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台閩地區傀儡戲比較研究
作者:金清海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國文學系
指導教授:汪志勇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02
主題關鍵詞:台閔傀儡戲歷史篇宗教篇藝術篇博士論文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3) 專書(3)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一、研究動機
有關傀儡戲的活動,宋代文獻已提供了很清楚的材料。宋代傀儡戲相當發
達,
除了宮廷伎樂有傀儡戲外,民間的傀儡戲更為熱烈,宋代《東京夢華錄》、《
都城紀勝》、《武林舊事》、《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等書已詳細記
載北宋至南宋時代汴京、杭州傀儡戲的活動情形。
台灣地區目前所看到的懸絲傀儡戲,包括台灣南部傀儡、北部傀儡、金門
傀儡
。我們大致可以瞭解,泉州、金門和台灣南部傀儡戲是同一系統,在造型上相
似,不過泉州傀儡有整套戲文,目前金門傀儡和台灣南部傀儡除演一些儀式
性戲文外,已極少長篇戲文。至於台灣北部的傀儡,推測可能係閩西傀儡或漳
州傀儡的支流,尚保有一些戲文,可供研究。
在劇本方面,因為宋之傀儡戲、影戲與宋元以來戲文雜劇間,其劇本亦有
互相

流情形。筆者以影戲研究為碩士論文時,曾考據現存台灣影戲劇本與宋元戲曲
劇本有重疊交流之現象。傀儡戲與影戲性質更相近,如果目前台閩現存的傀儡
劇本數量多的話,必可尋繹出影戲、偶戲及宋元戲曲劇本的交流情形。所幸向國
立傳統藝術中心申請博士論文獎助通過後,蒐集到了福建泉州傀儡戲落籠簿,
傀儡目連全簿、壽寧四平傀儡戲奶娘傳、上杭亂彈傀儡戲夫人
傳、華光傳等劇本
及台灣南北部傀儡戲劇目,可供比對研探。
筆者於一九九九年七月赴大陸唐山做皮影戲劇學術交流,順訪廣東潮州、
福建
南靖等地影偶戲,發現潮州市潮安縣有杖頭傀儡,福建南靖有十三團懸絲傀儡
,據訪當地文化局人士1告知,泉州、上
杭及壽寧等地亦有數團傀儡戲。因此
筆者擬以台閩兩地傀儡戲就其源流淵源、劇本、傀儡造型、傀偶操弄、音樂唱
腔、演出場合、宗教儀式、戲神等內容做一比較,以瞭解變遷中的台閩戲曲文
化。
高雄縣得天獨厚,為偶戲的故鄉,至今仍擁有布袋戲、皮影戲及傀儡戲三
種偶
戲。筆者身為高雄縣的一份子,又深嗜戲曲藝術,在吾師汪志勇教授指導之下
,完成了以皮影戲為主題的碩士論文,並在其繼續鼓勵之下,以《台閩地區傀
儡戲比較研究》忝獲國立傳統藝術中心博士論文獎助研究,本論文得以順利誕
生。
二、研究目的:本論文研究俾期達到下列目標:
(一)現存台閩地區傀儡戲民俗曲藝之歷史。
(二)說明傀儡戲與傳統戲曲之關係。
(三)從文化觀點探究傀儡戲與宗教信仰之關係。
(四)從人類學觀點,以傀儡戲為例,看民俗曲藝的發展。
(五)藉本研究以探析台閩地區傀儡戲的特色及其文藝價值。
三、文獻回顧:
(一)《閩西上杭高腔傀儡與夫人戲》
書介紹了福建傀儡戲史,上杭的傀儡戲儀式基本資料及構成、傀儡社會及

仰、演出團體概況、傀儡戲藝術形式、夫人戲的演出。並說明上杭高腔傀
儡戲
與亂彈傀儡戲之比較及福建傀儡戲之關係。
此書作者葉明生另著有《福建上杭亂彈傀儡戲夫人傳》、《福建壽寧四平

戲奶娘
傳》、《福建壽寧四平傀儡戲華光傳》、《海遊記》等皆與傀儡戲
劇本研究有
關。其研究從民間儀式與戲劇關係的角度對地方戲劇的發生環境、發展的社會
條件以及其生存的人文背景等方面,做深層的調查、分析與探討,點出了戲劇
賴以發生的宗教、民俗、儀式等客觀的生成社會基礎條件,從而使其研究成果
