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代戲劇的兩性關係:以六十種曲為例-
作者:高芷琳
出版日期:2011
出版項:新北:花木蘭文化
集叢:古典文學研究輯刊. 三編;第24冊/曾永義主編
ISBN:9789862545669
主題關鍵詞:明代戲曲兩性關係戲曲評論
學門:文學
資料類型:專書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8
期刊論文
1.陳昭容(20060600)。兩周婚姻關係中的「媵」與「媵器」--青銅器銘文中的性別、身份與角色研究。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77(2),193-2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麗馨(19990600)。明代紡織手工業中婦女勞動力之探討。興大歷史學報,9,21-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連文萍(19990600)。詩史可有女性的位置?--以兩部明代詩話為論述中心。漢學研究,17(1)=33,177-2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柏樺(2003)。從收繼婚風俗看明代的律例。北京行政學院學報,2003(3),4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燕儷(20061200)。唐代家訓中的夫妻關係及其源流。嘉南學報. 人文類,32,617-6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傅耀珍(20040700)。從「顏氏家訓」觀婦女對家庭的影響。孔孟月刊,42(11)=503,4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達臨(20000800)。中國性文化從開放到禁錮的轉折。歷史月刊,151,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喜美(20021200)。近代中國知識分子的人道關懷--以婢女解放為例的探討。國史館學術集刊,2,53-8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家雯(19980900)。「三水小牘」婢妾故事分析。輔大中研所學刊,8,199-2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偉明(19990400)。從「金瓶梅」看明代奴婢。歷史月刊,135,128-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周安邦(19991000)。試析「王西廂」中紅娘之媵妾心態。中臺學報,11,141-1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志盛(20021200)。「世說新語」中的妾、妓、婢。國立高雄海院學報,17,99-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紋如(20030600)。隋唐社會史專題研究--唐代社會階級中的賤民與奴婢。大明學報,4,115-1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彭錦華(20000600)。紅娘與科諢--從「西廂記」第三本紅娘科諢表現述起。雲漢學刊,7,189-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柏文莉(20041200)。宋元墓誌中的「妾」在家庭中的意義及其歷史變化。東吳歷史學報,12,95-12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田富軍(2003)。論古代文學中「女強男弱」現象的心理成因。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1(2),52-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燕萍(20050300)。唐代人鬼婚戀中的死亡反思--招魂、交感和幽界三類小說。淡江人文社會學刊,22,1-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廖藤葉(19990600)。中國戲曲的幽冥世界。臺中商專學報,31,49-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顧真(19990400)。清代節烈女子的精神世界。歷史月刊,135,4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徐泓(20060600)。明代福建社會風氣的變遷。東吳歷史學報,15,145-17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秀麗(2005)。傳統社會性別角色的錯位--兼論《紅樓夢》的女性立場。語文學刊(高教版),2005(7),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李豔梅(1997)。《三國演義》與《紅樓夢》的性別文化:從行動場域的角度談起。紅樓夢學刊,1997(增刊),465-4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馮賢亮(2006)。明清中國:青樓女子、兩性交往及社會變遷。學術月刊,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趙崔莉(2004)。明代婦女的法律地位。安徽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32(1),106-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衣若蘭(19990600)。被遺忘的宮廷婦女--淺論明代公主的生活。輔仁歷史學報,10,27+29-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懿萱(20020700)。由明代小說看婦女服裝與審美觀。暨南史學,4/5,129-16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鄭媛元(20030700)。明代未婚女子的貞節觀--從「烈士不背君,貞女不辱父」談起。婦研縱橫,67,73-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大澤正昭、劉馨珺(20001000)。南宋的裁判與女性財產權。大陸雜誌,101(4),22-3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姚道生(19970000)。「陌上桑」羅敷「以禮自防」探微。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519-5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游惠遠(20060100)。閨閣於內、情思於外--明代婦女的書畫創作管窺。臺灣美術,63,18-2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姚旭峰(1996)。試論明清傳奇中的「才子佳人」模式。上海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陳玉女(20060600)。明代婦女信佛的社會禁制與自主空間。成大歷史學報,30,43-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雅各(19960800)。婦女研究對社會學的影響。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4,201-2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瑛珣(19991000)。由明清家訓探討社會經濟活動中的婦女角色。僑光學報,17,101-11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張小東、何友暉(2004)。中國化的觀音性別以女為主的原因初探。廣西師範學院學報,25(2),116-1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嚴明(20040500)。中國古代女性形象的道德傾向--以明清才女創作為中心。東華漢學,2,257-2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丁偉忠(1994)。明代的婦女教育。中國典籍與文化,199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丁偉忠(1997)。社會性別與婦女歷史地位。經濟師論壇,199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凡平(1994)。試析元雜劇中的女性形象。東方藝術,19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王引萍(1995)。略論明代文學中的女性審美形象。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王志中(1995)。女性悲劇中的男性角色。遼寧教育學院學報,199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方俊明(1996)。性別差異與兩性化人格。陝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王薇(1998)。明清戲劇中的女性心路歷程。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崇峻(20050100)。明清的庶民飲食。歷史月刊,204,124-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王欣慧(20061100)。《世說新語.賢媛篇》女性敘寫研究。鵝湖,32(5)=377,40-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王淑一(2007)。論中國傳統性別觀在語言文化中的反映。學術論壇,200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王躍生(2007)。宋以降中國性別文化的變遷。中國文化,200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王曉玲、段愛愛(2002)。透視儒家女性觀解讀中國女性。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孔麗君(2007)。葉憲祖《鸞鎞記》的時代精神。劇作家,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石育良(2003)。唐傳奇中的兩性故事。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朱鴻、衣若蘭(1999)。近年來有關明代研究博碩士論文摘要。明代研究通訊,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宋俊華(1995)。女性的衝決藩籬--元明清戲曲小說中女性價值探索。湛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李湜(19950300)。明清閨閣畫家人物題材取向初探。藝術家,40(3)=238,310-3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李喜梅(1998)。宗法制度下的中國女性。河南社會科學報,199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李祥林(1999)。戲曲、女性、邊緣文化--中國戲曲的女權文化解讀之三。民族藝術,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冷東(1999)。婦女在中國傳統性別觀念中的地位及其影響。婦女研究論叢:歷史與文化,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何燕(1999)。古代中國女性美容文化初探。汕頭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1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李冬莉(2000)。儒家文化和性別偏好:一個分析框架。婦女研究論叢:歷史與文化,200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李祥林(2000)。方興未艾的戲曲性別文化學。民族藝術研究,200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宋立中(2001)。小議明代后妃外戚干政不烈現象。史學月刊,20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吳美卿(2002)。唐傳奇敘事視角的社會性別研究。求索月刊,200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吳東、劉紅梅(2000)。矛盾衝突中的左右逢源--淺論三言兩性題材對矛盾的積極處理。濱州師專學報,1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李明軍(2007)。風月鄉裡談因果--明清豔情小說因果報應觀念中的性別倫理。江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何京敏(2007)。「至情」女性杜麗娘。戲劇之家,200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吳双(1994)。明代戲曲題材新探。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余君(2006)。從兩性愛情詩詞看傳統女性的感情世界。井岡山學院學報,2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吳俐雯(20080600)。《拍案驚奇》中「三姑六婆」形象探析。耕莘學報,6,87-1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林景蘇(20031100)。三姑六婆與時代評價:以詞話本「金瓶梅」為例。女學學誌,16,173-2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吳双(1994)。明代戲曲的社會功能論。中國文化研究,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周亮(1999)。論西遊記中的性別歧視。