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兩岸產業合作之新功能主義分析:以LED照明與顯示器產業為例
作者:嚴萬璋
作者(外文):Wan-Chang Yen
校院名稱:國立中山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
指導教授:郭育仁
林文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6
主題關鍵詞:相互依賴新功能主義整合理論兩岸產業合作LED照明產業顯示器產業LED Lighting Industry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InterdependencyNeo-functionalismIntegration TheoryDisplay Indust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
兩岸經濟相互依賴的情勢已然成形,而且因為中國大陸經濟發展的成長趨勢,越來越加緊密。兩岸經濟相互依賴的形成,除了因為兩岸經貿關係的高度互動之外,也源自於受到全球化驅動的兩岸產業分工模式,使兩岸產業形成緊密結合的供應鏈體系。
自從2008年馬英九總統上任以來,兩岸重啟制度化協商,並進行政策鬆綁,以解決兩岸經貿、文化和社會等層面互動交流所衍生的各種問題,逐步建立雙方互信,促進兩岸良性的互動和發展。2010年兩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建立了雙方固定之產業合作制度化的機制。如何善用兩岸產業合作機制,使雙方產業走向深化和互利的長期合作關係,成為大家關注的議題。
本論文嘗試以新功能主義的觀點,探討目前兩岸產業合作機制的有效性,以及未來的發展前景和限制。首先,藉由文獻回顧,釐清新功能主義運用於兩岸產業合作研究之適用性,以及可能的研究限制。其次,彙整兩岸經貿的發展和兩岸產業合作的歷程,做為後續各別產業案例分析的環境脈絡基礎。接著,以LED照明產業和顯示產業進行個案深入研究,探討影響兩岸產業合作的各項因素與合作成效之間的因果關係,並詳細釐清未來可能的限制因素。最後,本論文提出幾項新功能主義運用於兩岸產業合作的侷限性,以利後續對理論解釋性的修正。這些侷限包括:兩岸對主權的堅持,使政府的角色日益重要。兩岸產業合作機制的自主性,受限於國家主權的框架(爭議)。在分析外在結構的影響程度時,必須再考量在全球化競爭中的全球產業結構。在分析功能性相互依賴形成的外溢效果時,必須將不對稱相互依賴所產生的權力不對等納入考量。兩岸政治和經濟體制的差異,是產業合作走向深化或廣化的重要阻力來源。經濟安全化讓台灣民意扮演的阻力角色增強。
Cross-strait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has already taken shape. Moreover, with the growth trend in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lationship is getting closer. The formation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is not only due to highly interactive cross-strait economic relations, but also stems from the cross-strait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driven by globalization, which has led to a supply chain system closely bonding the industry on both sides.
Since President Ma Ying-jeou took office in 2008, cross-strait institutionalized negotiations have been restarted and policies have been deregulated in order to resolve the issues deriving from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trade, cultural and social interactions and gradually establish mutual trust for promoting positive cross-strait intera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2010 the two sides signed the cross-strait 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 establishing institutionalized mechanism of fixed bilateral industrial cooperation. The capitalization of 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for deepened and mutually beneficial long-term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industry has become a hot issue.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urrent 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as well as its future prospects and limitations from a neo-functionalism point of views. First, by literature review,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applicability of neo-functionalism in the research of 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its possible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Second, the history of cross-strai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and industrial cooperation is compiled as the environmental context basis for follow-up case studies of individual industries. Third, in-depth case studies on the LED lighting industry and the display industry are conducted to explore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variables that influence of 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on and clarify possible future limitations in detail. Finally, this thesis presents several limitations on the application of neo-functionalism in for subsequent amendments to the explanation of the theory. These limitations include: (1) insistence on sovereignty by each side, which makes the government''s rol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2) autonomy of cross-strait industrial cooperation mechanism being limited by the framework (disputes) of national sovereignty; (3) in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the external structure, the global industrial structure in the global competition context must be considered; (4) in analyzing the spillover effect of functional interdependence, the asymmetric power generated from asymmetric interdependence must be taken into account; (5) differences in cross-strait political and economic systems are the important sources of resistance to the deepening or widening of industrial cooperation; (6) economic securitization has caused public opinion in Taiwan to play a stronger resistance role.