提昇其文化含量及成果之質量。葉氏諸大著,對本研究探索傀儡戲宗教功能
及戲
劇藝術發展之過程,有著莫大的助益。
(二)《泉州傀儡戲藝術概述》
作者為黃少龍。此書介紹泉州傳統傀儡戲的歷史、劇本、音樂唱腔、傀偶

型、操偶技藝等做
詳盡說明。對於傀儡戲劇藝術著墨最深。
(三)《懸絲牽動萬般情─台灣的傀儡戲》
作者為江武昌。此書以簡明扼要的內容介紹了台灣的傀儡戲,先溯源台灣

傀儡戲,同時針對
音樂、戲偶、劇目、演出時機、戲團分布、宗教儀式
‥等做了深入淺出的介紹
,作者跑了南、北的戲團做田調,在每一章節,
大都以南、北來做比較,因此
此書可說是台灣目前對本土的傀儡戲做比較
仔細、全面的分析與調查的專書。
唯時代變遷急遽,事隔十餘年,傀儡戲
的生態已改變頗多。
(四)《傀儡、除煞與象徵》
此書作者宋錦秀在人類學時所做的一個研究題目,先是以論文為基礎,再
配合1989、1990年陸續的田野工作做為例證,活動的範圍以蘭陽地區的傀儡戲團為
主,
企圖揭示蘭陽地區傀儡戲演出的儀式,演出內容、演出作用,構成戲曲與宗教
間密不可分的蘊涵,這同樣也可探索蘭陽地區的信仰與文化。此書可說是目前
台灣對本土傀儡戲做最深入的探討,也是以人類學角度,來看其中種種的意涵
,開拓了戲曲另一研究的方向,這也是傀儡戲與宗教之間,比任何一個傳統劇
種,更密不可分的特質之一。
(五)《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傀儡戲新錦福梁寶全保存計畫」,第一年
度成果報告書》
本計畫由石光生教授主持,已對南部現存傀儡戲團、新錦福、錦飛鳳、圍

內大戲館、添福等傀
儡戲團之劇團傳承、生命史、組織、特色、戲曲文物、特殊技藝、祭典儀式及
演出紀錄等做出田調,可供本研究台灣南部傀儡戲部份之參酌。
(六)《變遷中的台閩戲曲與文化》
作者為林勃仲、劉還月合著。此書概述台灣戲曲的發展與現況,台閩戲曲

流傳與百年遽變後的比較、泉州
傀儡的介紹等,可供本研究於傀儡戲閩台源流及變遷之參酌。
(七)《掌中功名─台灣的傳統偶戲》第二篇懸絲牽纏《傀儡戲》,作者為
陳正之。此書簡介
傀儡戲
的歷史、及傳台狀況,戲團的結構、音樂唱腔、劇本
、宗教功能及傀儡藝人,
是一部傀儡戲在台的簡史。
除了上述有關傀儡戲的專書論述外,在碩士論文中有蔡順隆的《中國傀儡
戲的
源流與在台灣之發展》此論文介紹中國傀儡戲的源流、歷史及傳台後在台灣發
展的歷史與流派。亦可供本文撰寫歷史篇之參酌。在博士論文中,有高碧蓮的
《福建泉州及台灣高雄懸絲傀儡戲劇本研究》此論文從文學的角度,探討福建
泉州與台灣南部懸絲傀儡戲劇本的故事內容、源流、演變、曲牌比較,並舉五
本劇本做深入研究,足供本文撰寫藝術篇劇本部分酌參。另外在各期刊、雜誌
、尤以《民俗曲藝》(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出版了傀儡戲專輯,及宗教儀式
論文專輯,皆為採鑑之寶貴資料。
四、研究範圍與對象:
(一)福建地區:
南靖、泉州、漳州等地南音系統傀儡戲:莆田、仙游的興化腔傀儡戲;閩
中福
清等地的詞明傀儡戲;閩東、閩北之松溪、政和、壽寧等地的四平傀儡戲;閩
西上杭及客家地區的高腔傀儡。
(二)台灣地區:
台灣北部宜蘭地區現存三團;南部永康、湖內、茄萣、阿蓮等地現存五團
傀儡
戲。金門尚存二團。
五、研究方法:
(一)運用的方法
1.歷史研究法:
從文獻資料中,對傀儡戲的起源與傳統戲劇之關係,傳入閩、台途徑及
分佈做
詳細探討。
2.比較研究法:
比較福建及台灣地區傀儡戲之淵源流變、特色及變異。
3.田野調查法:
對於現存閩、台地區傀儡劇團,實地田野訪談調查,蒐集相關
文獻資料。
4.內容分析法:
對於文獻,田野實地訪談紀錄及專書資料,採取內容分析,詳定其應有
之價值。
(二)研究的步驟:
1.閱讀專書原典及文獻
從歷代對傀儡戲有所記載的原典,後人對傀儡戲篡著書籍