輔仁歷史學報,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祁建立(2000)。中西古典悲劇主人公性別差異成因透視。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邱瑰華(2000)。唐代女性熱衷入道原因初探。安徽大學學報,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宗韻(20060700)。明清徽商婦女教子述略。中國文化月刊,307,97-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丘慧瑩(20021100)。唐宋元明小說戲曲中的女劍俠形象及其演變。嘉南學報,28,378-3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邱紹雄(2002)。論金瓶梅中的兩性關係。船山學刊,2002(3),115-1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金玉(2003)。掃描中國男性作家眼中的女性形象。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邱瓊玉(20041000)。《列女傳》的婦女形象。新北大史學,2,141-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林月惠(20060500)。女性自主權的展現--試論〈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和〈賣油郎獨占花魁〉妓院愛情悲喜劇比較。國文天地,21(12)=252,45-4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邱惠芬(20070300)。《詩經》中的婦女形象。國文天地,22(10)=262,4-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林富士(20080300)。女性與中國宗教。道教月刊,27,20-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胡天賦(1998)。漢英諺語中的性別歧視。南都學壇(哲學社會科學版),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胡傳吉(2003)。薛蟠寓言--中國舊男人性別危機的暗示。紅樓夢學刊,20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洪瓊芳(20030500)。春秋時期女子的生命安頓--以《左傳》中與魯國有關的女性為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集刊,5,83-1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姚儀敏(20050900)。周代男性多偶婚制之析論。復興崗學報,84,321-3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洪逸柔(20060600)。傳統愛情戲曲中ㄚ鬟腳色初探--以《詐妮子調風月》、《西廂記》、《牡丹亭》、《紅樓夢傳奇》為例。世新中文研究集刊,2,257-2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馬衍(1999)。毛晉與《六十種曲》。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徐子方(2002)。家樂--明代戲曲特有的演出場所。戲劇雜誌,13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徐海翔(2006)。淺談博大的中國女性民俗文化。社科縱橫,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耿靜靜(2007)。從諺語透視中國女性文化。文教資料(下旬刊),200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高丹卡、高翠元(2007)。唐代婚戀小說中的兩性關係解讀。華東交通大學學報,2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高禎臨(20070900)。論戲曲對於《詩》教精神與社會作用的承繼與轉化。興大人文學報,39,111-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馬衍(2009)。《六十種曲》與明代文人心態。藝術百家期刊,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馬衍(2009)。明代中後葉傳奇對才子佳人小說的影響。南京社會科學學報,2009(8),75-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郭孟良(2002)。《金瓶梅》與明代的飲茶風尚。明清小說研究,2002(2),128-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陸光華(1995)。從古代婚姻文化看女性的人格及地位。黔南民族師專學報(哲社版),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張綽(1994)。《金瓶梅》三女性文化透視。廣東社會科學,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張明富(1996)。明清士大夫女性意識的異動。東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曹萌(20010200)。論明代的言情小說功用思想。古今藝文,27(2),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張青(2003)。明傳奇中的定情信物。民俗研究,200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陳惠齡(20030300)。愛與怨的基調--兩漢樂府敘事詩中婦女的生命之歌。問學,5,91-11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陳節(2004)。從女扮男妝故事看傳統性別意識對作家的影響。福建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陳立華(20050600)。中西古典悲劇美學特徵之比較。新亞論叢,7,303-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陳豫貞(20061000)。明代女教書的小同大異--《閨範》與《女範節錄》的性別意識研究。新北大史學,4,137-1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許加明、張夔(2006)。中國傳統人生禮儀的性別差異對男女兩性自我意識的影響。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張俊卿(2007)。淺談明代文人傳奇中四部水滸戲的兩性關係。安徽文學,2007(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張輝誠(20070600)。娼妓真情情歸何處--古典短篇小說娼妓類型的敘事策略。歷史月刊,233,98-10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張旭南(20070600)。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傳統戲曲中第二女性角色。傳藝,70,29-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曾燕瑀(19960400)。「西廂記」與「殉情記」的比較。傳習,14,187-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葉少嫻(1996)。論文學中女性形象的改變--女性自我意識與性別角色。國外文學季刊,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喬以鋼(1996)。中國女性傳統命運及其文學選擇。天津師大學報,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張躍生(1997)。佛教文化與唐代傳奇小說。華中理工大學學報,199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彭茵(2001)。元代兩性文化探析。文史雜誌,21(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王國瓔(19970000)。漢魏詩中的棄婦之怨。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6,535-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牛建強(2002)。明代奴僕與社會。史學月刊,2002(4),98-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陳寶良(20030300)。秀才學問與舉業文章--明代學術史一隅。中國文哲研究通訊,13(1)=49,29-5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顧盼、張純寧(20030300)。明代徽州婦女繼承、處置夫家產業之權限--以徽州散件賣契為例。東吳歷史學報,9,14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張逸品(20070100)。敦煌文學民間觀點之醜女主題述評。國文天地,22(8)=260,4-1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黃琬瑜(20020400)。小說與戲曲中的紅娘形象流變與設計意識。思辨集,5,233-2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喬素玲(2002)。從情史看明代文人的商業關懷。商業研究,2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黃春秀(20031000)。中國古代女子的弓鞋。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文物,13(10)=123,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彭衛(2005)。漢代性別史三題。東岳論叢,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葉暉(2005)。我國女性服飾流變中的性別權力關係探析。陰山學刊,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黃吟珂(2006)。《金瓶梅》中西門慶兩性關係的文化闡釋。學術月刊,3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焦杰(2006)。從中國古代女子名字的演變看社會性別文化的建構。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雲峰(2007)。略論民族文化交融與元散曲之愛情婚姻及兩性關係描寫。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董鷗(1996)。女性在家庭文化建設中的作用。中華女子學院學報,199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道教月刊編輯部(20080300)。道教完整保存女性崇拜觀念。道教月刊,27,18-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道教月刊編輯部(20080300)。道教的女性觀。道教月刊,27,16-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劉筱紅(1996)。中國古代性別迴避禮制的發展。婦女研究論叢,19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蔡祝青(20010600)。再現「明清文人的性別觀」。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59,13-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蔡祝青(20010900)。「明清文人的性別觀--妒婦篇」忌妒有理--談妒婦的六可恨。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60,2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蔡祝青(20020300)。「明清文人的性別觀--紅顏篇」--「紅顏」與「薄命」之間的父權論述。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2,23-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蔡祝青(20020900)。「明清文人的性別觀--兩性關係篇」懼內與妒婦。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4,37-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廖育菁(20070400)。論明代文人情觀與馮夢龍的「情教」觀。思辨集,10,204-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劉敘武(2007)。再論《六十種曲》的幾個問題。四川戲劇,200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鍾豔攸(19990700)。明代家訓類文獻簡介。明代研究通訊,2,41-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嚴明(1995)。明代的歌妓對通俗小說的影響。明清小說研究,199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譚平(1995)。后妃與明代政治。成都大學學報(社科版),19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竇玉璽(1999)。淺論唐代傳奇女性悲劇命運與法典禮制的關係。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韓鑫(1999)。統治與依附--中國戲曲的女權文化解讀之三。民族藝術,199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魏峨(2005)。漢樂府民歌中男女兩性的愛恨情仇。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盧嘉琪(20060600)。