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人歲時吟詠研究
作者:鄭文裕
作者(外文):Cheng Wen- Yuh
校院名稱:玄奘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語文學系碩博士班
指導教授:羅宗濤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唐詩歲時節日節慶節俗節日吟詠唐人生活Tang Dynasty poetryfestivalscustomsFestival of poetryTang Dynasty people liv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3
詩歌是表達情感最好的文學工具,而唐代詩歌光輝燦爛,又是中國詩學史上最重要的時段,它不但是一座豐富的文學寶庫,也是我們瞭解唐人生活的主要憑藉之一,歷來研究唐詩的文章,汗牛充棟,多如恆河沙數,其被重視可見一斑。本論文研究也是針對唐人的吟詠中,有關「歲時節日」的主題,作深入的分析與探討,期能呈現唐詩中多采多姿的不同風貌。
「歲時節日」是人們經過長久生活之後,所累積出來的生活模式,是一年平靜生活中的高浪點,它發展到唐代,正處關鍵期,此時的「歲時」所呈現的是五光十色的多變化樣貌,宮廷一系列的禮儀活動,與民間的祭拜娛樂風尚,交織雜陳,讓節日活動充滿生氣與特色,所以節日活動其實是盛唐文化的真正體現,也是了解唐人生活重要參考資料的來源。然而眾多考究節日來源的書籍文章,在就節日推衍考據時,常取捨失據,或以一己之見驟下定論,失去節日的風貌。因此本論文的,是將兩者(詩詠與節日)結合,一方面將中國歷來的各種歲時節日,重新予以考訂,讓盛唐的節日風華,得以再度呈現。一方面試圖藉由文人的詩詠,去瞭解唐代的社會現象、風土民情、文化禮儀、人文習尚等,這是本篇的兩個重點研究方向。
本論文研究摘取唐人吟詠較多的重要歲時,依時間的順序,計有元正、立春、人日、元月十五日、晦日(中和)、社日、寒食、清明、上巳、端午、七夕、中元、重九、冬至、臘日、歲除等十六個歲時要日,研究的方式,有別於一般常用的四季分類的方式,改採以節日為主的分章方法,除緒論、結論之外,十六個節日共分十六章,每章的研究,先考據節日的源流,再依唐人的詩詠予以分析驗證,章章可以分開獨立,除了條理更分明外,也可以識辨節日間的異同,十六章統合,則唐人的歲時風情盡在其中矣。
Poetry is the best literary tool of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s of the Chinese Poetics history is Tang Dynasty , it is not only a rich literary treasure but also allows us to understand the lives of the Chinese. There were many studies of Tang poetry articles in the past. In order to study the Tang poetry in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this paper pays attention to the festivals to show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ang poetry.
The festivals, accumulated after a long time, are special days of every year or particular months. The Tang Dynasty is a critical period of development in festivals, it has presented various patterns about vivid features of activities. Festival activities are considered to be the real performances of the Tang Dynasty culture, and are also focused references to understand the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However, many studies festive articles sometimes neglect to research, or to lose the true meaning of the festival subjective opinions. In this thesis, the paper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poems of the Tang and festivals to understand the lives, customs, culture, and humanities ideas.
About the festivals in the Tang Dynasty, Tang Han E works contained extremely detailed description. The paper arranges with time-series, not using the usual classification way of the Four Seasons, including sixteen major festivals. In addition to the introduction and conclusion, sixteen festivals are divided into sixteen chapters. First to confirm origins of this festival, and then independently analyzes every poem based on significance of the Tang Dynasty. This arrangement is not only coherent and clear but also can distinguish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various festivals, so you can learn more about the real life of the Tang Dynasty.
