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傳奇中宗教角色研究
作者:賴慧玲
作者(外文):LAI,HUI-LING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王安祈
李豐楙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9
主題關鍵詞:明傳奇古典戲曲角色類型敘事模式宗教文學道教文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2)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02
明傳奇中各類宗教角色及神怪情節充斥,其濃厚的三教合一色彩,在「宗教文學」的研究中自是值得注意的一環。故本文參考俄國敘事學家普洛普(V.Propp)歸納民間故事型態之理論方法,和格睿瑪(A.J.Greimas)在《結構語義學》中所提出「角色模式」和「行動元」之理論觀念,以《六十種曲》為核心,並擴及《全明傳奇》二百四十七本劇本,歸納分析其中各式「宗教角色」和「宗教性情節」,以一斷代微觀文學史料之研究為基礎,為中國宗教文學的發展脈絡提供新的輪廓證明。
本論文分成八章:第一章為導論,交代研究動機、目的和研究背景,以及本文所使用之研究方法及理論架構,屬論文外圍之理論說明。第二章則羅列說明此研究論題所使用之基本材料和範圍──即將《六十種曲》中之「宗教行動元」作整體歸納,並畫成圖表,以此為基礎展開理論分析,並進一步擴及《全明傳奇》中之例證和現象分析。第三章則分析各類傳奇中宗教性情節之敘事模式與結局間之互動關係,及其對人物塑造之影響。第四章則將明傳奇中出現的宗教角色依其性質作基本歸類,討論這些基本人物類型之特色及塑造手法。第五章以表演藝術的角度,關注宗教角色的行當分類、穿關砌末、曲詞科白、劇場造景與表演場合等戲劇藝術方面之問題。第六章則專門討論明傳奇中宗教角色之戲劇功能及社會文化功能,注意宗教角色在情節結構中本有的功能之外,在敘事程式及全本戲轉變為折子戲的過程中,其所處地位之變動性,以及觀眾在欣賞宗教劇、或劇中宗教成份較濃的部份,所抱持的心態及產生之效能等。而根據第三、四、五、六等幾章對《六十種曲》及《全明傳奇》等原典內部之觀察、分析、歸納,得出第七章對明人宗教、文化心理意識結構之理路分析,並觀察歷史、民俗現象在戲劇中之反映結果;第八章結論則以宗教文學之脈絡,檢視明傳奇中宗教角色之美學特質及其與宗教儀式有關之特性,並予以價值定位
【參考引用書目】
〔古籍〕
(一)戲曲、文學類
《全元雜劇》,楊家駱主編,台北:世界書局,1968年,初版。
《全明雜劇》,陳萬鼐主編,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初版。
《全明傳奇》,台北﹕天一出版社,1983年12月景印。
《六十種曲》,明、毛晉編,台灣:開明書店,1970年4月台一版,1986 年4月台二版。
《綴白裘》,清、玩花主人原編;錢德蒼增補重編,台北:文光書局, 1957年1月版。
《李漁全集》,清、李漁,浙江古籍出版社,1990年6月,第一版。
《古本戲曲叢刊》,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古本戲曲叢刊編輯委員會 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善本戲曲叢刊》,王秋桂主編,臺灣學生書局影印出版,1984年版。
《海外孤本晚明戲劇選輯三種》,李福清、李平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3年。
《明刊閩南戲曲絃管選本三種》,龍彼得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5年版。
《明清抄本孤本戲曲叢刊》,金沛霖主編,北京:線裝書局,1996年版。
《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王曉傳輯,北京,作家出版社,1958   年版。
《元明清三代禁毀小說戲曲史料》,王利器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版。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共十冊,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北京:中國戲劇 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1982年11月第4次印刷。
《東京夢華錄》,南宋、孟元老,台北:大立出版社,1980年10月版。
《四友齋叢說摘抄》,明、何良俊,台灣﹕商務印書館,《叢書集成簡編 》2808號,1966年3月,台一版。
《續藏書》,明、李贄,台灣﹕學生書局,1974年5月版。
《萬曆野獲編補遺》,明、沈德符,台北﹕新興書局,1988年1月版《筆 記小說大觀十五編》。
《陶庵夢憶》,明、張岱,北京﹕作家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二 次印刷。
《蓴鄉贅筆》,明、董閬石,台北:廣文書局。
《閒情偶寄》,清、李漁,台北:淡江書局,1956年5月,初版。
《審音鑑古錄》,清.琴隱翁編,台灣學生書局,1987年11月影印初版。
《傳奇彙考》,作者不詳,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94年3月,第一版 第一刷。
《曲海總目提要》,台北﹕新興書局,19年月,第一版第一刷。
《新曲苑》第二冊《艾塘曲錄》,任中敏,台灣:中華書局,1970年版。
(二)思想、史傳類
《四書集注》(甲種本),朱熹注,台北﹕世界書局,1982年5月,二十 六版。
《定本墨子閒詁》,孫詒讓,台北﹕世界書局,1986年10月,十二版。
《莊子集釋》,郭慶藩,台北:漢京文化,1983年9月,初版。
《荀子集解》,王先謙,台北:華正書局,1982年10月版。
