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王弼道家易學詮釋
書刊名:臺大文史哲學報
作者:陳鼓應
作者(外文):Chen, Guu-yi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58
頁次:頁1-5+7-23
主題關鍵詞:王弼道家易詮釋Wang BiInterpretationThe book of changes as a Taoist work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4)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東漢末嚴守家法,強調詞韋訓詁的解經模式漸趨式微,形成諸子學復興,為魏晉新思潮創造良好契機。王粥注《老》,並將諸子學注入經學,輔以新生命。在《易》《老》會通的方向上,王粥將拘泥於象數的解《易》風氣朝義理層面作一轉向,提出「得象而忘言」、「得意而忘象」的詮釋觀點,越過象數,直探《易》之義理本身。王獨對《周易》義理方面之詮釋,主要是透過老、莊思想而進行。這不但體現了王粥個人的詮釋特色,同時也具體閻明了魏晉易老莊三玄合一的趨勢。王粥的《周易》詮釋是在易、道之間,以雙向詮釋的脈絡進行。即一方面「以道解易」,援引道家重要思想以入易:男方面又「以易明道」 , 在《周易》 義理詮釋中,呼應道家思想。由易、道之間的雙向詮釋 , 進而開展出「道易一 體」的理論思維。在「以道解《易》」中 , 王粥一方面將《老子》「 有」、「無」一對範疇由宇宙發生及本原論層面,轉化至本體論層面,再以本體論層面的「有 J 、「無」引 進《周易》, 並賦予其形上思維。王粥以「有」、「無」詮釋《易》的占益方法,一方面藉《易》以顯其形上思想,同時也是對《易傳》中所涵具的《老子》形上思想的嶄新呈現。王粥「以道解《易》」, 除了藉道家的形上思維以充實其理論建構外,也借助於道家的生活智慧及其對現實社會的敏銳洞察。在「以易明道」方面,王粥一方面由以理統眾,一爻之為主的觀點詮釋《周易》, 其中所涵蘊的以寡統眾之形上觀,恰是呼應了老子尚寡、顯微的形上思想; 其次,則是透過闡發《周易》的時、位觀而呼應黃老重時變的思想。
Other
1.陳鼓應(1998)。先秦道家易學發微,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期刊論文
1.林麗真(1995)。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周易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麗真(1995)。如何看待易〞象〞─由虞翻、王弼與朱熹對易〞象〞的不同看法說起。周易研究,1995(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麗真(1973)。王弼及其易學(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鼓應(1994)。易傳與道家思想。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伯崑(1991)。易學哲學史。藍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鼓應、趙建偉(1999)。周易注譯與研究。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鼓應(1998)。先秦道家易學發微。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麗真(1997)。王弼及其易學。王弼及其易學。沒有紀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羅熾(1998)。易傳與道家思維方式合論。道家文化研究,第12輯。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