文本
清聖祖御定《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清聖祖御製《新校標點全唐詩》(台北:宏業書局,1982年9月)

典籍
(依年代排列)
《管子》(台北:台灣古籍出版社,2000年4月)
《莊子集釋》(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3月)
《淮南子》(台北:世界書局,1974年7月)
(漢)司馬遷《史記》(台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1月)
(漢)班固《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7年12月)
(漢)許慎《說文解字》(清)段玉裁注(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74年9月)
(漢)應劭撰,王利器注《風俗通義校注》(台北縣:漢京文化事業,1983年9月)
(三國)謝承《後漢書》見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後漢書並附編十三種》(臺北市:鼎文書局,1978年11月)
(晉)葛洪撰,成林、程章燦譯注《西京雜記》(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9月)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台北:鼎文書局,1974年10月)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台南:西北出版社,1994年11月)
(南朝、粱)宗懍著,王毓榮注《荊楚歲時記校注》(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8月)
(南朝、梁)沈約撰《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南朝、梁)昭明太子蕭統《文選》(台北:藝文印書館,1974年5月)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台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9月)
(北魏)賈思勰撰,石聲溪校釋《齊民要術今譯》(台北:文津出版社,1988年8月)
(北周)宇文邕《無上秘要》見長春真人編撰《道藏》(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95年4月)第42冊
(北齊)魏收撰《魏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唐)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見於《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
(唐)玄宗敕編,朱永嘉、蕭木注譯《新譯唐六典》(台北:三民書局,2002年11月)
(唐) 李百藥撰《北齊書》(台北:鼎文書局,1978年11月)
(唐)杜佑《通典》(台北:國泰文化事業,1977年1月)
(唐)房玄齡等撰《晉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7月)
(唐) 姚思廉撰《梁書》(台北:鼎文書局,1970年3月)
(唐)劉肅《大唐新語》見於《唐五代筆記小說大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3月)
(唐)歐陽詢等奉敕撰《藝文類聚》(台北:文光出版社,1974年)附錄(唐)韓鄂《歲華紀麗》
(唐)魏徵《隋書》(台北:鼎文書局,1975年3月)
(五代、晉)劉昫《舊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9年2月)
(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台北:中華書局,1972年11月)
(宋)王溥撰《唐會要》(台北:世界書局,1963年4月)
(宋)王讜撰,周勖初校正《唐語林》(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8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台北:金川出版社,1979年11月)
(宋)司馬光編,李宗侗、夏德儀等註《資治通鑑今註》(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1月)
(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年11月)
(宋)孟元老著,黃驗注《東京夢華錄》(北京:實學社出版公司,2004年4月)
(宋)計有功《唐詩紀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7月)
(宋)郭茂倩編撰《樂府詩集》(台北:里仁書局,1981年3月)
(宋)歐陽修、宋祈等撰《新唐書》(台北:鼎文書局,1976年7月)
(明)胡震亨《唐音癸簽》(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年5月)
(明)胡應麟撰《詩藪》(台北:廣文書局,1973年9月)
(明)程允升著《幼學瓊林》(台中:曾文出版社,1976年1月)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周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詩經》(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周禮》(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禮記》(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左傳》(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阮元校勘《十三經注疏》《爾雅》(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77年)
(清)仇兆鰲注《杜詩詳注》(台北:里仁書局,1980年7月)
(清)汪灝等撰《廣群芳譜》(台北:新文豐出版社,1980年10月)
(清)王文濡《評註古文辭類籑》(台北:華正書局,1979年5月)
(清)聖祖敕撰《淵鑑類函》(台北:新興書局,1967年)
(清)董誥等編 《欽定 全唐文》(台北:文友書局,1972年8月)
(清)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1月)
(清)蘅塘退士編,邱燮友註《唐詩三百首》(台北:三民書局,1973年5月)

近人著作
(依姓氏筆劃排列)
丁仲祜《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台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2月)
