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代宴飲詩研究
作者:吳秋慧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0
主題關鍵詞:遊樂宴飲詩節慶宴飲詩送別宴飲詩社會功能和諧場域陽禮陰謀應酬與分應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5)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5
中國人對宴飲活動的看待,著重在其和睦上下的社會功能上,而不是在飲食方面,因而在宴飲活動中賦作出來的詩篇,具有很濃厚的社交功能。本論文的寫作,就是嘗試了解宴飲詩的這種與眾不同的特色,著重在唐代宴飲詩的發展脈絡與其和社會的關係上。
本論文的寫作,分為七章:
第一章緒論,明白中國人對宴飲活動的看待著重在其和睦上下的社會功能,確立宴飲詩的社會價值,再簡單介紹歷來相關宴飲詩的研究情形,最後說明本論文的研究範圍、方法與目的。
第二章對唐以前的宴飲活動與宴飲詩的寫作概況作一通史性的理解:從既有詩篇到即席創作,從緣事到緣情,從禮樂的化身到娛樂的工具,唐興以前,作為一種活動形式存在於宴飲活動之中的宴飲詩,就已經帶有很濃的遊戲成分。而這就是唐代宴飲詩的出發點。
第三章了解唐代宴飲詩的寫作背景,先從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四方面了解時代所提供的絕佳創作環境,再從與宴人士、活動時間、活動事由、活動地點、活動情形、活動性質、活動內容等方面呈現唐人宴飲活動的舉行情形,最後再將詩歌在宴飲活動中應酬與非應酬的存在方式作一呈現。
第四章到第六章,逐章探討唐代宴飲詩在遊樂、節慶、送別等不同事由下的表現情形。每章之中,大別為宮廷與文士兩類,呈現場域對詩人寫作的影響。大抵而言,宮廷宴飲詩的寫作與文士宴飲詩的寫作是分流的:如宮廷、官場等應酬味道濃厚的場合中所賦作出的詩篇具有很高的雷同性,都是一種「拿捏分寸」與「陽奉陰違」的傳統中國社會行事邏輯的表現,只有在遠離利害關係的私人場合中,非應酬的寫作下詩人才得以盡情的抒展個人情性。其次,在宮廷與文士的分類下,又依君王的不同將宴飲詩分期,分別探討不同時期的宴飲詩寫作情形。大抵而言,宮中表現在玄宗朝以後全不脫政治教化的訴求;而宮外文士詩作,安史亂前以歡愉的基調為主,安史亂後或表達對時世深深的傷痛,或乾脆充耳不聞眼前的一切,縱情遊樂,以詩為戲,充滿市井氣息。對宴飲活動即席的關注,也由中宗以前的山水自然(大景)關注,轉而為宴飲即席活動(小景)的書寫。
第七章結論。綜合前面研究所得,從宴飲詩所追求的「和諧」目的著眼,明白唐代宴飲詩所追求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和諧」:首先,這種「和諧」是以「宴」為單位,同一宴飲場合往往有雷同的表現;其次,這種「和諧」是會隨著時間的流動而變遷的;第三,這種「和諧」是一種調和式的和諧,「和而不同」;第四,這種「和諧」依場合的不同,在同一作者上也有深淺不一的表現;第五,這種「和諧」的背後,是一種拿捏分寸的行事邏輯,陽禮陰謀的社會文化。
整體而言,雖然名為「宴飲詩」,但是「宴飲」在詩歌中的形容卻是最不受詩人青睞的,從唐代宴飲詩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宴飲詩所注重的是社會功能方面的表現,而不是飲食。
參 考 書 目
一、專書
(一)古籍
詩經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
禮記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
儀禮 十三經注疏本 臺北:藝文印書館
舊唐書 劉呴 臺北:鼎文書局
新唐書 歐陽修、宋祁 臺北:鼎文書局
增補六臣註文選 明太子蕭統撰\李善等註 臺北:華正書局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 逯欽立輯校 臺北:學海出版社
全唐詩(十二冊) 清聖祖御定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全唐詩補編(三冊) 陳尚君輯校 北京:中華書局
唐人選唐詩新編 傅璇琮主編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
全唐文(附唐文拾遺、唐文續拾、讀全唐文札記)
董浩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文學綜論、文學史
傳統文學論衡 王夢鷗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七六(一九八七)
中國文學的世界 前野直彬著\龔霓馨譯 臺北:學生書局民七八年(一九八九)
齊梁詩歌研究 閻采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
齊梁詩歌響盛唐詩歌的嬗變 杜曉勤 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一九九六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 鄭毓瑜 臺北:學生書局 民八五(一九九六)
多情自古傷別離──古典文學別離主題研究
蕭瑞峰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八五(一九九六)
由山水到宮體──南朝的唯美詩風 王力堅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九九七
抒情傳統與政治現實 呂正惠 臺北:大安出版社 民七八(一九八九)
漢唐文學的嬗變 葛曉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
六朝煙水 陳書良 北京:現代出版社 一九九○
西崑研究論集 周益忠 臺北:學生書局 一九九九
隋唐五代文學史 羅宗強、郝世峰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
唐代文學史略 王士菁 長沙: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
唐五代文史叢考 吳在慶 :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五
唐代文學史 喬象鍾、陳鐵民主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
唐代文學演變史 李從軍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
唐五代文學編年史 傅璇琮主編 瀋陽:遼海出版社 一九九八
天寶文學編年史 熊篤 重慶:重慶出版社 一九八七
八代詩史 葛曉音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九
隋唐詩歌史論 管雄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
唐詩史 許總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
隋唐五代詩歌史論 霍然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