《洞玄真靈位業圖》,陶宏景,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第十 四輯《秘冊彙函》七。
《二程遺書》,程顥、程頤,台灣商務印書館,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698 冊,1983年版。
《鐵函心史》,鄭思肖,台北﹕老古出版,1981年8月,初版。
《魏書》,北齊、魏收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
《隋書》,唐、魏徵等撰,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等撰,台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金史》,元、托克托,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
《元史》,明、宋濂等撰,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庚申外史》,權衡撰,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北京新一版。
《明史》,清、張廷玉等敕修,台北﹕藝文印書館,1956年。
《大明律集解附例》,高舉刻,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2月台一版, 另清.光緒二十四年重刊本影印;台北﹕學生書局,1970年12月, 影印初版。
《明太祖文集》,收在《四庫全書》第一二二三冊。
《明會典》,申時行等重修,台灣商務印書館,1936年9月,初版。
《明實錄、太祖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9月 ,初版。
《明實錄、神宗實錄》,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6年9月 ,初版。
《御製紀夢》,明太祖,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之十六》中《記錄彙編卷五》,1966年版。
《御製大誥三篇》,明太祖,明洪武十九年本,不分卷;北京:書目文獻 出版社,1988年。
《御制周顛仙人傳》,台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之十六》中《 紀錄彙編卷六》,1966年版。
《罪惟錄》,收在《四部叢刊三編史部》,台北﹕商務印書館,1966年10 月,臺一版。
《清史稿校註八十卷》,趙爾巽等撰,國史館清史稿校註編纂小組,台北 縣新店市﹕國史館,1986年。
《清稗類鈔》,徐珂編,上海﹕商務印書館,1917年。
〔近人著作〕(依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三)戲劇專書
王永健《中國戲院文學的瑰寶──明清傳奇》,江蘇教育出版社,1989年 11月,第一版第一刷。
王安祈《明代傳奇之劇場及其藝術》,台大博士論文,1985年,張敬、曾 永義教授指導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6月已出版。new window
王安祈《明代戲曲五論──附明傳奇夠沈書目》,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
王安祈《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十月初版。new window
王宏維《命定與抗爭──中國古典悲劇與悲劇精神》北京:新華書店, 1996年4月,第一版第一刷。
王璦玲《明清傳奇名作人物刻劃之藝術性》,台北﹕臺灣書店,1998年3 月,初版。
余秋雨《中國戲劇文化史述》,台灣: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初版。
吳國欽《中國戲曲史漫話》,台北:木鐸出版社,1983年8月,初版。
吳毓華《古代戲曲美學史》,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年8月,第一 版第一刷,
李曉《比較研究﹕古劇結構原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1月 ,第一版第一刷。
周育德《中國戲曲與中國宗教》,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12月, 第一版第一刷。
周貽白《中國戲劇史講座》,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林鶴宜《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年10月, 初版。new window
邱坤良《中國傳統戲曲音樂》台北:遠流出版社,1981年11月初版。new window
胡忌、劉致中《崑劇發展史》,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6年6月,第 一版第一刷。
俞為民《明清傳奇考論》,台北:華正書局,1993年7月初版。
姚文放《中國戲劇美學的文化闡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1月 , 第一版第一刷。
徐朔方《晚明曲家年譜》,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第一刷 。
唐文標《中國古代戲劇史初稿》,台北:聯經出版,1984年5月初版, 1985年5第二月次印行。
容世誠《戲曲人類學初探》,台北:麥田出版,1997年,初版。
夏寫時《中國戲劇批評的產生和發展》,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版。
夏寫時《論中國戲劇批評》,山東﹕齊魯書社,1988年版。
