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社區治安評鑑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區忠順社區為例
作者:胡鉦忠
校院名稱:中央警察大學
系所名稱:行政管理研究所
指導教授:李宗勳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1998
主題關鍵詞:社區治安六星計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7
摘 要
關鍵字:社區治安、績效評鑑、六星計畫
94&;#63886;&;#64008;政院推動「臺灣健康社區&;#63953;星計畫」,以產業發展、社&;#64027;醫&;#63937;、社區治安、人文教育、環境景觀、環保生態等&;#63953;大面向出發,作為整體社區營造的發展目標,內政部即提出「社區治安工作實施計畫」,函頒「內政部補助社區治安守望相助隊作業要點」與「內政部推動社區治安補助作業要點」,作為推動社區治安面向之主要策&;#63862;;95&;#63886;&;#64008;政院擇定以「社區治安」為政府施政主軸,&;#63768;實「全民拼治安」之&;#63972;&;#63907;,以「治安社區化」為&;#63972;&;#63809;核心,強化民間&;#63882;&;#63870;之投入,提昇社區對社區事務之&;#63851;與意&;#63996;,警察則居於輔助、服務的&;#63991;場,尊重社區公民的自主經營的空間,讓社區自發提昇與營造,自我構築初級犯罪預防的第一道防線。
然而近年來社區治安已經非單僅僅依賴警政單位來維護,而是由多方面資源、機關、單位等等的結合,共同來創造出一個合諧的社區,筆者透過老師的帶領,以及多次參訪、觀摩各地區的社區,瞭解到社區治安是需要結合與善用社區內所有的資源,以及透過外部的資源,進而營造出社區之人、事、物都能夠安全的社區環境以及生活品質,然而在透過績優社區評鑑下,能夠鼓勵與監督社區繼續推動社區活動。
眾多影響社區發展工作績效不彰的因素當中,社區評鑑制度一直以來雖有實際參與評鑑的學者在內政部所刊出的評鑑報告中陳述發現的問題,然而卻同樣式而不見,不思改進。所以本研究即在嘗試從我國社區發展工作極具深遠意義的社區評鑑制度的設計與執行,以社區治安為主要面向,利用深入訪談的方式探究其中原因並希望達到下列目的:
一、 由理論與實務來檢視社區發展評鑑制度在社區治安上有無發展空間意義。
二、 從績效評估的觀點,來瞭解我國現行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制度對於社區治安推動的走向、問題及困境。
三、 為了追求社區遠續發展的精神,希望能夠提供我國未來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制度設計的參考,並給予策略性的建議。
參考書目
壹、中文
Dominick, Joseph R. and Wimme, Roger Dr.合著;黃振家等譯。大眾媒體研究。臺北市:學富文化,民國91年。
Kumar, Ranjit 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合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臺北市:學富文化,民國89年。
Neuman, Lawrence 著;王佳煌、潘中道等譯。當代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市:學富文化,民國91年。
丁志達,2004,績效管理,台北:揚智文化有限公司出版。
方孝鼎,2003,台閩地區92年度社區評鑑報告書,頁122-123。
王仕圖,2003,社區評鑑工作的定位、執行功能與未來展望,台閩地區92年
度社區評鑑報告書,頁114-116。
王雅萍,2004,社區發展工作評鑑考核委員之心得,北市93年度社區評鑑報
告書,頁1。
王雅萍,2003,堅持遠見,整體規劃—參加92年度台北市社區評鑑有感,北
市92年度社區評鑑報告書,頁12-14。
內政部,2007,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分組95年度績效檢討報告。
內政部,2006,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分組94年度績效檢討報告。
內政部,2005 社區治安策略工作坊研習會與專家學者會議計畫總結報告。
內政部,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社區治安行動手冊。
內政部,2003,臺閩地區九十二年度推展社區發展工作績效評鑑報告。
內政部警政署,2006 社區治安規劃師基礎課程教材—守護社區你我他。
內政部警政署,2006,警政工作研討會論文集。
林生傳,2003,教育研究法:全方位的統整與分析。臺北市:心理。
朱金池,2007,警察績效管理。中央警察大學出版社。
朱金池,2001,社區警政取向的警察績效管理,警政論叢,第1期,頁69- 86。new window
朱虹錦,2006『警政機關實施績效管理之研究--以治安燈號專案為例』。臺北大
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允傑,1999,公部門績效評估,人事月刊,第4期第29卷,頁4-14。
何永福、楊國忠,1993年,人力資源策略管理。台北:三民書局。
吳安妮,1999,績效評估之新方向,主計月報,第530期,頁43-51。
吳明儒,2006,社區評鑑行政化的困境,內政部
李安麗,2000,『不同國籍企業績效管理制度與成效之比較--以資訊電子業之美
商、日商與台商為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宗勳,2007,海洋及海岸巡防業務績效評估模式建立之研究委託研究報告,行
