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2002-2012)
作者:高武銘
作者(外文):Kau Wu Ming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政治學研究所
指導教授:黃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3
主題關鍵詞:和諧世界新安全觀社會建構主義和平協議軍事互信機制Harmonious WorldNew Security ViewSocial ConstructivismPeace AccordMilitary Mutual Trust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冷戰結束後,中國大陸以營造其經濟發展的周邊安全環境,作為對外政策的最優先目標,全面拓展與周邊國家互動,奠定堅實的合作基礎。胡錦濤上台後,不僅延續既有「大國外交是關鍵、周邊外交是首要、發展中國家外交是基礎」外交路線,更全力構建「和平崛起」、「和平發展」、「和諧世界」理論,作為「睦鄰、安鄰、富鄰」外交政策指導方針,尤其強調和平發展、新安全觀與共同發展的策略運用,並以實際經濟資源作培養關係的工具,輔以雙邊、多邊、區域、一體化的多元戰略,進一步擴展與周邊國家及區域組織的關係,成效日益凸顯,包括積極參與區域多邊組織、妥善解決邊界及緩解南海爭議問題、與東協各領域合作不斷擴大、通過區域合作消弭分歧及強化經貿、能源合作、倡建自由貿易區及東亞一體化等,主動塑造區域組織機制與規範,充分展現其亟欲成為區域乃至全球強權的企圖心。縱然中國大陸現仍面臨諸多內、外制約因素及挑戰,但其未來持續發展的步調是不會改變,此由中國大陸續向裏海、波斯灣、中東地區、南太平洋地區等四個區域延伸之大周邊主義擴展可見一斑,顯示漸由「韜光養晦」向「有所作為」轉變,其未來發展動向,殊值密切關注。
當前兩岸和解即深受中國大陸對外戰略調整之影響,雙邊關係穩定發展,並持續擴大在各領域之緊密交流與合作,成效日益顯現。展望未來,兩岸關係仍然充滿變數,雖軍事上對峙危機暫時解除,但兩岸外交戰及情報戰則是方興未艾,現階段兩岸領導人均以「政經分離」的方式進行互動,兩岸交流成為各自化解內政壓力的擋箭牌,但要真正簽署兩岸「和平協議」及建構「軍事互信機制」,以達到和平共處、互信互助的理想境界,兩岸顯然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Since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China has given top priority to fashioning a security environment in its periphery that is conducive to its economic development. Diplomatic efforts have since then been focused on developing comprehensive interaction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mutual cooperation. After Hu Jintao took the helm, he continued the former government’s line of emphasizing great power and peripheral diplomacy and focusing on developing diplomatic ties with developing countries. Moreover, he kicked into full gear the theorization of “peace evolution,” “peaceful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world,” as the guidelines for his administration’s “good neighbor, secure neighbor and well-off neighbor” diplomatic policy. The Hu Jintao administration put special emphasis upon the strategic employment of peaceful development the new security view and joint development, and utilized financial and economic resources to nurture friendly ti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In doing so, China also took advantage of bilateral, multilateral, regional and unified strategies to build on its ties with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regional organizations, which strategy has proved quite successful. For instance, China has been able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regional multilateral organizations, ease tensions with neighbors, including those bordering the South China Sea, increase cooperation with the ASEAN in various respects, embark on regional cooperation to resolve disputes and strengthen economic, trade and energy cooperation. On top of that, China also actively worked with regional countries to creat free trade areas, took steps to facilitate East Asian integration and took the initiative to establish regional mechanisms and regulations, demonstrating its ambition to assume leadership in the region and the world as a whole. Despit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restraints and challenges China apparently would not stop moving forward. Witness China’s gradual expansion into the Caspain Sea, the Persian Gulf and the Middle East and the South Pacific region. This indicates that China is no longer biding its time. Instead, it is trying to make a difference and make its presence felt. Future developments merit close watch.
Cross-Strait relations have been rather stable as the two sides pursue detente that is in line with China’s external strategy and Taiwan’s policy. Bilateral cooperation and exchanges in many areas have been increasingly closer and shown results. There is not without challenges for Taiwan, though. For instance, Taiwanese entrepreneurs have been gravitating toward China, enticed by its by its huge market and bountiful resources. Moreover, as China’s bilateral, multilateral and regional cooperation with its neighbors continues to deepen and widen, Taiwan is in danger of being marginalized. In the future, Cross-Strait relations are still full of uncertainties.