張庚.郭漢城《中國戲曲通史》,台北﹕丹青圖書公司,1987年8月,三 版。
張敬《明清傳奇導論》,台北:華正書局,1986年10月,初版。
張燕瑾《中國戲劇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7月,初版一刷。
郭英德《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1月,初版。
陳芳英《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文學之研究》,台北:台大文史叢 刊之六十五,1983年6月,初版。
陸萼庭《崑劇演出史稿》,上海文藝出版社,1979年版。
傅謹《戲劇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7月,臺初版。
彭修銀《中西戲劇美學思想比較研究》,湖北:武漢出版社,1994年5月 ,第一版第一刷。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的認識與欣賞》,台北:正中書局,1991年11月台 初版。new window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論集》,台北:聯經出版,1975年10月初版,1982 年8月第四次印行。
曾永義《明雜劇概論》,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4月,初版。
曾永義《參軍戲與元雜劇》,台北,聯經出版,1992年4月,初版。
曾永義《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出版,1988年4月,初版。
曾永義《說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1980年4月,初版。
曾永義《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1980年9月初版,1983年5月第三次 印行。
曾永義《論說戲曲》,台北﹕聯經出版,1997年3月,初版。new window
黃克保《戲曲表演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2年版。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稿》,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8月。
寧宗一、陸林、田桂民合編《明代戲劇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 1992年8月,第一版第一刷。
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5月,第一版第 一刷。
齊如山《齊如山全集》,台北:聯經出版,1979年11月版。
齊森華《曲論探勝》,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1985年版。
劉禎《中國民間目連文化》,四川:巴蜀書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一 刷。
蔡豐明《江南民間社戲》,上海:百家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第一 刷。
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第 一刷。
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續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月,第一版 第一刷。
鄭傳寅《中國戲曲文化概論》,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3年8月,第 一版第一刷。
錢南揚《戲文概論》,台北:木鐸出版社,1982年2月,初版。
藍凡《中西戲劇比較論稿》,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11月,第一版第 一刷。
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 年4月,第一版第一刷。
羅錦堂《現存元人雜劇本事考》台北:中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60 年4月,初版。
顧篤璜《崑劇史補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龔和德《戲曲景物造型概說》,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6年3月,第 一版第一刷。
《崑劇穿戴》,曾長生口述,徐凌云、貝晉眉校訂,江蘇戲曲研究室編印 ,1963年2月。
《中國儀式研究通訊》,臺北﹕財團法人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1995年4月第一期起。
《中國儺戲、儺文化研究通訊》,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1992年3月第一期起。
《四川目連戲資料論文集》中(李樹成抄本),重慶:川劇研究所出版, 1990年版。
《民俗曲藝叢書》,臺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
(四)文學、理論類
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 版第一刷。
汪辟疆《唐人傳奇小說》,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年7月版。
