995)
王順平(1999)。學校本位管理之理論建構與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王榮璋(2009a)。立法不完備、缺乏監督管理機制,運動彩券盈餘使用法源立院闖關失敗。立法委員王榮璋國會辦公室。
王榮璋(2009b)。運動彩券盈餘兩成做為社福支出,是全民的利空、財團的利多!。立法委員王榮璋國會辦公室。
王馨儀(2008)。不願面對的非理性─台灣報紙憂鬱症論述之權力運作、主體建構與社會意涵。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聞學研究所,台北市。
丘昌泰(1995)。公共政策:當代政治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市:巨流。
丘昌泰(2000)。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市:巨流。
丘昌泰(2001)。政策分析。台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台灣法學會(1999)。發行公益彩券法律問題研討會。月旦法學雜誌,51,115-127。
台灣時報(2006,12月28日)。「又見全民瘋樂透!」。台灣時報,2版。
田弘茂(1992)。威權政黨國家的轉型。載於張京育主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0)。福爾摩沙傳奇—台灣的歷史源流(下)。南投: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中部辦公室。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1996)。博彩事業管制與稅制規劃。台北市:行政院研考會。
何榮亮(2007)。網路遊戲的符號詮釋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高雄市。
余致力(1997)。「美國州彩券現行運作之政策論辯」(Policy Debates on Current Operations of State Lotteries in the U.S.)。中國行政,61,49-71。
余致力(2009)。我國彩券發行的理論探討與政策分析。理論與政策,15(2),頁25-44。new window
余致力、蔡馨芳(1999)。「彩券發行與政府職權劃分」。「彩券發行相關問題」研討會議文章。台北市:台灣經濟學會。
吳士偉(2005)。運用技術指標與國內外長短期利差—決定台灣公債最適交易策 略。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吳主治(2002)。澎湖設立觀光賭場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市。
吳吉裕、余育斌(2006)。觀光賭場(casino)對社會、治安、產業造成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之探討。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37(3),77-116。
吳宗仁(2006)。社區行動的菁英參與和社會資本。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吳宗昇(1996)。布爾迪厄的關係性階級新模式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系,台北市。
吳宗昇(2007)。資訊-知識與市場結構:台灣股市的社會學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系,台中市。new window
吳定(1998)。公共政策辭典。台北市:五南。
吳幸玲(2008)。全球化上海的懷舊與現代化景觀:跨國菁英與全球城市都市論。未出版博士論文,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台北市。
吳若予(1999)。中國大陸國有企業體系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1949-1998)。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吳惠林(1998)。金融風暴的省思及因應方式。經濟情勢暨評論,4(3),1- 21。
吳惠林(2009)。返還資本主義的本質。台北市:天下。
吳榮義 (2000),台灣產業科技競爭力分析,「2000年知識經濟之產業科技競爭力衡量」國研論文集,p3-1-46,台北:行政院經濟部技術處。
吳榮義(2004)。2004年經濟景氣趨勢。台灣經濟研究院。
呂宏文(1996)。如何解決組織的策略性問題:假設分析方法應用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台北市。
宋國城(2002)。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中國大陸研究,45(2), 23。
宋鎮照(2002)。社會學。台北市:五南圖書。
宋鎮照(2003)。發展政治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李天鐸、何慧雯(2001)。我以前一定是個日本人?日本流行文化消費下的認同實踐。數位時代中的媒介與文化趨向國際學術會議論文。台北市。new window
李天鐸、許如婷(2000)。全球文化霸權秩序再現:西方/日本/台灣流行文化的依附論述。華語影視媒介與流行文化趨向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台北市。
李江(2005)。賭博、投資的經濟解釋。澳門理工學報,2,1-8。new window
李明哲( 2007.12.01~2008.07.31)。《IC斷裂式價值亦是進入居家領域的論述研究:以電腦雜誌為例》,計畫編號: 96-2412-H-128-015
李明寰(1998)。政策網絡之研究:以我國醫藥分業政策為個案。未出版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台北市。
李明寰(2002)。公共政策分析。台北市:時英。
李芳齡(2008)。超級資本主義。台北市:天下。
李俊增(2001)。從人民概念論自由民主憲政體制之穩定維持。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李美苓(2005)。論賭博行為之應罰性。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專業研究所,台北縣。
李家泉(2003)。陳水扁主政台灣總評估。台北市:海峽兩岸。
李振國(2007)。社會資本、創業導向及組織學習對組織績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班,台南市。new window
李敏勇(2002)。形塑一個新而美麗國家的文化視野。台北: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主辦「台灣文化的重建」研討會專題演講稿。
李朝陽(2002)。「大家樂」重現台灣!。新新聞周報,776,44-48。
李惠斌、楊雪冬(2000)。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沈宗瑞、高少凡、許湘濤、陳淑鈴(1991)。全球化大轉變。台北市:韋伯文化。
沈清松(1999)。文化的生活與生活的文化。台北市:立緒。
辛奇(2003)。時代悲情、文化變遷、兩岸關係。台北市:海峽學術。
周立祥(2002)。運動彩券—體委會假道學。新台灣新聞週刊,311,55。
周安邦(2005)。以文化符號學之觀點剖析《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主題思想與文化意涵。逢甲人文社會學報,11,83-108。new window
周育仁、鄭又平(1998)。政治經濟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周佩儀,季胡(Giroux)(1999)。課程理論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周威同(2003)。台灣的大學做為一種國家機器:政治經濟學的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高雄市。
周慶祥(2006)。黨國體制下的臺灣本土報業:從文化霸權觀點解析威權體制與吳三連《自立晚報》(1959-1988)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含博士班),台北市。 new window
孟玄(譯)(2005)。自由的未來。台北:聯經。(Zakaria, F.)
