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混合威脅下共軍多元化軍事任務之發展
作者:陳泰維
作者(外文):CHEN, TAI-WEI
校院名稱: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
系所名稱:政治研究所
指導教授:汪毓瑋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9
主題關鍵詞:混合威脅反恐多元化軍事任務維和行動Hybrid ThreatsDiversified Military MissionsCounter TerrorismPKO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
中共從2013年〈中國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到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專題性國防白皮書,都指涉當前混合性威脅的發展情勢。近年來中共因國際戰略局勢的轉變,國家面臨著日益增生的混合性威脅,基於維護國家安全與利益之需要,軍隊在任務與角色上與以往大相逕庭。因此,中共以「武裝力量的多樣化運用」為依托,在國際上開始執行反恐、救災、護航及維和等多元化軍事任務,基此,本文在了解共軍如何在混合性威脅下,從事多元化軍事任務來維護其戰略利益以及軍隊是如何利用此戰略機遇提升共軍存在價值、國際形象及降低中國威脅論之影響。
From the 2013 “Diversified Use of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to the “China Military Strategy” topic-specific national defense white paper in 2015, CCPs threat refers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which hybrid threats are intertwined. In recent years, due to the change in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ituation, the CCP has faced an ever-growing hybrid threat. Based on the need to safeguard national security and interests, the military is different in its tasks and roles from the past. Therefore, relying on the “diversified use of the armed forces.”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has begun to carry out anti-terrorism, disaster relief, escort, and peacekeeping missions of non-war military operations in the world.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understands how the PLA maintains its military operations through 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e war under hybrid threats. PLA how to use this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enhance its existing value, strategic interests international image and reducing the impact of the China threat theory.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1997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歷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全會重要文件選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2009年。《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王友龍,2015年。《你所不知道的is: 40個關鍵面向,全面理解伊斯蘭國的崛起,運作與全球威脅》。臺北:臉譜出版社。
王玉民,1994年。《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明武、常永志、徐戈、章楠,2006年。《非戰爭軍事行動》。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王逸舟,1999年。《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安全》。上海:人民出版社。
王逸舟,2002年。《恐怖主義溯源》。上海:社會科學文獻。
王錦堂編,1992年。《大學學術研究與寫作》。台北:東華書局。
包克文7等人,2010年。《中共對美國軍事變革之反應》。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室。
安衛,李東燕,2000年。《十字路口上的世界-中國著名學者探討21世紀的國際焦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朱浤源編,1999年。《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
江澤民,1997年。《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檔彙編》。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澤民,2001年。《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
江澤民,2002年。《江澤民論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西安政治學院政治作戰研究所編,2009年。《非戰爭軍事行動中政治工作研究》。北京:長征出版社。
宋國才、石利民、楊樹,2009年。《非戰爭軍事行動實例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亞明,2014年。《共黨理論與中國大陸研究》。台北:黎明文化出版社。