朱熹論女子教育。中國文化月刊,306,7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簡妤甄(20071200)。試析王實甫《西廂記》中崔鶯鶯的兩個問題--「一見鍾情」與「做假」。東方人文學誌,6(4),129-14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魏琳(2007)。「情」的頌歌--論《牡丹亭》的浪漫主義特色。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游淑珺(20060700)。何處是"歸"家?:臺灣俗語中「女有所歸」的女性養成模式與文化反映初探。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2(3),76-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黃東陽(20070400)。天理、人欲衝突的再思考--解讀《觀喜冤家》對女性情欲的理解與安置。成大中文學報,16,103-105+107-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楊莉(20010600)。「女冠」芻議:一種宗教、性別與象徵的解讀。漢學研究,19(1)=38,167-1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蔡祝青(20011200)。「明清文人的性別觀--男風篇」男風者的厭女論述與男作家的恐同症。婦女與性別研究通訊,61,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蔡孟珍(20010600)。宋元明負心題材在戲曲中的流衍--兼述高明「琵琶記」的翻改。國文學報,30,205-2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歐麗娟(20041200)。杜甫詩中的女兒形象與女性教育觀。漢學研究,22(2)=45,61-9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歐麗娟(20070600)。唐詩中的女兒形象與女性教育觀。清華學報,37(1),227-27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陳寶良(20010600)。明代文人辨析。漢學研究,19(1)=38,187-2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戰捷(1994)。性別差異對女性地位的影響。人口研究,18(3),14-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張鈺佩(19990700)。漢代女教典籍中女性的家庭角色與地位。教育研究(高師),7,169-17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鍾年、楊海(19990400)。中國歷史上女性的反禮教行為。歷史月刊,135,52-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林秋敏(19990400)。從不纏足運動談女性自覺的萌芽。歷史月刊,135,59-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王鴻泰(20040900)。閒情雅致--明清間文人的生活經營與品賞文化。故宮學術季刊,22(1),69-97+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李均明(20020500)。張家山漢簡奴婢考。國際簡牘學會會刊,4,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張珣(20001200)。婦女生前與死後的地位:以養女與養媳等為例。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56,15-4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季曉燕(1996)。論宋代后妃的文化品格--中國女性文化思考之一。江西社會科學,1996(10),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葉長海(1994)。明清戲曲與女性角色。戲劇藝術,19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王立(2000)。古代通俗文學中俠女盜妹擇夫的性別文化闡釋。中國文化研究,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林素娟(20020600)。漢代經師對媵婚制度的理解及其主張的背景。臺大中文學報,16,49-10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張彬村(19990600)。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rational choice)的問題。新史學,10(2),29-7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陳才訓(2005)。《聊齋誌異》人物描寫性別倒錯現象淺析。海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2001)。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一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中文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璦玲、華瑋(1998)。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明清戲曲國際研討會。臺北:中研院文哲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02)。風華初現--國立東華大學第一屆全國中文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東華大學第一屆全國中文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花蓮: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曾永義(1994)。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關漢卿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5)。戲劇教學研討會--紀念汪志勇教授逝世週年。高雄市:昶景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嘉義大學中文系(2006)。傳播與交融--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屆中國小說戲曲國際研討會。嘉義縣:嘉義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央大學中文系所(1999)。從傳統到現代--第六屆全國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論文集。第六屆全國中國文學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桃園: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興中國語文系(2003)。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三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中市: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興中國語文系(2004)。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通俗文學與雅正文學--第四屆全國學術研討會。台中市: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玉祥(2007)。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十一屆明史國際學術研討會。天津市:天津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藍玉琴(2001)。《牡丹亭》人物杜麗娘的女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連秀(2003)。隋唐五代時期下層婦女的社會生活研究(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洪素貞(1988)。元雜劇中的悲劇觀(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寶玉(2003)。晚明詼諧寓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淑貞(2002)。西漢宮廷婦女形象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江婉華(1999)。明中葉至清中葉商人與戲曲之關係(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靜茹(1997)。敘事文學中的清代臺灣婦女行為類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聿寧(2007)。《水滸傳》中的女性及其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怡芬(1998)。中國傳統儒學女性觀之探析(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蔣宜芳(1995)。傳統短篇小說中鬼妻故事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施秀真(2005)。明雜劇神怪情節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施佑佳(2005)。明傳奇愛情劇奇巧性關目研究--以「謀設」、「錯認」為討論範圍(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吳玄妃(2007)。晚明傳奇中女扮男裝情節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吳錦昌(2005)。明代家訓之女子家庭教育(碩士論文)。慈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徐亞萍(1999)。唐代詠史詩與中國傳統士文化關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鄧鳳美(1997)。唐代人鬼戀故事研究(碩士論文)。東海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衣若蘭(2003)。史學與性別:《明史.列女傳》與明代女性史之建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許瑞玲(1990)。六十種曲婦女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曾珍(2003)。九十年代女作家小說兩性關係情節暨教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白小金(2007)。論元代婚戀雜劇中的女性世界(碩士論文)。江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寶彩(1996)。明代道德教養類蒙書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林慶揚(1996)。《水滸傳》的人格世界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陳葆文(1997)。中國古典短篇文言愛情小說女性主角形象結構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孟君(1992)。唐詩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吳秋慧(1990)。唐詩中夫婦情誼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王琢藝(2007)。舊時代的棄婦輓歌--琦君小說《橘子紅了》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甘子超(2005)。明中葉三大傳奇論(碩士論文)。華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白素鐘(2007)。《三言》中才德觀研究--以才子佳人小說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邱琇環(1979)。儒林外史的表現技巧與時代意義(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李光步(1983)。紅樓夢所反應的清代社會與家庭(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李佑球(2007)。六十種曲愛情劇研究(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吳晏芝(2007)。《京華煙雲》之女性刻畫(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金恕賢(1997)。《詩經》兩性關係與婚姻之研究(碩士論文)。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琬瑜(2004)。《情史》與《三言》對應篇目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林麗紅(2007)。明代傳奇丑腳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范長華(1995)。元代報寃類雜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陳葆文(1989)。中國傳統短篇愛情小說的衝突結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徐建婷(1997)。兩周媵器與媵禮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陳美惠(1997)。