Although there is temporarily no danger of military confrontatio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will almost certainly engage in struggles on the diplomatic and intelligence fronts. At present, leaders of both sides in terms of achieving co-existence and mutual trust mechanisms.
一、中文書目
卜睿哲,2010,《台灣的未來》,台北:遠流出版社。
王逸舟,2003,《全球政治和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王逸舟,2005,《探尋全球主義國際關係》,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逸舟,2009,《中國外交六十年:1949-2009》,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正毅,2010,《國際政治經濟學通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規劃司編,2010,《中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毛澤東,1994,《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朱聽昌,2002,《中國周邊安全環境與安全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
邢悅、詹奕嘉,2008,《國際關係:理論、歷史與現實》,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倪世雄,2010,《當代國際關係理論》,台北:五南。
倪世雄,2001,《當代西方國際關係理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洪兵,1999,《國家利益論》,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
胡樹祥主編,2009,《中國外交與國際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馬云馳,2011,《互聯網的文化與倫理價值:網絡改變中國大陸》,北京:中國大陸民主法制出版社。
高丙中、袁瑞軍主編,2008,《中國大陸公民社會發展藍皮書》,北京:北京大學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出版社。
陸忠偉主編,2003,《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莫大華,2003,《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與安全研究》,台北:時英。new window
崔民選主編,2009 ,中國能源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陸忠偉,2003年,《非傳統安全論》,北京:時事出版社。
盧良恕、王健,2007,《糧食安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康曉光,1999,《權力的移轉-轉型時期中國大陸權力格局的變遷》,浙江:人民出版社。
楚樹龍、金威主編,2008,《中國外交戰略和政策》,北京:時事出版社。
楊公素、張植榮,2009,《當代中國外交理論與實踐》,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蔡東杰,2008,《當代中國外交政策》,台北:五南。new window
趙啟正,2011,《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閻學通,1997,《中國國家利益分析》,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閻學通,2005,《中國崛起及其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趙春山,2011,《和諧世界與中共對外戰略》,台北:遠景基金會。
鄧小平,1997,《鄧小平文選》,北京:人民出版社。
劉山、薛君度主編, 1998,《中國外交新論》,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錢其琛,2003,《外交十記》,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
韓方明,2011,《公共外交概論》,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于桂榮、胡小丹,2007,〈胡錦濤「和諧世界」思想的內涵及特徵〉,《東北大學學報》9,6:512-515。
大城肇、陳延輝,〈日本沖繩縣與那國島國境交流特區構想的政經考察〉,《台灣國際研究季刊》,5,1:82,台北:台灣國際研究學會出版。new window
王崑義、蔡裕明,2005,〈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考〉,《全球政治評論》,9:43-84。new window
王崑義,1996,《城鄉裂變與中國的農村改革》,台北:正中書局出版社:22。
王建偉,2006,〈中國多邊外交理論和實踐的演變〉,《復旦國際關係評論》:6。
王冠雄,2 006,〈中、日東海海域爭議對我國之影響-國際法觀點〉,《戰略安全研析》12:12-15。new window
王逸舟,2008,〈中國外交十特色〉,《世界經濟與政治》,5:6-18。
石澤,2006,〈全方位發展的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國際問題研究》,1:14-18。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1994,《毛澤東外交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世界知識出版社,頁176-231。
中國中央文獻研究室編輯,2002,《鄧小平文選》(香港:三聯出版社):49-96。
中國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2009,《發展的影響力─全球視野下的中國角色》:269。