李春立,2009年。《非戰爭軍事行動基礎理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李湛軍,2006年。《恐怖主義與國際治理》。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汪毓瑋,2006年。《國際重要恐怖活動與各國反制作為大事紀: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12月31日》台北:幼獅文化。
汪毓瑋,2012年。《跨國(境)組織犯罪理論與執法實踐之研究》。台北:元照出版社。
汪毓瑋,2013年。《國土安全》。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汪毓瑋,2013年。《國土安全 (下)》。台北:元照出版社。
汪毓瑋,2016年。《恐怖主義威脅及反恐政策與作為(下)》。台北:元照出版社。
汪毓瑋,2018年。《情報、反情報與變革(上)》。台北:元照出版社。
汪毓瑋,2003年。《新安全威脅下之國家情報工作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沈明室,1995年。《改革開放後的解放軍》。台北:慧眾出版社。
肖天亮,2009年。《軍事力量的非戰爭運用》。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肖天亮、李國亭,2009。《非戰爭軍事行動知識問答》。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孟樊,2009年。《論文寫作方法與格式》。台北:威仕曼文化。
林泰和,2015年。《恐怖主義研究: 概念與理論》。台北:五南出版社。
邱稔壤、柯玉枝,2004年。《國際反恐與亞太情勢》。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胡錦濤,2005年。《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獻選编 (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胡錦濤,2009年。《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獻選编 (上)》。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胡錦濤,2016年。《胡錦濤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徐瑜,1992年。《共黨理論釋評》。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翁明賢,2015年。《論中國夢》。新北市:淡江大學出版中心。
馬振坤,2008年。《中國安全戰略與軍事發展》。台北:華立圖書。
商則連、王文臣,2008年。《陸軍搶險救災行動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國防部,2009年。《中華民國98年四年期國防總檢討》。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國防部,2015年。《104年國防報告書》。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戰略規劃司。
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譯印,2005年。《非戰爭行為之軍事行動》。台北:中華民國國防部。
張召忠、周碧松,2001年。《明天我們安全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張曉軍、閻曉燁,2008年。《非戰爭軍事行動論綱》。北京:海潮出版社。
許禎元,1998年。《政治學研究與網路應用》。台北:立威出版社。
郭炎、楊軍,2009年。《美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海潮出版社。
陳偉華,2003年。《軍事研究方法論》。桃園:國防大學。
陳灑臣,2002年。《教育哲學》。台北:台北心理出版社。
陸平,2009年。《軍隊與非傳統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
陸忠偉,2003年。《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
彭光謙,2006年。《中國軍事戰略問題研究》。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曾怡碩、蘇紫雲,2018年。《2018國防科技趨勢評估報告》。台北:國防安全研究院。
程寶山主編,2004年。《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基本問題》。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華力進,1983年。《行為主義評介》。台北:經世出版社。
馮勇智、曾芳著,1999年。《 藍箭出擊-聯合國維和行動大紀實 》。遼寧:遼寧出版社。
黃秋龍,2009年。《非傳統安全論與政策應用》。台北:結構群文化。
楊春長、盛和泰主編,2005年。《信息條件下政治作戰》。北京:長征出版社。
楊洪江、屈明軍,2009年。《維護國家權益》。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楊勝群、田松年主編,1995年。《共和國重大決策的來龍去脈1949-1965》。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楊進、徐鋒、徐立生,2008年。《非戰爭軍事行動概論》。北京:軍事誼文出版社。
楊毅,2007年。《國家安全戰略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楊毅,2009年。《中國國家安全戰略理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楊潔勉,2003年。《國際合作反恐: 超越地緣政治的思考》。北京:時事出版社。
葉至誠、葉立誠,2002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第2版》。台北:商鼎文化。
董愛國、曲貴喜,2009年。《外軍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壽曉松、徐經年,2009年。《軍隊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趙丕、李效東,2008年。《大國崛起與國家安全戰略選擇》。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劉小力,2009年。《軍隊應對重大突發事件和危機--非戰爭軍事行動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劉源,2009年。《非戰爭軍事行動中的政治工作》。北京:軍事科學研究院。
劉靜波,2006年。《21世纪初中國國家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劉慧,2014年。《國家安全藍皮書: 中國國家安全研究報告 ( 2014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劉慶元,2003年。《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出版社。
