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在朝與在野:1932-1936年胡漢民與蔣介石之關係
書刊名:二十一世紀
作者:陳紅民
作者(外文):Chen, Hong-min
出版日期:2000
卷期:57
頁次:頁68-77
主題關鍵詞:胡漢民蔣介石國民黨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7
     國民黨自同盟會時期起就是一個缺乏黨內民主而又派系林立的政黨,這兩個特點導致其黨內幾乎始終存在�慾ㄕP的派系,而派系間的分歧常常演化成激烈的政爭甚至軍事衝突。國民黨執政後,成為黨內的主流派同時意味�憎�得國家的控制權,派系鬥爭一度愈演愈烈,影響國家政局甚劇。研究國民黨內的派系鬥爭是民國史研究的重要課題,史學界已有相當的成果。本文試圖以胡漢民與蔣介石的關係為例,從「在朝」與「在野」這特定角度參與討論。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文所謂的「在朝」與「在野」,限定於國民黨內不同的政治人物與政治派別,他們都維護國民黨對中國的統治,但於特定的時期內在政治主張、政治目標及權力分配上有分歧。不僅中國共產黨不在論例,即使是曾屬國民黨但最終以推翻國民黨統治為目標的政治軍事勢力,如民革、十九路軍等,也不在討論範圍內。以往論及1932-36年間胡漢民與蔣介石的關係,臺灣學者或避而不談,或以「政見不合」概括;中國大陸的學者多�撞援韞L們的政治主張、階級立場,或依毛澤東的論述斷定其為統治階級內部的「狗咬狗」,或強調胡、蔣在政治理想、政治主張的不同。收藏於美國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的「胡漢民往來函電稿」,顯示了此一時期胡漢民與蔣介石關係的複雜性。本文擬以這批珍貴資料為基本素材,從「在朝」與「在野」的角度觀察胡漢民政治態度的變化,特別是他與蔣介石之間的微妙關係,希望能對研究國民黨內派系鬥爭有所助益。限於篇幅,文章只根據新的資料,提供一些史實與思考,就教於方家。
期刊論文
1.胡漢民(19331215)。革命過程中之幾件史實。三民主義月刊,2(6),99-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胡漢民(1933)。黨權與軍權之消長及今後之補救。三民主義月刊,1(6),14-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99)。秘書眼中的胡漢民--王養沖教授訪談錄。檔案與歷史,1999(3),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紅民(1999)。從檔案看三十年代「新國民黨」在上海的活動。檔案與歷史,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適(1935)。政制改革的大道。獨立評論,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胡漢民(1933)。對時局宣言。三民主義月刊,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胡漢民(1933)。論中日直接交涉。三民主義月刊,2(5),1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先導社(1934)。胡漢民先生政論選編。廣州:先導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永敬(1981)。民國胡展堂先生漢民年譜。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思遠(1983)。政壇回憶。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5)。顧維鈞回憶錄。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聿峨、陳紅民(1994)。胡漢民。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順生、楊大緯(1983)。福建事變--一九三三年福建人民政府始末。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50908)。大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