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明清的煙草論
作者:王文裕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指導教授:林滿紅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煙草淡巴菰捲煙不吸捲煙會禁煙論本末論寓禁於徵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8
  煙草是在十六世紀中期(明朝嘉靖、萬曆年間)才傳入中國的。自傳入至民國建立前後期間,時人對煙草各方面看法的變化,基本上可分為三個時期:
(一)明清之際煙草初傳入中國時期:當時人們對煙草與健康方面的看法,基本上是視其為具有治病功能,對健康有益的物品。此一強調煙草藥用功能的態度,導致吸煙之風迅速蔓延開來;煙草的種植,也在此時期即傳到全國各省分。然而此時期,煙草雖傳到全國各省分,但除福建等省外,各地種植面積皆不甚廣。因此,在經濟方面,未有種煙影響糧食生產的議論出現。而在此時期,明朝與其敵對的清朝,皆曾先後嚴禁煙草。然其禁煙理由:在明朝方面,是因敵對的政治軍事勢力團體吸食,而將之視為軍用物資,加以禁止;在清朝方面,則是為節省國家外貿支出,以便購置軍事、民生物資。兩者禁煙的出發點,皆屬於政治軍事層面的考量。至於明、清政府解除煙禁的原因,清朝方面雖未有史料能提供明確說明,但稍加推測,應與明朝解禁的理由相同,即皆是相信吸煙有「治寒」功能,軍隊需求甚殷之故。
(二)清朝入主中國至清中葉時期:明朝時期,中國吸煙之風雖已蔓延開來,然吸食者主要為下階層人士,士人對於吸煙則多採排斥的態度。入清以後,由於清朝在入關前,貴族、軍民已嗜煙成風;入主中國之後,吸煙遂成為新政權人士的風尚。漢族士人因此一改煙草是下階層人士才吸食的觀念,開始大量投入吸煙人群的行列中。士人投入吸煙人群的行列後,極力宣揚吸煙能治病、怡神遣煩、用以待客。因其宣揚,吸煙之風更廣泛流行,普及到各個階層與年齡層的男女。而隨著吸食人口的增加及長期吸煙患病的病例出現,清代醫界雖仍重視煙草的藥用功能,但對長期吸煙的危害也逐漸有所察覺。不過,依據臨床觀察而對於長期吸煙弊害有所認識,卻要到嘉慶以後才出現,因此對當時人們認為吸煙無害,甚至有益健康的觀念,並未發揮糾正之功。另外,伴隨著吸食人口的增加,煙草種植與生產在各省的迅速擴展開來。煙草種植與生產的大規模擴展,引起人們熱烈討論其可能造成之經濟影響,從而形成「禁煙論」與「反禁煙論」兩種對立的論述。「禁煙論」者主張禁煙的最主要理由是:煙草種植擴展會妨礙糧食作物生產;「反禁煙論」者反對禁煙的理由則是:強調煙草種植與生產是「小民生計所繫」,禁煙一旦實行,「必滋紛擾」,亦即造成社會動盪,進而影響統治秩序的維持。「反禁煙論」者所持理由為清廷所接受,禁煙論者的提議則被視為是「言之近理,而行之了無實際」的空論。但由於禁煙論者所依據之傳統經濟思想,其主要內容為「重農貴粟」的「務本論」,在當時仍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且當時交通設備不足,無法在災荒發生時,提供即時的紓困,因此各地有必要維持一定比率的糧食生產,故清廷對煙草採取不嚴厲禁止,但亦不提倡的「勸禁」政策。而由於這項政策,煙草在各地的發展,基本尚未受到抑制。
(三)晚清時期:此時期由於西方的影響,中國對於煙草各方面的觀念均有重大改變。在煙草與經濟方面,由於「商戰」思想興起,當時人們一方面強調煙草的生產與製造對國家經濟有利,提倡煙草生產;另一方面,由於捲煙逐漸盛行,而當時捲煙製造為外人所壟斷,為減少國家財政漏卮,大力批評吸食捲煙。而在對吸食捲煙進行批評時,當時人士引進西方煙草有害健康論點;不過,這已是清朝最後一年之事。至於政府的政策方面,一方面由於國家財政日益困難;另一方面由於西方國家對煙草「寓禁於徵」觀念的引入,當時人士開始鼓吹對煙草採取重稅主義:對外主張提高煙類進口關稅,以「挽回利權」;對內則主張加重煙稅,以增加財政收入。這些主張獲得清廷的認同,開始不斷提高國產煙草稅率,並在光緒29年(1903年)正式宣布對煙草採「寓禁於徵」政策。然西方各國對煙草實行「寓禁於徵」,除基於財政考量外,尚慮及煙草對國民健康有害,故必須管制其消費量。而清廷宣布對煙草實行「寓禁於徵」政策的說詞,則根本未提及國民健康問題;其所謂的「禁」是著眼於煙草種植有妨糧食生產,而非認為吸煙有害國民健康,故必須管制其消費量。這種只重財政、經濟而忽略國民健康的煙草政策制定態度,至少要到民國18年,國民政府統一全國後才稍有改變。
一、中文部份
1.檔案、史料集、報紙、年鑑、辭典
《史料旬刊》。台北:國風出版社,民國52年。
《軍機處‧月摺包》。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清代文字獄檔》,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45編,第5、6冊。台北: 新興書局,民國76年。
上海市禁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上海市檔案館編,《清末民初的禁煙運動與萬國禁煙會》。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6年。
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編,《英美煙公司在華企業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編,《明清史料》。台北:維新書局,民國61年。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譯,《盛京刑部原檔》。北京:群眾出版社,1985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清史研究室編,〈有關玉米、蕃薯在我國傳播的資料〉,《清史資料》,第7輯。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創辦北洋煙草公司史料〉,《歷史檔案》,1989年第2期。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匯編》。上海: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年。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年。
吳唅輯,《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北京:中華書局,1957年。
李文治編,《中國近代農業史資料》。北京:三聯出版社,1957年。
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北京:科學出版社,1957年。
宜今室主人編,《皇朝經濟文新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29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6年。
邵之棠,《皇朝經世文統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72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9年。
