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以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判決建構專利鑑價模型之研究
作者:車慧中
作者(外文):Che, Hui-Chung
校院名稱:中華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學系(所)
指導教授:賴以軒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9
主題關鍵詞:專利鑑價因素分析多元迴歸分析類神經網路判罰金額patent valuationfactor analysisregression analysisneural networkdamage awar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91
本研究基於專利的權利係由專利法所授予的法律本質,提出專利鑑價模型的新思考。基於專利法,當專利遭受侵害時,其權利人得於法院主張排除侵害、以及向侵權人要求損害賠償。因此,本研究定義專利侵權訴訟中最後法院所裁定的「判罰金額」為專利的法律價值,經由蒐集美國德拉瓦州、加州與德州等三州聯邦地方法院的資料,得到4,289個專利相關訴訟案例;再藉由縝密的閱讀與篩選得到 65個具有判罰金額的有效樣本。綜合相關文獻的討論,本研究採用了17個專利指標,藉以描述專利的各種量化特性。為了探討各項專利指標與判罰金額之間的線性與非線性關係,本研究運用了簡單線性迴歸分析、多元迴歸分析、因素分析、灰關聯分析與四種類神經網路,進而建構專利指標與判罰金額之間的專利鑑價模型。藉由誤差分析與驗證,此專利鑑價模型在合理的誤差範圍內具有預測能力。本研究進一步將以類神經網路運算所得之判罰金額建構為一整合性專利評估指標,可有效評估專利強度,以改善現有各種專利鑑價方法如成本法、市場法、收益法、選擇權法的效能。本研究成果可應用於評估專利侵權訴訟所可能產生的判罰金額,藉以規劃專利侵權訴訟策略,同時協助訴訟中的原告與被告進行談判。本研究成果可進一步應用於專利資產評估、專利交易、專利拍賣、專利授權、以專利為核心的技術入股等,藉以促進技術交易市場的活絡。
This study aimed at the basis of patent law and proposed a valuation model for the monetary legal value of patents. The damage award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s were deemed to be the legal value of patents. 65 effective samples of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s were extracted from 4,289 patent related lawsuits in U.S. district courts of Delaware, California and Texas. 17 patent indicators were summarized to describe quantitative dimensions of a patent. For discussing the linear and/or the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of the 17 patent indicators and the damage award, quantitative approached includ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multi-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actor analysis, the gray relational analysis, and four kind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were applied. It is therefore to construct the patent valuation model via these approaches. The proposed valuation model was validated to have the predictive power by error analysis. The valuated damage award of the patent was also constructed to be the integrated evaluator by z-score transformation. The integrated evaluator improved traditional patent valuation models. The proposed patent valuation model accommodated to valuate the possible damage award or to negotiate the settlement fee in disputing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s. It also contributed to patent transaction, patent licensing and hypothecation of intangible assets, etc.
王本耀(2003)。我國智財權融資業務發展關鍵問題-智財交易與鑑價融資與談報告。我國智財權融資業務發展關鍵問題座談會,台北市:台灣金融研訓院。
王本耀(2004)。國外智慧財產之鑑價與籌資。台灣技術交易整合服務中心鑑價人員培訓講義,台北市。
王本耀、徐作聖、曾國雄(2002)。我國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央研究院與 美國著名大學專利產出與技術授權績效比較。2002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研討會暨兩岸科技展與管理論壇,新竹市:交通大學。
王本耀、張正錩(2008)。經濟部工業局97年度智慧財產流通運用計畫說明會簡報。未出版的簡報,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王本耀、陳瑞田、鄭淑穎(2001)。技術交易市場運作機制之現況與發展趨勢。第二屆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研討會,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王本耀、黃宗能(2000)。美國技術移轉措施與機制─兼論對我國的啟示。2000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新竹市:交通大學。
王惠貞(2006)。專利申請籌資及鑑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苗栗縣。
王詩淳(2007)。專利取得宣告之市場反應--專利重要性與產業差異對企業獲得額外報酬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王穩昌(2006)。成熟型技術專利之有效鑑價方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朱中倫(2004)。知識經濟下台灣科技產業專利政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台北市。
江愛群(2005)。快閃記憶體產業相對技術能力與研發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吳宏宜(2004)。企業併購之智慧財產權相關法律問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台北市。
吳居都(2003)。台灣專利權融資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台北縣。
吳思雋(2005)。我國與韓國高科技公司對外投資競爭策略與佈局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李玉梅(2004)。高科技產業專利風險管理機制之探討-以專利保險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中壢市。