中文部分

一、專書

IEK產業研究群,2013。「2013年台灣產業競爭力雷達圖」。新竹: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
工研院產經中心,2012。「FY101 兩岸搭橋專案計畫:推動兩岸產業智庫諮詢小組分項計畫-兩岸搭橋試點執行成效評估與後續推動規劃建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工研院產經中心,2015。「推動陸商來臺投資之招商策略及效益」。臺北: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
工研院產經中心、中華民國工業總會,2015。「推動路商來臺投資之招商策略及效益」。臺北:中華民國工業總會。
工業技術研究院,「兩岸搭橋專案及智庫交流計畫專案計畫契約及計畫書」(臺北:經濟部工業局,2015年),頁5-6。
工業技術研究院,2009。「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效益最大化(1/4)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0。「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效益最大化(2/4)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1。「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效益最大化(3/4)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1。「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最大效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2。「兩岸產業交流策略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效益最大化(4/4)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3。「兩岸產業與技術策略整合與政策形成研究計畫-兩岸鏈結與效益最大化(1/3)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3。「新興顯示器產業發展推動計畫期末執行報告」。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4。「兩岸搭橋專案及智庫交流計畫期末執行成果報告」。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工業技術研究院,2015。「兩岸搭橋專案及智庫交流計畫」。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中華經濟研究院,2009。「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影響評估」。臺北:經濟部。
吳新興,1995。「整合理論與兩岸關係之研究」。臺北:五南。new window
李佩縈,2011。「兩岸產業科技交流合作策略與模式評估」。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李冠樺、張婷慈、郭怡萍、陳麗芬,2012。「兩岸產業合理分工佈局避免重複投資之策略研究」。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李冠樺、張婷慈、郭怡萍、陳麗芬,2014。「兩岸產業競合及因應對策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李冠樺、陳麗芬,2015。「兩岸產業合作重點項目整合性策略研析期中報告」。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李建平、廖克、林卿主編,2013。「海峽兩岸經濟發展-新機遇、新思維、新視野」臺北:新銳文創。
李鵬,2010。「海峽兩岸經濟互賴之效應研究」。北京:九州。
杜紫宸、嚴萬璋、張婷慈、郭怡萍、陳麗芬,2013。「兩岸產業競合對臺灣經濟影響及如何避免重複投資之研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邱垂正,2008。「兩岸和平三角建構」。臺北:秀威。
邱垂正,2014。「海峽西岸經濟區與粵港澳合作框架綜論」。臺北:獨立作家。
紀昭吟、謝孟玹、董鍾明、江柏風、黃孟嬌、呂學隆、羅宗惠、陳玲蓉、彭婷筠等,2015。「2015電子零組件產業年鑑」。新竹:工研院IEK。
高長,2013。「大陸政策與兩岸經貿」。臺北:五南。
康志堅、林志勳、馬利艷,2009。「兩岸新興能源技術與產業交流規劃報告」。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張亞中,2000。「兩岸統合論」。臺北:生智。new window
張亞中,2010。「統合方略」。臺北:生智。
許忠信,2011。「ECFA東西像貿易對台灣之衝擊」。臺北:新學林。
郭子菱,2012。「兩岸共同推動LED照明產業發展策略思維與合作模式」。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郭怡萍,2009。「兩岸產業交流模式策略建議」。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郭怡萍、歐宜佩,2010。「兩岸產業交流模式策略建議」。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陳勁,1999。「歐洲聯盟之整合與體制運作」。臺北:五南。new window