,專篇論文及
其相關田
野調查資料文獻中,了解傀儡戲的起源、歷史、派別、分佈、
傳遞途徑及閩台
現況。
2.經過文獻探討,資料分析比對,撰寫研究報告並對傀儡戲發展方向做
出建議。
六、架構、進度:
架構:
緒論
第一篇 歷史篇
1.中國傀儡戲的源流與歷史
2.福建傀儡戲的流派與分佈
3.福建傀儡戲傳台及流派分佈
第二篇 娛樂及宗教功能篇
4.閩台傀儡戲宗教功能及娛樂功能比較
5.閩台傀儡戲及民俗信仰、戲神崇拜及戲俗禁忌之比較
第三篇 戲劇藝術篇
6.閩台傀儡戲的戲團組織及舞台藝術比較
7.閩台傀儡戲的傀偶造型藝術比較
8.閩台傀儡戲的操偶技藝比較
9.閩台傀儡戲的唱腔音樂比較
10.閩台傀儡戲的劇本比較
結 論
七、預期成果
1.整理出台閩地區傀儡戲史的價值
2.學術研究對台閩地區傀儡戲藝術保存之回饋
3.探討傀儡戲的娛樂及戲曲藝術價值
對台閩地區傀儡戲未來發展之建言
參考書目(依出版時間排序)
一、專書
台灣電影戲劇史 呂訴上 台北、銀華 一九六一
金瓶梅詞話 笑笑生 日本、大安株氏會社 一九六三
漢書(武英殿版) 班 固 台北、新陸 一九六四
元曲選 臧懋循輯 台北、中華 一九六六
行神研究 中華叢書編委會 中華叢書編委會 一九六七
今樂考證 姚 變 台北、進學 一九六八
古劇角色考 王國維 台北、商務 一九六八
曲錄 王國維 台北、藝文 一九七○
太平廣記 李 昉 台北、藝文 一九七○
舊唐書 劉 煦 台北、中華 一九七一
楊州畫舫錄 李 斗 北京、中華 一九七二
宋元戲曲考 王國維 台北、藝文 一九七四
三國志 陳 壽 台北、洪氏 一九七五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孟元老等 台北、大立 一九七五
後村先生全集 劉克莊 四庫全書版 一九七五
史記會註考證 瀧川歸太郎 台灣、中新 一九七六
台灣府志 高拱乾 台灣、大通 一九七七
諸羅縣志 陳夢林 台灣、大通 一九七七
裨海紀遊 郁永河 台灣、大通 一九七七
四禮集註 鄭 玄 台北、龍泉 一九七八
偽書通考 張心澄 台北、盤庚 一九七九
野台高歌 邱坤良 台北、皇冠 一九八○
台灣風俗誌 片岡巖 台北、大立 一九八一
搜神記 干 寶 台北、里仁 一九八二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崔令欽等 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八二
(1-10冊)
唐詩紀事 計有功 台北、木鐸 一九八二
能改齋漫錄 吳 曾 台北、木鐸 一九八二
古書真偽及其年代 梁啟超 台北、里仁 一九八三
中國民間藝術論 王 毅 山西、教育 一九八三
北夢瑣言 孫光憲 台北、商務 一九八三
說劇 董每戡 北京、人民 一九八三
通典 杜 佑 台北、商務 一九八三
風俗通義 應 邵 台北、漢京 一九八三
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 邱坤良 台北、遠流 一九八三
簡明文化人類學詞典 陳國強 浙江、人民 一九八五
唐戲弄 任半塘 台北、漢京 一九八五
南戲新證 劉念茲 北京、中華 一九八六
中國劇詩美學風格 蘇國榮 台北、丹青 一九八七
風月錦囊(善本影印)王秋桂主編 台北、學生 一九八七
酉陽雜俎 段成式 杭州浙江古籍 一九八七
台灣外志後傳 江日昇 台北、藝文 一九八八
扮仙與作戲 王嵩山 台北、稻香 一九八八
台灣歌仔戲的發展與變遷曾永義 台北、聯經 一九八八
詩歌與戲曲 曾永義 台北、聯經 一九八八
戲劇與文學 姚一葦 台北、聯經 一九八九new window
中國美術全集 台北、錦繡 一九八九
論衡 王 充 台灣古籍 一九九○
台灣戲劇館開館特刊 宜蘭縣文化中心 宜蘭文化中心 一九九○
台灣全紀錄 台北、錦繡 一九九○