江澤民,1997,〈在鄧小平外交思想研討會上的講話〉,《第三代領導人外交實
錄》:11。
曲星,2007,〈「升格」中國公共外交〉,《中國論壇》:20。
朱松柏,2006,〈北韓核試與東亞區域安全〉,《東亞形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6-7。
何思慎、陳舜仁,2010,〈後小泉時代日本東亞安全戰略調整之研究〉,《政治學new window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報》,49:71-104,台北:中國政治學會編印。
何清漣,2010,《中國的陷阱》,北京:星島國際(Taiwan News)出版社:79-292。
杜仰高,2006,〈能源外交對中國東亞政策之影響〉,《東亞形勢與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
杜平,2009,〈網上的中國大陸令人興奮〉,《同舟共進》,1: 6-8。
李一平,2009,〈中國與東盟區域合作:現狀與前景〉,《貴州財經學院學報》,2:59-64。
李翔宙,2011,〈中國大陸推動公共外交政策之探析〉,《全球政治評論》,35: 61-73。new window
李國雄,1995,〈東協安全機制的演變與區域秩序〉,《問題與研究》34,9:21-40。new window
余紹逖、陳嘉政,1996,〈中國大陸網路發展之初探〉,《廣播與電視》2,4:113-116。new window
李婉如、高武銘,2010,〈中國周邊外交策略作為之研究-以東亞地區為例〉,
《2010年台灣政治學會年會暨「重新思考國家:五都之後,百年前夕!」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宋興洲,2005,〈區域主義與東亞經濟合作〉,《政治科學論叢》,24 :1-48。new window
吳玲君,2007,〈東協國家與東亞經濟合作:從東協加三到東亞高峰會〉,《問題與研究》46 ,2:117-139。new window
周甯,2004,〈合作之旅成果豐碩〉,《人民日報》:5。
周方銀,2008,〈和諧世界的內涵、利益基礎及其實現途徑〉,張蘊嶺主編,《建構和諧世界:理論與實踐》(北京:社會科學出版社年):3。
林若雩,2005,〈由新自由制度觀點看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成立及其對台灣的影響〉,高崇雲主編,《海峽兩岸南項政策與東協》,(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研究所):99-125。
林若雩,2007,〈二十一世紀初東南亞的安全策略與大國關係-兼論台灣因應之道〉,《國家發展研究》6 ,2:29-66。new window
洪財隆,2005,〈中國與東協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進程、內容與效應〉,《當代中國研究》,4 :13-17。
施子中,1999,〈中國推動大國外交與建構夥伴關係之研析〉,《戰略與國際研究》1,3:40-41。
胡聲平,2010,〈中共安全外交的分析:內涵與實踐〉,《2010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能知的公民?民主的理想與實際」學術研討會》:11。
亞歷山大•溫特,秦亞青譯,2000,《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3-4。
莫大華,1996,〈國際衝突的研究途徑與處理方法〉,《問題與研究》35,3:8-12。
莫大華,1997,〈國際衝突與危機研究之探討〉,《問題與研究》36,5:14-31。new window
俞正梁、陳玉剛,1999,〈中國國際關係與國際關係理論二十年〉,魯毅、顧關福、俞正梁、傅耀祖主編,《新時期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12。
吳福成,2005,〈東亞高峰會與APEC的競合關係〉,《亞太經濟合作評論》,13 :57-63。
吳建德,2000,〈台海兩岸建立軍事互信機制之可行性分析:信心建立措施的觀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點〉,《國防政策評論》,1:72。
耿署,2009,〈經濟扭轉政治?中共「惠台政策」的政治影響〉,《問題與研究》48,3:1-24。
秦亞青,2003,〈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美歐季刊》15,2:231-264。
秦亞青,王燕,2004,〈建構共同體的東亞模式〉,《外交學院學報》,4:8-13。
秦亞青,2001,〈國際政治的社會建構-溫特及其建構主義國際政治理論〉,《歐洲》,3 :4-11。
高朗,2004,〈後冷戰時期中國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21: 19-48。new window
高武銘,2010,〈中國糧食安全政策之探討:挑戰與因應〉,《2010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能知的公民?民主的理想與實際」學術研討會》:1,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高武銘、李婉如,2010,〈兩岸關係改善與國家安全風險評估〉,《2010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能知的公民?民主的理想與實際」學術研討會》:2-14,高雄: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
高武銘、王冠雄,2010,〈臺日空防劃界爭議對臺美中戰略布局之影響:以與那國島為例〉,《展望與探索》8,10:72。
陳欣之,2003,〈國際關係理論-對現實主義的質疑〉,《國際關係總論》,4:99。
陳鴻瑜,2001,〈評析東協與中國籌組自由貿易區〉,《共黨問題研究》27,12:3。
陳新民,2006,〈主旋律與變奏曲:中國建立國際新秩序與營造周邊環境相關性分析〉,《中國外交》,1:23-28。
陳重成,唐欣偉,2005,〈中國大陸崛起對當前國際體系的衝擊〉,《遠景基金會季刊》6,4:109-111。new window
唐小松,2006,〈中國公共外交的發展及其體系建構〉,《現代國際關係》,2:43-44。
韋宗友、吳萌,2006,〈中國的多邊主義外交:一種範示的轉移〉,《復旦國際關係評論》,6:244-56。
孫國祥,2006,〈東亞經濟共同體與自由貿易協定未來之發展〉,《亞太研究通訊》,4:88-109。new window