孟樊(2001)。後現代的認同政治。台北市:揚智。new window
林山田(2007)。犯罪學。台北市:三民。
林水波(1984)。政策分析評論。台北市:五南。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台北市:智勝。
林玉華(1999)。政策網絡:政策執行的新典範。行政暨政策學報,1,135-184。new window
林秀麗、林庭瑤、洪惠芬(1999)。社會學理論的觀點。台北:韋伯文化。
林佳龍(2001)。總統大選與政黨重組。載於台灣教授協會策會主編:台灣的危機與轉機, 63-104頁。台北市:前衛。
林芳玫(1996)。女性與媒體再現。台北:巨流。
林奎燮(2004)。文化霸權與有中國特色的中共意識形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林奎燮(2004)。文化霸權與有中國特色的中共意識形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林英貴(1987)。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台北縣。
林哲偉(2007)。以政策網絡理論分析「澎湖設置觀光賭場」之政策過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哲瑋(2006)。以政策網絡理論分析「澎湖設置觀光賭場」之政策過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
林恭正(2005)。我國樂透需求因素的變動分析。財稅研究,5,73-90。new window
林財源、趙日彰與張宮熊(2000)。臺灣公益彩券發行現況與未來發展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36(9),72-87。
林培淵(2005)。網路電話配號之規範議題探討。「TANET2005台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
林淇瀁(2004)。意識形態‧媒介與權力:《自由中國》與五○年代台灣政治變遷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台北市。
林淑心(1999)。台灣文化百年一史的回顧。收錄在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13-44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傳舜(2005)。「文化」作為新的社會區分機制?社經地位、文化資本與主觀階層認同之關連性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東市。
林瑞端(2000)。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林興傑(2004)。澎湖的社會結構-從賭場爭議的過程來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林南、恩塞爾、沃恩(2002)。中國社會學第一券。上海市:上海人民。
邵玉銘(2003)。公益彩券對社會心理、文化、工作意願等層面的影響。「公益彩券對社會的影響」座談會會議實錄。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邱天助(1993)。Bourdieu 文化再製理論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Cultural Reproduction Of Pierre Bourdieu。台北市:桂冠。new window
邱明偉(1998)。賭博犯罪之研究:一般性犯罪理論與社會學習理論整合觀點之測試。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嘉義縣。
邱耀初(1991)。風險性與參照點對風險下決策行為之影響。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金寶瑜(2005)。全球化與資本主義危機。台北市:巨流。new window
南方朔(1999)。「博奕」不離人性不如從管理角度著眼。新新聞周報, 642, 96-97。
施正鋒(2002)。台灣民主化的挑戰─國家肇建、民族塑造、以及國家打造。發表於歐洲聯盟研究協會主辦「從歐洲反思台灣─在民主的元素中,探索台灣主體性的發展」。台北市:台灣國際專利法律事務所國際會議廳,11月16日。new window
施曉光(2007,12月21日)。博弈條款 闖關失敗。自由時報, 2版。
柯勝文(譯)(2000)。權力與社會:社會科學導論。(Dye,T.R.,1992)。
洪泉湖(2002)。台灣的族群意識與族群關係。載於洪泉湖、謝政諭主編:百年來兩岸民族主義的發展與反省。台北市:東大。
洪珮芬(2008)。台灣排灣族琉璃珠文化意象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應用藝術與設計研究所,嘉義縣。
洪啟嘉(2005)。社會資本、信任與產業群聚-社會經濟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洪鐮德(1999)。當代政治經濟學。台北:揚智
科斯洛夫斯基(1997)。倫理經濟學原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胡其瑞(2002)。愛國獎券與近代台灣社會。政大史粹,4,55-88。new window
胡國堅(1996)。政策網絡理論與其應用。空大行政學報,6,289-302。new window
胡敏遠(2007)。國際關係理論中「文化霸權」與「溝通行動」的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台北市。
范晏溶(2006)。2002~2005 年台灣公益彩券電視廣告之商品形象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台北市。
范惠美(2000)。B. Bernstein 文化再製論及其在比較教育研究上的意義。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南投縣。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2003)。青年賭博問題研究報告。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
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社會政策研究中心(2009)。「香港人參與賭博活動情況」研究報告書。香港。
孫本初、劉祥得(2000)。政策論證興起之探討。中國行政,67,1-28。
孫治本(2000)。全球化與社會政策的未來:德國新中間路線的爭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8,91-132。new window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96-139。new window
孫智綺(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台北市:麥田。
孫義雄(2002)。兩岸賭博現象及相關刑事政策。中央警察大學警學論叢,6,111-136。new window
孫義雄(2005)。賭博犯罪成因之探索性研究。犯罪學期刊,8(1),99-155。new window
徐少萍(2002)。「公益彩券對社會的影響」座談會會議實錄。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基金會。
徐長芳(2005)。我國公益彩券發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中壢市。
徐厚廣(2006)。博奕。重慶市:重慶出版社。
徐苑玲(2007)。House Money and Investment Risk Taking。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徐家楓(2007)。從社會資本觀點探討社區文化資產保存之影響因素研究-以鹽水鎮橋南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徐嘉隆(2007)。台韓轉型--經濟發展策略的政經途徑分析(1987-2004)。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 new window