木偶大師黃奕缺 泉州地方戲曲研究社 福建美術
一九九○
懸絲牽動萬般情─ 江武昌 台北、台原 一九九○
台灣的傀儡戲
台灣戰後初期的戲曲 焦 桐 台北、台原 一九九○
福建南戲暨目連論文集 福建藝術研究所 福建藝術研究所 一九九○
變遷中的台閩戲曲文化 林勃仲等 台北、台原 一九九○new window
福建目連戲研究文集 福建藝術研究所 福建藝術研究所 一九九一
掌中功名─台灣的 陳正之 台灣省新聞處 一九九一
傳統偶戲
五十年來的中國民 婁子匡等 台北、正中 一九九一
俗文學
談俗說戲 汪志勇 台北、文史哲 一九九一
中國喪葬史 徐吉軍 江西、高校 一九九一
傳統信仰與現代社會 呂理政 台北、稻香 一九九二new window
神靈與祭祀─中國傳統 詹鄞鑫 江蘇古籍 一九九二
宗教綜論
雅言 連雅堂 台灣省文獻會 一九九二
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 邱坤良 台北、南天 一九九二
研究
戲文敘錄 朱建民等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一九九三
戲劇編寫概要 姜龍昭 台北、五南 一九九四
中國分類戲曲史綱 謝柏梁 台北、商務 一九九四
戲劇美學 曹其敏 台北、五南 一九九四
台灣民俗 吳瀛濤 台北、眾文 一九九四
傀儡、除煞與象徵 宋錦秀 台北、稻香 一九九四
台灣的道教儀式與音樂 呂錘寬 台北、學藝 一九九四new window
小說戲曲研究 清華大學中文系 台北、聯經 一九九四
(1-5冊)
台灣戲劇館專輯 鄭英珠等 宜蘭縣文化中心 一九九四
蘭陽民族藝術薪傳錄 鄭英珠等 宜蘭縣文化中心 一九九四
台灣通史 連雅堂 台北、眾文 一九九四
中國古典戲劇選注 曾永義 台北、國家 一九九四
劇史新說 陳 多 台北、學海 一九九四
台灣舊慣習俗信仰 鈴木清一郎 台北、眾文 一九九四
明皇雜錄 鄭處誨 北京、中華 一九九四
宋元南戲考論 俞為民 台灣、商務 一九九四
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 鄭傳寅 台北、楊智 一九九五
中國戲曲文化概論 鄭傳寅 台北、志一 一九九五
琵琶記的表演藝術 蔡孟珍 台北、里仁 一九九五
戲曲美學 傅 謹 台北、文津 一九九五
中國戲曲通史 郭漢城等 台北、丹青 一九九五
南北史合注 李 清 上海、古籍 一九九五
中國戲劇學通論 趙山林 安黴教育 一九九五
閩西上杭高腔傀儡戲與 葉明生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一九九五
夫人戲
中國民間信仰 烏丙安 上海、人民 一九九五
蘭陽的歷史與風土 徐惠隆 台北、台原 一九九五
中國行業神業崇拜 李 喬 台北、雲龍 一九九六
樂府詩集 郭茂倩 北京、中華 一九九六
列子譯註 王強模 台灣古籍 一九九六
中國風俗史 張亮采 北京、東方 一九九六
表演、藝術、工藝 王秋桂等 台北、稻香 一九九六
鑼鼓喧天話北管─ 黃素貞 基隆市政府 一九九六
亂彈傳奇
中國行業神(上、下) 李 喬 台北、雲龍 一九九六
泉州傀儡藝術概述 黃少龍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一九九六
探討台灣民間信仰 董芳苑 台北、常民 一九九六new window
顏氏家訓 顏之推 台灣古籍 一九九六
中國古代戲曲 周傳家 北京、商務 一九九六
福建上杭亂彈傀儡夫人傳葉明生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一九九六
中國戲曲 翁敏華 上海、古籍 一九九六
重修台灣省通志 台灣省文獻會 台灣省文獻會 一九九七
台灣劇場與文化變遷 邱坤良 台北、台原 一九九七
福建地方戲劇 劉湘如等 福建、人民 一九九七