陳麗芬、何心宇、洪鳳儀,2013。「兩岸綜合型產業合作示點方案研析」。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游啟聰、張淮杞、傅清萍、張榮豐、莊政道、劉美君、陳玠伯,2013。「ECFA後兩岸產業合作與貨品貿易市場開放策略之研究-面板產業」。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游啟聰、嚴萬璋、傅清萍、劉美君、黃孟嬌、彭國柱、王孟傑、丁凡,2012。「「台灣產業發展動態監控機制與預應策略」」。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童振源,2014。「台灣經濟關鍵下一步」。臺北:博碩。
馮雷主編,2009。「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模式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黃丹齊、張婷慈,2015。「由台商價值再定位思考台商回流策略期中報告」。台北:經濟部工業局。
黃錦鐘,2013。「影響新功能主義「溢出效果」之條件」。臺北:致知。
楊光斌,2014。「中國政府與政治新論:政治發展、政治制度及政治過程」。臺北:五南。
經濟部,1996。「兩岸經貿白皮書」臺北:經濟部。
劉美君、林研詩、林澤民、金美敬、葉仰哲等,2015。「2015顯示器產業年鑑」。新竹:工研院IEK。
劉美君、趙祖佑主編,2012。「2012平面顯示器年鑑」。臺灣:經濟部技術處。
劉碧珍、陳添枝、翁永和,2014。「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臺北:雙葉書廊。
鍾俊元、鄭嘉隆,2009。「兩岸顯示器產業交流之效益最大化與風險最小化策略研究」。臺北:經濟部技術處。
嚴萬璋、傅清萍、劉美君、黃孟嬌、彭國柱、王孟傑、丁凡,2012。「台灣產業發展動態監控機制與預應策略」。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蘇起,2014。「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臺北:天下文化。

二、專書譯著

鴨武彥著,粘信士譯,1996。「國際統合理論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三、專書論文

王敏,2015。〈中國大陸企業對臺灣投資現況與前景〉,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頁215-228。
朱松嶺,2015。〈兩岸關係的現狀與趨勢〉,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頁27-40。。
朱磊,2015。〈兩岸經濟交流現況與趨勢〉,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頁61-78。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1999。〈李總統登輝特殊國與國關係:中華民國政策說明文件」。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吳志中,2010。〈台灣與中國簽署ECFA之地緣政治意涵〉,吳榮義主編,「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35-48。
吳榮義,2010。〈ECFA與台灣中國經貿關係-未來台灣經貿該何去何從?〉,羅致政主編,「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17-30。
宋恩榮,2008。〈如何準確估計兩岸貿易:兩岸三地統計方法的評價〉,宋恩榮,徐揚生主編,「海峽兩岸經濟發展:挑戰與機遇」。香港:商務印書館。頁283-295。
李政鴻、余家哲,2015。〈新葛蘭西學派的歐洲整合研究〉,曾怡仁、李政鴻、余家哲著,「新國際政治經濟學:批判的觀點」。臺北:五南。頁179。
李登輝,1996。〈在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有關兩岸關係部分談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主編,「中華民國大陸政策文件選讀第二冊」。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頁3-37。
林文程,2014。〈兩岸協商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張五岳、彭思舟主編,「兩岸關係研究」。臺北:三民。頁221-252。。
林向愷,2010。〈解構ECFA神話〉,羅致政主編,「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67-80。
林忠正,2010。〈主權可以交易嗎?〉,吳榮義主編,「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49-74。
林祖嘉,2011。〈東亞區域整合與產業合作:趨勢與挑戰〉,徐斯琴、陳德昇主編,「東亞區域經濟對合與ECFA效應:台韓商大陸市場競合與挑戰」。台北:INK印刻文學。頁207-215。
林祖嘉,2014。〈兩岸經貿關係回顧與前瞻〉,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台北:三民。頁177-196。