殷承璞(1992)。戰後台灣經濟發展。載於殷承璞主編:台灣戰後經濟,105-138頁。台北市:人間。
殷寶寧(2000)。「中山北路」:地景變遷歷程中之情慾主體與國族認同建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台北市。
翁望回(1986)。台灣的躍升:體系、國家及在世界經濟中的移動。載於丁庭宇、馬康莊主編:台灣社會變遷的經驗-一個新興的工業社會,31-54頁。台北市:巨流。
翁興利(1996)。政策論證與政策制定:以核四興建為例。公共政策學報,17,193-216。
高宣揚(1991)。論布爾迪厄的「生存心態」概念。思與言,29(3),21~76。new window
高宣揚(1992)。布爾迪厄的政權社會學。 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10,123~150。new window
高宣揚(1995)。論布爾迪厄社會學中關於「象徵性實踐」的概念。 國立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13,21~51。new window
高宣揚(1998)。當代社會學理論。台北市:五南。
高宣揚(2002)。流行文化社會學。台北市:揚智。
涂文學(2006)。賭博的故事。北京市:中國文史出版社。
崔末順(2004)。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1920-1949)。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康珮(2008)。《忠義水滸全書》的義理闡釋-從人性、權力與符號的角度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中壢市。
張文郁(2007)。文學作品之文藝系列研究(以果戈里《彼得堡中篇小說》為素材。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俄國語文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立立(2000)。都市再發展評估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台北市。new window
張光球(2008)。柯林頓時期美國對古巴之政策:依據博弈理論之剖析。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張存炳(2007)。已開發國家之政治景氣循環。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張忠義(2005)。澎湖觀光賭場發展課題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立德管理學院休閒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張彥清(2009)。博奕條款三讀通過,經建會估每年將帶來逾千億元經濟效益。財金文化,11,10。
張家銘(1998)。社會學理論的歷史反思。台北縣:紅葉。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政治經濟學的考察。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時健(2005)。台灣節目製作業商品化歷程分析:一個批判傳播政治經濟學的分析。2005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台北市:台灣大學。
張國聖(1998)。改革開放後之中共官方意識形態:衰退與重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張博雅:不反對離島設賭場。(2001,5月29日)。中國時報,2版。
張敦智(2005)。近百年來台灣彩票展演之研究(1900-2005)。已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斗六市。
張景智(譯)(1993)。Saussure。台北:桂冠。(Cull,J.,1984)
張欽凱(1997)。政策論證的程序規範與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錦華(1994a)。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台北市:正中。new window
張錦華(1994b)。傳播批判理論。台北市:黎明。new window
張錦華(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台北市:遠流。
張譽騰(譯)(1996)。後現代/後博物館-當代博物館評論的新走向。博物館學季刊,10(2),3~12。(Duclos, R.,1994)new window
張驥、武樹霞(2001)。論全球化進程中的國家主權建構。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3,66。
曹慧(1999)。「中央與地方搶做莊,彩券抽頭當『紅』不讓」。新新聞,628,101-1022。
莫迺滇(1991)。逃避自由。台北:志文出版社。
莫偉民(譯)(2002)。詞與物:人文科學考古學。上海:三聯。(Foucault ,M., 1966).
莊啟文(2006)。鳳山地區攤商家庭升學主義意識形態與成就價值觀之歷史社會學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市。new window
莊瑞琳(2002)。應用波迪爾。當代,174,24-39。
莊萬壽(2001)。台灣文化困境與國民意識建構之芻議。載於台灣教授協會策會主編:台灣的危機與轉機,369-402頁。台北市:前衛。
許宏儒(2005)。Bourdieu文化資本的思想在教育機會均等議題上的闡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許怡萍(2008)。博奕經濟學。台北:揚智文化。
許春金、孟維德(1997)。家庭、學校、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0,225-256。new window
許寶強、袁偉(譯)(2000)。語言與翻譯的政治-論述的次序。香港:牛津。 (Foucault ,M., 1966)
郭春敏(1995)。觀光賭場設置區位條件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北市。
陳欣欣(2005)。領袖角色與社會資本累積關係之比較研究-以高雄市三個社區為案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陳亭儒(2004)。從符號學角度詮釋傳統吉祥圖案之研究-以蝙蝠吉祥圖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陳俊明(2007)。政治經濟學批判。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陳建寧(2007)。臺灣公民文化之研究:以北高兩市公民的價值觀、道德認知與社會資本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陳恆鈞(1998)。公共政策:演進研究途徑。台北市:學富。
陳恆鈞(2003)。以政府網際網路作為政策執行工具之可行性分析:由工具與系絡觀點探討,法政學報,16,127-146。new window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1998)。政策制定的過程。台北市:韋伯。
陳美蓉(2001)。應用符號學理論探討圖像符號的意義建構與解讀之特質。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市。new window
陳美慧(2006)。文化資本、社會控制與高職生偏差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郁宜(2007)。憲政爭議的媒介再現─台灣主要報紙報導第四次修憲之分析。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陳師孟等(1992)。解構黨國資本主義:論台灣官營事業之民營化。臺北市:澄社報告,16。new window