姚賢鎬,《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倚劍生,《光緒二十四年中外大事彙記》,收於王有立編,《中華文史叢書》,第4輯。台北:台灣華文書局,民國57年。
張壽鏞等纂,《清朝掌故彙編內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1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5年。
張德堅,《賊情彙纂》,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22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陳振漢等編,《清實錄經濟史資料(順治─嘉慶朝)》。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年。
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民國74年。
陸燿,《切問齋文鈔》。乾隆年間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
彭澤益主編,《中國工商行會史料集》。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
彭澤益編,《中國近代手工業史資料》。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彭澤益選編,《清代工商行業碑文集粹》。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7年。
賀長齡,《皇朝經世文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74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1年。
楊家駱主編,《十通分類總纂》。台北:鼎文書局,民國64年。
趙靖、易夢虹主編,《中國近代經濟思想資料選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閩爾昌錄,《碑傳集補》,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00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2年。
謝國楨,《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年。
戴鞍鋼、黃葦主編,《中國地方志經濟資料匯編》。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9年。
《申報》,同治11年至民國1年(1872-1912年)。上海:上海書店影印,1982年。
譚嗣同等編,《湘學新報》。台北:華文書局,民國55年。
實業部中國經濟年鑑編纂委員會編印:《中國經濟年鑑》。南京,民國22年。
中國煙草大辭典編纂委員會編,《中國煙草大辭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徐世容譯,《毒物雜學事典》。台北:牛頓出版社,1986年。
郭曉庄編,《有毒中草藥大辭典》。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社,1992年。
2.官書
《清太宗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清世宗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清高宗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清仁宗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德宗實錄》。台北:華聯出版社,民國53年。
《欽定授時通考》,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3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起居注冊》。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文慶等纂,《(道光朝)籌辦夷務始末》,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6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9年。
甘厚慈輯,《北洋公牘類纂》,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86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88年。
國史館,《清史稿校註》。台北:國史館,民國78年。
蔣良騏原纂,王先謙改修,《十二朝東華錄》。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2年。
3.傳統醫書
王士雄,《隨息居飲食譜》。南通: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王燕昌,《王氏醫存》。南通: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1983年。
吳儀洛,《本草從新》。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0年。
汪昂,《本草備要》。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年。
倪朱謨,《本草彙言》,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992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張介賓,《景岳全書》,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78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張璐,《本經逢原》。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6年。
陸以湉,《冷廬醫話》,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029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黃宮繡,《本草求真》。上海:中國中醫出版社,1997年。
葉天士,《種福堂公選良方》。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年。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年。
藍茂,《滇南本草》。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75年。