邵宗海,2014。〈兩岸兩會制度性協商的探討2008-2012〉,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臺北:三民。頁151-176。
施正鋒,2001。〈統合理論與台灣〉,台灣主權論述資料選編編輯小組主編,「台灣主權論述論」。臺北:國史館。頁11017-1027。
洪財隆,2010。〈解析ECFA的倡議與爭議〉,羅致政主編,「ECFA大衝擊:台灣的危機與挑戰」。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105-120。
洪德欽,1998。〈歐洲聯盟之理論與實踐:方法論之分析研究〉,沈玄池、洪德欽主編,「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頁1-85。new window
唐永紅,2013。〈陸資來臺政策檢視:開放過程、執行現狀與調整趨勢〉,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頁47-72。
郝培芝、羅至美,2011。〈國際整合與區域主義〉,張亞中、左正東主編,「國際關係總論」。臺北:揚智。頁443-482。
高長、石代維,2015。〈兩岸經濟交流現況與趨勢〉,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2015 年)。頁41-60。
高朗,2012。〈從整合理論探索兩岸整合的條件與困境〉,包宗和、吳玉山主編,「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臺北:五南。頁29-52。new window
張冠華,2013。〈兩岸產業合作與前瞻〉,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台北:新銳文創。頁137-154。
莊芮、華曉紅、鄭學黨,2013。〈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成效檢討與展望〉,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頁181-202。
陳信宏,2009。〈ECFA 與兩岸產業合作交流〉,朱敬一、林碧炤與劉大年主編,「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台北:遠景基金會,2009年),頁157-177。
陳添枝,2010。〈結論:東亞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意義〉,陳添枝主編,「不能沒有ECFA: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對台灣的挑戰」。台北:遠景基金會。頁217-228。
陳博志,2010。〈ECFA將帶來危機〉,吳榮義主編,「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7-14。
陳麗芬、郭怡萍、黃丹齊,2014。「在台陸資發展策案例分析」。臺北:經濟部工業局。
童振源,2013。〈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成效檢討與展望〉,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頁155-180。
童振源,2015。〈兩岸關係現況與趨勢〉,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頁7-25。
趙春山,2014。〈當前我國大陸政策〉,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台北:三民。頁1-24。
劉孟俊,2013。〈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兩岸產業合作與台商供應鏈當地化〉,張榮豐、原磊、吳明澤主編,「「十二五規劃」與中國經濟發展策略演變」。臺北:中華經濟研究院。頁21-40。
劉柏定、溫芳宜,2015。〈陸資來臺政策之歷程現況與展望〉,王健全、朱磊、童振源主編,「2015年投資台灣藍皮書」。臺北:博誌,頁199-214。
劉錦龍,2010。〈解構ECFA的政治貿易協定〉,吳榮義主編,「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113-128。
蔡宏明,2013。〈陸資來臺的趨勢與挑戰〉,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頁27-46。
蔡易如,2010。〈由核心-邊陲理論看ECFA對台灣經濟的影響〉,吳榮義主編,「解構ECFA:台灣的命運與機會」。臺北:新台灣國策智庫。頁97-112。
龐建國,2013。〈兩岸產業合作的機遇與挑戰-以搭橋專案為例〉,童振源、曹小衡主編,「兩岸經貿關係的機遇與挑戰」。臺北:新銳文創。頁113-135。
顧瑩華,2009。〈ECFA對台灣的重要性〉,朱敬一、林碧炤與劉大年主編,「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台北:遠景基金會。頁35-51。

四、期刊論文

朱景鵬,1998/8。〈區域主義、區域整合與兩岸整合問題之探討〉,「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第8期,頁71-94。new window
宋恩榮,2006/7。〈如何準確估計兩岸貿易:對現行幾種統計方法的評價〉,「學術研究」,第1期,頁53-58。
沈玄池,2002/8。〈由歐洲整合模式評析兩岸之整合〉,「全球政治評論」,第1期,頁1-31。new window