陳康芬(2008)。政治意識形態、文學歷史與文學敘事─台灣五0年代反共文學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花蓮縣。new window
陳富莉(2001)。論菸品消費文化與青少年菸品消費行為。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欽春(2004)。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台北縣。 new window
陳暢偉(2008)。澳門青少年對賭博的態度與行為:四個犯罪學理論的驗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台北縣。
陳榮德(2004)。組織內部社會網絡的形成與影響:社會資本觀點。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立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陳儀深(2001)。從兩國論風波看台灣建立新國的處境。載於台灣教授協會策會主編:台灣的危機與轉機,1-28頁。台北市:前衛。
陳德斌(1999,6月15日)。「發行全中央獨攬 未見其利」。中國時報,15版。
陳慕君(2004)。從生活風格觀點探討公益彩券消費者的彩券消費與新聞解讀。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陳憶寧、羅文輝(2006)。媒介使用與政治資本。新聞學研究,88,83-134。。new window
陳鵬宇(2004)。公營事業濫用獨占地位行為之規範-以兩岸競爭法制為核心。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花蓮縣。
陳麗貞(1995)。觀光賭場開放設置之影響認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台北市。
陸景武(1998)。台灣開放Casino 之研究—公聽會引言,台灣桃園觀光,349。
鹿元忠(2003)。台北市地區彩券購買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傅錫誠(2001)。政治意識型態的解構與重構---中國民族主義與台灣民族主義之解析。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博奕離島發展條例。(1987,6月23日),聯合報,5版。
彭天豪(2002,3月15日)。「公益彩券對社會的影響」座談會會議實錄。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基金會。
彭姿榕(2008)。觀光賭場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花蓮縣。
彭懷恩(1990)。台灣發展的政治經濟分析。台北市:風雲論壇。new window
曾忠祿(2005)。有限理性與賭博-賭博行為導因研究。澳門理工學報,4,1-11。new window
曾琳雲(2008)。非營利組織退休志工社會資本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曾紫玉(1994)。賭博性娛樂事業的發展趨勢及其影響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台北市。
曾慧青(2007,7月14日)。運彩勿讓體育界背黑鍋。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程光泉(2002)。全球化理論譜系。湖南:人民出版社。
費成康(1988)。澳門四百年。上海市:人民。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1996)。台北市:台灣商務。
項曉敏(2003)。零度寫作與人的自由—羅蘭巴特美學思想研究。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馮邦彥(2007)。澳門博彩業發展現狀與走勢。中評月刊,111,1-9。
馮建三(2003 a)。傳播政治經濟學與文化研究的對話。傳播與管理研究,2(2),97-104。new window
馮建三(2003b)。傳播政治經濟學在台灣的發展。新聞學研究,75, 103-140頁。new window
馮家超、伍美寶(2003)。澳門居民參與博彩活動研究報告。澳門大學博彩研究所。
黃仁宇(1991)。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台北市:時報。
黃文璋(1999)。賭國風雲。數學傳播季刊, 26(3),45-59。
黃俊仁(2007)。觀光賭場開放對商圈經濟衝擊之研究—以澎湖馬公商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台北市。
黃俊立(2006)。賭博:一個上癮角度解釋。澳門理工學報,2,13-25。new window
黃俊傑(1995)。戰後台灣的轉型及其展望。台北市:正中。new window
黃泰山(2004)。中國是台灣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台灣政治論述體制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台北市。
黃雁鴻、阮建中、崔恩明(2007)。博彩業迅速發展後澳門青少年價值觀探討。澳門理工學報,25,10-23。new window
黃順星(2007)。記者的重量:台灣政治新聞記者的想像與實作1980-2005。未出版博士論文,世新大學傳播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黃新生(1997)。媒介分析方法。台北市: 遠流出版社。
黃慶章(1987)。政策分析的敘述體結構。公共行政學報,3,451-528new window
黃耀輝(1999)。公益彩券的迷思。經濟前瞻,64 ,68-71頁。
楊乃喬(2005)。從現代主義文學思潮向後現代主義文學思潮的退卻─在瘋狂和自虐中崛起的大陸學院派文學。
楊主行(2008)。獨特性產品之涉入程度與消費者滿意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楊式昭(1999)。光復後台灣重要文化政策之觀察。載於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文化百年論文集,96-140頁。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楊茜評(2009)。Bourdieu 的文化再製意涵與其在學校教育上的啟示。北縣教育,66,44-48。
楊雪冬(2003)。全球化。台北市:揚智。
聖公會青年領袖發展中心(2006)。澳門青少年對博彩及金錢價值觀研究報告2005。
葉啟政(1981)。三十年來台灣地區中國文化發展的檢討。載於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103-178頁。台北市:三民。
葉啟政(1991)。台灣社會的人文迷思。臺北市:東大圖書。new window
葉智魁(1999,6月16日)。「別贏了賭戲 輸了經濟、社會」,聯合報,15版。
葉智魁(2002),藉「賭博合法化」與「開放賭博特區」以興利除弊的迷思。理論與政策,16(3),71-93。new window
葉智魁(2003)。他山之石的啟示-賭博合法化的美國經驗之研究。台灣人文生態研究,5(1),99-124。
虞義輝(2001)。民族主義在兩岸交流互動中影響之研究1895-1999年。未出版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詹火生(2003)。公益彩券對社會心理、文化、工作意願等層面的影響。「公益彩券對社會的影響」座談會會議實錄 。台北市: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詹惠君(2008)。策略聯盟制度化過程權變關係之研究-聯盟學習歷程與社會資本觀點。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博士班,台南市。new window
鄒文海(1994)。西洋政治思想史稿。台北市:鄒文海先生獎學基金會。
鄒孟文、劉錦添(1991)。彩券發行贏家?從美國各州彩券發行談起。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4(1),101-105。