政院海岸巡防署委託研究報告。
李宗勳,2006,再探公共服務的意義、靈魂與價值—找回公務人員的熱情與原
初的愛,考試院國家文官培訓所T&D飛訊,第47期。
李宗勳,2005,「協力夥伴跨域治理的挑戰與機會-以社區風險治理為例」,警
政論叢第5期:頁142。
李宗勳,2005 花蓮縣推動六星計畫社區治安面向藍圖規劃,花蓮縣政府委託專
題研究計畫。
李宗勳,2000,社區聯防夥伴關係之治理體制初探,中國行政評論9卷4期頁35-80。
李武育,易文生,2007,政府機關施政績效評估之現況與展望,研考雙月刊,
第31卷第二期,頁03-12。
李穆生,2001,績效管理-台南縣環境保護局推動績效管理實務介紹。人事月刊
第35卷第六期:頁39-50。
吳明儒,2003,展現台灣社區蓬勃的生命力,台閩地區92年度社區評鑑報告
書,頁110-113。
周文欽,2002,研究方法:實徵性研究方法。臺北市:心理。
邱昌泰,2002,邁向績效導向的地方政府管理。
林文燦,2005,建構策略行動導向的績效管理模型,國立空中大學行政學報,
第十五期,頁71-100。
林文燦,2003,落實績效獎金及績效管理制度的參考作法-建立一套兼具效
度及公信力的績效評核機制,人事月刊,第36卷5期,頁15-33。
林惠明,2005,績效評核VS.績效獎金,台肥季刊,第46卷第2期,頁53-60
林海清,2001,公務人員績效評估制度之探討,人事月刊,第33卷第6期,
頁06-17。
林勝義,2004,從社區評鑑探討臺灣社區發展的走向,社區發展季刊,2,第107new window
期:頁52-53。
林海清,2001,人事月刊,第33卷第6期:6。
林振春、王淑宜,2004,社區營造與傳播。臺北:陽昇教育基金會。
林振春,2003,臺北市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心得,北市92年度社區評鑑報告書,
頁3-4。
林振春,2002,臺北市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心得與檢討,北市91年度社區評鑑
報告書,頁12-13。
林嘉誠,2004,公部門績效評估技術與指標建立,國家政策季刊,第二期,頁
01-20。
林嘉誠,行政機關績效評估制度的推動與展望,研考雙月刊,第27卷第五期,
頁14-18。
洪貴真,2003,參與社區評鑑心得,台閩地區92年度社區評鑑報告書,頁
124-125。
洪嘉文;詹彩琴,2003,績效評估指標之概念分析與實務應用,大專體育雙月刊,第69期,頁119-123new window
施能傑,2006,政府薪資績效化的政策設計,公共行政學報,第十八期,頁51-84。new window
施能傑,2004,「建立組織績效管理引導員工績效評估的制度」,考銓季刊,new window
37期,頁79-94。
施能傑,1999,「政府的績效管理改革」。台北:元照出版社。
徐仁輝,2004,國家政策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頁24- 25。
徐仁輝,2005,「績效管理與組織學習」。公務人員,第111期,頁36-46。
徐仁輝,2004「績效評估與績效預算」,國家政策季刊,第三卷,第二期,頁21-36。
徐震,1980,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new window
孫本初,2006,公共管理四版,臺北:智勝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89-300
孫本初,2003,從績效評估理論的觀點來探討檔案管理,檔案季刊,第二卷第new window
四期,頁11-21
孫本初,2000,多元評估模式探討之研究。人事月刊,第183期,頁8-20。
高政昇,2006,治安情勢之分析與對策,警政工作研討會論文集,頁53-91,。
許世軍,2000,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績效評估,天下遠見出版有限
公司。
許世軍,2004,走向創新時代的組織績效評估,載於高翠霜譯:績效評估,台
北市:天下文化
許南雄,2000,行政學術語第三版。台北:商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正料,汪明生,陳建寧,2006,多元社會下政策績效公平衡量之資訊整合研究。new window
公共行政學報,第20期,頁69-128。
陳武雄,2003,人民團體經營管理。臺北:揚智。
陳漢強,2003,追蹤評鑑與後設評鑑,幼教資訊第14期,頁2-3。
陳連禎,2006,我國社區治安策略與執行之探討,警政工作研討會論文集,頁
53-91。
陳敦源,2002,績效制度設計的資訊問題:訊號、機制設計與代理成本,行new window
政暨政策學報,第35期,頁45-69。
陳敦源,2003,績效制度設計的資訊問題:訊號、機制設計與代理成本,行政new window
暨政策學報,35期。
陳慶安,2000,績效評估發展趨勢,人力發展月刊,82期,頁21-45。
郭昱瑩,2006,施政績效評估制度之探討,公務人員月刊,116期,頁32-50。
郭昱瑩,2005,組織執行文化之建構:由績效管理談起,研考雙月刊,第29卷
第2期,頁17-28。
郭昱瑩,2001,政府機關績效評估探討,研考雙月刊,第25卷第4期,頁30-38。
葉毓蘭,2007,警政績效管理之探討,研考雙月刊,第31卷第二期,頁66-75。
黃同圳,2000,績效評估與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黃俊英,1998,「以企業精神推動政府再造」,研考雙月刊,第22卷,第3期,
頁46-52。
黃肇新,2004a,從社區評鑑看社政部門在台灣社區工作的角色,台閩地區93
年度社區評鑑報告書,頁173-175。
黃肇新,2004b,社區評鑑後談社區評鑑制度之未來,台閩地區93年度社區評
鑑報告書,頁196-198。