4.地方志書
余光璧纂修,《大庾縣志》,乾隆13年刻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745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余保純等修,黃其勤等纂,《直隸南雄州志》,道光4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60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6年。
李世熊撰,《寧化縣志》,同治8年重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8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6年。
康基淵纂修,《嵩縣志》,乾隆32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89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5年。
張國英修,陳芳等纂,《瑞金縣志》,光緒1年刊本。台北:江西省瑞金縣同鄉會,民國80年。
連柱等纂修,《廣信府志》,乾隆48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19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郭磊纂修,《廣靈縣志》,乾隆19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411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5年。
陳揚,《籌豫近言》,民國三年石印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區,第91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7年。
陳嘉榆等修,王闓運等纂,《湘潭縣志》,光緒15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12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9年。
彭玉麟等纂修,《衡陽縣志》,同治11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113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9年。
黃永綸、楊錫齡等纂修,《寧都直隸州志》,道光4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882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楊以兼等纂修,《續修瑞金縣志》,康熙48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01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楊芳燦等撰,《四川通志》,嘉慶21年重修本,收於《中國省志彙編》。台北:台灣華文書局,民國56年。
劉昌嶽修,鄧家祺纂,《新城縣志》,同治9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256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64年。
蔣敘倫等修,蕭朗峰等纂,《興國縣志》,道光4年刊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中地方,第938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78年。
薛凝度修,吳文林纂,《雲霄廳志》,嘉慶21年修,民國21年鉛字重印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南地方,第89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6年。
譚吉璁等纂修,《延綏鎮志》,康熙12年抄本,收於《中國方志叢書》,華北地方,第305號。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59年。
5.明清文集
丁宜曾,《西石梁農圃便覽》,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976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丁賢俊、喻作鳳編,《伍廷芳集》。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
上湖居士(汪師韓),《金絲錄》,光緒12年錢塘汪氏長沙重刊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天津圖書館、天津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編,廖一中、羅真容整理,《袁世凱奏議》。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方以智,《物理小識》,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67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方式濟,《龍沙紀略》,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592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方苞,《方望溪先生全集》,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2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9年。
王士禎,《香祖筆記》,收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0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75年。
王培筍,《鄉園憶舊錄》。濟南:齊魯書社,1993年。
王符,《潛夫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57年。
王訢,《青煙錄》,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10輯,12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王逋,《蚓菴瑣語》,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3編,第10冊。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3年。