車慧中(2004)。專利地圖全方位大攻略。專利地圖人才培訓研討會,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車慧中、賴以軒、王思儀(2008)。以訴訟判決為基礎的人工智慧專利評價方法。2008華人經濟圈企業競爭力與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新竹市:中華大學。
車慧中、賴以軒、王思儀(2008)。專利法律價值的評價模型。2008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新竹市:交通大學。
車慧中、賴以軒、王思儀(2009)。整合線性迴歸暨倒傳遞神經網路建構專利法律價值的評價模型。2009兩岸系統性創新研討會,新竹市:清華大學。
林伯恆(2001)。專利分析對研發策略規劃之探討-以覆晶技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秀燕(2005)。支援專利搜尋/鑑價之模式與技術。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治民(1998)。技術預測方法之運用探討-以無線通訊技術發展趨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林俊鴻(2006)。以專利分析為基礎之競合觀點的技術策略規劃---以LTCC技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林洲富(2006)。專利侵害之民事救濟制度。未出版的博士論文,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嘉義縣。new window
林嘉葦(2007)。CHI RESEARCH專利指標與高科技產業股票報酬之關聯性探討-以台灣半導體產業和電腦周邊及零組件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中壢市。
邱炯亮(2006)。以專利分析探討數位相機之發展趨勢—以防手震專利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孫正心(2006)。使用專利組合探討RFID產業之研發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孫珮綾(2005)。專利訴訟費用保險之研析-從我國如何篩選國外專利保險制度觀察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新竹市。
崔宛如(2003)。專利權證券化之可行性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研究所,台北市。
張孟元、劉江彬(2005)。無形資產評估鑑價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華泰文化。new window
張景華(2008)。專利文獻、資料庫及軟體之創新指標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圖書資訊研究所,台北縣。
張鉅鑫(2007)。從專利技術功效與指標分析探討太陽電池廠商專利價值之創造-以日本廠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梁峻齊(2007)。台灣地區專利指標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台北市。new window
許勝巽(2006)。利用文字探勘法建置專利地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中壢市。
陳文信(2005)。我國技術評價之分析與模式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台南縣。
陳月秀(2003)。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從美日經驗看我國實施可行性與立法之芻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台北市。
陳玉萍(2004)。專利權運用情境對專利價值因子之影響–以專利權融資、入股及訴訟情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宇任(2006)。專利管理與鑑價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台北市。
陳利強(2006)。多種指標下之ETF績效評比。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中壢市。
陳拓維(2005)。利用專利組合分析評估太陽能電池廠商的技術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台北縣。
陳昌慈(2006)。專利技術價值因子及價值實現之研究-以安全注射器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中壢市。
陳金龍(2005)。專利技術鑑價與專利策略攸關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工業與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陳宥杉、賴奎魁、施宜君、詹采璃(2008)。以專利分析探討油電混合車之發展現況。環境與管理研究,9(1),46-70。new window
陳宥杉、賴奎魁、陳碧俞(2007)。預測產學合作研究計畫之技術移轉發展-以國科會小產學為例。知識經濟學報,2(1),39-50。
陳宥杉、賴奎魁、陳碧俞、林複營(2007)。探討我國紡織業與自行車業之專利技術研發現況。環球科技人文學刊,5,25-40。new window
陳偉明(2007)。國內專利鑑價議題論文回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中壢市。
陳勝興(2007)。智慧財產權擔保融資-銀行鑑價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台北市。
陳瑞璋(2005)。專利集中度對公司資產報酬之關連性研究-以美國電腦通訊設備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陳誠傳(2006)。專利權交易平台之現況探討與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台中市。
陳穎重(2008)。間接引證資料於專利指標的運用─間接被引證次數對企業價值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韻羽(2007)。矽智財產業交易策略競爭智慧系統之研究─以E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陳耀茂、殷純淵(2004)。類神經網路PCNeuron使用手冊。台北市: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彭雅妮(2007)。探討次世代太陽能電池之發展趨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中壢市。
湯慧如(2005)。高科技企業運用國際購併之價值擴展策略模式:明基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部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程珮然(2002)。鑑價理論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實務之適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法律研究所,台北市。
馮正民、邱裕鈞(2004)。研究分析方法。新竹市:建都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黃英傑(2003)。選擇權於專利技術鑑價分析與工程應用實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機械工程學研究所,台北市。
楊育瑞(2007)。運用專利組合指標探勘企業的技術優勢-以觸控式面板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楊易霖(2006)。利用專利組合法分析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技術研發規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研究所,彰化市。
