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宜蘭傀儡與漳州、閩西提線木偶之比較初探
書刊名:嶺東學報
作者:邱一峰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6
頁次:頁225-246
主題關鍵詞:傀儡戲提線木偶偶戲表演藝術臺灣宜蘭漳州閩西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48
台灣的傀儡戲與布袋戲、皮影戲並稱爲台灣三大偶戲。其中,宜蘭地區的懸絲傀儡具有驅邪、除煞的神秘色彩,歷來諸多學者以爲與福建漳州傀儡同源,屬於閩西傀儡戲系統。 然而,自清代傳承至今,宜蘭傀儡戲在台灣發展已有二百多年,其與當地風土、文化多所融合,加上歷代演師因應時代轉變所進行的改良,表演形貌已有所變革;另一方面,大陸歷經政權更迭以及文化大革命,傀儡戲或已正名爲提線木偶戲,呈現的樣貌亦大異其趣。因此,台灣宜蘭與福建漳州、閩西兩地的傀儡戲或出於同源,於今則風格各異。 本文首先從台灣宜蘭傀儡戲的特色切入,探討演出與儀式的密切關係,但以劇本加以分析,強調其爲戲曲的本質;其次,考察福建漳州與閩西傀儡戲的發展,呈現當地提線木偶的概況及現狀,已和台灣傀儡有所差異;再次,分別從娛樂屬性、舞台形式、操縱技巧及劇本編撰等四個層面,探索閩台傀儡戲流傳的軌跡與變異,比較彼此的異同;最後,筆者建議應掌握時代發展的契機,傳承此一獨特的表演藝術,方能創造傀儡戲的新價值。 做爲眾人公認最古老的劇種的懸絲傀儡戲,唯有走向精緻、創造特色,乃能在多元、繁複的世界中,確立自身獨有的地位,繼續展現迷人的風采。
期刊論文
1.劉遠(20020300)。閩西木偶戲的傀儡技術。民俗曲藝,135,167-2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邱一峰(20030600)。福建地區偶戲現況之考察及其與臺灣之比較。嶺東學報,14,289-30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坤良(19830500)。臺灣的傀儡戲。民俗曲藝,23/24,1-2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金清海(2003)。台閩地區傀儡戲比較研究。台北深坑:學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鄭英珠(1993)。台灣戲劇館專輯。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遠廷(1999)。閩西紅劇史綱。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正之(1991)。掌中功名。台中: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宋錦秀(199412)。愧備、除煞與象徵。板橋:稻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福建卷》編輯委員會(19931200)。中國戲曲志.福建卷。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林勃仲、劉還月(19901000)。變遷中的台閩戲曲與文化。臺北:臺原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鋒雄(1995)。中國戲劇史論稿。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錢南揚(2000)。戲文概論。台北:里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葉明生(1995)。閩西上杭高腔傀儡與夫人戲。台北: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鋒雄(1995)。台灣懸絲傀儡戲桃花女探研。中國戲劇史論稿。台北:國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