林挺生,2014/3。〈兩岸經濟合作與經濟安全化:與ECFA有關爭議的分析〉,「全球政治評論」,第45期,頁65-86。new window
殷旭東,2014/1。〈後ECFA時代兩岸產業協同化及未來對策〉,「“一國兩制”研究」,第1期,頁178-184。new window
翁松燃,2001/3。〈統合模式初探〉,「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頁6-10。
高長,2014/9。〈服貿卡關後的兩岸經貿關係與轉折〉,「亞太和平月刊」,第6卷第9期,頁1-4。
張維邦,2001/3。〈歐洲整合的意涵與模式〉,「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3期,頁24-35。
莊奕琦、劉冬威,2012/3。〈經濟整合與政治衝突的關聯性─以兩岸關係為例〉,「中國大陸研究」,第55卷第1期,頁23-39。new window
陳信宏、溫蓓章、余佩儒,2011/2。〈兩岸產業標準合作的策略因素〉,「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頁14-18。
陳德昇,2014/1。〈兩岸產業合作:機會與挑戰〉,「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21卷,頁13-16。
曾怡仁、張惠玲,2000/8。〈區域整合理論的發展〉,「問題與研究」,第39 卷第8 期,頁53-71。new window
黃偉峰,2001/3。〈歐洲整合模式與兩岸主權爭議之解析〉,「歐美研究」,第31卷第1期,頁129-173。new window
黃智輝,2014/9。〈兩岸服貿協議之構思與新挑戰:產業經濟分析〉,「華人經濟研究」,第12卷第2期,頁43-54。new window
劉震濤、殷存毅,2010/4。〈兩岸產業合作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綜合競爭力」,第4期,頁12-15。
盧倩儀,2010/12。〈整合理論與歐盟條約修改之研究〉,「政治科學論叢」,第46期頁111-158。
蕭萬長,2005/3。〈兩岸經濟整合趨勢與展望〉,「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第12期,頁1-5。
賴榮偉,2013/6。〈新功能主義與兩岸關係的發展〉,「龍華科技大學學報」,第33期,頁191-218。
羅至美,2000/9。〈歐盟統合的多樣性路徑與對兩岸關係的政策意涵〉,「問題與研究」,第49卷第13期,頁1-28。new window
龐建國,2010/6。〈從比較公共行政觀點探討兩岸產業合作機制:以「搭橋專案J」為例〉,「中國行政評論」,第18卷第1期,頁1-40。new window
龐建國,2011/12。〈ECFA後兩岸產業合作展望─政治經濟學的分析〉,「國家發展研究」,第11卷第1期。頁43-96。new window

五、研討會論文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2015/7/31。〈2015年第二季我國各產業回顧與展望〉,「產業技術知識服務計畫2015年第二季季報」。臺北:經濟部技術處。頁1-109。
工研院產業與經濟趨勢研究中心,2013/2/1。〈12項兩岸潛力合作產業優先順序檢討會議_LCD面板產業〉,「12項兩岸潛力合作產業優先順序檢討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26。
工研院產經中心,2015/6/3。〈中韓FTA對我國產業衝擊評估及因應建議〉,「中韓FTA對我國產業衝擊評估及因應建議討論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45。
王弓,2013/11/28。〈兩岸LED照明產業合作的成果與展望〉,「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6。
台灣經濟研究院,2015/9/17。〈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對我國產業影響-中間財影響分析〉,「主要經貿國家產業競爭研究及政策規劃計畫第三次工作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28。
李保明,2013/11/28。〈兩岸產業分工與佈局—基於產業結構與產業內貿易的實證分析〉,「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5。
李冠樺,2013/11/28。〈兩岸產業重複投資之困境與解決思路〉,「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6。
李冠樺、張超群,2015/9/10。〈2015「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辦理進度報告〉,「工業局「兩岸工業發展與合作論壇」局長溝通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26。
李揚,2015/4/13。〈中國經濟“新常態”〉,「江丙坤先生學術講座─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臺北:亞洲研究中心。頁1-29。
林銘貴,2013/7/3。〈兩岸產業合理分工佈局避免重複投資政策建議〉,「102年第2次兩岸產業合作總體規劃智庫平台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19。
