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太虛大師的法華思想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黃國清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Kuo-ch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9
頁次:頁25-45
主題關鍵詞:太虛法華經眾生成佛佛知見一乘法界圓覺宗Tai-xuThe Lotus SutraAll sentient beings can become the BuddhaThe knowing and seeing of the BuddhaOne vehicleThe perfect enlightenment of the Dharma Real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4
本文研究近現代中國佛學大師太虛的法華思想,透過其注釋文句的詳密爬梳,闡釋他注解此經的中心思想。在《法華經講錄》講解文句之前,太虛提出應先釐清的三個問題,最關鍵的討論是一切眾生的成佛可能性。《講錄》以窺基《法華經玄贊》為講經底本,窺基堅持五姓各別說,徹底否定部份有情的成佛潛能。太虛雖不否定五姓各別說,但主張種姓區分非決定性,成立眾生成佛的意義。對於全經的科判,《講錄》一依窺基之說,並無太虛個人特色;《妙法蓮華經懸論》雖依天台教理而調適之,科判卻無關天台本跡之說,而以佛知見的「開、示、悟、入」作為判釋全經的結構。以此理解方式將全經連成一個由淺而深的修證歷程,引領聞法者於一乘妙法信教、解理、修行、實證,實現如來教化一切眾生成佛的出世本懷。太虛將「佛知見的開示悟入」視為全經的中心思想,以其最高義理基準「法界圓覺宗」詮釋「佛知見」。「佛知見」即佛的圓滿智慧,所證境即諸法實相、法性真如、如來功德藏、一乘妙法等。如同佛性思想的常見結構,此生佛不二的真如實相為迷悟之所依,眾生為無始來無明煩惱所障,本有佛性而不知不見,須待如來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始得證入一乘妙法。以太虛佛學思想為媒介可將其法華詮釋延伸到利濟世間的實踐:人人開發真如佛性,可促進完美個人與大同社會的實現。若植基於實相智慧,一切利生事業都屬開示悟入的法門。佛知見的趣入,應由人乘升進於大乘,不離人群利濟活動。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