《世說新語》所呈現魏晉南北朝之婦女群像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康靜宜(1998)。中國神話傳說中的兩性社會地位之演進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陳綉錦(2004)。從阿德勒的人格理論探析紅樓四春的人格特質(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張維娟(2004)。元雜劇作家的女性意識(博士論文)。首都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郭美玲(2005)。《金瓶梅》女性研究--以婚姻和性慾考察(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高翠元(2006)。論唐代婚戀小說的兩性關係與士人觀念(碩士論文)。暨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陳珏如(2007)。魏晉南北朝志怪小說婚戀故事之兩性關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梁芳蘭(2007)。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與艷情小說之性別研究(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張萍萍(2009)。從唐代后妃看唐代的政治與社會(碩士論文)。天津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童敦慧(1996)。元明戲曲「殉情復生論」之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曾莉莉(2004)。唐代婦女閨怨詩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瓊嬌(2006)。唐朝婦女的婚姻地位(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黃郁晴(2007)。晚明吳中地區名門女詩人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楊豔娟(2005)。明代女性貞節觀研究--明代通俗小說管窺(碩士論文)。東華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楊名聲(2006)。儒家女性教育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劉燕芝(1996)。《二拍》婦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劉文婷(2007)。馮夢龍《三言》商人形象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雪梅(2007)。明清女性的社會性別解讀--從纏足到才女創作(碩士論文)。吉林大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劉軍華(2007)。明清女性作家戲曲創作研究(博士論文)。陝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蔡沅泠(2008)。明清之際華北商家婦女形象探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厲震林(2002)。中國優伶性別表演研究(博士論文)。上海戲劇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戴力芳(2002)。建構於男性世界中的婦女世界--明清女劇作家論(碩士論文)。福建師範大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羅榮(2004)。三言中的人物形象系列及其文化內涵(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盧韻如(2007)。晚明話本小說專集中之商人形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王淳美(1986)。兩漢民間樂府與後人擬作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李美娟(1983)。正史列女傳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李文瑤(2005)。《水滸傳》女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林素珍(1994)。魏晉南北朝家訓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金明求(1999)。《三言》的死亡故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周惠菁(2005)。由《說文》女部見古代女性的社會地位(碩士論文)。玄奘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林淑慧(2006)。從「性別文化」看《金瓶梅》中的「情」與「義」(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曾瓊連(1986)。西廂記之版本及其藝術成就(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張本芳(1992)。中國傳統妒婦故事研究(碩士論文)。逢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陳美玲(2001)。從古典小說的鬼觀察鬼信仰的心理與文化現象(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張嘉惠(2002)。《聊齋誌異》女妖故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莊映雪(2006)。《左傳》女性傳記藝術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熊嘉瑜(2001)。唐傳奇女性傳記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黃惠瑞(2005)。明代江南比丘尼之社會經濟活動(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詹麗莉(2003)。唐傳奇女性宿命觀研究(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劉灝(1995)。三言二拍一型中的婦女形象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劉淑娟(1997)。馮夢龍通俗文學志業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蔡蕙如(2000)。《三言》與《十日譚》婚姻愛情故事之比較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劉燕芝(2001)。明代中後期文人雜劇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賴慧玲(1999)。明傳奇中宗教角色研究(博士論文)。東海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張錦瑤(1999)。關公與李逵--以元、明(初)雜劇中人物形象研究為論(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王碩慧(2006)。從性別政治論《金瓶梅》淫婦的生存(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李桂柱(1970)。明傳奇所見的中國女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蔡蕙如(1995)。《三言》中的婚姻與戀愛(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李漢濱(2002)。《太平廣記》的夢研究(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王光宜(1999)。明代女教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銀河(1996)。中國女性的性與愛。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達臨(2003)。中國古代性文化。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段塔麗(2001)。唐代婦女地位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秀玲(2004)。現代文學的女性身影。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仲祥、張發嶺(1995)。中國古代漢族婚喪風俗。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嚴明(1992)。中國名妓藝術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尹選波(1994)。中國明代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寶良、王熹(2005)。中國風俗通史.明代卷。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王天有、高壽仙(2008)。明史:一個多重性格的時代。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銀河(1993)。生育與中國村落文化。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柳素平(2008)。晚明名妓文化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江曉原(2006)。雲雨--性張力下的中國人。上海: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躍生(2000)。十八世紀中國婚姻家庭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張建仁(1993)。明代教育管理制度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顧鑒塘、顧鳴塘(1995)。中國歷代婚姻與家庭。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李建中(1996)。臣妾人格。上海市:長江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高洪興(2004)。纏足史。華成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朱芳慧(2006)。游藝戲曲--淺論中國戲曲的演進與發展。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周齊(2005)。明代佛教與政治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Keesing, Roger、陳其南、張恭啟、于嘉雲(1992)。文化人類學。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陳順馨、戴錦華(2004)。婦女、民族與女性主義。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朱權(1987)。明宮詞。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Burr, Vivien、楊宜憓、高之梅(2002)。性別與社會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李素平(2004)。女神、女丹、女道。北京:宗教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朱子彥(2006)。帝國九重天:中國後宮制度變遷。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東有(1992)。金瓶梅文化研究。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葛永海(2005)。古代小說與城市文化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盧前(1994)。明清戲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關永中(2002)。愛、恨與死亡:一個現代哲學的探索。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陳文新(1999)。解讀儒林外史。台北:雲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王紹璽(2004)。小妾史。台北:華成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陶宗儀(2008)。南村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張妙清、葉漢明、郭佩蘭(1997)。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台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施炳華(2000)。《荔鏡記》音樂與語言之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邱福海(1998)。媽祖信仰探源。台北:淑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王士性(2006)。五岳游草・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何其敏(1994)。中國明代宗教史。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蔡泰彬(1992)。明代漕河之整治與管理。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西周生(1999)。醒世姻緣傳。臺北:三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蘭陵笑笑生(1991)。金瓶梅。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金鑫榮(2007)。明清諷刺小說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任寅虎(2001)。中國古代婚姻。