唐詩史 楊世明 重慶:重慶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絕句史 周嘯天 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九
(三)唐詩綜論
全唐五代詩格校考 張伯偉編撰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詩品彙 高秉編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七二(一九八三)
唐詩論評類編 陳伯海主編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
唐詩評三種 黃生等撰/何慶善點校 合肥:黃山書社 一九九五
唐詩彙評 陳伯海主編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五
唐詩散論 葉慶炳 臺北:洪範書店 民六六(一九七七)
唐詩研究 胡雲翼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七六(一九八七)
唐詩百話 施蟄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八
唐代詩歌 張步雲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
唐詩 詹瑛 臺北:國文天地 民八一(一九九二)
唐詩論學叢稿 傅璇琮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一九九二
唐詩體派論 許總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三(一九九四)
唐詩藝術技巧 師長泰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
唐詩語匯意象論 (日)松浦友久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二
古代詩人情感心態研究 黃世中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
想象力的世界 葛兆光 北京:現代出版社 一九九○
心態與詩歌創作 劉國瑛 上海:學林出版社 一九九四
唐詩風格美新探 王明居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一九八七
唐詩的魅力 (美)高友工、梅祖麟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
詩與美 黃永武 臺北:洪範書店 民七三(一九八四)
唐代美學思潮 霍然 長春:長春出版社 一九九○
唐詩美學 李浩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二
唐詩學探索 蔡瑜 臺北:里仁書局 民八七(一九九八)
唐聲詩 任半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二
唐戲弄 任半塘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
隋唐五代燕樂雜言歌辭研究 王昆吾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
唐代酒令藝術 王昆吾 上海:知識出版社 一九九五
新樂府詩派 鍾優民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
唐代文學的文化精神 鄧小軍 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八二(一九九三)
初盛唐詩歌的文化闡釋 杜曉勤 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
唐詩風貌及其文化底蘊 余恕誠 臺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
盛唐文化精神與詩人人格 傅紹良 臺北:文津出版社 一九九九
初唐詩 斯蒂芬‧歐文著\賈晉華譯 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
盛唐詩 斯蒂芬‧歐文著\賈晉華譯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
詩國高潮與盛唐文化 葛曉音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
中國南北文化的反差---韓歐文風的文化透視 張仁福 雲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
中唐詩文新變 吳相洲 臺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一九九六
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 孟二冬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八
晚唐詩風 任海天 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八
唐詩的世界(一)唐代長安和政局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四(一九八五)
唐詩的世界(二)唐世風光和詩人 臺北:木鐸出版社 民七四(一九八五)
唐代文學研究叢稿 戴偉華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一九九九
唐詩與科舉 陳 飛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代幕府與文學 戴偉華 北京:現代出版社 一九九○
唐代使府與文學研究 戴偉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元和五大詩人與貶謫文學考論 尚永亮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二(一九九三)
牛李黨爭與唐代文學 傅錫壬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七三(一九八四)new window
詩情與幽境──唐代文人的園林生活 侯迺慧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八○(一九九一)
唐詩與莊園文化 林繼中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詩的樂園意識 歐麗娟 臺北:里仁書局 民八九(二○○○)
禪學與唐宋詩學 杜松柏 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六七(一九七八)new window
唐詩與道教 黃世中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代詩歌與禪學 蕭麗華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八六(一九九七)new window