耿曙、林瑞華,2004/4/30。〈兩岸經濟整合的政治影響:分析兩岸整合的理論架構〉,「第二屆亞太學術研討會-東亞區域整合對台灣安全與發展的影響」。臺灣嘉義:南華大學。頁1-27。〈http://www3.nccu.edu.tw/~skeng/PDF/Conference/
2004-4-29.pdf〉。
高長,2015/4/13。〈新常態下大陸市場商機與挑戰〉,「江丙坤先生學術講座─中國經濟的新常態」。臺北: 亞洲研究中心。頁1-31。
國家半導體照明工程研發及產業聯盟,2013/11/21。〈半導體照明試點項目總結及合作模式分析〉,「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9。
張建一,2015/7/7。〈兩岸產品競合情勢報告〉,「工業局局長智庫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21。
張婷慈,2013/7/3。〈兩岸產業合理分工佈局避免重複投資之策略研擬〉,「兩岸產業與技術策略整合及政策形成研究計畫期中審查」。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24。
張超群,2013/11/28。〈兩岸低溫物流產業合作試點的經驗總結與成果報告〉,「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7。
張超群、李冠樺、陳麗芬,2012/10/29。〈兩岸產業發展或合作架構〉,「工業局次長溝通會議」。臺北:經濟部。頁1-11。
陳志強、劉致中,2014/7/30。〈2014年第三季台灣製造業景氣展望〉,「2014年IEK CQM第三季記者會」。臺北:工研院IEK。頁1-51。
陳志強、劉致中,2015/7/22。〈2015年第二季台灣製造業景氣暨石化產業趨勢展望〉,「2015年IEK CQM第二季記者會」。臺北:工研院IEK。頁1-51。
陳志強、劉致中,2015/8/27。〈2015年全球變局下的台灣製造業景氣〉,「預見未來全球製造─探討全球經濟變局、德工業4.0及韓製造業創新3.0研討會」。臺北:工研院IEK。頁1-27。
陳麗芬,2015/10/20。〈兩岸產合重點產業調研報告〉,「第3次兩岸產業合作總體規劃智庫平台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71。
彭淮南,2015/8/20。〈當前台灣經濟成長動能減緩原因與對策〉,「行政院院會」。臺北:行政院。頁1-29。
黃丹齊,2013/7/22。〈中央畫的市場大餅,地方說了才算─突破中國內需市場的隱形圍牆〉,「中國大陸新一輪商機研討會」。臺北:工研院IEK。頁1-45。
黃錦鐘,2010/6/4。〈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前瞻-ECFA對兩岸關係的溢出效應〉,「第八屆全球/在地趨勢與變遷」研討會。臺北:淡江大學。頁8-42。
經濟部技術處,2014/9/4。〈2014兩岸LED產業合作及交流會議登場-兩岸攜手 共同打造世界級LED照明產業〉,「經濟部技術處」,
經濟部兩岸產業搭橋專案推動辦公室,2014/3/7。〈兩岸產業搭橋效益/亮點落實、呈現方式即對外溝通作法建議〉,「兩岸智庫平台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14。
經濟部兩岸產業搭橋專案推動辦公室,2015/10/5。〈105年兩岸搭橋項目規劃報告〉,「研商兩岸產業搭橋規劃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33。
經濟部商業司,2015/8/5。〈2015兩岸冷鏈物流產業合作交流研討會 深化合作創造優勢〉,「經濟部商業司」,spx?kind=1&menu_id=40&news_id=43745>。
劉大年,2013/11/28。〈兩岸產業合作模式之現況與未來方向〉,「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22。
鍾焰,2013/11/28。〈兩岸產業合作合理分工佈局的內涵及總體思路研究〉,「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9。
蘇孟宗、張超群、鍾俊元、紀昭吟、王興毅、曾繁銘、劉致中、葉仰哲、林志勳、嚴萬璋、李冠樺,2015/8/17。〈台灣製造業面對紅色供應鏈的對策建議〉,「紅色供應鏈對台灣製造業之影響討論會議」。臺北:中央銀行。頁1-83。
蘇孟宗、張超群、鍾俊元、紀昭吟、王興毅、曾繁銘、劉致中、葉仰哲、林志勳、嚴萬璋、李冠樺,2015/9/15。〈中國大陸本土供應鏈竄起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研商兩岸產業搭橋規劃會議」。臺北:經濟部工業局。頁1-38。
鐘嘉德,2013/11/28。〈無線城市試點的經驗總結與成果報告〉,「第三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中國昆山: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8。
顧瑩華,2012/11/21。〈兩岸產業合作模式的回顧與前瞻〉,「第二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臺灣新竹: 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產業合作工作小組。頁1-17。

六、報紙

中時社論,2014/11/12。〈蕭習會為台灣經濟脫困布局〉,「中國時報」。
杜巧霞,2014/7/17。〈韓完成FTA拼圖 台全球供應鏈將斷〉,「聯合報」,版A18。
楊湘鈞、李昭安、胡宥心、鄭宏斌,2015/6/2。〈府院急了正視對台衝擊 加快兩岸服貿〉,「聯合報」。
經濟日報社論,2014/9/15。〈貨貿協議復談的突破與挑戰〉,「經濟日報」。