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呂榮華(1993)。中國古典喜劇藝術初探。臺北:學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王衛民(2004)。戲曲史話。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趙山林(2006)。戲曲散論。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朱長祚(1997)。玉鏡新譚。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胡吉勛(2007)。「大禮議」與明廷人事變局。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傅承洲(2007)。明代文人與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董國炎(2004)。明清小說思潮。山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余安邦、熊秉真(2004)。情欲明清--遂欲篇。臺北: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費振鐘(2002)。墮落時代--明代文人的集體墮落。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殷亞昭(1991)。中國古舞與民舞研究。臺北:貫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馬玉山(1999)。中國古代人口買賣。台北:台灣商務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邱濬(1971)。大學衍義補。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基.瓦西列夫、趙永穆、范國恩、陳行慧(1998)。情愛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劉寧元(2001)。中國女性史類編。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沈錫倫(2001)。民俗文化中的語言奇趣。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譚正璧(1998)。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Westermarck, Edvard A.、李彬、歐陽覺業、李毅夫(2002)。人類婚姻史。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吳功正(2001)。中國文學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梅家玲(1994)。世說新語的語言與敘事。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商傳(2007)。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祝秀俠(1982)。唐代傳奇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游惠遠(2003)。宋元之際婦女地位的變遷。台北:新文豐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王世貞(1974)。曲藻。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朱彝尊(1970)。明詩綜。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陳江(2006)。明代中後期的江南社會與社會生活。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陳多(2006)。陳多戲曲美學論:由媒介論看戲曲美的構成。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劉秀娟(1998)。兩性關係與教育。台北市:揚智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李富華(1999)。神鬼之間。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黃秀愛(2002)。《兩拍》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衛建林(1998)。明代宦官政治。花山文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李慶新(2007)。明代海外貿易制度。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Shaffer, D. R.、林翠湄、蘇建文(1995)。社會與人格發展。臺北:心理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陳梧桐、彭勇(2007)。明史十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6.廖奔(1992)。中國戲曲聲腔源流史。臺北:貫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7.王惲(2006)。玉堂嘉話。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8.洪素貞(1993)。元雜劇的悲劇觀。台北: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9.張春生、林純業(1995)。中國的寡婦。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0.劉大杰(1991)。校訂本中國文學發展史。台北: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1.上海書店(1994)。叢書集成續編。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2.王蒓父(1992)。古詩源箋註。臺北市:華正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劉天振(2006)。明代通俗類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4.葉慶炳(1996)。晚鳴軒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5.鄭志敏(1997)。細說唐妓。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6.毛晉、黃竹三(2001)。六種曲評注。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7.中華書局編輯部(2005)。全唐詩。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8.方汝浩(2008)。禪真逸史。濟南市: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9.司馬光(1995)。家範。台北市:廣文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0.西子湖伏雌教主(1995)。醋葫蘆。中和市:雙笛國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1.朱熹、蔣伯潛(1997)。四書讀本.孟子。臺北市:啟明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2.余懷(1956)。板橋雜記。台北市:第一文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3.宋應星(1997)。天工開物。臺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4.李中馥(1997)。原李耳載。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5.吳敬梓(2001)。儒林外史。台北市:三誠堂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6.吳承恩(2005)。西遊記。臺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7.李詡(2006)。戒庵老人漫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8.吳乘權(2007)。綱鑑易知錄。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9.何俊良(2007)。四有齋叢說。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0.李漁(2009)。閒情偶寄.窺詞管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1.京江醉竹居士(1994)。新鐫出像批評龍陽逸史。台北市:台灣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2.周密(1997)。癸辛雜說。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3.明成祖(2001)。大明仁孝皇后內訓。海南海口市:海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4.崔令欽(1959)。新校教坊記。台北市: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5.婁子匡(1970)。北大民俗學會民俗叢書。台北市: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6.凌濛初(2000)。初刻拍案驚奇。台北市:五南文化出版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7.凌濛初(2007)。二刻拍案驚奇。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8.笑笑生、劉本棟(2009)。金瓶梅。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9.陳夢雷(1990)。古今圖書集成。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0.許政揚(1991)。古今小說。台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黃清泉(2003)。列女傳。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2.陳洪謨(2007)。治世餘聞・繼世紀聞。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3.張翰(2007)。松窗夢語。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4.陸粲、顧起元(2007)。庚己編:客座贅語。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5.馮夢龍(1996)。古今小說。台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6.馮夢龍(2009)。警世通言。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7.馮夢龍(2009)。醒世恆言。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8.楊瑀(2006)。山居新語。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9.滕志賢、葉國良(2005)。詩經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0.劉侗、于奕正(2009)。帝京景物略。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1.顏之推、程小銘(1995)。顏氏家訓。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2.山西師大戲曲文物研究所。中華戲曲。太原市:山西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3.呂麗莉(2006)。中國歌劇選粹研究--「從萬里長城到西廂記」曲目研析。台北市:文化大學華岡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4.法權討論委員會(1999)。戲劇中國與東西方。台北縣: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5.周傳家(2000)。古代戲劇與劇作:粉墨登場。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6.姚一葦(1993)。戲劇論集。台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7.孫安邦(1986)。中華戲曲。太原市:山西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8.華瑋(2004)。明清之婦女戲曲創作與批評。台北市: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9.馬俊山、董健(2006)。戲劇藝術十五講。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0.曹其敏(1998)。戲劇美學。台中市:五南圖書文化廣場。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1.黃麗貞(1995)。南劇六十種曲之研究。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2.葉長海(2001)。中國戲劇學史。台北市:駱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3.楊建文(2003)。戲劇概要。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4.鈕驃(2005)。中國戲曲史教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5.鄒元江(2006)。湯顯祖新論。台北市: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6.錢南揚(2000)。