周發祥《西方文論中國文學》,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11月,第一版第 一刷。
金健人《小說結構美學》,台北﹕木鐸出版社,1988年9月初版。
姚一葦《詩學箋註》譯註,台北:中華書局,1993年8月,十版三刷。
胡亞敏《敘事學》,湖北﹕華中師範大學出版,1994年5月第一版,6月第 一刷。
孫一珍《明代小說的藝術流變》,四川文藝出版社,1996年10月,第一版 第一刷。
夏咸淳《晚明士風與文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年7月第 一版第一刷。
馬美信《晚明文學初探》,台北:聖環圖書公司,1994年6月,第一版第 一刷。
高辛勇《形名學與敘事理論》,臺北﹕聯經出版,1987年11月,初版。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武俠小說類型研究》,台北:麥田出版,1995 年4月,初版一刷。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台北:久大出版,1990年5月初版 。
黃卓越《佛教與晚明文學思潮》,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 版第一刷。
程金城《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第 一刷。
程孟輝《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年1月, 第一版第一刷。
蔣瑞藻《小說考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7月,第一版第一刷。
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台北:谷風出版社景印1924年3月版。
(五)工具書
《明代傳奇全目》,傳惜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6年12月,第一版 第一次印刷。
《古典戲存目彙考》,莊一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12月,第一版第 一次印刷。
《汲古閣六十種曲敘錄》,金夢華,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 九十三種。
《明清傳奇綜錄》,郭英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7月,第一版第一 刷。
《中國大百科全書、戲曲曲藝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出版,1983 年8月第一版,1988年11月第二印。
《中國戲曲曲藝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1年9月第一版,1985年2月 第三次印刷。
《元曲百科辭典》,袁世碩主編,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4月,第一版 第一印。
《中國戲曲表演藝術辭典》,余漢東編著,湖北辭書出版社,1994年10月 ,第一版第一印。
《中國戲曲劇種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5年6月,第一版第一印 。
《中國曲學大辭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第一印。
《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各省出版年代不一)。
《道藏提要》(修訂本),任繼愈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1年7月第一版,1995年8月第二刷。
《中國大百科全書、宗教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出版社出版,1988年1 月第一版,1994年1月第四刷。
《道教大辭典》閔智亭、李養正主編,北京﹕華夏出版社,1994年6月第 一版,1995年1月第二刷。
《道教文化辭典》,張志哲主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6月,第一版 第一刷。
《中華道教大辭典》,胡孚琛主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8月,第一版第一刷。
《中國民間秘密宗教辭典》,濮文起主編,四川辭書出版社,1996年10月 ,第一版第一刷。
(六)宗教、神話、民俗類
王志遠主編《道教百問》,北京:今日中國出版社,1992年12月,第一版 第一刷;1997年9月,第二版第一刷。
王秋桂、李豐楙主編《中國民間信仰資料彙編》台灣學生書局,1989年11 月,景印初版。
王熹《中國明代習俗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北京 第一次印刷。
田尚《中國的寺廟》,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第一 刷。
任繼愈《中國道教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1年10月,臺初版一刷 。
朱越利《道經總論》,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5年1月,臺初版一刷, 原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
朱越利《道經答問》,台北:貫雅文化事業,1990年10月,臺初版。
何星亮《中國自然神與自然崇拜》,上海:三聯書店分店,1992年5月第 一版;1995年3月第二刷。
呂宗力、欒保群《中國民間諸神》,台灣:學生書局,1991年10月,初版 。