唐詩與繪畫 陶文鵬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詩與舞蹈 張明非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詩與音樂 朱易安 桂林:漓江出版社 一九九六
總是玉關情──唐代邊塞詩初探 何寄澎 臺北:聯經出版公司民六七(一九七八)
盛唐邊塞詩評 漆緒邦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
唐詩論文選集 呂正惠編 臺北:長安出版社民七四(一九八五)
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 倪豪士編選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
唐詩答客難 張天健 北京:學苑出版社 一九九一
程千帆選集 莫礪鋒編 瀋陽:遼寧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代文學家及文獻研究 謝海平 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一九九六
(四)唐詩人相關資料與工具書
唐詩人行年考(續編) 譚優學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八七
唐才子傳校箋(四冊) 傅璇琮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七
唐代詩人叢考 傅璇琮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
唐詩紀事校箋 王仲鏞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二
唐人軼事彙編(全四冊) 周勛初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
唐代詩人們 前野直彬 臺北:幼獅圖書公司
唐人小說 桃源居士編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影印上海掃葉山房石印本
唐五代人交往詩索引 吳汝煜主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
《全唐詩》人名考 吳汝煜﹑胡可先 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
《全唐詩》人名考證 陶 敏編撰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
《全唐文》職官叢考 陳國燦、劉健明主編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
(五)唐詩別集與相關研究
初唐四傑研究 駱祥發 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三
初唐四傑年譜 張志烈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三
王子安集注 (清)蔣清翊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五
盧照鄰集\楊炯集 徐明霞點校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四
盧照鄰集箋注 祝尚書箋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
駱臨海集箋注 (清)陳熙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
駱賓王研究論文集 浙江省古代文學學會編 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
陳子昂研究論集 四川射洪縣陳子昂研究聯絡組等編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 一九八九
李白集校注 瞿蛻園等 臺北:里仁書局 民七○(一九八一)
李白全集編年注釋 安旗主編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二
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 詹瑛主編 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六
李白研究 安旗 西北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
李白研究論叢 李白研究學會編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八七
李白詩歌賞析集 裴斐主編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
李白與唐代文化 葛景春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四
李白與中國傳統文化 葛景春 臺北:群玉堂出版公司民八○(一九九一)
李白詩的藝術成就 施逢雨 臺北:大安出版社 一九九二
笑傲江湖──李白的人格與風格 傅紹良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三
大氣恢宏──李白與盛唐詩新探 張瑞君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
杜詩詳注 (清)仇兆鰲 臺北:里仁書局 民六九(一九八○)
杜詩鏡銓 (清)楊倫 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五(一九八六)
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 (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較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九四
杜甫研究 臺北:建宏書局 民六五(一九七六)
杜甫作品繫年 李辰冬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六六(一九七七)
杜甫評傳 陳貽焮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二
杜甫詩論叢 金啟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五
杜甫與六朝詩人 呂正惠 臺北:大安出版社民七八(一九八九)
社會良知(杜甫:士人的風範) 劉明華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四
王摩詰全集注 (清)趙殿成 臺北:世界書局 民七八(一九八九)
王維集校注 陳鐵民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七
王維新論 陳鐵民 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 一九九○
詩佛王摩詰傳 張清華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