戲文概說。台北市: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7.謝柏梁(2004)。中華戲曲文化學。南京市: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8.魏子雲(2002)。戲曲藝說。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9.Abbott, Pamela、Wallace, Claire、張君玫、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200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0.Connell, R. W.、劉泗翰(2005)。性/別Gender: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1.王馮振(1995)。女、性主義。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2.王嵐(1999)。中國太監的性告白。台北市:太陽氏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3.王春榮(2002)。女性生存與女性文化詩學。瀋陽市:遼寧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4.王純菲(2002)。火鳳冰淅棲--中國文學女性主義倫理批評。瀋陽市: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5.方滿錦、沈時蓉、馮瑞龍、詹杭倫(2003)。華夏女子庭訓。台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6.古木(2006)。中國後宮生存秘辛。台北縣中和市:中經社文化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7.朱敬先(1988)。兩性差異心理學。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8.托莉.莫、王奕婷(1995)。性/文本政治--女性主義文學理論。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9.米歇爾.傅柯、尚衡(1998)。性意識史導論。台北市: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0.江明親(2003)。性別多樣化。台北市: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1.李建中、曹順慶、張志懷(1995)。非性文化的奇花異果--中國古代性概念與中國古典美學。成都市: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2.李又寧、張玉法(1998)。中國婦女史論集。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3.邱旭伶(2002)。臺灣藝旦風華。台北市:玉山社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4.何滿子(2003)。中國愛情與兩性關係--中國小說研究。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5.吳存存(2006)。明清社會性愛風氣。北京市: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6.谷忠玉(2006)。中國近代女性觀的演變與女子學校教育。合肥市:安徽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7.Reik, Theoder、孟祥森(1998)。感情世界的性別差異。台北市: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8.林麗姍(2006)。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9.Miller, Jean Baker、鄭至慧、劉毓秀、葉安安、顧效齡(2000)。女性新心理學。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0.修君、鑒今(2003)。中國樂妓史。北京市: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1.約翰.阿卻爾、芭芭拉.洛依德、簡浩瑜(2004)。性與性別。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2.姚平(2006)。唐代婦女的生命歷程。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3.胡宏霞(2008)。歡情與迷亂--中國與羅馬的性文化比較。呼和浩特市:遠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4.胡宏霞(2008)。愛琴海的愛情--中國與希臘的性文化比較。呼和浩特市:遠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5.高世瑜(1992)。中國古代婦女生活。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6.常建華(2006)。婚姻內外的古代女性。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7.徐礪(2007)。變態心理與犯罪行為研究。成都市:四川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8.郭立誠(1984)。中國婦女生活史話。台北市:漢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9.梁麗清、陳錦華(2006)。性別與社會工作:理論與實踐。中文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0.彭懷真(2005)。婚姻與家庭。台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1.楊士隆(1999)。犯罪心理學。台北市:五南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2.裘伊.瑪姬西、何穎怡(2006)。女性研究自學讀本。台北市:女書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3.趙鳳喈(1948)。中國婦女在法律上之地位。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4.劉詠聰(1995)。女性與歷史--中國傳統觀念探析。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5.愛莉絲.史瓦澤、劉燕芬(2002)。大性別--人只有一種性別。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6.劉達臨、胡宏霞(2007)。性經--圖解性的文化象徵意義。台北市:書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7.劉達臨、胡宏霞(2008)。性學十三講。珠海市:珠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8.謝小芩(1999)。後女性主義。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9.林芳玫、顧燕翎(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市:女書文化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0.釋永明(1991)。佛教的女性觀。高雄市: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1.Costello, Timothy W.、趙居蓮(1995)。變態心理學。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2.王運熙、顧易生(2007)。中國文學批評通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3.弗思特、李文彬(2001)。小說面面觀--現代小說寫作的藝術。台北市: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4.弗洛伊德、張堂會(2007)。精神分析引論。北京市: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5.李炳海、魏強(2005)。中國文學講堂。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6.范開泰、趙金銘、齊滬揚、馬箭飛(2007)。中國古代文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7.柳鳴九(2008)。人性的觀照--世界小說名篇中的情態與性態。上海市: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8.孫遜、孫菊園(1991)。明清小說叢稿。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9.莊茵(1987)。話本楔子彙說。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0.傅璇琮、蔣寅、郭英德(2005)。中國古代文學通論‧明代卷。遼寧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1.程孟輝(1996)。西方悲劇學說史。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2.黃霖、董乃賓(2005)。古代小說鑑賞。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3.黃霖(2007)。黃霖說金瓶梅。台北市:大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4.楊福泉(1993)。神奇的殉情。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5.鄒其昌(2002)。中國美學與藝術學探微。武漢市:崇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6.趙淑華(2004)。新編美學基礎教程。北京市:中國財政經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7.潘運告(1999)。從王陽明到曹雪芹--陽明心學與明清文藝思潮。長沙市:湖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8.錢基博(1999)。明代文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9.顧學頡(2004)。元明雜劇。台北市: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0.方杰(1986)。美感與交流。北京市: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1.王溢嘉(1993)。不安的靈魂。野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2.中央研究院(1995)。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集刊--明清社會與生活。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3.文崇一、蕭新煌(1999)。中國人:觀念與行為。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4.王爾敏(2002)。明清社會文化生態。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5.王春瑜、杜婉言(2007)。明朝宦官。西安市:陝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6.中國人(2007)。中國人。上海市: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7.王燕玲(2007)。商品經濟與明清時期思想觀念的變遷。昆明市:雲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8.印永清、萬杰(1998)。三教九流探源。上海市:上海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9.田兆元、田亮(2007)。商賈。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0.江畬(1980)。歷代小說筆記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1.李岩齡、顧道馨(1992)。中國宮廷禮俗。台北市:天津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2.朱星(1996)。皇帝浮生錄--論中國皇帝。台北市: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3.李萼(1988)。中國文化概論。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4.李學勤、馮爾康(1998)。中國古代育兒。台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5.李繼凱、黨聖元(1998)。中國人古代道士生活。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6.李學勤、馮爾康(2001)。中國古代家教。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7.李學勤、馮爾康(2001)。中國古代祭祀。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8.李德甫(2008)。明代人口與經濟發展。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林惠祥(1992)。文化人類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韋政通(1995)。中國文化概論。台北市: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1.孫本文(1998)。