余國藩《余國藩西遊記論集》,台北:聯經出版,1989年10月,初版。
李養正《道教手冊》,鄭州:中州古藉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第一 刷。
李豐楙《六朝隋唐仙道類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4月初版 ,1997年2月初版二刷。
李豐楙《許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台北:學生書局, 1997年3月初版。
李豐楙《誤入與謫降--六朝隋唐道教文學論集》,台北:學生書局, 1996年5月,初版二刷。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遊仙詩論集》,台北﹕學生書局,1996年3 月,初版。
林進源《中國神明百科寶典》,台北:進源書局,1988年9月初版,1995 年9月再刷。
金良年《中國神秘文化百科知識》,上海文化出版社,1994年12月第一版 ,1998年3月第4刷。
卿希泰《中國道教史》(四卷本),主編,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7 年12月12日,初版。
馬西沙、韓秉方《中國民間宗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第 一版第一刷。
馬書田《華夏諸佛.佛教卷》,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馬書田《華夏諸神──道教卷》,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
馬書田《華夏諸神──俗神卷》,台北:雲龍出版社,1993年10月,初版 。
高國藩《敦煌古俗與民俗流變──中國民俗探微》,江蘇:河海大學出版 社,1990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高壽仙《中國宗教禮俗》,台北﹕百觀出版社,1994年2月初版一刷。
孫昌武《佛教與中國文學》,台灣東華書局,1989年12月,初版。
郭丹《聖凡世界──佛教神靈譜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4 月,第 一版第一刷。
郭英德《世俗的祭禮》,北京:國際文化出版,1988年5月,第一版第一 刷。
郭興文、韓養民《中國古代節日風俗》,台北:博遠出版社,1989年2月 版。
陳久金、盧蓮蓉《中國節慶及其起源》,編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1989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陳宗樞《佛教與戲劇藝術》,天津人民出版,1992年12月,第一版第一刷 。
陳建憲《神祇與英雄──中國古代神話的母題》,北京三聯書店,1994年 11月第一版,1995年8月第二刷。
馮佐哲。李富華合著《中國民間宗教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 月,初版一刷。
黃海德《天上人間──道教神仙譜系》,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年7月, 第一版第一刷。
詹石窗《道教文學史》,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1992年5月,第一版第一 刷。
詹石窗《道教與戲劇》,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5月,一刷。
詹鄞鑫《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宗教綜論》,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年6月,第一版第一刷。
蒲亨強《道教與中國傳統音樂》,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3月初版。
劉仲宇《中國精怪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10 月,第一版第一 刷。
衛紹生《中國古代占卜術》,台北:谷風出版社,1993年6月版。
鄧啟耀《中國神話的思維結構》重慶出版社,1992 年1月,第一版第一刷 。
濮文起《中國民間秘宗教》,台北:南天書局,1996年8年,初版一刷( 原1991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戴玄之《中國秘密宗教與秘密會社》,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年12月第 一刷,1992年10月初版第二刷。
(七)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類
牛建強《明代人口流動與社會變遷》,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3月,第 一版第一刷。
王爾敏《明清社會文化生態》,台北:商務印書館,1997年7月,初版第 一刷。
王爾敏《明清時代庶民文化生活》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 (78)》,1996年3月版。new window
余英時《中國知識階層史論--古代編》台北:聯經出版,1980年8月初版 ,1984年2月再版。
余英時《中國近世宗教倫理與商人精神》台北:聯經,1996年9月,初版 第五刷。new window
李文治《明清時代農業資本主義萌芽》,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
李劍農《宋元明經濟史稿》,北京:新華書店,1957年4月,第一版第一 次印刷。