王維研究(第一輯) 中國唐代學會等編 :中國工人出版社 一九九二
岑參詩傳 孫映逵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
岑參詩集編年箋註 劉開揚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五
岑參事跡著作考 廖立 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七
高適研究 佘正松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九二
王梵志詩研究彙錄 張錫厚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
寒山詩校注 錢學烈 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
孟浩然詩集箋注 曹永東 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
孟浩然年譜 劉文剛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
劉長卿詩編年箋注 儲仲君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六
大歷詩風 蔣寅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
大歷詩人研究 蔣寅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五
盧綸詩集校注 劉初棠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九
戴叔倫詩集校注 蔣寅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
韋應物集校注 陶敏、王友勝校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
唐陸宣公集 (唐)陸贄 臺北:藝文印書館民四四(一九五五)
韓昌黎文集校注 馬通伯 臺北:華正書局 民七一(一九八二)
韓昌黎思想研究 韓廷一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七一(一九八二)
韓昌黎詩繫年集釋 錢仲聯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四
韓愈全集校注 屈守元、常思春主編 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
韓愈研究 羅聯添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七七(一九八八)
韓愈研究 鄭潭洲 :湖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一
韓愈 吳文治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一
柳宗元詩文彙評 明倫出版社編 臺北:明倫出版社民六○(一九七一)
柳宗元事蹟繫年暨資料類編 羅聯添編著 臺北:國立編譯館民七○(一九八一)
柳宗元詩箋釋 王國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三
劉禹錫叢考 卞孝萱 成都:巴蜀書社 一九八八
劉禹錫 卞孝萱、吳汝煜 臺北:國文天地 民八一(一九九二)
劉禹錫詩集編年箋注 蔣維崧等 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七
孟郊詩集校注 華忱之、喻學才校注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五
長江集新校 賈島著\李嘉言新校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三
李賀詩注 (明)曾益(清)王琦、姚文燮、方世舉 臺北:世界書局民七一(一九八二)
李賀詩集 葉蔥奇校注 臺北:里仁書局 民七一(一九八二)
李賀研究論集 楊其群 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 一九八九
李賀詩集譯注 徐傳武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
唐元微之先生稹年譜 張達人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六九(一九八○)
元稹論稿 王拾遺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
白居易集 白居易 臺北:里仁書局 民六九(一九八○)
白居易全集箋校 朱金城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八八
白居易資料彙編 陳友琴編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八六
白居易 (日)花房英樹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一九九一
白居易集綜論 謝思煒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七
杜牧論稿 吳在慶 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一
杜牧研究叢稿 胡可先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一九九三
杜牧詩美探索 王西平、高雲光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
樊川詩集注 馮集梧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
姚合詩集校考 劉衍 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七
李商隱和他的詩 朱偰等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七一(一九八二)
李商隱詩研究論文集 國立中山大學中文學會編 臺北:天工書局 民七三(一九八四)
李商隱評傳──詩人的生死愛恨及其創作藝術
楊柳 臺北:木鐸出版社民七四(一九八五)
李商隱傳 董乃斌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五
李義山詩解 (清)陸昆曾 臺北:學海出版社 民七五(一九八六)
李商隱詩集疏注 葉蔥奇 臺北:里仁書局 民七六(一九八七)
李義山詩研究 黃盛雄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七六(一九八七)
李義山詩析論 張淑香 臺北:藝文印書館 民七六(一九八七)
玉溪詩謎正續合編 蘇雪林 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七七(一九八八)
李商隱的心靈世界 董乃斌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二