王韜編,《格致書院己丑年課藝》。上海:格致書院,光緒17年。
王韜編,《格致書院壬辰年課藝》。上海:格致書院,光緒20年。
王韜編,《格致書院辛卯年課藝》。上海:格致書院,光緒18年。
王韜編,《格致書院癸巳年課藝》。上海:格致書院,光緒21年。
包世臣,《安吳四種》,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0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全祖望,《鮚埼亭集》,收於王雲五主編,《四部叢刊正編》,第85、86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8年。
西清,《黑龍江外記》,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5年。
吳其濬,《植物名實圖考》,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1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吳振棫,《養吉齋叢錄》,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22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李塨,《平書訂》,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2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57年。
李調元,《淡墨錄》,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12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5年。
沈赤然,《寒夜叢談》,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60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0年。
阮葵生,《茶餘客話》。台北:世界書局,民國52年。
林則徐,《林文忠公政書》,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6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俞正燮,《癸巳存稿》,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1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5年。
姚旅,《露書》,收於《四庫全書存目叢書》,子部第111冊。台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5年。
施閏章,《施愚山先生別集》,清康熙至乾隆間刊本。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
范祖述,《杭俗遺風》,收於《歲時習俗研究資料彙編》,第30冊。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59年。
孫嘉淦,《孫文定公奏疏》,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55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9年。
徐珂,《清稗類鈔》。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秦武域,《聞見瓣香錄》,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24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0年。
袁枚,《牘外餘言》,收於《叢書集成三編》,第7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8年。
郝懿行,《證俗文》,光緒11年棲霞郝氏曬書堂刊本。台北:國家圖書館藏。
馬建忠,《適可齋紀言紀行》,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16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7年
梁章鉅,《退菴隨筆》,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44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8年。
梁章鉅《歸田瑣記》。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盛宣懷,《愚齋未刊信稿》,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1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64年。
陳元龍《格致鏡原》。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0年。
陳其元,《庸閒齋筆記》。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
陳淏子,《花鏡》。北京:農業出版社,1962年。
陳琮,《煙草譜》,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111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陳鼎,《滇黔土司婚禮記》,收入《筆記小說大觀》,第22編,第10冊。台北:新興出版社,民國67年。
陸燿,《煙譜》,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86冊。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80年。
黃大受主編,《黃爵滋奏摺(附許乃濟奏摺)》。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民國52年。
黃本驥,《湖南方物志》。長沙:岳麓書社,1985年。
楊士聰,《玉堂薈記》,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18編,第5冊。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6年。
楊鞏,《中外農學合編》,收於四庫未收書輯刊編纂委員會編,《四庫未收書輯刊》,4輯,23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葉夢珠,《閱世編》,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12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0年。