林金樹、高壽仙、梁勇《中國明代經濟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4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梁漱溟《中西文化及其哲學》,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7月,初版, 1996年1月,初版五刷。
許滌新、吳承明《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9 月,第一版;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4月,臺初版。
陳寶良《中國社與會》,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第一刷。
傅衣凌《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台北:谷風出版社,1986年9月,臺 初版。
黃仁宇《中國大歷史》,台北:聯經,1993年11月,初版第五刷。
黃仁宇《近代中國的出路》台北:聯經,1995年4月,初版;1996年4月, 初版第三刷。
黃仁宇《資本主義與廿一世紀》台北:聯經,1991年11月,初版;1993年 5月,初版第六刷。
劉達臨《中國古代性文化》,寧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9月第一版,1994 年2月第2刷。
樊樹志《明清江南市鎮探微》,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0年9月,第 一版第一次印刷。
鄭利華《明代中期文學演進與城市形態》,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年月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魯威《市井文化》,遼寧教育出版社,1993年10月,第一版第一刷。
韓大成《明代城市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年9月,第 一版第一次印刷。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研究論文集》,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年9月,臺 初版。
(八)外籍學者著作
日、八木澤元《明代劇作家研究》,東京﹕講談社印行,昭和34年,1959 年;台北:中新書局,1977年4月初版。
日、田仲一成《中國祭祀演劇研究》,日本﹕東京大學出版,1981年3月 30日發行。
日、秋月觀《中國近世道教の形成》,東京:創文社,1978年版。
日、磯部彰《中國地方劇初探》,東京﹕多賀出版株式會社,1992年4月 29日。
英、佛斯特《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1973年9月初版,1985 年2月再版。
美、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1998 年1月第二刷。
美、歐大年《中國民間宗教教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7月, 第一版第一刷。
荷、高羅佩《中國古代房內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1月第一版, 1996年4月第4刷。
荷、高羅佩著,楊權譯《秘戲圖考》,廣東人民出版社.1992年7月,第 一版第一刷。
德.魯道夫.奧托(Rudolf Otto)《論『神聖』》(The Idea of Holy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一版,1996年12月第二刷。
衛姆塞特和布魯克斯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台北:志文出版 社,1972年一月初版,1995年8月再版。
克里斯蒂安.喬基姆《中國的宗教精神》,北京﹕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1991年版。
(九)學位論文
周志文《屠隆文學思想研究》,台大博士論文,1981年,張敬教授指導。new window
李惠綿《戲曲搬演論研究--以元明清曲牌體戲曲為範疇》,台大博士論 文,曾永義教授指導,1994年6月。new window
許子漢《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台大博士論文,1998年, 曾永義教授指導。new window
汪志勇《明傳奇聯套研究》,台北:嘉新水泥公司文化基金會研究論文第 二○○種,1976年1月(政大碩士論文,1969年,盧元駿教授指導 )。
李桂柱《明傳奇所見中國女性》,台大碩士論文,1970年,張敬教授指導 。
趙幼民《元代度脫劇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77年,葉慶炳教授指導。
蕭憲忠《現存元人度脫雜劇之研究》高師碩士論文,1978年,李殿魁教授 指導。
陳貞吟《明傳奇夢運用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79年,葉慶炳教授指導 。
陳美雪《元雜劇神化情節之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79年,葉慶炳教授指 導。
諶湛元《元雜劇中道教故事類型與神明研究》,師大碩士論文,1983年, 余培林教授指導。
渡邊雪羽《元雜劇中的道教劇研究》,台大碩士論文,1984年,曾永義教 授指導。
譚美玲《元代仕隱劇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88年,包根弟教授指導。