蔣杰,2009年。《信息化條件下戰略心理戰策劃與實施》。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
鄧小平,1993年。《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鄧小平,1993年。《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戴維赫爾德(David Held)等著,楊雪東等譯,2001年。《全球大變革一全球化時代的政治、經濟與文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叢鵬,2004年。《大國安全觀比較》。北京:時事出版社。
嚴大鵬,2009年。《非戰爭軍事行動問題研究》。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
王央城,2008年2月。〈回顧2007年中國軍力發展〉,《戰略安全研析》,34期,24-27頁。
王高成,2009年2月。〈中共海軍亞丁灣護航的戰略意義與影響〉,《展望與探索》,第7卷2期,12-15頁。
王湧正,2006年。〈中共反恐外交的實踐與成效之分析〉,《國防雜誌》,第21卷2期,104-110頁。
王曉彬、左四夕,201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參與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歷史和發展趨勢〉,《軍事歷史》,5期,頁1-18。
王繼新,2015年。〈波瀾不驚處浦大潮:中國新一輪軍隊改革的動因及主要內容分析〉,《艦船知識》,12期,頁40-55。
安衛平,2016年12月。〈融入:戰區主戰催化劑〉,《環球軍事》,第380期,7-9頁。
江國顯、于誠森。〈中共網路發展暨威脅之研究〉,《陸軍學術月刊》,544期,2015 年12 月,頁60-76。
朱蓓蕾,2012年。〈美國緊急應變管理機制之改革: 國土安全之概念分析〉,《遠景基金會季刊》,13卷2期,頁47-97。
吳三寶、李海龍,2008年。〈亞丁灣索馬利亞海盜猖狂至極〉,《環球軍事》,第188期,頁14-16。
吳建德、張蜀誠,2009年。〈中共索馬利亞護航的輿論戰策略〉,《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10期,頁69-86。
宋效峰,2006年。〈和諧世界觀與新安全觀的內在聯繫〉,《中共南寧市委黨校學報》,第2期,7-9頁。
李小乒,1995年。〈北京對台兩手策略的由來與特點〉,《當代中國研究》,4期,1-8頁。
李承禹,2010年。〈中共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具體概念與能力剖析〉,《復興崗學報》100期,頁159-182。
李蕎青,2012年4月。〈就法律層面探討艦艇反恐應變〉,《海軍學術雙月刊》,第46卷第2期,36-45頁。
李勵圖,1994年10月。〈東協與南海爭議〉,《國家政策雙週刊》,96期,1-14頁。
汪毓瑋,2005年。〈美國國土防衛之危機應變機制及面臨問題之探討〉,《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頁39-92。
汪毓瑋,2018年1月。〈架構2018國家安全防恐防護網〉,《清流雙月刊》,卷13期,頁4-9頁。
孟文婷,2017年8月。〈中國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研究評述〉,《國際政治研究》,第4期,85-102頁。
易憲容,2008年。〈汶川地震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經濟前瞻》,118期,82-89頁。
林文程,2011年。〈中國全球佈局中的海洋戰略〉,《全球政治評論》第36期,頁19-42。
林穎佑,2017年10月。〈中共戰略支援部隊的任務與規模〉,《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10期,104-112頁。
門洪華,2004年。〈新安全觀、利害共同體、戰略通道—關於中國安全利益的一種解讀〉,《教學與研究》,第8期,5-9頁。
姜浩峰,2015年6月。〈公共安全產品〉,《新民周刊》,18期,91-93頁。
計翔翔,1999年。〈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歷史考察〉,《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3期,頁138-145。
軍事專家訪談錄,2008年。〈軍事專家訪談錄-非戰爭軍事行動與軍對職能 〉,《兵器知識》,11b期, 20-22頁。
唐永勝,2013年4月。〈中國參與亞丁灣反海盜行動與大國責任〉,《國際政治研究》,第2期,6-9頁。
秦亞青,2003年。〈國家身份、戰略文化和安全利益——關于中國與國際社會關系的三個假設〉,《世界經濟與政治》,1期,20-22頁。
馬振坤,2016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組織變革分析〉,《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1-3頁。
海隆,張峰著,1996年1月。〈中國軍方研究信息戰〉,《廣角鏡月刊》 1-10頁。
郝應祿,2005年2月。〈戰略心理戰指導論要〉,《武警工程學院學報》,1期,68頁。
張治平、葉海源,2008年。〈努力提高我軍完成多樣化軍事任務的能力〉,《理論前沿》,21期,17-18頁。
許世宗,2014年。〈國軍防災應變機制現況評估與改善策略研究〉,《國防雜誌》,29卷2期,頁21-44。
陳佩修,2004年。〈九一一事件後美國國土安全任務與反恐聯盟建構:兼論對東南亞安全情勢的影響〉,《全球政治評論》,第5期,頁93-115。
陳俁吉,2006年。〈東突活動及其對中共反恐政策之影響〉,《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頁213-244。
陳津萍,2010年。〈共軍非戰爭軍事行動政治工作〉,《復興崗學報》,第97期,頁121-139。
彭震、周琦,2009年。〈中國威脅論成因探析〉,《湘潭大學學報》,第33卷3期,130-134頁。
黃奕維,2017年。〈分析中國大陸海外軍事行動法的制定:國際實踐的觀點〉,《展望與探索》,第15卷,第6期,頁102-110。
黃秋龍,2008年。〈上海合作組織反恐軍事行動之評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9卷第3期,頁129-145。
黃秋龍,2010年。〈中共反恐怖犯罪之內外情勢〉,《展望與探索雜誌》,第8卷9期,88-106頁。
黃秋龍,2015年。〈共軍武裝力量多樣化運用與一帶一路建設安全情勢之評估〉,《戰略與評估》,第6卷第4期,頁1-22。
葛惠敏,2015年。〈解析中共2015年《中國的軍事戰略》白皮書〉,《國防雜誌》,30卷6期,頁81-104。