楊國隆(2003)。生物科技產業技術鑑價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擴舉(2003)。建構技術交易中心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台北市。
葉怡成(2003)。以分析調整綜合網路模式化混沌動態系統。技術學刊,18(3),369-376。
葉柏宏(2007)。以專利訴訟進行專利價值影響因素之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葉程瑋(2003)。我國智慧財產技術服務業之研究-以鑑價與仲介業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裘以嘉、施煥旭、王本耀(2001)。研發機構如何於成熟市場中進行技術推廣-論「點、線、面推廣策略」。2001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新竹市:交通大學。
劉其政(2008)。專利組合強度與權利金支付之實證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台北市。
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2005)。Patent Wars美台專利訴訟─實戰暨裁判解析。台北市: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劉岱峰(2006)。奈米碳管背光模組專利文件書目資料分析與引證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劉偉琪(2004)。以層級分析法應用於國防工業訓儲制度員額申請審核機制評量指標之研究與實例檢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劉順立(2007)。以專利鑑價為基礎探討模內裝飾技術之採購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中壢市。
蔡孟錡(2006)。以專利分析方法探索先進廠商之科技能力-以新興科技CNT-FED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南市。
蔡曜如(2006)。科技大學產學合作技術鑑價衡量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鄭伊真(2005)。免疫檢驗試劑專利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鄭欣宜(2006)。專利績效對公司規模影響之研究-以美國IC設計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賴以軒、車慧中(出版中)。以倒傳遞神經網路建構專利法律價值的評價模型。台大管理論叢。
賴以軒、車慧中、王思儀(2008)。以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判例為基礎的專利法律價值鑑價模型。2008績效評估與價值創造研討會,台中:中興大學。
賴以軒、車慧中、王思儀、李皞白、莊婷聿(2007)。模糊類神經網路方法建構專利鑑價模型之研究。2007中華萃思(TRIZ)學會第二屆學術與實務研討會,新竹:清華大學。
賴明宏(2007)。整合市場/技術之策略群組定位研究─以IC設計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中市。
賴奎魁、吳曉君(2004)。台灣半導體製造業公司技術定位之研究—使用專利資料。 商管科技季刊,5(2),149-167。new window
賴奎魁、施育地、林東益(2004)。技術定位與技術策略群組—以台灣半導體封裝產業為例。管理研究學報,4(1),1-22。new window
賴奎魁、翁順裕(2005)。保險也有專利嗎?。政大智慧財產評論,3(1),1-22。new window
賴奎魁、張善斌(2004)。建構商業方法技術擴散模式-整合專利引證及貝氏模式。科技管理學刊,9(1),1-34。new window
賴奎魁、鄭伶如、張智翔(2002)。運用專利資料探討接觸式影像感測器技術發展趨勢之研究。科技管理學刊,7(1),117- 136。new window
謝明志(2002)。以實質選擇權法評價高科技產業之專利權價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金融研究所,台北市。
謝皓麟(2002)。技術知識型商品網路交易模式之研究-以專利權買賣移轉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台中市。
謝瑞竹、王本耀、俞貴馨(1999)。專利地圖在研發管理上的應用。第一屆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管理研討會,新竹縣:工業技術研究院。
簡兆良(2003)。專利資產評估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台北市。
顏維德(2007)。以實質選擇權評價積體電路產業之專利權—以聯詠合併其樂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研究所,台北市。
魏豪逸(2007)。智慧財產權作價入股與相關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鑑價與稅法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所,台北市。
蘇皇龍(2005)。專利鑑價之實務運作與法學理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中壢市。
Albert, M. B., Avery, D., Narin, F., & McAllister, P. (1991). Direct validation of citation counts as indicators of industrially important patents. Research Policy, 20(3), 251-259.
Allison, J. R., Lemley, M. A., Moore, K. A. & Trunkey, R. D. (2003). Valuable patents. Research paper: 133, Public Law and Legal Theory Research Paper Ser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y, School of Law, CA.
Chang, S. B., Lai, K. K., & and Chang, S.M. (2009). Exploring technology diffus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business methods: Using the patent citation network.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76(1), 107-117.
Chang, S. B., Lai, K. K., & Chang, S. M. (2006). Mobility of technology positioning with change in patent portfolio.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iy of Business cambridge, 10(1) 90-96.
Che, H. C., Lai, Y. H., & Wang, S. Y. (2009, January). Modeling patent value via fuzzy neural network. Paper Presented at the International Joint Conference on e-CASE and e-Technology, Singapore.
Chesbrough, H. (2006). Open Business Models─How to thrive in the new innovation landscap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Chiu, Y. J., & Chen, Y. W. (2007). Using AHP in patent valuation. Mathematical and Computer Modeling, 46(7/8), 1054-1062.