溫飛卿詩集 曾益謙原注\顧予咸補注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六○(一九七一)
溫飛卿詩集箋注 曾益等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一九九八
丁卯集箋証 羅時進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
司空圖選集注 王濟亨、高仲章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九
韋莊集校注 李誼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一九八六
(六)歷史、文化、社會
隋唐五代史 呂思勉 臺北:九思出版社 民六六(一九七七)
廿二史劄記 趙翼 臺北:仁愛書局 民七三(一九八四)
隋唐史 岑仲勉 (臺灣翻印本)(無載出版資料)
中西文化交流史 沈福偉 台北:東華書局 一九八九
隋唐文化史 趙文潤主編 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二
隋唐氣象 謝思煒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三
唐文化研究論文集 鄭學檬、冷敏述主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
唐文化研究 鄭學檬、冷敏述主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
大唐風度 李浩 北京:華文出版社 一九九七
文藝心理學 金開誠、張化本 吉林: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八八
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 邱天助 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一九九八new window
普實克中國現代文學論文集 普實克著/李燕喬等譯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一九八七
民族融合與中國古代文學 李炳海 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七
詩經的文化精神 李山 北京:東方出版社 一九九七
詩經的文化闡釋──中國詩歌的發生研究 葉舒憲 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九四
詩經勝境及其文化品格 許志剛 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八二(一九九三)
先秦禮樂文化 楊華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七
唐代科舉制度研究 吳宗國 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
登科記考(三冊) 徐松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三
唐代科舉與文學 傅璇琮 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八三(一九九四)
中古文學集團 胡大雷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
中國古代文人集團與文學風貌 郭英德 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隋唐士族 田廷柱 西安: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
唐代文苑風尚 李志慧 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八
唐代社會與元白文學集團關係之研究 馬銘浩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八○(一九九一)
士與中國文化 余英時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七
知識份子與中國 徐復觀等 臺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六九(一九八○)
秦中歲時記 (唐)李淖 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三○冊 藝文印書館 民五九(一九七○)
輦下歲時記 (唐)闕名 歲時習俗資料彙編第三○冊 藝文印書館 民五九(一九七○)
唐代長安之研究 宋肅懿 台北:大立出版社民七二(一九八三)
隋唐兩京叢考 辛德勇 西安: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一
增訂唐兩京城坊考 (清)徐松撰\李健超增訂 西安:三秦出版社 一九九六
中國古典園林分析 彭一剛 :中國建築工程出版社 一九八八
園林與中國文化 王毅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
唐代園林別業考論 李浩 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宋時期的公園文化 侯迺慧 臺北:東大圖書公司民八六(一九九七)
交通與古代社會 王子今 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三
唐伎研究 廖美雲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八四(一九九五)
細說唐妓 鄭志敏 臺北:文津出版社 民八六(一九九七)
消逝的太陽──唐代城市生活長卷 黃新亞 :湖南出版社 一九九六
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 李斌城等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九八
唐帝國的精神文明──民俗與文學 程薔、董乃斌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一九九六
唐代士大夫與佛教 郭紹林 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 一九八七
佛教與中國文學 孫昌武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
中國道教史 任繼愈主編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
道教文學史 詹石窗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二
中國古代詩歌與節日習俗 韓廣澤、李岩齡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
中國年節文化 范勇、張建世 海口(四川):三環出版社 一九九○
論節日文化 高占祥編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一九九一