董慧明,2015年10月。〈析論海洋權益爭端背後的美中亞太戰略競爭〉,《戰略安全研析》,126期,23-31頁。
趙建民、許志嘉,2009年。〈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季刊》,第10卷1期,1-44頁。
劉致賢,2018年6月。〈美「中」貿易衝突背後的國際政治經濟意涵〉,《展望與探索》,第16卷6期,22-29頁。
蔡萬助,2008年。〈中國海上反恐之研析〉,《第4屆恐怖主義與國家安全學術暨實務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央警察大學,頁105-124。
蔡裕明,2009年。〈共軍參與四川地震救災狀況與檢討〉,《展望與探索》,第7卷4期,76-87頁。
蔡裕明,2009年。〈共軍參與四川地震救災狀況與檢討〉,《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4期,頁1-12。
閻鐵麟,2014年。〈2012年南海情勢評估〉,《2012年南海地區形勢評估報告》,頁22-30。
謝奕旭,2014年。〈非戰爭性軍事行動的重新審視與分析〉,《國防雜誌》,29卷6期,頁1-22。
謝游麟、何培菘,2016年。〈中共海軍亞丁灣護航行動6週年之回顧與啟示〉,《海軍學術雙月刊》,第50卷1期,112-124頁。
羅正南,2002年10月。〈九二一震災事件與美、日兩國在震災事件中軍隊使用之比較與研究〉,《軍法專刊》,第48卷10期,46-61頁。
蘇長和,2005年。〈發現中國新外交-多邊國際制度與中國外交新思維〉,《世界經濟與政治》,第4卷,11-16頁。
三、報紙
1998年7月4日。〈中吉俄哈塔阿拉木圖聲明〉,《人民日報》,版4。
2016年10月4日。〈攻堅,從「脖子以上」開始—怎麼看改革總部體制、大軍區體制、大陸軍體制〉,《解放軍報》,版4。
于淼,2015年6月1日。〈構建現代軍事力量體系〉,《學習時報》,版7。
王慧綿,2012年1月29日。〈中國負起大國責任:遠洋護航「藍水海軍」出國門〉,《法制晚報》,版4。
吳兢,2003年9月27日。〈堅決防範和打擊各種形式恐怖活動切實維護人民群眾安全和世界和平〉,《人民日報》,版1。
肖天亮,2016年1月5日。〈順應軍事變革潮流把握改革主動〉,《解放軍報》,版6。
胡光曲,2012年12月26日。〈國海軍護航編隊四年錘鍊遠海兵力投送能力〉,《解放軍報》,版11。
揭仲,2017年8月21日。〈淺論中共「戰略支援部隊」之建置與戰力〉,《青年日報》,版7。
馮瑞聲,2016年11月22日。〈提高海上聯合作戰指揮效能〉,《解放軍報》,版6。
蔡鵬程、劉鈞軍,2010年12月3日。〈我軍遂行多樣化軍事任務能力顯著提升〉,《解放軍報》,版1。

貳、英文文獻
一、專書
Allen, Kenneth W., and Eric A. McVadon, 1999. Chinas Foreign Military relations. Washington DC:Henry L. Stimson Center.
Al-Olimat, Muhamad, Joseph YU Cheng, Shiping Hua, Jih-Un Kim, Eric Kiss, Samuel CY Ku, Han Lheem et al, 2010. Dancing with the Dragon: Chinas Emergence in the Developing World. Lexington Books.
Bates, Gill, 2010. Rising Star: Chinas New Security Diplomacy.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Bond, Margaret S, 2007. Hybrid War: A New Paradigm for Stability Operations in Failing States, Army War Coll Carlisle Barracks PA.
Buzan, Barry Gordon, Ole Wæver, and Jaap De Wilde, 1998. Security: a new framework for analysis. Lynne Rienner Publishers.
England, Gordon Richard, 2005. Strategy for Homeland Defense and Civil Support.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Harting, Falk, 2016. Chinese Public Diplomacy: The Rise of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England: Routledge.
Hoffman, Frank G., 2007. Confli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Rise of Hybrid Wars. Arlington: Potomac Institute for Policy Studies Arlington.
Hoffman, Frank G., 2009. Hybrid Threats: Reconceptualizing the Evolving Character of Modern Conflict. Washington, DC: Institute for National Strategic Studie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Hulnick, Arthur S, 2005. Keeping U.S. Safe: Secret Intelligence And Homeland Security Intelligence and national Security, Westport, Conn.: Praeger.
Kamphausen, Roy, and Andrew Scobell, 2007. Right Sizing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Exploring the Contours of Chinas Military, PA:Army War College: Strategic Studies Institute.
Lasconjarias, Guillaume, and Jeffrey Arthur Larsen, eds. 2015. Natos Response to Hybrid Threats NATO Defense College, Research Division.
Morgenthau, Hans J, 1978.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Fifth Edition, Revised:New York: Alfred A. Knopf.
二、期刊
Aaronson, Michael, Sverre Diessen, Yves De Kermabon, Mary Beth Long, and Michael Miklaucic., 2011. “Nato Countering the Hybrid Threat,” Prism. 2 (4): 111-124.