中國劇場與民俗 翁敏華 台北、學海 一九九七
戲曲人類學初探 容世誠 台北、麥田 一九九七
福建壽寧四平傀儡戲 葉明生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一九九七
奶娘傳
掌中功名─台灣的偶戲 陳正之 台灣省新聞處 一九九七
傀儡戲新錦福梁寶全 石光生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一九九七new window
保存計畫第一年
成果報告書
古本戲曲劇目提要 李修生等 北京、文化 一九九七
八十六年傳統藝術研討會論文集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一九九七
後漢書 范 曄 台北、鼎文 一九九七
晉書 房玄齡等 台北、鼎文 一九九七
宋書 沈 約 台北、鼎文 一九九七
新唐書 歐陽修等 台北、鼎文 一九九七
戲劇哲學─人類的群體 孫文輝 湖南大學 一九九八
藝術
東京夢華錄(外四種) 孟元老等 北京、文化 一九九八
齊東野語 周 密 北京、學苑 一九九八
南村輟耕錄 陶宗儀 北京、文化 一九九八
我國的傳統戲曲 曾永義 台北、漢光 一九九八
中國電影史 陳弘石等 北京、文化 一九九八
台灣戲劇發展概說 邱坤良 台北、台原 一九九八
中國雜技史 劉峻驤 北京、文化 一九九八
海峽兩岸梨園戲學術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一九九八
研討會論文集
中華大帝國史 門多薩 北京、中華 一九九八
中國戲曲史 麻文崎等 北京、文化 一九九八
戲曲音樂概論 武俊達 北京、文化 一九九九
歌仔戲概論 劉美菁 台北、學海 一九九九
荊楚歲時記譯注 宋懍著‧譚麟譯註 湖北、人民
一九九九
中國曲藝、雜技、 羅斌等 北京、文化 一九九九
木偶戲、皮影戲
中國戲曲 章詒和 北京、文化 一九九九
偶戲乾坤─一九九九 中華民俗藝術 雲林縣文化中心 一九九九
雲林國際偶戲節
活動專輯基金會
中國人的信仰與崇拜 傅才武 湖北、教育 一九九九
京劇與中國文化 徐城北 北京、人民 一九九九
國際偶戲學術研討會 中華民俗藝術 雲林縣文化中心 一九九九
論文集 基金會
戲曲研究 中國藝術研究院 北京、文化 二○○○
海遊記 無根子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二○○○
福建壽寧四平傀儡戲 葉明生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二○○○
華光傳
戲文概論 錢南揚 台北、里仁 二○○○
台灣的民間宗教與信仰 李世偉等 台北、博揚 二○○○new window
全唐文 吉林 二○○一
全宋詞 北京、中華 二○○一
民俗曲藝 全套 施合鄭民俗文化基金會
溫州南戲新編劇本集 溫州文化局 北京、中華 二○○一
*=二、博碩士論文
台灣宜蘭地區懸絲 吳麗蘭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八
傀儡戲研究
古典布袋戲演出形式 詹惠登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七九
之研究
蘭陽地區傀儡戲的除煞 宋錦秀 台灣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 一九八六
儀式─一個宗教人 碩士論文
類學的研究
復興閣皮影戲劇本研究 陳憶蘇 成功大學歷史語言研究所 一九九二
碩士論文
秦叔寶的形象演變及 高碧蓮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一九九五
及其原因 碩士論文