許志嘉,2007,〈中國外交發展〉,《中國研究》,台北:巨流,頁120-152。
張五岳,2009,〈分裂國家模式之探討〉,《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凜岸關係理論》,3: 61。new window
國家安全會議,2006,〈國家安全報告〉,2008年修訂版:161。
葉至誠、葉立誠著,1999,《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商鼎文化):138-156。
張凱銘,2009,〈中國學術界對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理論的研究〉,《全球政治評論》, 26:21-44。new window
張心怡,2009,〈中國大陸與東協的政經發展:區域合作〉,《東亞政經論壇學術研討會》,台南:成功大學。
張心怡,2006,〈評析當前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因應之道〉,《歐洲國際評論》,2:1-46。new window
張雅君,2001,〈上海五國安全合作與中共的角色〉,《中國大陸研究》44,4:new window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33-54。
童益民,2005,〈東亞經濟整對APEC的衝擊〉,《亞太經濟合作評論》,13:21-32。
童振源,2006,〈東亞經濟整合與台灣的戰略〉,《問題與研究》45,2:25-60。new window
楊開煌,1997,〈中共對台政策解釋與評估-決策人物取向之研究〉,《東吳政治new window
學報》,7:1
楊潔篪,2006,〈擴大共識 深化合作全面推進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中國外交》,9:22-25。
楊勉、郇瓛,2010,〈和諧世界的中國理念及其對當代國際關係的意義〉,《陰山學刊》23,4:111-113。
趙建民、許志嘉,2009,〈中國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10,1:1-42。new window
裴遠穎,2006,〈中國外交戰略與和平發展〉,《國際問題研究》,1:頁5。
趙小卓,2002,《南亞雄獅》(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20。
趙可金,2006,〈從舊多邊主義到新多邊主義—對國際制度變遷的一項理論思考〉,《復旦國際關係評論》,6:46-63。
廖舜右,2007,〈東亞區域經濟戰略趨勢之雙元取向〉,《全球政治評論》,20 :1-24。new window
劉卿,2006,〈論東亞非傳統安全合作〉,《國際問題研究》,1:57-60。
鄭先武,2007,〈東亞共同體的虛幻願景〉,《東南亞之窗》,1:20-31。
劉阿明、朱明權,2006,〈關於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幾點思考〉,《國際問題研究》,1:53-56。
蕭全政,2004,〈中共的和平崛起〉,《政治科學論叢》,22:1-30。new window
薛力、蕭歡容,2006,〈中國的建構主義國際關係研究:成就與不足(1998-
2004)〉,《世界經濟與政治》, 8:40-48。
龍華,2004,《溫家寶執政內幕》,香港:新華出版社:90。
吳勇、宋德星譯,Robert Jackson and Georg Sorensen 著, 2008,《國際關係學理論與方法》:323-331。
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Ranjit Kumar 著, 200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北市:學富文化):130。

二、英文書目
Chadwick, A. ,2006, “Internet politics: states, citizens, and new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loeman, S. &;Blumler, J.G.,2009,“The internet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Cambridge.” 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Damm, J. and Thomas, S.(eds.) ,2006, “Chinese Cyberspaces:Technological Change and
Political Effects.“, London:Routledge-Curzon.
Daniel, A. Metraux and James, W. Yoxall ,2007, “The Problems Facing China Today:Politics, Economics, Health, and Religion.” USA:The Edwin Mellen Press.
Lagerkvist,Johan. ,2006, “China and The Internet: Unlocking and Containing the
Public Sphere.” Lund:Lund University Press.
The World Bank,1986, “Poverty and Hunger: Issues and Options for Food Securi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United Nations, 1994, “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1994: New Dimensions of Human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Security ”USA: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endt, Alexander.,1999,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Ba, Alice D. , 2003, “China and ASEAN: renavigating relations for a 21st-century Asia.” Asian Survey, 43(4):622-647.