黃郁仁,2005,『績效管理制度變革之探討--以某網路公司為例』。中央大學人
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勳,2001,研究方法。臺中市:滄海。
張筳裕,2006,『績效管理應用於台北大學學生事務處之研究--以平衡計分卡為
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傅岳邦,2001,績效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以中國大陸公部門的考核制度為例。人
事月刊第35卷第六期:頁6-21。
傅正綱,1987,如何辦理社區評鑑。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訓練中心。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95年度社區發展工作評鑑報告。
蔡宏進,2005,社區原理。台北:三民。
劉宜君,2007,ISO/IWA4應用於台灣縣市政府為民服務考核之研究,頁1-10。
鄭邱貴,2004,『國民小學實施績效管理之研究』。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鄭瀛川、王榮春、曾河嶸,1997,績效管理,台北:世台管理顧問公司。
鄭惠之。平衡計分卡與績效管理。會計研究月刊第一百七十九期:頁179-180。
蕭全政,2005,績效管理指標及評估制度檢討之研究委託研究報告,臺北市政府
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韓慧林,2001,組織績效評估與管理,陸軍學術月刊,第37卷第431期,頁
44-52。
蘇彩足,2004,美國聯幫政府結合績效評估與政府預算之模式,主計月刊,第582
期,頁37- 45。
62.蘇彩足,1998,因應公共預算新紀元之危機,中國行政評論,第八卷第一期,new window
頁23- 42。
轉角遇到愛,防災大家來,忠順社區97年度防災社區計畫成果報告書。
社區治安經驗談—看見忠順,忠順社區98年度社區治安成果報告書。
績優治安社區案例專輯,內政部警政署96年度社區治安成果報告書。
台灣社區通—許主冠文章網址:
http://sixstar.cca.gov.tw/frontsite/cms/speakingAction.do?method=doViewList&menuId=NDAx




貳、英文
1. Chaomeng J. Huang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Taiwan: the Dark Side of Strategic Planning”(2007):1-25.
2. Donald P. Moynihan “Goal-Based Learning and the Future of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5:2(2005):203-215.
3. Hatry,Harry P.,1999,Performance Measurement:Getting Results,Washinton,D.C.:The Urban Institute Press.
4. John Bohte “Government Efficiency in Our Time: Is the What Really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How?”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7:9(2007):811-815.
5. Kaifeng Yang; Jun Yi Hsieh “Managerial Effectiveness of 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Testing a Middle-Range Model”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7:9(2007):861-879.
103.Lank, Elizabeth. Collaborative Advantage—How Organizations Win by Working Together.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Sage, 2006
6. Pascal Courty; Gerald Marschke “Make Government Accountable: Lessons from a Federal Job Training Program”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7:9(2007):904-916.
7. Robet D.Behn “Why Measure Performance? Different Purpose Require Different Measures”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3:5(2003):586-601.
8. William D. Coplin; Astrid E. Merget; Carolyn Bourdeaux “The Professional Researcher as Change Agent in the Government-Performance Movement”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62:6(2002): 699-709.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