董含,《三岡識略》。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年。
褚逢椿、顧祿合編,《煙草錄》,收於《叢書集成三編》。台北:藝文印書館,民國60年。
趙之謙,《勇盧閒詰》,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47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5年。
趙吉士,《寄園寄所寄》,收於《筆記小說大觀》,第7編,第5冊。台北:新興出版社,民國64年。
趙樹貴、曾麗雅編,《陳熾集》。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劉廷璣,《在園雜志》,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第38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58年。
撫郡學堂校刊,《撫郡農產考略》,收於《續修四庫全書》編纂委員會編,《續修四庫全書》,子部第977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蔣湘南,《七經樓文鈔》。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
談遷,《棗林雜俎》,收於《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3冊。台北:新興出版社,民國62年。
諸聯,《明齋小識》,收於《筆記小說大觀》,正編,第5冊。台北:新興書局,民國62年。
鄭觀應,《易言》。上海:賜書堂,光緒21年。
黎士宏,《仁恕堂筆記》,收於《叢書集成續編》,第21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80年。
薩英額,《吉林外記》,收於《叢書集成新編》,第95冊。台北:新文豐出版社,民國75年。
嚴如煜,《三省邊防備覽》。揚州:江蘇古籍刻印社,1991年。
龔自珍,《龔自珍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6.專書著作
大衛‧柯特萊特(David T. Courtwright)著,薛絢譯,《上癮五百年》(Forces of Habit: 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台北:立緒出版社,2002年。
中國農業科學院煙草研究所主編,《中國煙草栽培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年。
方行、經君健、魏金玉主編,《中國經濟通史‧清代經濟卷》。北京:經濟日報出版社,2000年。
方憲堂,《上海近代民族捲煙工業》。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9年。
田昌五、漆俠主編,《中國歷代經濟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年。
朱培初、夏更起編著,《鼻煙壺史話》。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2年。
何時希著,《中國歷代醫家傳錄》。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年。
何煉成主編,《中國經濟管理思想史》。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8年。
何漢威,《光緒初年(1876-1879)華北大旱災》。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時間不詳。
李向軍,《清代荒政研究》。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年。
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化(1550-1850)》。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年。
李潤田、商幸豐、李小健編著,《中國煙草地理》。北京:農業出版社,1988年。
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1840-1937)》。上海: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
沈洪瑞、梁秀清主編,《中國歷代名醫醫話大觀》。太原: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年。
沃丘仲子,《當代名人小傳》。上海:崇文書局,民國15年。
周宏偉,《清代兩廣農業地理》。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年。
胡寄窗,《中國經濟思想史簡編》。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7年。
唐宇元,《中國作物栽培史稿》。北京:農業出版社,1986年。
秦寶琦、張研,《18世紀的中國與世界‧社會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9年。
袁庭棟,《中國吸煙史話》。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8年。
張晉藩,《清律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2年。
張晉藩主編,《清朝法制史》。北京:法律出版社,1994年。
張瑞德,《平漢鐵路與華北的經濟發展(1905-1937)》。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6年。
張維安,《政治與經濟─中國近代兩個經濟組織之分析》。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0年。new window
張禮恆,《伍廷芳傳》。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許滌新、吳承明主編,《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史第1卷: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
許檀,《明清時期山東商品經濟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
陳松峰、陳文峰,《菸史聞見錄》。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9年。
陳登原,《國史舊聞》。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陳夢賚編著,《中國歷代名醫傳》。北京:科學普及出版社,1987年。
傅維康主編,《中藥學史》。成都:巴蜀書社,1993年。
琦君,《煙愁》。台北:爾雅出版社,民國70年。