Crowe, Jr. William J. and Alan D. Romberg. ,1991, “Rethinking Security in the Pacific.” Foreign Affairs, 70(2):123-140.
Cbarles Glaser,“ Will China’s Rise Lead War:Why Realism Does Not Mean Pessimism.” ForeignAffairs , 90(2):80-91.
Evan, S. Medeiros &; M. Taylor Fravel , “China’s New Diplomacy.” ForeignAffairs , 82(6):22-35.
Elizabeth, C. Economy &; Adam Segal, “The G-2 Mirage:Why the United States and Are Not Ready to Upgrade Ties”ForeignAffairs, 88(3):14-23.
G. Fobn Ikenberry, “The Rice of China and the New Diplomacy.”ForeignAffairs, 87(1):23-37.
Goldstein Avery.,2001,“The Diplomatic Face of China’s Grand Strategy A Rising Power’s Emerging Choice.” The China Quarterly, 168:835-864.
Harold Mardinker, “The Geographical Pivat of History.”Geographical Journal,23:434。
Jaeger, P. T. ,2003, “The Endless Wire: E-Government as a Global Phenomen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20(4):323-331.
Kurlantzick Joshua.,2006, “China’s Charm Offensive in Southeast Asia.”Current History, 692:270-276.
參考書目
Wang Gungwu.,2004, “The Fourth Rise of China: Cultural Implications.”China: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2 (2):311-322.
Wendt, Alexander.,1992, “Anarchy Is What States Make of It.”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46:394-419.
Wendt, Alexander.,1995, “Constructing International Politics.”International Security, 20(1):72-74.
Yang Bojiang.,2008, “Implications of a “Warm Spring” in China-Japan Relations.”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18(4):12-24.

三、網站資料
丁仁方(2012年1月28日),〈台南學甲虱目魚契作有特殊意義〉,《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5月5日下載, 網址: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9/6/4/7/101964724.html?coluid=93&;kindid=5670&;docid=101964724。
方長平(2004年7月1日),〈建構主義:創新、意義及問題〉,《中國國關在線》,2012 年12 月21 日下載,網址:http://www.irchina.org/news/view.asp? id=534。
江澤民(2000年 9 月6 日),〈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人民網》,2012年10月12日下載,網址: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1397/221443.html。
江澤民,(2000年9月6日),〈在聯合國千年首腦會議上的講話〉,《人民網》,
2012年10月15日下載,網址:http://www.people.com.cn/BIG5/paper39/1397/221443.html。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朱力、曹振飛(2011年4月1日),〈結構箱中的情緒共振:治安型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機制〉,2013年3月30日下載,網址: http://www.bjqx.org.cn/qxweb/n66115c766.aspx。
何清漣(2004年5月26日),〈中國以美國為假想敵〉,2012年10月6日下載,網址:http://secretchina.com/news/pub/view.phpaid=132617-2004/5/26。
邵宗海(2004年12月29日),〈反分裂法,名稱勝內容〉, 2011年12月24日下載, 網址:www3.nccu.edu.tw/~chshaw/20041229。
胡錦濤(2003年5月28日),〈胡錦濤在俄演講 闡述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五主張〉,2012年10月13日下載,網址:
http://news.sina.com.cn/c/2003-05-28/1519165028s.shtml。
胡錦濤(2004年4月25日),〈中國的發展與亞洲的機遇〉,《新華網》,2012年11月24日下載,網址:
http://www.hq.xinhuanet.com/boao2004/2004-04/25/content_2031336.htm。
胡錦濤(2007年12月24日),〈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新華網》,2012 年12 月21 日下載,網址: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7-10/24/content_6938568.htm。
胡錦濤(2004年4月26日),〈中國的發展,亞洲的機遇-在博鼇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新華網》,2012年12月21日下載,網址:http://news.xinhuanet.com/zhengfu/2004-04/26/content_1439621.htm。
秦亞青(2006年3月1日),〈建構主義:思想淵源、理論流派與學術理念〉,《中國國關在線》,2012 年12 月21日下載,網址:http://wenku.baidu.com/view/04d0f9a8d1f34693daef3e45.html。