雷飛鴻編(1997)。辭海。台北市:世一文化。
廖坤榮(2001)。後現代主義的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韋伯。new window
廖英賢(2002)。振興地方策略形成之利害關係人研究-澎湖設置觀光賭場爭議之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熊秉元(1996)。公益彩券、制度經濟學、公共選擇。經社法制論叢,17(18),41-63。new window
翟本瑞(1993)。「資本主義」觀念的商榷。收入台灣社會與經濟論集,191-207。
翟本瑞(1993)。心靈、思想與表達法。已出版博士論文,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中市。new window
翟本瑞(1993)。心靈、思想與表達法-一個相對主義的反省。台北市:唐山。new window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理論的觀點。傳播研究集刊,3,50-62。new window
褚劍鴻(1989)。刑法分則釋論。台北市:台灣商務。
趙文衡(2000)。全球化對台灣經濟的挑戰與衝擊。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3(8),24-30。new window
趙文衡(2001)。全球化與經濟危機。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4(6),35-38。new window
趙文衡(2003,9月23日)。從反全球化浪潮看全球化分配問題。台灣日報,5版。
劉代洋(1989)。彩券課稅問題的研究。財稅研究,21(6),8-15。
劉代洋(1990)。論發行彩券的財政收支效果。台北市銀月刊,21(3),18-25。
劉代洋(1993)。彩券研究文集。台北市:自行出版。
劉代洋(2005)。彩券之公益性剖析。論文發表於管科會「落實彩券之公益理想研討會」。台北市:政大公企中心。
劉代洋、陳慧琪(2001)。發行彩券、價格彈性和六合彩之替代性分析。財稅研究,33(4),22-27。new window
劉再傑(2009)。台灣發展觀光賭場之探討--以金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南投縣。 
劉育忠、王慧蘭(2009)。當文化研究進入教育學門:探索一種教育學化的文化研究進路。根源與路徑:台灣文化研究十週年。2009年文化研究會議會議論文,1-7。
劉葦卿(2004)。愛國獎券圖象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台南市。 
劉葦卿(2008)。台灣人的發財美夢-愛國獎券。台北市:台灣書房。
劉慧雯(2001)。電視廣告「效果」再論: 語言遊戲的觀點。新聞學研究,66,97-125。new window
潘國靈(2005,4月24日)。賭博與娛樂-- 本期題目:賭場。明報,5版。
蔡文輝(1981)。我國現代化努力的過去、現代與將來。載於朱岑樓主編:我國社會的變遷與發展,1-28頁。台北市:三民。
蔡日雲(1998,3月18日)。離島設賭場 蕭揆重申反對立場。台灣日報,7版。
蔡源林(譯)(2001)。文化與帝國主義。台北市:立緒。(Said,E.W.,1993)
蔡瑞明(2002)。台灣的社會階層化過程。載於王振寰主編:台灣社會,165-200頁。台北市:巨流。
鄭文泉(2004)。立象盡意:從符號學的角度論楷體漢字的形上學。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中壢市。new window
鄭文豪(2009)。以灰色理論與澳門博彩產業探討澎湖設立觀光賭場可行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縣。
鄭如意(1998)。觀光賭場誰的夢:澎湖開發爭議的政治經濟剖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鄭敦任、海格德(1992)。台灣政權的轉變:理論與比較觀點。載於張京育主編:中華民國民主化-過程、制度與影響。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鄭進興(2008)。愛國獎券史 聶俊雄如數家珍。新台灣新聞週刊,645,12-15。
鄭開頌(1999)。澳門歷史1840-1949-澳門的社會經濟。海南:珠海出版社。
鄧方(譯)(1999)。社會學理論基礎。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Colema,J.S.)
盧禹璁(2005)。社會資本之分散與整合。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蕭全政(2003)。何謂政治經濟學?。政治學報,35,1-34。new window
賴存理(2007)。中國博彩發展的歷史過程、階段及其特徵。澳門理工學報,1,1-9。new window
賴彥如(2007)。解讀、觀展/表演與文化資本:探討「台灣龍捲風」網路社群的差異。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台北市。
錢俊(譯)(2005)。傅科-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台北市:桂冠。(Foucault ,M., 1995)
謝志明(2002)。澎湖地區設置觀光賭場之政策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 
簡文吉(1994)。中共意識形態與社會主義建設。未出版博士論文,政治作戰學校政治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簡妙如(1996)。過度的閱聽人–「迷」之初探。未出版碩士論文,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嘉義縣。
簡錫偕(1999,6月22日)。「倫理相對論逐漸侵蝕社會」。中國時報, 15版。
離島設賭場/蕭揆重申反對立場。(1998,3月18日)。台灣日報,7版。
顏郁芳(2008)。創業導向、社會資本與企業績效關聯之研究-以在大陸投資之台商中小企業為主。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高雄市。new window
魏萼(1993)。中國式資本主義-台灣邁向市場經濟之路。臺北市:三民書局。
蘇文欣、孫悅(2007)。澳門人的賭博行為及病態賭博對家庭功能之影響。澳門理工學報,3,22-31。new window
蘇維杉(2002)。現代休閒活動參與之社會學分析。台東師院學報,13(下),77~106。new window
顧忠華(1999)。社會信任、社會資本與非營利組織。載於「非營利組織與社會信任」研討會論文集(1~15)。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籌備處、政治大學社會學系。

英文資料
Aasved, M.J., J.M. Schaefer & Merila, K.(1995). LegalizedGambling and It’s Impacts in a Central Minnesota VacationCommunity : A case Study.Journal of Gambling Studies, Vol.11,No.2。
Acs, Zoltanl.(1997).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all Business Economics, 9, 7-20.
Allen, R. C. (1987). Channels of Discourse: Television and Contemporary Criticism.
Althusser, L. (1971). Ideology and ideological state apparatuses. Lenin and Philosophy and Other Essays. London: New Left Books.
Bauer, R. (1964). The obstinate audience: the influence proce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 319-328.