程叔度、秦景阜合纂,《煙酒稅史》,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三編》,第44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7年。
程傳策主編,《煙草商品學》。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1年。
雲南省煙草專賣局、雲南省煙草公司,《雲南省煙草志》。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黃炎培、龐淞編:《中國商戰失敗史(中國四十年海關商務統計圖表)》,收於沈雲龍主編,《近代中國史料叢刊續輯》,第93輯。台北:文海出版社,民國71年。
楊珍,《康熙一家》。台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楊國安,《中國煙草文化集林》。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90年。
葉世昌,《中國經濟思想簡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葉世昌,《近代中國經濟思想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
臺靜農,《龍坡雜文》。台北:洪範書店,1988年。
趙靖主編,《中國經濟思想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10卷。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德‧希‧珀金斯著,宋海文等譯,《中國傳統農業的發展,1368-1968》。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年。
鄭天一、徐彬,《煙文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年。
鄭永昌,《明末清初的銀貴錢賤現象與相關政治經濟思想》。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民國83年。new window
鄭昌淦,《明清農村商品經濟》。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
鄧鐵濤主編,《中醫近代史》。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羅爾綱,《太平天國史》。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譚文熙,《中國物價史》。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7.期刊論文
方行,〈清代前期的小農經濟〉,《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第2期。
王大慶,〈1980年以來中國古代重農抑商問題研究綜述〉,《中國史研究動態》,2000年第2期。
王敬祈,〈試析中國封建社會的抑商政策〉,《人文雜志》,1986年,第2期。
王業鍵,〈近代中國農業成長及其危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7期(民國67年6月)。new window
王達,〈我國煙草的引進、傳播和發展〉,《農史研究》,第4輯(1984年)。
王爾敏,〈商戰觀念與重商思想〉,《中國近代思想史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new window
王綱,〈清代禁酒政策論〉,《文史雜志》,1991年第1期。
可欣譯,〈簡述大陸的煙草工業〉,《大陸經濟研究》,13卷2期(民國80年3月)。
史全生,〈英美煙公司與南洋兄弟煙草公司之爭〉,《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版),1998年3期。
全漢昇,〈美洲白銀與十八世紀中國物價革命的關係〉,《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1972年。new window
全漢昇,〈清中葉以前江浙米價的變動趨勢〉,《中國經濟史論叢》(香港:中文大學新亞研究所,1972年。new window
匡達人,〈煙草500年小史〉,《農業考古》,1996年3期。
何思瞇〈近代中國捲煙工業之發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0期(民國85年6月)。
何業恆、何文君,〈試論衡煙的興衰〉,《湘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4卷第3期(1990年)。
吳于廑,〈世界歷史上的農本與重商〉,《歷史研究》,1984年第1期。
吳唅,〈談煙草〉,《吳唅史學論著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李文治,〈明清時代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清時代的農業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年。
李文治,〈論明清時代農民經濟商品率〉,《中國經濟史研究》,1993年第1期。
李伏明,〈義利之辯、重農輕商與明清江南商品經濟的發展─兼評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學術月刊》,1993年第4期。
李國祁,〈由安吳四種論包世臣的經世思想〉,《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8年。
李德弟,〈秦漢「抑末」政策形成的心理文化因素〉,《宜春師專學報》,1994年第1期。
杜勇,〈明清時期中國人對吸煙與健康關係的認識〉,《中華醫史雜志》,2000年第30卷第3期。
杜振華,〈英美煙草公司與重慶捲煙市場〉,《重慶工商史料選輯》,第3輯(1963年8月)。
沈定平,〈論中國封建社會「強本抑末」政策產生的原因〉,《天津社會科學》,1984年第3期。
沈松僑,〈經濟作物與近代河南農村經濟,1906-1937〉,《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8年。
汪熙,〈從英美煙公司看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歷史研究》,1976年4期。
谷霽光,〈戰國秦漢間重農輕商之理論與實際〉,《谷霽光史學文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林滿紅,〈自由放任經濟思想在十九世紀初葉中國的昂揚〉,《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25期(民國82年9月)。new window
林滿紅,〈財政安穩與國民健康之間:晚清的土產鴉片論議(1833-1905)〉,《財政與歷史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88年