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台北市: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2.秦暢(2007)。民聲.市民與社會。上海市: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3.陳國鈞(1992)。文化人類學。台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4.陶晉生(2004)。北宋士族家庭、婚姻、生活。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5.陳長文(2008)。明代科舉文獻研究。濟南市:山東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6.喬健、潘乃谷(1995)。社會心理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7.楊永漢(2002)。虛構與史實--從話本〈三言〉看明代社會。長春市: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8.蔡嘉麟、明史研究小組(1997)。明代的衛學教育。明史研究小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9.劉蔭柏(2000)。中國古代雜技。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0.熊秉真(2004)。明清以來江南社會與文化論集。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趙吉惠(2007)。中國傳統文化導論。南京市: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2.趙維平(2007)。明清小說與運河文化。上海市: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3.潘星輝(2006)。明代文官銓選制度研究。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4.羅世宏(2007)。文化研究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5.龔書鐸、劉德麟(2007)。圖說明朝。台北市:鳳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6.文物出版社編輯部(2006)。中國歷史年代簡表。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7.中華道教協會(1997)。中國道教史。台北市:中華道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8.王天有、朱誠如(1999)。明清論叢。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9.王莉、劉煒(2004)。明--興與衰的契機。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0.王孝通(2007)。中國商業史。北京:團結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王毓銓、劉重日、張顯清(2007)。中國經濟通史:明代經濟卷。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2.王利華、張國剛、邢鐵、鄭全紅、余新忠(2007)。中國家庭史。廣東省: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3.牟鍾鑒、張踐(2004)。中國宗教通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4.朱元寅、湯綱(2004)。明史。北京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5.李洵、李樹田(1993)。明史論集。吉林市:吉林文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6.吳兆莘(1994)。中國稅制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7.李紹嶸、蔡文輝(2006)。社會學概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8.林金樹、張顯清(2005)。明代政治史。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9.林金樹、張顯清(2006)。明代政治史。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0.陳顧遠(1992)。中國婚姻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張亮采(1995)。中國風俗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2.張豔如(1999)。中華文明史:第八卷:明代。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3.許大齡(2001)。明清史論集。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4.張倩儀、劉煒(2003)。傳統與轉化--宋朝至清朝。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5.張自成(2007)。一口氣讀完大明史。北京市:京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6.陳時龍、許文繼(2007)。正說明朝十六帝。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7.黃仁宇(2008)。萬曆十五年。臺北縣:臺灣食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8.陸德陽(2008)。流氓史。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9.華業(2009)。大明王朝之朱家天下。北京市:石油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0.褚贛生(2004)。奴婢史。台北市:知己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1.劉新風(1992)。枯榮之間。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2.劉達臨(2000)。性的歷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3.趙岡(2005)。中國城市發展史論集。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4.謝國禎、牛建強(2005)。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5.魏林、蘇冰(1999)。中國婚姻史。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6.蕭放(2008)。中國民俗史。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7.羅香林(1996)。唐代文化史研究。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8.于慎行(1997)。穀山筆塵。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9.沈約(1972)。宋書。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0.張岱、馬興榮(2007)。陶庵夢憶.西湖夢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1.王驥德(1974)。曲律。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2.劉祁(1997)。歸潛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3.吳國欽、李靜、張筱梅(2003)。元雜劇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4.陳慶煌(2003)。西廂記的戲曲藝術 : 以全劇考證及藝事成就為主。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5.郭英德(2006)。中國戲曲的藝術精神。臺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6.Schwartz, Pepper、Rutter, Virginia、陳素秋(2004)。性之性別。臺北:韋伯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7.李銀河(2004)。女性主義。台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8.柯淑敏(2001)。兩性關係學。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9.殷偉(1991)。中華五千年藝苑才女。臺北:貫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0.張維娟(2007)。元雜劇作家的女性意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1.方志遠(2005)。明代城市與市民文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2.宋倫美(2005)。唐人小說《玄怪錄》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3.勞思光(1992)。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4.劉燕萍(1996)。愛情與夢幻--唐朝傳奇中的悲劇意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5.史習江(2001)。中國古代的教育。臺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6.李亦園、楊國樞(1988)。中國人的性格。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7.Weber, Max、洪天富(2003)。儒教與道教。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8.薩孟武(2005)。水滸傳與中國社會。北京:北京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9.吳禮權(1995)。中國言情小說史。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0.許地山(1996)。道教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1.程華平(2008)。明清傳奇編年史稿。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2.王臨亨(1997)。粵劍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3.郭紹虞(1988)。中國文學批評史。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4.李祥林(20060000)。戲曲文化中的性別研究與原型分析。臺北:國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5.丁峰山(2007)。明清性愛小說論稿。臺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6.徐有富(2005)。唐代婦女生活與詩。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7.祝瑞開(1999)。中國婚姻家庭史。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8.余繼登(1997)。典故紀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9.鄭曉(1997)。今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0.吳永猛(1991)。中國經濟發展史導論。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1.王兆祥、劉文智(1999)。中國古代商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2.黃彰健(1994)。明代律例彙編。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3.龔顯宗(2001)。女性文學百家傳。臺南:真平企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4.葉盛(2007)。水東日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5.方志遠(2008)。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6.傅謹(1995)。戲曲美學。台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7.王紹璽(2008)。竊賊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8.唐力行(1997)。商人與中國近世社會。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9.王弘(1999)。山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0.何春蕤(20010000)。同志研究。臺北:巨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1.孫玫(2006)。中國戲曲跨文化研究。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2.李惠綿(2006)。戲曲表演之理論與鑑賞。台北:國家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3.沈德符(2007)。萬曆野獲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4.余秋雨(2007)。中國戲劇史。