Choy, C., Kim, S., & Park, Y. (2007). A patent-based cross impact analysis for quantitative estimation of technological impact: The case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74(8), 1296-1314.
Cockburn, I., & Griliches, Z. (1988). Industry effects and appropriability measures in the stock market valuation of R&D and paten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8(2), 419-432.
Deng, J. L. (1982). Control problems of grey system. Systems and Control Letters, 1(5), 288–294.
Deng, J. L. (1988). Essential topics on Gray System: Theory and Application. China Ocean Press, China.
Deng, Z., Lev, B., & Narin, F. (1999).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predictors of stock performanc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55(3), 20-32.
Hall, B. H., Jaffe, A., & Trajtenberg, M. (2005). Market value and patent citations.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36(1), 16-38.
Hereof, D., & Hoisl, K. (2007). Institutionalized incentives for ingenuity-patent value and the German Employees' Inventions Act. Research Policy, 36(8), 1143-1162.
Hereof, D., Schererc, F. M., & Vopel, K. (2003). Citations, family size, opposition and the value of patent rights. Research Policy, 32(8), 1343-1363.
Hirschey, M., & Richardson, V. J. (2001). Valuation effects of patent quality: A comparison for Japanese and U.S. firms.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9(1), 65-82.
Hirschey, M., & Richardson, V. J. (2004). Are scientific indicators of patent quality useful to investors? Journal of Empirical Finance, 11(1), 91-107.
Lai, K. K., Lin, M. L. & Chang, S. M. (2006). Research trends on patent analysis:An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published in librarys electonic database. The Journal of American Academy of Business, 8(2), 248-253.
Lai, K. K., Su, F. P., Weng, C. S., & Chen, C. L. (2007). Co-opetition strategy from the patent analysis perspective: The case of the stent market. Internation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4(2), 137-153.
Lai, Y. H. & Che, H. C. (2009). Modeling patent legal value by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6(7), 10520-10528.
Lai, Y. H. & Che, H. C. (in press). Integrated evaluator constructed by patent damage award using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Th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Lai, Y. H. & Che, H. C. (in press). Integrated evaluator extracted from infringement lawsuits using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accommodated to patent assess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Technology.
Lai, Y. H., Che, H. C., & Wang, S. Y. (2008, August). Integrated evaluator extracted from infringement lawsuits using 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Paper Presented at 2008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Hongkong.
Lai, Y. H., Che, H. C., & Wang, S. Y. (2008, October). Managing patent legal value via fuzzy neural network incorporated with factor analysis - based on patent infringement lawsui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Dalian, China.
Lanjouw, J. O. (1998). Patent protection in the shadow of infringement: Simulation estimations of patent value.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 65(4), 671-710.
Lanjouw, J. O., & Schankerman, M. (1997). Stylized facts of patent litigation: Value, scope and ownership. NBER Working paper: 6297, Cambridge, MA.
Lanjouw, J. O., & Schankerman, M. (2001). Characteristics of patent litigation: A window on competition. The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32(1), 129-151.
Lanjouw, J. O., Pakes, A., & Putnam, J. (1998). How to count patents and value intellectual property: The uses of patent renewal and application data. 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46(4), 405-432.
McKelvie, R. R. (2007). Forum selection in patent litigation: A traffic report for 2006. NY: Covington & Burling.
Park, Y., & Park, G. (2004). A new method for technology valuation in monetary value: Procedure and application. Technovation, 24(5), 387-394.
Reitzig, M. (2004). Improving patent valuations for management purposes - Validating new indicators by analyzing application rationales. Research Policy, 33(6/7), 939-957.
Reitzig, M., Henkel, J., & Heath, C. (2007). On sharks, trolls, and their patent prey - Unrealistic damage awards and firms' strategies of being infringed. Research Policy, 36(1), 134-154.
Silverberg, G., & Verspagenb, B. (2007). The size distribution of innovations revisited: An application of extreme value statistics to citation and value measures of patent significance.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139(2), 318-339.
Thomas, P. (2001). A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indicators and stock market performance. Scientometrics, 51(1), 319-333.
Tong, X., & Frame J. D. (1994). Measuring national technological performance with patent claims data. Research Policy, 23(2), 133-141.
Van Trieste, S., & Vis, W. (2007). Valuing patents on cost-reducing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105(1), 282-292.
Von Wartburg, I., Teichert, T., & Rost, K. (2005). Inventive progress measured by multi-stage 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Research Policy, 34(10), 1591-1607.
Wang, M. H., & Hung, C. P. (2003). Extension neural network and its applications. Neural Networks, 16(5/6), 779-784.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