林滿紅,〈清末社會流行吸食鴉片研究──供給面之分析,1773-1906〉。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74年。
林麗月,〈從煙草的傳播看明末清初農業思想中的本末論〉,《近代中國農村經濟史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78年。
范金民,〈清代禁酒禁麴的考察〉,《中國經濟史研究》,1992年第3期。
唐任伍,〈唐代「抑工商」國策與「重商」社會觀念的對立〉,《河北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18卷第3期。
唐垂裕,〈從煙業看帝國主義對華的經濟侵略〉,《歷史教學》,1957年12期。
徐曉望,〈試論清代東南經濟區域的糧食生產與商品經濟的關係問題─兼論清代東南區域經濟發展的方向〉,《中國農史》,1994年13卷第3期。
郝近大,〈對煙草傳入及藥用歷史的考證〉,《中華醫史雜志》,1987年第17卷第4期。
高毓秋、(日本)真柳誠,〈丁福保與中日傳統醫學交流〉,《中華醫史雜志》,1992年第22卷第3期。
張家炎,〈試論「重本抑末」的雙重悖反特性〉,《農業考古》,1993年第1期。
張堯倫,〈清代煙草專著聞見錄〉,《說文月刊》,第2卷(民國32年11月)。
啟良,〈古代中西方抑商問題的比較研究〉,《世界歷史》,1988年第3期。
莊吉發,〈康熙皇帝的作息時間〉,《清史拾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1年。new window
莊吉發,〈滿鮮通市考〉,《食貨月刊》,第5卷第6期(民國64年9月)。
莊吉發,〈輕徭薄賦─財政與稅務〉,《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
莊吉發,〈鼻煙壺的妙用〉,《清史拾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民國81年。new window
許檀、經君健,〈清代前期商稅問題新探〉,《中國經濟史研究》,1990年第2期。
陳文石,〈清人入關前的手工業〉,《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34本(民國51年12月)。new window
陳佳文,〈我國菸酒專賣政策及專賣制度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75年。
陳修源,〈《本草綱目拾遺》成書考〉,《中華醫史雜志》,1990年第20卷第4期。
陳國棟,〈懋遷化居─商人與商業活動〉,《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
陳連營,〈淺論清代乾隆年間的禁酒政策〉,《史學月刊》,1996年第2期。
陳瑞泰等著,〈我國蘭州水煙和新疆莫合煙的歷史現狀和展望〉,《中國煙草》,1981年第4期。
陳樹平,〈煙草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農史研究》,第5輯(1985年)。
陸文彬、江一平、陳予舟,〈王士雄生平考〉,《中華醫史雜志》,1984年第14卷第1期。
陸肇基,〈一代學者丁福保〉,《中華醫史雜志》,1985年第15卷第2期。
陶衛寧,(〈論煙草傳入我國的時間及其路線〉,陝西師範大學《中國歷史地理論叢》,1998年第3期。
傅衣凌,〈清代農業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的一個探索─江西新城《大荒公禁栽菸約》一篇史料的分析〉,《歷史研究》,1977年第5期。
黃漢儒,〈關於張景岳生平及著作的若干考證〉,《中華醫史雜志》,1983年第13卷第3期。
楊國安,〈清代煙草業述要〉,《文史》,第25輯(1985年)。
楊學元,〈中國菸業史研究(1573-1937)〉。香港:新亞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85年。
葉世昌、吳修藝,〈「救時揭要」、「易言」、「盛世危言」成書考〉,《歷史學》,1979年第4期。
葉茂,〈略論重農抑商的歷史根源〉,《中國經濟史研究》,1989年第4期。
寧業高、夏國珍,〈中國煙草詩與史─兼探中國煙草之源流〉,《農業考古》,1996年3期。
劉石吉,〈城郭市廛─城市的機能、特徵及其轉型〉,《中國文化新論‧經濟篇:民生的開拓》。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1年。
劉家駒,〈金國、朝鮮之建交與開市〉,《食貨月刊》,第9卷第1、2期(民國68年5月)。
劉翔,〈明清兩代的煙草生產〉,《農業考古》,1993年第1期。
劉翔,〈明清兩代煙草種植及對外貿易─兼論「明萬曆年間煙草傳入中國說」有誤〉,《中國農史》,1993年第12卷第2期。
劉翠溶,〈明清時代南方地區的專業生產〉,《大陸雜誌》,第56卷第3、4期合刊(民國67年4月)。
談敏,〈論農本工商末思想及其歷史演變〉,《孔子研究》,1988年第1期。
鄭超雄,〈從廣西合浦明代窯址內發現瓷煙斗談及煙草傳入我國的時間問題〉,《農業考古》,1986年第2期。
賴作卿、王曾金,〈從封建社會生產力看「重農抑商」的合理性〉,《中國農史》,1995年第4期。
閻守誠,〈重農抑商試析〉,《歷史研究》,1988年第4期。
鍾科財,〈試論中國古代的反抑商思想〉,《人文雜志》,1985年第2期。
韓格理著,張維安譯,〈中國人對外國商品的消費:一個比較的觀點〉,《中國社會與經濟》。台北:聯經出版社,民國79年。new window
龐卓恆,〈中西封建專制社會的比較研究〉,《歷史研究》,1981年第2期。
羅鎮岳,〈秦漢的專制主義與抑商政策〉,《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0年第2期。
二、日文部份
中野輝雄,《中國の水煙袋と水菸》。奈良:天理參考館,1955年。
天野元之助,《中國農業の諸問題》。東京:技報堂,昭和28年。
岡西為人,〈中國本草の歷史展望〉,《漢方の臨床》,18卷4、5號(1971年)。
香阪昌紀,〈清代の北新關と杭州〉,《東北學院大學論集》(歷史地理學),第22號(1990年)。
國立北京大學農村經濟研究所,《山東黃色葉煙草の生產並に收買機構の發展》。北京:國立北京大學農村經濟研究所,昭和17年。
滿鐵‧北支事務局調查室,《膠濟沿線における黃色葉煙草生產狀況調查》(昭和13年)。
ロバート‧D‧トリサン編,逸見謙三監譯,《喫煙と社會》。東京:平凡社,1987年。
三、英文部份
Adshead, S. A.M. Salt and Civilization. London: Macmillan, 1992
Anderson, Aeneas. A Narrative of the British Embassy to China, in the years 1792 ,1793 ,1794. London: Printed for J. Debrett, 1796
Ashton, H. and R. Stepney. Smoking: Psychology and Pharmacology. London: Tavistock, 1982
Atwell, William S. “A Seventeenth-Century ‘General Crsis’ in East Asia ?” Modern Asia Studies, Vol. 24, No.4(1990).