郭樹勇(2004年7月1日),〈試論建構主義及其在中國的前途〉,《中國國關在線》,2012年11月24日下載,網址:http:// www.irchina.org/news/view.asp? id=529。
張效民(2008年3月31日),〈中國和平外交戰略視野中的對外援助〉,2012年10月6日下載,網址:http://www.irchina.org/news/view.asp?id=1595。
楊潔篪(2013年3月9日),〈制裁非化解北韓問題基本方法〉,2013年3月28日下載,網址: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10442。
謝海軍(2010年9月26日),〈群體性事件與非直接利益衝突〉,2012年12月5日下載,網址:
http://www.chinaelections.org/newsinfo.asp?newsid=187804-2010/9/26。
謝宇程(2008年11月5日),〈江陳會後政府的功課〉,《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0年7月18日下載,網址:www.npf.org.tw/goto?day=5&;month=11&;year=2008&;aid=interior。
人民網(2005年5月1日),〈台報:胡錦濤4項新主張於"胡四點"側重不同〉, 2012年12月24日下載, 網址:http://tw.people.com.cn/BIG5/26741/47107/47112/3364009.html。
人民網(2013年5月3日),〈教育部談兩岸教育交流合作 加大吸引台生力度〉,2013年5月5日下載,網址:http://tw.people.com.cn/BIG5/n/2013/0503/c104510-21359144.html。
中華民國總統府網站(2013年1月1日),〈兩岸直航增加便利,節省時間與成本〉,2013年4月18日下載,網址:
中國大陸周邊外交戰略之研究-兼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075¤tpage=6。
中央廣播電台網站(2013年3月10日),〈TIFA會議台美發布ICT聲明〉,2013年4月20日下載,網址:http://news.rti.org.tw/index_newsContent.aspx?nid=4106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1年3月10日),〈2010年中國的國防〉,中央政府門戶網站轉載,2011年10月11日下載,網址:
http://www.gov.cn/jrzg/2011-03/31/content_1835289.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入口網站(2009年3月10日),〈全方位 寬領域 多層次 中國積極開展對外軍事交流〉, 2012年12月14日下載, 網址:http://big5.gov.cn/gate/big5/www.gov.cn/jrzg/2009-03/10/content-1255323.htm。
中國新聞網(2006年12月11日),〈中國周邊外交實踐與成果:好鄰居 好夥伴 好朋友及中國周邊外交成果豐碩 互信和諧發展成為新亮點〉,2012年10月6日下載,網址: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6/12-11/835431.shtml。
中國新聞網(2006年1月27日),〈從“江八點”到“胡四點”大陸對台工作漸入佳境〉,2012年1月24日下載,網址:
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6/2006-01-27/8/684031.shtml。
中國新聞網(2011年10月30日),〈山西晚報:地球超載〉,2012年10月8日下載,網址:http://www.sx.chinanews.com/news/2011/1030/51605.html。
中國商務部亞洲司(2010年10月30日),〈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綜合數據〉,2012年
10月6日下載,網址: http://big5.ec.com.cn/gate/big5/yzs.mofcom.gov.cn/-2010/10/30。
中國評論新聞網(2013年4月5),〈中評:中日韓自貿區的逆境起步〉,2013年5月25日下載,網址:
參考書目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24/8/7/5/10248759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487592&;mdate=0405001724。
中央日報網,〈中檢實業低調進場 兩億元進駐敦南商圈〉,2013年6月8日下載,網址: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30&;docid=102338030。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兩岸歷次會談總覽〉,2010年6月14日下載,網址: http://www.sef.org.tw/lp.asp?ctNode=4306&;CtUnit=2541&;BaseDSD=21&;mp=19。
新華網(200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2012 年12 月21 日下載,網址: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新華網(2010年5月7日),〈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聲明〉,2012年12月5日下載,網址: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07/content_8123814.htm。
德盛安聯投信網(2012年1月4日),〈中國東協自貿區成立第三年 雙邊貿易快速成長〉,2013年3月28日下載,網址:http://www.allianzgi.com.tw/Upload/Articlefile/8ca4dfbd-cd2e-4aa1-9740-2925edab436e.pdf。
〈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2013年4月2日下載, 網址: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8586。
〈國防部:中國對台飛彈年底達1,960枚〉,2012年10月22日下載,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jul/18/today-t2.htm。2010/7/8。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