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5.王士性(1997)。廣志繹。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6.嚴明、樊琪(1999)。中國女性文學的傳統。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7.周明初(1997)。晚明士人心態及文學個案。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8.羅宗強(2006)。明代後期士人心態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鄧小南(2003)。唐宋女性與社會。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0.許逸之(1996)。戲劇雜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1.張火慶(2006)。古典小說的人物形象。台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2.周英雄(1993)。小說.歷史.心理.人物。臺北:東大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3.舒紅霞(2004)。女性審美文化宋代女性文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4.蘇同炳(19950000)。明史偶筆。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5.洪淑苓(20040000)。民間文學的女性研究。臺北:里仁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6.李新達(1995)。中國科舉制度史。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7.鄭傳寅(1995)。中國戲曲文化概論。志一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8.謝柏梁(1994)。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9.谷應泰(1985)。明史紀事本末。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0.李伯重(2003)。多視角看江南經濟史。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1.傅衣凌、楊國楨、陳支平(1993)。明史新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2.沈兼士(1995)。中國考試制度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3.林啟彥(1996)。中國學術思想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4.鄭素春(20020000)。道教信仰、神仙與儀式。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5.陳詠明(20040000)。儒學與中國宗教傳統。臺北:臺灣商務。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6.劉詠聰(1998)。德才色權。臺北:麥田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7.胡美琦(1995)。中國教育史。臺北市:三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8.王錡(1997)。寓圃雜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9.李志宏(20080000)。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0.朱一玄、寧稼雨、陳桂聲(2005)。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1.完顏紹元(2004)。婚嫁。萬里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2.衣若蘭(20060000)。三姑六婆 : 明代婦女與社會的探索。臺北縣板橋市:稻鄉。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3.渡邊欣雄、周星(1998)。漢族的民俗宗教--社會人類學的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4.陳東原(1994)。中國婦女生活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5.金寧芬(2007)。明代戲曲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6.Woodward, Kathryn、林文琪(2006)。認同與差異。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7.葉子奇(1997)。草木子。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8.黃宗羲、沈芝盈(2008)。明儒學案。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9.張怡(2006)。玉光劍氣集。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0.李貞德(20080000)。女人的中國醫療史:漢唐之間的健康照顧與性別。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1.張紫晨(1995)。中國民俗與民俗學。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2.趙偉(2007)。晚明狂禪思潮與文學思想研究。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3.林芳玫(20060000)。色情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4.葉太平(1998)。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5.楊啟樵(1985)。明清史抉奧。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6.李清、中華書局(1997)。三垣筆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7.高友工(2004)。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論集。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8.葉權(1997)。賢博編。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9.高禎臨(2005)。明傳奇戲劇情節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0.許子漢(19990000)。明傳奇排場三要素發展歷程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1.郭英德(1991)。明清文人傳奇研究。台北:文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2.劉道超(19920000)。中國善惡報應習俗。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3.鮑家麟(1999)。中國婦女史論集。臺北: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4.陳寶良(2004)。明代社會生活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5.Abbott, Pamela、Wallace, Claire、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1995)。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6.袁宏道、錢伯城(2008)。袁宏道集箋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7.張廷玉(1974)。明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8.姚一葦(2004)。戲劇原理。書林出版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9.張啟豐(20080000)。潘之恆及其品劇觀研究。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0.劉彥君(2003)。圖說中國戲曲史。揚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1.呂妙芬、羅久蓉(2003)。近代中國的婦女與文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2.岑靜雯(20060000)。唐代宦門婦女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3.林天德(1995)。變態心理學。心理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4.周愚文、洪仁進(2005)。中國傳統婦女與家庭教育。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5.熊秉真、張壽安(2004)。情欲明清:達情篇。麥田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6.鮑家麟(2006)。中國婦女史論集。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7.簡・弗里德曼、雷豔紅(2007)。女權主義。吉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8.張敬(19860000)。明清傳奇導論。臺北:華正。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9.曾秋美(19980000)。臺灣媳婦仔的生活世界。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0.毛禮銳、邵鶴亭、瞿菊農(1989)。中國教育史。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毛文芳(20010000)。物.性別.觀看:明末清初文化書寫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2.李宗侗(1987)。中國古代社會史。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3.周愚文(2001)。中國教育史綱。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4.俞為民(1994)。宋元南戲考論。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5.林鶴宜(20030000)。規律與變異:明清戲曲學辨疑。臺北:里仁。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6.淡江大學中文系(1995)。人物類型與中國市井文化。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7.胡曉真(20030000)。才女徹夜未眠:近代中國女性敘事文學的興起。臺北:麥田。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8.巫仁恕(20050000)。奢侈的女人:明清時期江南婦女的消費文化。臺北:三民。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9.陳學文(1991)。明清社會經濟史研究。稻禾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0.孫振青(19860000)。宋明道學。臺北:千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1.王銘銘(20000000)。社會人類學。臺北:五南。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2.Greene, Gayle、Kahn, Coppelia、陳引馳(1995)。女性主義文學批評。駱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3.張少康(20050000)。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臺北:水牛圖書出版事業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4.鄭華達(20000000)。唐代宮怨詩研究。臺北:文津。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5.王璦玲(20050000)。晚明清初戲曲之審美構思與其藝術呈現。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6.余秋雨(2006)。觀眾心理學。台北市:天下遠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7.劉達臨(1995)。中國古代性文化。新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8.喬健、潘乃谷(1998)。中國人的觀念與行為。麗文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9.黃瑜(2006)。雙槐歲鈔。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0.張春曉(2004)。嬪妃。上海:上海辭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1.劉達臨(2000)。中國五千年性文化大觀。臺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鮑家麟(1997)。俞正燮論中國女性。性別學與婦女研究--華人社會的探索。台北市: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