尹夏清著《隋唐帝國新秩續》(香港:商務印書館,2002年7月)
王世禎著《中國節令習俗》(台北:星光出版社,1985年7月)
王洪文著《千年古都-洛陽》(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89年8月)
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8月)
王家廣著《唐人風俗》(西安: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
白逸琦著《隋唐帝國的興盛與衰落》(台中:好讀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10月)
姜雲選注的《節令詩三百首》(北京:語文出版社,1989年7月)
何淑貞校注《新編抱朴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3月)
吳經熊著《唐詩四季》(台北:洪範出版社,2003年7月)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南京: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
宋肅懿著《西安》(台北:幼獅文化事業,1990年2月)
李永匡、王熹合著的《中國節令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12月)
李露露著《圖說民間傳統節日》(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1月)
谷光宇《中華傳統民俗辭典》(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1991年4月)
周祖譔《中國文學大辭典》<唐、五代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9月)
屈萬里《詩經釋義》(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社,1993年12月)new window
孫育華主編《唐詩鑑賞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年10月)
徐秀榮發行《中國古代神話》(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8月)
純果大師《佛說盂蘭盆經講解》(高雄縣:青蓮印經會,1998年1月)
馬昌儀《古本山海經圖說》(台北:蓋亞文化有限公司,2009年5月)
高步瀛選注《唐宋詩舉要》(台北:學海出版社,1979年4月)
高桂惠等選注《歷代短篇小說選注》(台北:里仁書局,2003年)
婁子匡著《中國民俗歲時節日》(台北:正中書局,1987年12月)
陳久金、盧蓮蓉合著的《中國節慶及其起源》(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年5月)
陳麗桂校注《新編淮南子》(台北:國立編譯館,2002年4月)
傅錫壬註譯《新譯楚辭讀本》(台北:三民書局出版,1978年12月
童勉之著《中華草木蟲魚文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1月)
黃清泉注釋《新譯列女傳》(台北:三民書局,1996年1月)
楊金鼎主編《古文觀止》(台北:東華書局,1992年6月)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台北:學生出版社,1984年)
董乃斌著《流金歲月-唐代卷》(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齊星著《古風民俗》(香港:商務印書館,1987年5月)
劉志琴、吳廷嘉著《中國文化史概論》(台北:地球出版社,1994年4月)
劉鄉英《民間節日》(安陽:海燕出版社,1997年5月)
劉還月著《台灣二十四節氣》(台北:常民文化事業,2001年6月)
樓宇烈校釋《老子周易王弼校釋》(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9月)
歐麗娟選注《唐詩選注》(台北:里仁書局,2001年9月)
潘富俊著、呂勝由攝影《詩經植物圖鑑》(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1年6月)
鄭重華、劉德增《中國古代游藝》(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7年5月)
蕭滌非等撰寫《唐詩鑑賞》(台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9月)
蕭維文著《歷史西安》(台北:遠見出版社,2002年1月)
戴之昂著《法顯的海上絲路之旅》(台北:商務印書館,2007年8月)
韓復智譯《論衡今註今譯》(台北:國立編譯館,2005年4月)
魏成光發行《中國文明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年12月)
譚蟬雪《敦煌歲時文化導論》(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8年12月)

論文期刊
(依姓氏筆劃排列))
王仁堂<馬球運動的源流及興盛>見《光武學報》(1995年5月)
王賽時<唐代的節令遊樂>見《歷史月刊》(1995年1月)
吳在野<說端午、話屈原>見《歷史月刊》(1998年5月)
吳秋慧<唐代宴飲詩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0年)new window
李秀靜<唐代九日重陽詩歌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陳正平<唐詩所見遊藝休閒活動之研究>(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5年)new window
莊雅州<夏小正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981年)new window
黃靖惠<唐代詩歌中的節日厭勝文化>(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8年)
董乃斌<七夕-婦女的祈禱日>見於《流金歲月-唐代卷》(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董乃斌<私家園林證滄桑>見於《流金歲月-唐代卷》(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董乃斌<狂歡的上元節>見於《流金歲月-唐代卷》(香港:中華書局,1992年10月)
聞一多<端午節考>見於《聞一多全集》(台北:里仁書局,1986年2月)
劉奇慧<唐代節令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9年)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