BBC(2001,4月14日)英國賭博風氣日趨嚴重。2009年3月5日:http://news.bbc.co.uk/hi/chinese/news/newsid_1276000/12768942.stm
Beck, U.(1998).Was ist globalisierung?. Frankfurt: Suhrkamp Verlag.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1995 Our Global Neighborhood: The Report of the Commission on Global Governa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iehal, G. & Sheinin, D. A. (1998). Managing the brand in a corporate advertising environment: a decision-making framework for brand managers. Journal of Advertising, 27, 99-110.
Billig, M. (1988). Methodology and scholarship in understanding ideological explanation. In C. Antaki (Eds.) (1988). Analyzing Everyday Explanation: A Casebook of Methods. Sage Publication.
Borg, M. O. Mason, P. M. and Shapiro, S. L.,( 1991).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State Lotteries. New York, NY: Praeger Publishers.
Bourdieu, P. (1979/1984). Distinction: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 Eng. Trans. by Nice, R. Cambridge: Harvard College and Routledge & Kegan Paul.
Bourdieu, P.(1986). Outline of a Theory ofPracti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raunlich, C. G., (1996). Lessons from the Atlantic City Casino Experienc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4, Iss.3, Winter.
Brison, S. L. (1992). The use and opposition of rape myths in prime-time television dramas. Sex Roles, 27 (7/8) : 359-375.
Brown, T.(1999). Challenging globalization as discourse and phenomenon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felong education,18(1),3-17.
Burt, M. R. (1980). Cultural myths and supports for rape.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8: 217-230. case. In A. N. Valdivia (Ed.), Feminism, Multiculturalism, and the Media, pp. 145-162. California: Sage.
Cabot,A.(1999).What is gambling?In A Cabot(ed).Internet gambling reportⅢ.Las Vagas:trace Publication.
Courtney, A. E. & Lockeretz, S. W. (1971). A woman’s place: an analysis of the roles of portrayed by woman in magazine advertis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8, 92-95.
Csikszentmihalyi, M. & Rochberg-Halton, E. (1981). The Meaning of Things: Domestic Symbols and the Self.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ines, G. & Humez, J. M. (Eds.). (1995). Gender, Race and Class in Media: A Text- Reader. Thousand Oaks: Sage.
Dolye,M.W.(1986).Empires.Ithaca:Comell University Press.
Elliott, R. & Wattanasuwan, K. (1998). Brands as symbolic resource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ident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17, 131-144.
Fairclough, N. (1995). Media Discourse. London: Edward Arnold.
Fish, S. (1970, Autumn). Literature in the Reader: Affective Stylistics. In New Literary History 2, 123-162.
Fiske, J. (1982). Introduction to Communication Studies. NY: Methuen.
Fiske, J. (1994). Media Matters: Everyday Culture and Political Change. MN: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Giddens, Anthony.(1999).The Third Way: The Renewal of Social Democracy. London: Polity Press.
Goffman, E. (1979), Gender Advertisement.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aham, P. (2006), Issues in Political Economy. In A. B. Albarran, S. M. Chan-Olmsted, & M. O. Wirth(eds).Handbook of Media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pp493-519
Hall, S. (1977). Culture, the media and the ideological effect. In M. Gurevitch, J. Curran & J. Woollacott (Eds.),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pp. 315-348. CA: Sage.
Hall, S.(ed.)(1997). Representation:Cultural Representations and Signifying Practices. London:Sage.
Harrison, B., .(1994) Lean and Mean: The Changing Landscape of Corporate Power in the Age of Flexibility, New York: Basic Books
Harvey, D.(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An enquiry into the conditions of cultural change . Cambridge , Mass:Blackwell .
Harvey, D.(2000). Capitalism:The factory of fragmentation . In Roberts, T. J. & Hite, A.(Eds.). From modernization to globalization(pp.298-305) .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Howard, R. (Trans.).(1986).The responsibity of forms: critical essays on music,art and representation. New York: Hill and Wang. Barthes, R.
Hyman, H. (1963). Mass media and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the role of patterns of communication. In L. W. Pye (Eds.), Communication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Chap 8.,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Iser, W. (1978). 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Klapper, J. T. (1960). The Effects of Mass Communication., New York: Free Press.
Ladouceur,R.& Walker,M.(1998).The cogni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pathological gambling. In A.Bellack&M.Hersen(Eds.),Comprehensive clinical psychology.New Nork:Pergamon.Leiseur,H.1984.The Chase:Career of the Compulsive Gambler.Rochester:Schenkman.
layman(2008)。沒離開賭場就不算輸?。2009年1月30日,資料引自layman show:http://hi-on.com/roller/layman/entry/20080906
Leiss, W.; Kline, S. & Jhally, S. (1990). Social Communication in Advertising. London & New York: Routledge.
Lesser, E.L.(2000). Leveraging Social Capital in Organizations. in Lesser, E.L.(ed.)Knowledge and Social Capital : Foundations and Applications. NewYork: Butterworth-Heinemann, 3-16.
Mann ,Michael.(.2004). Taiwan in the Web of Empires:Chinese, American and apitalism. 2008年12月10日,資料引自清華大學當代中國研究中心承辦「帝國夾縫中的台灣」國際研討會專刊,6-8頁。http://cfcc.nthu.edu.tw/~newsletters/series/7/pdf/People.pdf
Markus, H. & Nurius, P. (1986). Possible selves. American Psychologist., 41(9), 954-969.
McArthur, L. Z. & Resko, B. G. (1975). The portrayal of men and women in american tv commercial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97, 209-220.
McMichael, P.(2000). Globalization:Myths and realities. In Roberts, T. J. & Hite, A.(eds.). From modernization to globalization(pp.274-291). Oxford:Blackwell.
Mikesell, J. L. and Zorn, C. K.(1988).State Lotteries for Public Revenue. Public Budgeting and Finance, 8 (1): 38-47.
