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析元代佛教度脫劇--以佛教「度」與「解脫」概念為詮釋觀點
書刊名:佛學研究中心學報
作者:李惠綿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 Huei-mien
出版日期:2001
卷期:6
頁次:頁271-316
主題關鍵詞:度脫劇佛教劇解脫忍字記度柳翠來生債野猿聽經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5)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4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57
     本文所謂「度脫劇」指以四折雜劇演出「捨離——啟悟——回歸」或「啟悟——回歸」之模式,被度者和自度者都歷經一番啟悟歷程而回歸佛界。《來生債》龐蘊和《野猿聽經》猿猴主要是以自力方式成佛升天的「自度者」,稱為「自力超凡入聖類型」。《忍字記》劉均佐原為羅漢,《度柳翠》柳翠原是觀世音菩薩淨瓶內的柳枝,因故受罰,投往人世歷劫一番,最後被引度歸天,稱為「他力謫仙返本類型」。 自力與他力是佛教解脫論的兩種形式,兩類度脫劇共同交集是在世間的啟悟歷程,而從「世間」此岸到「佛界」彼岸,必然有一個「度」的過程。因此本文以佛教「度」與「解脫」概念為詮釋觀點,深入解析。論述四本雜劇恰好代表羅漢、人類、動物、植物不同的生命類型。不同的生命類型最後是否真能經由各自的解脫形式而悟道歸空、進入極樂世界,雖是永遠無法確知的答案;然而戲劇汲取佛教思想,除了闡釋「眾生皆有佛性」、「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理念與信念;更有意趣的是,佛教度脫劇提供人類生命價值依歸的可能性,也提升人類精神生命中一種永恆的意義。
期刊論文
1.林伯謙(1996)。元明「釋教劇」的佛教思想。東吳中文學報,2,55-8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趙幼民(1977)。元代度脫劇研究,私立輔仁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萬善同歸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印順(1992)。般若經講記。臺北市: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于頔(1983)。龐居士語錄。台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慶藩(1974)。莊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58)。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村元、余萬居(1984)。中國佛教發展史。天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么書儀(1997)。度脫劇與元代宗教。元人雜劇與元代社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黃兆漢(1994)。中國古代的猿猴崇拜。道教與文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蔣維喬(1972)。佛學概論。佛學概論。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可立(1977)。柳翠劇的兩種類型。文學評論(第四集)。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毛小雨(1989)。元雜劇中佛教戲研究。戲曲研究(31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丁福保(1979)。六祖壇經箋註,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宋學齋雜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容世誠(1997)。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運用。戲曲人類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臺北:麥田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