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紅樓夢》中啟悟歷程的原型分析--以賈寶玉為中心
書刊名:文與哲
作者:歐麗娟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Ou, Li-chua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23
頁次:頁293-331
主題關鍵詞:紅樓夢賈寶玉啟悟模式成年儀式神話-原型批評成長小說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Jia Bao-yuInitiation modeBar MitzvahRite of PassageArchetypal criticismBildungsrom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20
  • 點閱點閱:105
期刊論文
1.金芝鮮(2008)。論《紅樓夢》中的鏡子意象及其象徵內涵。紅樓夢學刊,2008(6),293-3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鄧克銘(20070600)。王陽明以鏡喻心之特色及其異說。臺大中文學報,26,153-155+157-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歐麗娟(20111200)。論《紅樓夢》中「情理兼備」而「兩盡其道」之「痴理」觀。臺大中文學報,35,157-2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保羅(197504)。《西遊補》作為中國小說的製造神話的一個範例。淡江評論,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eauchamp, Gorman(1972)。The Rite of Initiation in Faulkner's 'The Bear'。Arizona Quarterly,28,324。  new window
6.張漢良(19750400)。「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中外文學,3(11),166-17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歐麗娟(20110300)。論《紅樓夢》中的度脫模式與啟蒙進程。成大中文學報,32,125-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咸浩(19930700)。說淫--「紅樓夢」「悲劇」的後現代沈思。中外文學,22(2)=254,85-9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楊儒賓(1996)。水與先秦諸子思想。語文、情性、義理:中國文學的多層面探討國際學術會議。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董說(195506)。西遊補。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Frye, Northrop、吳持哲(200408)。神力的語言--“聖經與文學”研究續編。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守仁、陳榮捷(2006)。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丹(2008)。傾空的器皿--成年儀式與歐美文學中的成長主題。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雲皓(2007)。圖解紅樓夢建築意象。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丹尼爾.沙拉漢、儲智勇(2009)。個人主義的譜系。長春:吉林出版集團。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弗萊、吳持哲(1997)。諾思洛普.弗萊文論選集。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雅克.阿達利、邱海嬰(1999)。智慧之路--論迷宮。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薩比娜.梅爾基奧爾─博奈、周行(2005)。鏡像的歷史。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羅勃.布萊、譚智華(1999)。鐵約翰--一本關於男性啟蒙的書。臺北:張老師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enderson, Joseph L.、Oakes, Maud.(1990)。The Wisdom of the Serpent: The Myths of Death, Rebirth and Resurrection。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Neumann, Erich.(1954)。The Origins and History of Consciousness。Bollingen。  new window
13.李時珍、楊家駱(1973)。本草綱目。台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泳海(2006)。兒童教育心理學。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余英時(1996)。紅樓夢的兩個世界。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一粟(1989)。紅樓夢卷。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葉慶炳(19970600)。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Bachelard, Gaston、顧嘉琛、杜小真(2005)。水與夢--論物質的想像。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程金城(1998)。原型批判與重釋。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靜二(1984)。《西遊記》人物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浦安迪、樂黛云、張文定(1996)。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葉舒憲(1988)。探索非理性的世界--原型批評的理論與方法。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劉藝(2004)。鏡與中國傳統文化。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陶淵明、逯欽立(1985)。陶淵明集。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葛兆光(1999)。中國思想史.七世紀前中國的知識、思想與信仰世界。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孟子、趙岐、孫奭(1982)。孟子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Guerin, Wilfred L.、姚錦淸、Labor, Earle、Morgan, Lee、Willingham, John R.、黃虹焯、葉憲、鄒溱(1988)。文學批評方法手冊。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喬瑟夫‧坎伯、莫比爾、Flowers, Betty Sue、朱侃如(1995)。神話。台北縣: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脂硯齋、陳慶浩(1986)。新編石頭記脂硯齋評語輯校。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Wellek, René、Warren, Ausin、王夢鷗、許國衡(1976)。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臺北:志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曹雪芹、高鶚、馮其庸(1995)。紅樓夢校注。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郭象、成玄英、陸德明、郭慶藩、王孝魚(1993)。莊子集釋。臺北市:萬卷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Frye, Northrop、陳慧、袁憲軍、吳偉仁(1998)。批評的剖析。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榮格、鴻鈞(1990)。分析心理學--集體無意識。臺北:結構群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周發祥(1997)。西方文論與中國文學。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梅新林(1997)。紅樓夢哲學精神。上海:學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Campbell, Joseph、朱侃如(1997)。千面英雄。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楊伯峻(1985)。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Plaks, Andrew H.(1976)。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Princeton, New Jersey: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40.卡爾.榮格、龔卓軍(1999)。人及其象徵。立緒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Eliade, Mircea、楊素娥、胡國楨(2001)。聖與俗--宗教的本質。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洪邁、孔凡禮(2005)。容齋隨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Flye, Northrop、葉舒憲(1987)。神話原型批評。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戴聖、孫希旦、沈嘯寰、王星賢(1990)。禮記集解。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容世誠(1997)。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運用。戲曲人類初探--儀式、劇場與社群。臺北:麥田出版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孝廉(1987)。死與再生。神話與小說。臺北:時報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岳永逸(200801)。根納普及其《通過儀禮》。民俗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容世誠(1982)。度脫劇的原型分析--啟悟理論的運用。馮平山圖書館金禧紀念論文集。香港:馮平山圖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景進(1982)。枕中記的結構分析。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舒憲(2002)。西方文化尋根中的「女神復興」--從「蓋婭假說」到「女神文明」。文藝理論與批評。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威廉.H.克魯克爾、時皓(1993)。坎尼拉成年禮:影響一生的「有益的幫助」。慶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威爾賴特(1987)。原型性象徵。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查爾斯.W.埃克特(1995)。忒勒瑪科斯故事中的入會儀式母題。神話與文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約瑟夫.韓得生(1999)。古代神話與現代人。人及其象徵:榮格思想精華的總結。臺北:立緒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若詩、余中先(2007)。唐詩中的鏡與知。法國漢學家論中國文學--古典詩詞。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榮格、王艾(1987)。集體無意識的概念。神話--原型批評。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榮格、馮川、蘇克(1990)。集體無意識的概念。心理學與文學。臺北:久大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福永光司、許洋主(1993)。道教的鏡與劍--其思想的源流。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7卷.思想宗教。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Ching, Julia.(1983)。The Mirror Symbol Revisited: Confucian and Taoist Mysticism。Mysticism and Religious Tradition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6.Myerhoff, Barbara、方永德(1993)。過渡儀式:過程與矛盾。慶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張漢良(1976)。楊林故事系列的原型結構。中國古典文學論叢.神話與小說之部。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大衛.哈威、王志弘(1993)。時空之間--關於地理學想像的省思。空間的文化形式與社會理論讀本。臺北: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Turner, Victor、陳觀勝(1995)。模棱兩可:過關禮儀的閾限時期。二十世紀西方宗教人類學文選。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小川環樹、張桐生(1975)。中國魏晉以後(三世紀以降)的仙鄉故事。中國古典小說論集。臺北:幼獅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