Borgatta, Edgar F. “Notes on the History of Tobacco Use,” Edgar F. Borgatta & Robert R. Evans ed. Smoking, Health, and Behavior.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 1970
Braudel, Fernand. 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5th - 18th Century Vol.1 : The Structures of Everyday Lif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2
Chang Li. “Moralist Subsistence Ethic and Commerical Agriculture: Qianlong’s Attempt to Ban Distilled Alcohol,” Papers on Chinese History (Harvard University ), Vol.3( September 1994 )
Chen Han-sheng. Industrial Capital and Chinese Peasants. Shanghai: Kelly and Walsh Ltd., 1939
Cochran, Sherman. Big Business in China: Sino-foreign Rivalry in Cigarette Industry, 1890-1930.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0
Courtwright, David T. Forces of Habit: drugs and the making of the modern world.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Dunstan, Helen. Conflicting Counsels to Confuse the Age: A Documentary Study of Political Economy in Qing China, 1644-1840. Ann Arb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1996
Fairholt, F.W. Tobacco: Its History and Associations. London: Chapman and Hall, 1859
Feuerwerker, Albert. China’s Early Industrialization: Sheng Hsuan-huai (1844-1916) and Mandarin Enterpris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Foust, C. M. Rhubarb: The Wondrous Drug.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2
Goodman, Jordan. Tobacco in History: The Cultures of Dependence.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Goodrich, L. C. “Early prohibition of tobacco in China and Manchur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Oriental Society, Vol. 58, No. 4(December 1938)
Hamilton, Gary G. “Chinese Consumption of Foreign Comodities: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42 (December 1977)
Hilton, Matthew. Smoking in British Popular Culture. Manchester, New York: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2000
Ho Ping-ti. Studies on the Population of China, 1368-1953.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9
Ho Ping-ti. “The Introduction of American Food Plants into China,”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Vol.57, No. 2, PartⅠ(April 1955)
Hsiao Liang-lin. China’s Foreign Trade Statistics, 1864-1949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
Klein, Richard. Cigarettes Are Sublime. Durham and London: Duke University Press, 1993
Kluger, Richard. Ashes to Ashes: America’s Hundred-Year Cigarette War the Public Health, and the Unabashed Triumph of Philip Morris. New York: Vintage Books, 1997
Laufer, Berthold. Tobacco and Its Use in Asia. Chicago: Field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24
Liu Ts’ui-Jung. Trade on the Han River and Its Impact on Economic Development, C.1800-1911. Taipei: The Institute of Economic, Academia Sinica, 1980
Mintz, S. Sweetness and Power: The Place of Sugar in Modern History. New York: Viking, 1985
Perkins, Dwight H.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368-1968. Chicago: Aldine Publishing Company, 1976
Price, Jocob M. “ Tobacco Use and Tobacco taxation: A battle of interest in early modern Europe,” Jordan Goodman , Paul E. Lovejoy and Andrew Sherratt ed., Consuming Habits: Drugs in History and Anthropology.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1995
Rogozinski, Jan. Smokeless Tobacco in the Western World. New York: Praeger, 1990
Salaman, R. N. The History and Social Influence of the Potato.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49
Schumpeter, Joseph A. History of Economic Analysi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63
Skinner, G. W. “Marketing & Social Structure in Rural China, Part.Ⅱ,”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Vol.24 , No.2 (February 1965 )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