中國傀儡戲的源流與 蔡隆順 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一九九七
在台灣之發展 碩士論文
現今舞台歌仔戲劇本之 李珮君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一九九七
研究舉隅 碩士論文
合興皮影戲團研究 金清海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一九九八
論新錦福傀儡戲團及 趙陽明 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一九九九
其戲曲音樂
福建泉州及台灣高雄 高碧蓮 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 二○○○
懸絲傀儡戲劇本 博士論文
研究
*=
*=三、期刊論文
傀儡戲的由來 羅錦堂 大陸雜誌四一卷十二期 一七七○
傀儡戲與民間宗教信仰 陳漢光 台灣風物二一卷一期 一九七一new window
傀儡戲與影戲綜述 揚 璉 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七卷四期 一九七四
閒話廣東手托傀儡戲 林光灝 藝文誌一○七期 一九七四
漫談皮影戲與傀儡戲 張新芳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十期 一九七九
(歷史文物)
一代傀儡戲王─張國才 王子政 民俗曲藝五期 一九八一new window
基隆看傀儡戲「祭煞」 吳玲玲 民俗曲藝九期 一九八一
談民間的戲曲活動 邱坤良 民俗曲藝九期 一九八一new window
如何實地收集民俗資料 勾斯坦著 民俗曲藝十五期 一九八二
黎克難譯 至二十二期
斷垣下的樂歌─金門的 李國俊 民俗曲藝十七期 一九八二
民間戲曲
台灣的開發與戲曲活動 邱坤良 民俗曲藝十九期 一九八二new window
的興起
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 李亦園 民俗曲藝十九期 一九八二new window
生活
戲曲介紹─偶人戲 民俗曲藝 民俗曲藝二十期 一九八二
編輯部
談泉州府城之傀儡戲 張呈芳 民俗曲藝二十一期 一九八二new window
傀儡戲結合現代青年的 幼 梅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初航 秉 昀
傀儡戲薪傳有人─ 謝松輝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林讚成喜上眉梢
揭開傀儡戲偶的外衣─ 郭端鎮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談傀儡的構造
頭盔的製作 何秉鈞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傀儡的表演動作 江武昌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new window
王麗嘉
傀儡戲在教學上的運用 謝松輝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new window
滑稽神─關於台灣傀儡 施博爾著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戲的神明 蕭惠卿譯
樂神一考─台灣的田都 鄭正浩著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元帥與西秦王爺信仰 吳文理譯
傀儡戲考原 孫楷第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new window