白以文《北遊記敘事結構與主題意涵之研究》,師大碩士論文,1995年, 李豐楙教授指導。
鄭喬方《戲曲中的呂洞賓研究》,輔大碩士論文,1995年,柯慶明教授指 導。
葉嘉輝《元代神仙道化劇研究》香港﹕新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李 豐楙教授指導。
(十)影視資料
《崑劇選輯》一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監製、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製 作錄影帶。
《崑劇選輯》二輯,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監製、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製 作錄影帶。
《五大崑劇團來台演出》十五卷,傳統藝術中心製作。
【引用單篇論文】(依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日、田仲一成〈祭祀性戲劇的傳播原理〉,收在《民俗曲藝》十三期 P.52~55,1982年元月。new window
日.田仲一成〈中國地方劇的發展構造〉,收在《民俗曲藝》第12-14期 ,1980年10月-1982年2月;第39期。new window
日、岩成秀夫〈湯顯祖和他筆下的《還魂》夢〉,收在山西師範大學戲曲 文物研究所出版《中華戲曲》第十四輯p、315∼324。
王安祈〈川劇王魁戲的四個系統及其影響〉,收在《傳統戲曲的現代表現 》,台北:里仁書局,1996年十月初版。new window
王安祈〈再論明代折子戲〉,收在《明代戲曲五論──附明傳奇夠沈書目 》,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
王安祈〈明代的關公戲〉,收在《明代戲曲五論》,台北,大安出版社, 1990年5月,第一版第一印。
王安祈〈從折子到全本〉,1992年10月《湯顯祖與崑曲藝術研討會》發表 論文。
王孝廉〈牽牛織女的傳說〉,收在《中國的神話與傳說》,台北:聯經出 版,1977年2月初版,1994年4月初版九刷。
王春瑜〈明代商業文化初探〉,收在《明清史散論》,上海:東方出版中 心,1996年1月第一版,10月第二次印刷。
王秋桂、蘇友貞譯〈中國戲劇源於宗教儀典考〉,收在《中國文學論著譯 叢》,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3月初版。new window
王國維〈古劇腳色考〉,收在《王國維戲曲論著、宋元戲曲考等八種》, 台北:純真出版社,1982年9月。
曲六乙〈建立儺戲學引言〉,收於《儺戲論文選》,貴州民族出版社,   1987年10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朱建明〈話說崑劇老生〉,收在《藝術百家》,1997年1期。
吳國欽〈論中國古典悲劇〉,收在《學術研究》,1983年第11期。
呂正惠〈中國文學形式與抒情傳統〉,收在《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 北:大安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呂正惠〈「內歛」的生命形態與「孤絕」的生命境界──從古典詩詞看傳 統文士的內心世界〉,收在《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台北:大安 出版社,1989年9月初版。
呂理政、莊英章〈台灣現行農民曆使用之檢討〉,收在李亦園、莊英章主 編《「民間宗教儀式之檢討」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國民族學 會出版,1985年6月。
呂凱〈湯顯祖邯鄲記的道化思想和明代中葉以後之社會〉,收在台北《漢 學研究》第6卷第一期,1988年6月。new window
李亦園〈社會變遷與宗教皈依〉,收在《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文化 ,1992年1月初版,1996年6月初版二刷。
李亦園〈現代化過程中的傳統儀式〉,收在《文化的圖像》,台北:允晨 文化,1992年1月初版,1996年6月初版二刷。
李嘯倉〈論古典戲曲藝術中的鬼魂問題〉,收在中國戲曲研究院編《戲曲 研究》季刊1957年,第三期。
李豐楙〈不死的探求──道教信仰的介紹與分析〉,收在台北:聯經出版 《中國文化新論──敬天與親人》,1982年初版,1993年12月初版 第七刷)。
李豐楙〈六朝精怪傳說的結構性意義──一個「常與非常」的思考〉,收 在國立中正大學《六朝隋唐文學研討會論文集》,1994年6月。
李豐楙〈出身與修行──鄧志謨道教小說的敘事結構與主題〉,收在《許 遜與薩守堅──鄧志謨道教小說研究》,臺灣學生書局,1997年3 月初版。
李豐楙〈由常入非常:中國節日慶典中的狂文化〉,收在台北:《中外文 學》第22卷第三期。new window
李豐楙〈臺灣慶成醮與民間廟會文化﹕一個非常觀常文化休閒論〉,收在 行政院文建會編《寺廟與民間文化研討會論文集》,1995年3月。
李豐楙〈許遜傳說的形成與衍變〉、〈宋朝水神許遜傳說之研究〉,收在 台北:學生書局《許遜與薩守堅》,1997年3月初版。new window
李豐楙〈罪罰與解救﹕《鏡花緣》的謫仙結構研究〉,收在《中央研究院 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七期,1995年9月。new window
李豐楙〈道教謫仙傳說與唐人小說〉,收在《誤入與謫降》,臺灣學生書 局,1996年5月,初版。
吳璧雍〈文人生命的二重奏:仕與隱〉,收在台北:聯經出版《中國文化 新論.文學編一.抒情的境界》p.165~201,1982年9月初版。
沈惠如〈中國古典戲曲中之翻案補恨思想〉,收在台北:聯經出版社《小 說戲曲研究第二集》,1989年8月初版。