Miller,R.(Trans.).(1975).The pleasure of the text. Oxford, UK : BasilBlackwell. Roland Barthes.
Morley, D.(1991). Where the global meets the local:notes from the sitting room . Screen,32(1),1-12.
Moschis, G.; Euehun, L.; & Mathur, A. (1997). Targeting the mature marke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4(4), 282-293, MCB University Press.
Murdock, G.(1998). Critical inquiry and audience activity. In B. Dervin et al. (eds.) Rethinking Communication, Vol.2, London: Sage
Nicloas(2007,5月14日)。傳播政治經濟學的研究課題。2008年12月15日,資料引自:伊謝爾倫革命記事(Attemborough's Iserlohn journal) http://www.wretch.cc/blog/attemborough/16124566&tpage=1
Ozga, D.,& Brown,J.(2002).Pathological gambling: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Psychosocial Nursing & Mental Service,40(3),22-30.
Pfeffer, J., &Salancik, G.R.(1978).The External Control ofOrganizations: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Harper & Row.
Ricoeur, P. (1984). Time and Narrative. Vol.1, 2, 3. (K. McLaughlin & D. Pellaucer, Trans.)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in 1983)
Roberson, R.(1992). Globalization . London:Sage.
Rotzoll, K. B. & Heafner, J. E. (1986). Consulting author: Sandage, C. Advertising and its audience. In Advertising in Contemporary Society. 2nd Eds. New York: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Co., Chap. 6, pp. 85-108.
Roy.(2007).黑暗中的光明。2009年1月30日,資料引自http://royccp.xanga.com/
Ryan, M. & Keller, D. (1988). Camera Politics. Bloomington & Indianapolis: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Sassen, S.(1991). The global city .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
Schurmann ,F.(1996).Ideology and Organization in Communist China(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6),pp.21-22。
Scott, L.(1994). The bridge from text to mind: adapting reader-response theory to consumer research.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1, 461-480.
Seiter, E. (1992). Semiotics, structuralism, and television.Robert(Ed), Channels of Discourse Reassembled: Television andContemporary Culture(pp.31-36). London: Routledge.
Slater, D.(1997). Consumer culture and modernity. Cambridge: Polity Press.
Stephenson, W. (1967). The Play Theory of Mass Communication. Chicago &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Theodor(Jun 23 Fri 2006)。He is a champion. And he was right....?2008年10月10日,資料引自:喀爾特札記http://theodor.pixnet.net/blog/category/1191451/2
Thompson, J. B. (1990).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Thompson, J.B.(1995). The Media and modernity. Cambridge, UK:Polity Press;Stanford, C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Weber, Max.(1992).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New York : outledge.
Williamson, J.(1978). Decoding Advertisement. London & New York: Marion Boyars.
Zoone,V.L.(1994).Feminist Media Studies. London: Sage.

網路資料:
中央社(2002年1月16日)。體委會研究發行運動彩券 開闢基金財源。2009年1月16日,資料引:自今日新聞http://www.ettoday.com/2002/01/16/734-1250609.htm
中央社(2008年4月27日)。新加坡博奕觀光搭配家庭娛樂 攬客國際化。2009年6月6日,資料引自化工商情網http://www.chemnet.com.tw/information/news_detail.asp?sno=92310&ntable=TABLE31
中央社(2009年1月 12日)。博奕條款過關 金門府會肯定。2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公民監督國會聯盟:http://www.ccw.org.tw/?p=1146
中時社論(2003,12月29)。政壇上的富爸爸們別再比窮了!。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中國時報http://www.cyberbees.org/blog/archives/002203.html
中華百科全書(2009)。獨占。2009年3月10日,資料引:自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5957&nowpage=1
中華職棒聯盟新聞稿(2008年3月4日)。運彩只圖眼前利 不將中華職棒納入標的 將危害台灣國球發展根基。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中華職棒大聯盟全球資訊網http://www.cpbl.com.tw/news/Newsread1.asp?Nid=5474
中廣新聞網(2009年02月25日)。政院通過「運彩條例」 盈餘供發展體育。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新浪網 http://news.sina.com/oth/bcc/405-105-105-107/2009-02-25/23253669665.html
王五一(2004)。賭博高利貸市場的價格基礎。2008年12月12日,資料引自:澳門理工學院http://www.ipm.edu.mo/p_journal/c_vol3_04/full_p1.pdfnew window
王五一(2008年7月15日)。逼良為賭,全球賭博爆炸。2009年1月22日,資料引自:台灣民間聯盟http://twpa.ioe.sinica.edu.tw/?p=1131
王占陽(2007年06月21日)。什麼是“資本主義”?。2009年月30日,資料引自:人民網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40537/5894530.html