中國歲時禮俗 喬繼堂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二
慶典 (美)維克多‧特納編/方永德等譯 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一九九三
唐人風俗 王家廣 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三
胡族習俗與隋唐風韻 呂一飛 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一九九四
中國隋唐五代習俗史 藏嶸﹑王宏凱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
中國飲饌史(第一卷) 曾縱野 :中國商業出版社 一九八八
中國古代飲食 王明德、王子輝 陝西人民出版社 一九八八
中國飲食文化 林乃燊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一
華夏飲食文化 王學泰 北京:中華書局 一九九三
唐宋飲食文化初探 陳偉明 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 一九九三
飲食與中國文化 王仁湘 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四
飲食與中國文化 萬建鐘 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 一九九四
趕赴繁花盛放的饗宴──飲食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焦桐、林水福主編 臺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一九九九
中國飲食詩文大典 熊四智主編 青島:青島出版社 一九九五
中國酒文化 傅允生、徐吉軍、盧敦基 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 一九九二
詩與酒 劉揚忠 臺北:文津出版社民八三(一九九四)
醉裡看乾坤──中國士人飲酒心態 劉武 長沙:岳麓書社 一九九五
詩酒風流 陳橋生 北京:華文出版社 一九九七
酒文化中的中國人 王守國 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一九九○
中國古典舞與雅士文化 于平 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 一九九二
二、學位論文
魏晉交誼詩類的研究 金南喜 臺大中文博士論文 民八二年六月new window
《文選》選詩研究 楊淑華 師大國文碩士論文 民八二年五月
唐代文學傳播活動研究 葉美妏 淡江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年
唐代飲茶風氣及其對文學影響之研究
李書群 臺大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一年五月
唐代九日重陽詩歌研究 李秀靜 文化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三年六月
初唐文人樂府詩研究 金 凱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七年六月
初唐宮廷詩內容探析──以君臣唱和詩為對象
吳元嘉 中興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七年
大曆時期「別離」主題詩歌研究 鄒湘齡 政大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七年十二月
裴度交往詩研究 陳玉雪 中興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五年六月
武元衡詩研究 鄭雅芬 中興中文碩士論文 民八六年七月
唐代兩京的城市風格與君民生活圈 林紋如 中興歷史碩士論文 民八八年
拿捏分寸與陽奉陰違── 一個傳統中國社會行事邏輯的初步探索
鄒川雄 臺大社會所博士論文 民八四年六月
中國人的人際和諧與衝突:理論建構及實徵研究
黃曬麗 臺大心理所博士論文 民八五年
三、期刊論文
大酺考 錢劍夫 中華文史論叢第四輯一九八四年
古典詩歌中時空表現的幾種方式初探 陳羽云 內蒙古民族師院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年第四期
論古代文人的生命意識 程自信、王友勝 江淮論壇一九九二年第六期
文學:人格的投影 何向陽 文學評論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從死亡學層面看中國古代詩哲薄人事厚自然的審美襟懷
張文初 鄭州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七年五月
飲食與倫理──從吃飯解析中國傳統文化模式 劉志琴 傳統文化與現代化一九九九年第一期
《詩經》宴飲詩與禮樂文化精神 趙沛霖 天津師大學報(社科版)一九八九年第六期
《詩經》:樂官文化的範本 陳元鋒 山東師大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試論建安時期的宴游詩 王利鎖 江漢論壇一九九○年第一一期
從“緣事”到“緣情”──論“三曹”對《詩經》宴飲詩的發展
朱一清、周威兵 江漢論壇一九九三年第四期
魏晉游宴詩文的演變與時代特徵 胡中山 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試論公讌詩之於鄴下文士集團的象徵意義 鄭毓瑜 六朝情境美學綜論 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民八五
論六朝祖餞詩群對文類學原理的背離 洪順隆 第三屆魏晉南北朝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 民八六年十月二十四日
試論南朝宮體詩的歷程 胡大雷 文學評論一九九八年第四期
漢唐貴族活動的轉型與貴族文學的變調 簡宗梧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研討會論文 一九九九年一月
遊戲與嚴肅:六朝詩的量兩種面向 李豐楙 中央研究院文哲所:「世變與創化:漢唐、唐宋轉換期之文藝現象」研討會論文 一九九九年一月
安樂公主諸宴 李寶玲 逢甲中文學報民八十年十一月
唐代文人的生活道路與詩歌創作 陳伯海 學術月刊一九八七年九月
唐代文人社會地位的變遷與文學的發展 尹占華 青海社會科學一九九○年第二期
唐宋:文人與文化 林繼中 天府新論一九九二年第五期
唐人題壁詩初探 羅宗濤 《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 一九九二年八月
唐代的士風演變與時代遷易 董乃斌、程薔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 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唐代官人的宦遊生活----以經濟生活為中心 甘懷真 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發表論文民八三年一月二二日