蕭君暉、謝佳雯、李珣瑛,2015/6/2。〈中韓FTA衝擊 台面板廠籲 加速貨貿談判〉,「經濟日報」。

七、網際網路

ECFA服務中心,2015/9/18。〈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執行情形〉,「經濟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網站」,< http://www.ecfa.org.tw/Show
News.aspx?nid=2&id=2125&year=all>。
ECFA服務中心。〈ECFA「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之介紹〉,「經濟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網站」,〈http://www.ecfa.org.tw/Committee.aspx〉。
ECFA服務中心。〈ECFA效益〉,「經濟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網站」,〈http://www.ecfa.org.tw/ShowTotalProfit.aspx?nid=1118〉。
ECFA服務中心。〈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影響評估之補充說明〉,「經濟部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網站」,〈www.ecfa.org.tw/Download.aspx?No=4&strT
=ECFADoc〉。
IEK資料中心,〈IEK產業基盤數據〉,「工研院產經中心研究資源網」,< mhtml:https://iekweb.itri.org.tw/IEKDC/產業基盤/IEK產業基盤數據.mht>。
大陸委員會,〈兩岸經濟統計月報〉,「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lp.asp?ctNode=5720&CtUnit=3996&BaseDSD=7&mp=1>。
大陸委員會,2000/12/31。〈「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說明〉,「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172&ctNode=6621&mp
=1 >。
大陸委員會,2001/117。〈陳總統跨世紀談話〉,「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8176&ctNode=6621&mp=1>。
大陸委員會,2006/8/4。〈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 全球佈局與兩岸經貿結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 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60132&ctNode=6223
&mp=1>。
大陸委員會,2011/10/20。〈海基會與海協會關於加強兩岸產業合作的共同意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7178&mp=117>。
大陸委員會,2011/12/24。〈「九二共識」就是「擱置爭議、務實協商」〉,「中華民國行政院大陸委員會」,=5649&mp=1>。
工業局,2012/6/21。〈兩岸TFT-LCD產業搭橋今年首辦,以專家會議形式於6月20日在新竹老爺酒店登場〉,「大陸委員會」,< http://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26218>。
中央社,2015/12/1。〈郭台銘:貨貿面板關稅不除 無薪假恐續〉,「中央社」,< http://udn.com/news/story/6/1349893>。
中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2015/7/10。〈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出席2015兩岸產業技術前瞻論壇〉,「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網」,< http://www.cistc.gov.cn/introduction/
info_4.asp?column=764&id=88306>。
中國新聞網,2013/2/22。〈國務院批准設立昆山深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http://big5.gwytb.gov.cn/lajm/tstz/news/201302/t201
30222_3813533.htm>。