林拓〈符咒的載體或變體──劍、印、鏡〉,收在《道教文化新典》上冊 p.542-546,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9月初版。
林保諄〈中國古典小說中的「三姑六婆」〉,收在台灣學生書局《人物類 型與中國市井文化》,1995年元月初版。
林鶴宜〈台灣地區「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博、碩士學位論文寫作概況(民 國四十五∼八十二)(上)〉,收在《國文天地》9卷5期(1993年 10月)中。new window
林鶴宜〈明清傳奇敘事程式初探〉,1997年6月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 所發表論文。
林鶴宜〈從劇作家看晚明劇壇〉,收在其《晚明戲曲劇種及聲腔研究》之 附錄,台北﹕學海出版社,1994年10月,初版。new window
邱坤良〈「中國劇場之儀式劇目〉研究初稿〉,收在台北:《民俗曲藝》 第三十九期,1986年1月)。new window
俞大綱〈國劇原理〉,收在《俞大綱全集》--論述卷(一),p.295~310 ,台北:幼獅文化,1987年6月,初版。
柳存仁〈毘沙門天王父子與中國小說之關係〉,收在《新亞學報》三卷二 期,p.1045-1092,1958年。 new window
胡萬川〈神仙與富貴之間的抉擇--唐代小說中一個常見的主題〉,收在清 華中語系主編《小說戲曲研究》第二集,p.3~43,台北:聯經出版 ,1989年8月,初版。
容世誠〈關公戲的驅邪意義〉,收在《戲曲人類學初探》,台北,麥田出 版公司,1997年6月15日,初版一刷。new window
章愚〈探討目連戲的學術價值〉,收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戲曲研究 》第十六輯,1985年9月,第一版第一刷。
陳世驤〈中國詩之分折與鑒賞示例〉,收在台北:志文出版社《陳世驤文 存》,1972年初版。
陳世驤〈原興:兼論中國文學特質〉,收在台北:志文出版《陳世驤文存 》,1972年初版。
陳芳英〈市井文化與抒情傳統的新結合──古典戲劇〉,收在台北:聯經 出版《中國文化新論.文學篇(二).意象的流變》p.539-585, 1982年10月初版,1993年6月,六版第二刷。
陳萬益〈晚明小品與明季文人生活〉,收在台北:大安出版社同一書名, 1988年5月初版。
陳學文〈明代中葉「工商亦為本業」思潮的出現〉,收在《明清社會經濟 史研究》,台北:稻禾出版社,1991年12月,臺初版。
郭武〈神仙體系的結構──人間地理及人間神仙〉,收在《道教文化新典 》上冊p.97-106,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年 9月初版。
陸潤棠〈中西戲劇的起源比較〉,收在《戲劇藝術》1986年1期,p、103 -107。
曾永義〈中國古典戲劇腳色概說〉、〈前賢「腳色論」述評〉,收在《說 俗文學》,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0年4月,初版。new window
曾永義〈中國地方戲曲形成與發展的徑路〉,收於《詩歌與戲曲》,1988 年4月初版 。new window
曾永義〈明代帝王與戲曲〉,收於《臺大文史哲學報》第四十期。new window
曾永義〈說「排場」〉,收在其《詩歌與戲曲》台北﹕聯經出版,1988年 4月初版,p、351∼401。new window
曾永義〈雜劇中鬼神世界的意識形態〉,收在其《論說戲曲》p、23∼45 ,台北﹕聯經出版,1997年3月初版。new window
曾永義〈論說「戲曲劇種」〉,收在其《論說戲曲》p、239∼285,台北 ﹕聯經出版,1997年3月初版。new window
量齋〈地獄觀念在中國小說中的運用和改變〉,收在台北:《純文學》第 九卷第五期。
馮其庸〈鬼戲縱橫談〉,收在《戲劇藝術論叢》1979年十月第一輯。
黃克保〈戲曲舞臺風格〉,收在張庚、蓋叫天著《戲曲美學論文集》,台 北:丹青圖書公司版。
黃景進〈枕中記的結構分析〉,收在靜宜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 古典小說研究專集4》p.95-107,台北:聯經,1982年4月初版。
黃殿祺〈我國戲曲臉譜的色彩〉,收在《中國戲曲臉譜文集》,北京:中 國戲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黃殿祺〈面具和塗面化妝的演進〉,收在《中國戲曲臉譜文集》,北京: 中國戲曲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第一刷。
錢南揚〈琵琶記前言〉,收在北京:中華書局《琵琶記校注》,1960年7 月第一版,1965年6月上海第四刷。
楊啟樵〈明代諸帝之崇尚方術及其影響〉,收在《明代宗教》,台北:學 生書局,1968年8月,初版。new window
楊慶(C﹒K﹒Yang)〈"Religion in Chinese Societ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1 。
蔡英俊〈抒情精神與抒情傳統〉,收在台北:聯經出版《中國文化新論. 文學篇(一).抒情的境界》p.67-110,1982年9月,初版。
樂蘅軍〈宋明話本的命運人生〉,收在台北:大安出版社《意志與命連─ ─中國古典小說世界觀綜論》,1992年4月,第一版第一印。new window
戴平〈獨特的信息符號系統--論戲曲程式〉,收在北京﹕文化藝術出版 社,《戲曲研究》第二十輯,1985年。
鍾敬文〈七夕風俗考略〉,收在《國立中山大學語言歷史研究所週刊》, 第一集11、12期合刊,1928年1月。
嚴樹培〈敘府民國年間的一次搬目連始末〉,收在《目連戲與巴蜀文化》 ,1993年四川戲劇出版社。
龔和德〈結構框架及其他〉,收在《亂彈集》,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1996年3月,第一版第一刷。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