唐代和詩的演變論略 趙以武 社科縱橫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唐代詩人與松竹梅文化 武復興 西北大學學報一九九一年第一期第二一卷
唐代山水旅游詩歌折射的文化心態 王定璋 天府新論一九九一年第二期
論唐宋詞的“享樂意識” 楊海明 西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九一年第三期
唐代曲江宴遊之風尚 宋德熹 第二屆唐代文化研討會論文民八三年一月二二日
飲食與唐代官場 拜根興 人文雜誌一九九四年第一期
唐代詠物詩發展之輪廓與軌跡 胡大浚、蘭甲云 煙臺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古典詩詞中一個永恆的主題──孤獨情緒 裴登峰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唐宋時期的文人會社 李修松 中國史研究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唐代文學的文化規定 陳選公 鄭州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穠桃豔李──唐代審美心態的外在表徵 邱建國 瀋陽師範學院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孤寂與熙悅──唐代寒食題材詩歌二重意趣闡釋
羅時進 文學遺產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茶與詩──文人生活對藝術的滲透 劉學忠 文學遺產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唐代山水詩中美敢的演進──中國美學史札記
潘知常 益陽師專學報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論唐人送別詩 羅漫 文學遺產一九八七年第二期
論唐代送別詩 翁成龍 臺中:臺中商專學報第二七期一九九五年六月new window
唐別離詩主題賴以生發的意象 殷憲 山西大學學報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論唐人送別詩的審美意象 張明非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一九八七年第四期
唐代送別詩的繁興與許渾的創作 羅時進 鐵道師院學報一九九六年第六期
唐詩中的“留別”與“贈別” 吳承學 文學遺產一九九六年第四期
唐代國勢與士風轉變 蕭平學 南昌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六年六月
唐代縣尉詩人的創作特色初探 張亞萍 華僑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唐代郡齋詩所呈現的文士從政心態與困境轉化
侯迺慧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七四期一九九七年四月
唐代〝折柳〞風俗考略 李暉 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八年第一期
論唐代商業經濟對文學的影響 趙振祥 上海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八年六月(第二七卷第二期)
唐代的節俗與文學 董乃斌 唐代文學研究(第三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二年
上巳、重陽習俗演變的文學軌跡──民族融合與時俗文學關係淺探 李炳海 河南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論唐詩生命意識 潘百齊 南京師大學報(社科版)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隋唐間天下文人的客游之風 李湜 學術月刊一九九九年第四期
唐代浙東詩論略 俞志慧 寧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第八卷第一期
從音樂角度探討唐詩繁榮的原因 王建輝
百年徘徊──初唐詩歌的創作趨勢 袁行霈 京大學學報(哲社版)一九九四年第六期
唐初三十年的文學流程 傅璇琮 文學遺產一九九八年第五期
宮體詩與唐太宗 王玉梅 浙江師大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三年第一期
貞觀時期宮廷詩風的新變 曹麗芳、高潞芳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八年第二期
江淹二賦對初唐文壇的影響 史實 東北師大學報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陳子昂詩文編年補正 韓理洲 四川大學學報一九八○年第三期
陳子昂詩文編年考 韓理洲 求是學刊一九八二年第三期
陳子昂及其文學之事跡 岑仲勉 輔仁學誌第十四卷一、二合期(一九四五年)
盛唐之音:一個時代的終結──略論唐代文人的精神狀態
江冰 贛南師範學院學報一九九五年第二期
從系統論看盛唐之音 吳相洲 北京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五年第三期
盛唐之音形成的審美契機 劉暢 南開學報一九九七年第一期
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詩題爭議的由來──兼論其詩的藝術風貌
李克和 古典文學知識一九九六年第三期
論李白的送別詩 孟修祥 中國詩學第三輯一九九五年五月
杜甫早期干謁游宴詩試析 林繼中 草堂(杜甫研究學刊)一九八六年第二期
論杜甫與干謁 王許林 社會科學戰線一九九七年第六期
論盛中唐詩人構思方式的轉變對詩風新變的影響
吳相洲 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七年第三期
流浪:中晚唐詩人的共同命運 陳橋生 西北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一九九四年第四期
元、王集團與大歷京城詩風 查屏球 文學遺產一九九八年第三期
元和詩壇與韓愈的新儒學 朱易安 文學遺產一九九三年第三期
韓白詩風的差異與中唐進士階層思想作風的分野
余恕誠 文學遺產一九九三年第五期
論韓愈和中唐文士的思想特徵 王東春 復旦學報(社科版)一九九五年第一期
論貞元士風與詩風 許總 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五年第四期
關於〈琵琶行〉的創作──重點研究與杜甫的關係 入谷仙介 唐代文學研究第五輯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一九九四年
論唐五代宮廷詞的發展 劉尊明、王兆鵬 北方論叢一九九六年第一期
晚唐兩大詩人群落及其風貌特徵 余恕誠 安徽師大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六年第二期
晚唐詩人內向心理探因 袁文麗 山西大學學報(哲社科版)一九九七年第四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