中國廣播股份有限公司,1985/6/12。〈民國84年李登輝總統於康乃爾大學歐林講座發表演講〉,「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服務系統」,datainfo.aspx?FunType=0&ID=583362>。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2011/7/4。〈「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http://www.most.gov.cn/kjgh/>。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全國利用外資情況統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http://www.mofcom.gov.cn/article/tongjiziliao/v/ >。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統計數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2011/3/1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展規劃司」,263.pdf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6/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http://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06/content_268766.htm >。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6/1/1。〈中樞舉行中華民國95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新聞稿〉,「中華民國總統府」,<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
131&itemid=11241>。
中華民國總統府,2008/5/20。〈中華民國第12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中華民國總統府」,〈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
13752〉。
王孟倫,2014/10/8。〈中經院示警 紅色供應鏈 恐重創我IT產業〉,「中華經濟研究院」,
王郁倫,2014/11/23。〈陸紅色供應鏈勢力壯大〉,「蘋果日報」,
台灣民調指標,2014/3/13。〈「台灣民心動態調查、核四與服貿爭議」民調新聞稿〉,「台灣民調指標」,
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產業研發聯盟,2015/7/1。〈兩岸產業技術前瞻論壇--下世代通訊產業發展〉,「台灣新世代無線通訊產業研發聯盟」,< http://www.witclub.org.tw/07_events/seminar_popup.asp?id=365>。
台灣經濟研究院,〈進出口資料庫〉,「台灣經濟研究院」,
江今葉,2015/6/28。〈希臘脫歐變可能 歐洲衝擊大〉,「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story/5/1020854-希臘脫歐變可能-歐洲衝擊大>。
吳秀樺,2014/9/14。〈2014兩岸LED搭橋會議登場 打造世界級LED照明產業〉,「蘋果日報」,<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409
04/463965/>。
吳馥馨,2015/10/16。〈經長老實說:敲定貨貿 才能加入TPP〉,「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252295>。
吳馥馨,2015/10/27。〈陸資開放砍掉重練 採個案認定〉,「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274384 >。
吳馥馨,2015/9/12。〈ECFA五年了服貿、貨貿兩頭空〉,「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82093-ECFA五年了…服貿、貨貿兩頭空 >。
吳馥馨,2015/9/12。〈經部赴澳談ECA 碰軟釘子〉,「經濟日報」,< http://udn.com/news/story/7238/1182098-經部赴澳談ECA-碰軟釘子 >。
巫菁,2011/11/7。〈首屆兩岸產業合作論壇29日閉幕 兩岸九領域達成合作〉,「國際在線」,4.htm>。
李珣瑛,2015/11/25。〈大陸面板產能 明年Q4超台〉,「聯合新聞網」,< http://
udn.com/news/story/7240/1336234>。
李珣瑛,2015/11/25。〈面板業 超級寒流來了〉,「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
/news/story/7240/1336230>。
杜宗熹、吳父鄉,2015/6/2。〈中韓簽FTA台灣被取代金額估逾千億〉,「天下雜誌」,<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8053 >。
汪莉絹、李春,2015/3/5。〈習近平:沒有九二共識 兩岸將重回動盪〉,「聯合報」,39294676169260>。
兩岸企業家峰會,〈「兩岸企業家峰會」成立背景及主要活動〉,「兩岸企業家峰會」,
旺報,2013/6/23。〈8.5代廠登陸波折 友達土地不保 白為民稱兩岸面板不能只停留採購 應深入合作〉, < 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
77411>。
林安妮、吳馥馨、高詩琴,2015/12/1。〈貨貿談判沒過 卡在農產品〉,「聯合新聞網」,<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1333635-貨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