Bachmann, Sascha, 2015. “Hybrid Wars: The 21 St-Century’s New Threats to Global Peace and Security,” Scientia Militaria: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Military Studies. 43 (1):77-98.
Bin, Yu, 2007. “China-Russia Relations: Between Cooperation and Competition,” Comparative Connections: A Quarterly E-Journal on East Asian Bilateral Relations. 9 (3): 5-10.
Chase, Michael, and Kristen Gunness, 2009. “The PLA’s Multiple Military Tasks: Prioritizing Combat Operations and Developing Mootw Capabilities,” China Brief. 10: 5-7.
Flournoy, Michèle A and Shawn Brimley, 2008. “The Defense Inheritance: Challenges and Choices for the Next Pentagon Team,” Washington Quarterly. 31(4): 59-76.
Glenn, Russell W, 2009. “Thoughts on Hybrid Conflict,” Small Wars Journal. 2: 1-8.
Haimes, Yacov Y., 2002. “Risk of Terrorism to Cyber-Physical and Organizational-Societal Infrastructures,” Public Works Management & Policy. 6(4):232.
Hoffman, Frank G, 2009. “Hybrid Vs. Compound War,” Armed Forces Journal.1: 1-6.
Hoffman, Frank, 2014. “On Not-So-New Warfare: Political Warfare vs Hybrid Threats,” War on the Rocks. (28): 1-3.
Huovinen, Petri, 2011.“Hybrid Warfare-Just a Twist of Compound Warfare,” Views on warfar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rmed Forces perspective. Helsinki: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1-55.
McCuen, John J, 2008. “Hybrid Wars,” Military review. 88(2):pp.107-113.
Raugh, David L, 2016.“Is the Hybrid Threat a True Threat?,” Journal of Strategic Security. 9(2): 1-13.
Stevenson, 2012. “Andrew Scobell and Gregory,” The Pla (Re-)Discovers Nontraditional Security,” China Maritime Study. (9): 43.
Timoth, R. Heath, 2013. “China’s Defense White Paper: A New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Security,” China Brief. 13( 9): 10-13.
Watson, Cynthia, 2009. “The Chinese Armed Forces and Non-Traditional Missions: A Growing Tool of Statecraft,” China Brief. 9(4): 9-12.
Wolfers, Arnold, 1952. “National Security" as an Ambiguous Symbol,” Political Science Quarterly. 67(4): 481-502.
Zhao, Kejin., 2015. “The Motivation Behind China’s Public Diplomacy,”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8(2): 167-196.
三、研究報告
CoE Hybrid, 2018. “Retrieved October,” The European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Countering Hybrid Threats, At https://www.hybridcoe.fi/what-is-hybridcoe/ (Accessed: 2018/8/20)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Doctorine Centre, 2001. “Understanding and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ce Support to Joint Operations,Joit Doctrine Publication 2-00,Third Edition,”At 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jdp-2-00-understanding-and-intelligence-support-to-joint-operations#history (Accessed: 2018/8/20)
DoD, US, 2010. “Quadrennial Defense Review Report.”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DoD, US, 2015. “Annual Report to Congress, Military and Security Developments Involv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15.” Department of Defense Washington, DC.
Joint Chiefs of Staff, 1995. “Joint Publication 3-07, Joint Doctrine for Military Operations Other Than War.” Washington DC: GPO.
Ministry of Defence, U.K, 2015. “Strategic Trends Programme: Future Character of Conflict, ” At https://assets.publishing.service.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486301/20151210-Archived_DCDC_FCOC.pdf (Accessed: 2018/10/20)
Mattis, Jim, 2018. “Summary of the 2018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January Department of Defense The Pentagon, 19 Dec,2018) (Accessed 2019/5/14)
Pawlak, Patryk, 2017. “Countering Hybrid Threats: Eu-Nato Cooperation,” At http://www.europarl.europa.eu/thinktank/en/document.html?reference=EPRS_BRI(2017)599315 (Accessed: 2018/8/10)
Pawlak, Patryk, 2015. “Understanding Hybrid Threats,” European Parliamentary Research Service, Pe 564.355,June 2015, Retrieved 31 March 2017, https://epthinktank.eu/2015/06/24/understanding-hybrid-threats/ (Accessed: 2018/8/9)
“Rsf Report: Chinas Pursuit of a New World Media Order” March 25 2019, At https://rsf.org/en/reports/rsf-report-chinas-pursuit-new-world-media-order(Accessed 2019/5/15)
Thomason, James S. 2000. “The Us Commiss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21st Century : Road Map for National Security: Imperative for Change on Phase 3.” No. IDA-D-2541. Alexandria: Institute for Defense Analyses.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