王海波(2008年11月27日)。海外賭場裏的中國客:對賭博有著難以割捨的情愫。2008年12月15日,資料引自:中國新聞網http://www.cns.hk:89/hr/ozhrxw/news/2008/11-27/1465201.shtml
王崑義(2007)。台灣發展博奕事業的展望與檢討。2008年10月10日,資料引自:王崑義部落格「台灣發展博奕事業的展望研討會」會議論文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577074
王順民(2007年2月8日)。關於發行運動彩券的迷思與弔詭。2008年12月30日,資料引自: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npf.org.tw/post/1/1552
王榮璋(2002年3月15日)。「公益彩券對社會的影響」座談會會議實錄。2009年1月10日,資料引自:才團法人國家政策研基金會。
王鴻飛(2007年4月27日)。罪惡的茶與糖-Bristol見聞。2008年10月15日,資料引自:http://hk.myblog.yahoo.com/goodchessclub/article?mid=1423
王鵬捷(2008年3月4日)。彩券商:北富銀銷售運動彩券 與弱勢爭利。2009年1月12日,資料引自:中央日報網路報http://www.cdnews.com.tw
台灣之音(2009年1月15日)。為我國休閒旅遊服務經濟添注活水。2009年2月28日,資料引自:台灣之音/台灣觀點http://www.rti.org.tw/big5/aspx/TaiwanView/Content.aspx?ID=2111
台灣立報(2009)。社論: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另類選項。資料引自:台灣立報2009年月4日,社論。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jan/8/today-p5.htm
台灣維基棒球館(2008年10月8日)。職棒簽賭事件。2008年10月30日,資料引自:台灣維基棒球館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8%81%B7%E6%A3%92%E7%B0%BD%E8%B3%AD%E4%BA%8B%E4%BB%B6_(1996%E5%B9%B4)
台灣維基棒球館(2009)。黑米事件。2009年1月16日,資料引自:台灣維基棒球館http://twbsball.dils.tku.edu.tw/wiki/index.php/%E9%BB%91%E8%99%8E%E4%BA%8B%E4%BB%B6
石計生(2006年3月6日)。道家社會主義理論的初探-伏羲八卦陰陽推演的社會哲學。2008年12月12日,資料引自:後石器時代http://www.cstone.idv.tw/entry/Untitled295
伍毅(2005)。賭場成國際金融競爭新工具。2009年3月31日,資料引自:亞洲(澳門)國際公開大學現代管理研究中心http://www.aiou.edu/banews/032005/01032005.doc
任傑(2008年6月29日)。內地賭波漸狂年六千億外流 等於全年旅遊收入。2008年10月20日,資料引自:中國評論新聞網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doc/docDetailCNML.jsp?coluid=7&kindid=0&docid=100683195
江妍慧(2005年8月8日)。彩券變散財童子 盈餘分配不公益 弱勢團體不樂透。2008年12月12日,資料引自:新台灣新聞週刊第 489 期 http://www.cc.nctu.edu.tw/~hcsci/protect/inf/2005/0810.htm
自由時報(2007年1月28日)。「全套愛國獎券 粉絲全齊」。2008年10月31日,資料引自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an/28/today-so2.htm
自由時報(2008年11月12日)。營運37年 愛國獎券 發財代名詞。2008年11月30日,資料引自:自由時報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nov/2/today-so1.htm
自由時報(2009年1月8日)。博奕條款 立院12日表決。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由時報電子報。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4年10月18日):文化白皮書。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站。資料引自http://www.cca.gov.tw/intro/yellow_book1/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9)。愛國獎券停擺風波。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國家文化資料庫http://nrch.cca.gov.tw/ccahome/photo/
行政院新聞局(2009)。全民運動。2009年2月28日,資料引自:行政院新聞局http://info.gio.gov.tw/ct.asp?xItem=19959&ctNode=2855&mp=21
何旭如(2009年1月12日)。陳添枝:不會有博奕產業。2009年1月30日,資料引自:中央通訊社http://tw.myblog.yahoo.com/jw!PB1apOWQHxWhHGnTFcONc20-/article?mid=52135
宋國誠(2007年10月23日)。詹姆斯.佩特拉斯的「全球鬼扯論」。2008年10月15日,資料引自http://www.wretch.cc/blog/kuracat/11364724
扶志凌(2005年7月29日)。職棒賭博事件-球團與球迷態度決定台灣棒運的未來。資料引自:NOWnews今日新聞http://www.nownews.com/2005/07/29/735-1823669.htm
李仁龍(2008年4月17日)。運動賭博與運動彩券的起源與發展。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台灣運動彩券http://lottos.yoofoo168.com/2008/04/899-ts8899net-ts666net-tiger.html
李志德(2007年9月10日)。《澳星開賭》「威尼斯人」安德森:台灣要什麼。2008年11月15日,資料引:自聯合報:http://tw.myblog.yahoo.com/jw!yAIzfFyZFRnoer0UvJrC8T4-/article?mid=4732
李岱恩(2009)。賭風蔓延 吹入電視綜藝節目。2009年1月15日,資料引自:媒體識讀推廣中心http://www.tvcr.org.tw/viewthread.php?tid=591&sid=Oj09qj20
李亮萱、林倖妃(2006.12.29)。公益彩券名不符實?樂透五年 創造公益盈餘一一四○億。2008年12月31日,資料引自:中國時報http://www.wretch.cc/blog/fsj/5687757
李春蘭、楊柳(2007)。摘譯:冷戰結束以來的帝國主義論評析。2009年3月5日,資料引自:國外理論動態,11。http://www.xinmiao.com.hk/trad/theory4/t4063.html
李慧娟(2001年5月14日)。香港賭博活動面臨失控。2008年12月18日,資料引自:香港賽馬會會訊http://www.hkjc.com/Chinese/news/news_20010514691.htm
李懷明(2009年2月20日)。從世貿看全球化及反對運動: 書扎書扎──科茨的《全球化與新自由主義》。2009年2月25日,資料引自:基層大學http://www.grass-root.org/college/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50
杜震華(2008年7月15日)。開放離島博奕事業發展旅遊應迅速定案。2009年2月25日,資料引自:台灣時報社論http://tw.myblog.yahoo.com/jw!3WucA0uGBR2iZ_41ENM-/article?mid=1194
汪暉(1989)。一九八九社會運動與“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根源-再論當代中國大陸的思想狀況與現代性問題。2009年1月10日,資料引自: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the%20left/liberalism/li03.htm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