中國戲劇與傀儡戲影戲 周貽白 民俗曲藝二十三、二十四期 一九八三
─對孫楷第先生「
傀儡戲考原」一書
之商榷
傀儡戲的過去、現在、 何秉昀 自由青年七十卷一期 一九八三
未來
刻木牽絲作老翁─ 何秉昀 民俗曲藝二十六 一九八三
林讚成與傀儡戲
台灣地方戲神傳說 江武昌整理民俗曲藝三十四期 一九八五
陳儒行
台灣地方戲神傳說 夏竹林 民俗曲藝三十五期 一九八五new window
從歷代傀儡戲發展與 詹惠登 民俗曲藝三十五期 一九八五
國傳統戲劇的
關係談布袋戲
台灣地方戲神傳說 吳亞梅 民俗曲藝三十六期 一九八五new window
江武昌整理
傀儡戲的宗教儀式 宋錦秀 民俗曲藝三十八期 一九八五new window
祭祀戲劇的傳播原理 田仲一成著民俗曲藝三十九期 一九八六new window
楊清發、
張素精譯
「中國劇場之儀式劇 邱坤良 民俗曲藝三十九期 一九八六
目」研究初稿
台灣地方戲戲神傳說 傅正玲 民俗曲藝三十九期 一九八六
江 七整理
黃秀錦
中國傳統劇場之規矩 江武昌 民俗曲藝四十期 一九八六
與禁忌─傀儡戲
泉州提線木偶戲神相公爺黃錫鈞 泉州地方戲曲第一期 一九八六
略論福建戲曲的源流 林慶熙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試論宗教文化在南戲 葉明生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發生學中的地位
泉州提線木偶藝術初析 呂文俊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兼談繼承與創新
泉州嘉禮《竇滔》析考 黃少龍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小梨園戲與提線木偶─ 劉浩然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傀儡的關係
泉州傀儡戲中的〝嘮哩 沈繼生 泉州地方戲曲第二期 一九八七
嗹〞─南戲戲神咒
探源
從薩爾茲堡到宜蘭─談 彭植功 音樂與音響一七九期 一九八八
兩地的懸絲傀儡戲
傀儡戲祭典儀式之演出 宋錦秀 台灣文獻三九卷四期 一九八八
─簡說蘭陽地區傀
儡戲的除煞儀式
台灣懸絲傀儡戲桃花女 林鋒雄 漢學研究八卷一期 一九九○
探研─兼論桃花女
故事的流傳和演變
關於傀儡戲的除煞儀式 宋錦秀 台灣史田野研究通訊 一九九○
符:解釋與說明
「目連救母」中的目連 沈繼生 民俗曲藝七八期 一九九二

台閩傀儡戲新探─及傀 江武昌 藝術評論第四期 一九九二
儡戲竇滔、趙土之
考略與比較
鬼的信仰及其相關儀式 呂理政 民俗曲藝九十期 一九九四new window
福建上杭陳靖姑信仰與 葉明生 民俗曲藝九四、九五期合刊本 一九九五
傀儡戲夫人傳述概
泉州傀儡戲(提線木偶 羅 斌 藝術教育九七期 一九九五
戲):地方社會發
展的窗口
懸絲牽情─南台灣傀儡 李健永 鄉城生活雜誌三五期 一九九六
記實
觀音修行─清代傀儡戲 曾金錚初校民俗曲藝一二一期 一九九九
抄本 龍彼得訂正
台灣地區祀奉的戲神之 林明德 傳統藝術雙月刊三期 一九九九
一─田都元帥
壽寧縣岱陽村的元宵福 葉明生 民俗曲藝一二一、一二三期 二○○○
與梨園教之傀儡戲 合刊本
《華光傳》
金門鼓吹樂的保存 李國俊 傳統藝術雙月刊三期 二○○○
台灣傀儡戲宗教、娛樂 金清海 跨世紀研究生漢學國際學術討會二○○○
、藝術功能之消長
研究
觀賞性戲劇與儀式性戲 王兆乾 儀式、戲劇與民俗學術研討會 二○○○new window

儀式與戲劇、民俗學的 葉明生 儀式、戲劇與民俗學術研討會 二○○○
考察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