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戲曲搬演論研究:以元明清曲牌體戲曲為範疇
作者:李惠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ei-mian Li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曾永義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4
主題關鍵詞:色藝度曲曲白身段腳色形神beauty and skillsinginglyric and rhetorichistrionics and kineticsrol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9) 專書(5)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0
中國戲曲就音樂結構體式而分,有曲牌體和板腔體。曲牌體以曲牌為基本
結構,是為﹁詞曲系﹂;雜劇、戲文、傳奇等體製劇種屬之。板腔體只有
腔調、板眼,以對稱的上下句作為唱腔的基本單位,在此基礎上,按照一
定的變體原則,演變為各種不同板式,或稱﹁板式變化體﹂,是為﹁詩讚
系﹂;梆子、皮黃系統之劇種屬之。本論文即以曲牌體戲曲為研究課題;
並嘗試以主題貫穿元明清三代,期能建立戲曲搬演理論的美學體系。劇場
上是以表演者為主體,戲曲演員必需具備「唱、念、做、舞」的技藝,充
任「腳色」行當,扮飾劇中人物,以達「形神」兼備;此外,還必需具「
姿色容貌」之美,方能稱為「色藝雙全」的演員。本論文由此理念架構色
藝論、度曲論、曲白論、身段論、腳色論、形神論六大主題。第一章〈色
藝論〉,是從一個整體面看戲曲演員先天條件和後天的藝術修養。第二章
至第四章〈度曲論〉討論演唱藝術。「度曲」有兩種意義,一是「作曲」
,與「製曲」、「譜曲」意義相同,都是「自作新曲之意」;二是「歌唱
」或「演唱」之意。本文主要探討演唱理論,即唱曲者應當掌握五音四呼
、四聲陰陽、出字、收聲、歸韻、合樂、曲情等方法技巧。度曲理論是隨
元代散曲、雜劇、明清傳奇、崑劇之演變而發展的,故度曲論主題分上、
中、下三章。第五章〈曲白論〉討論唱念藝術,包括創作曲白理論、授曲
與教白。第六章〈身段論〉討論做、舞藝術。演員以自身形體為表現的媒
介,是訴諸觀眾的視覺,是劇本文學提示動作的形象表現;而舞台上唱、
念、做、舞是融合為一的;故本章即由「唱念身段」推及「做工身段」,
再論「唱做合一的身段」。第七章〈腳色論〉討論腳色與表演藝術的關係
。戲曲的表現形式是由「演員」充任「腳色」以扮飾劇中「人物」。正因
為通過腳色符號的象徵,所以演員、腳色、人物三者之間產生了微妙的關
係;而腳色象徵的改變,都必須從表演藝術的角度觀照。第八章〈形神論
〉討論戲曲表演藝術的工夫和境界。形神論統攝前五個主題:即演員以其
先天的容貌外相、自身形體、發聲器官;運用後天習練的唱念做舞和腳色
行當之技藝以詮釋劇中人物,而達到「以形傳神」之境。以〈色藝論〉為
總綱領;由「藝」開展出〈度曲論〉等四大主題;最後以〈形神論〉統合
,代表由藝入道的歷程,也象徵表演藝術的最高境界。六大主題皆從元明
清戲曲理論批評入手,盡力剖析前人論述,以求深入掌握其精義;進而觀
察古典戲曲搬演論的內涵及發展,探尋其美學體系。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