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晚清易氏兄弟之臺灣凝望與蹈海奮戰:從易順豫〈哀臺灣賦〉談起
書刊名:臺灣古典文學研究集刊
作者:王學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Wang, Hsueh-li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4
頁次:頁209-211+213-242
主題關鍵詞:臺灣晚清易順豫易順鼎辭賦TaiwanLate Qing dynastyYi ShunyuYi ShundingFuprose-poem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3)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55
期刊論文
1.(1919)。萊園春遊賦。臺灣文藝叢誌,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海濤、楊寶杰(2009)。書生報國:甲午戰爭中『後清流』的活動。求索,9,212-2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睿(2009)。清遺老「戲劇熱的解讀」:以易順鼎「捧伶詩」為例。四川戲劇,2009(2),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碧薇(2004)。張之洞與中日甲午戰爭。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6(1),84-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石峰(2008)。甲午戰爭後劉坤--外交方略解析。史料研究,63-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付祥喜(2007)。乙未「臺灣民主」首倡者考辨。廣東教育學院學報,27(6),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鄭師渠(2001)。萬國公報與甲午戰爭。近代史研究,4,168-1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徐健平(2004)。甲午戰爭期間的天津《直報》及其對戰後的輿論導向。歷史檔案,3,97-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新軍(2008)。甲午戰爭前夕的《申報》輿論。滄桑,5,32-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鵬(2004)。甲午戰爭期間的《申報》輿論(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敬(2006)。甲午戰爭期間的《字林滬報》輿論(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子候(2001)。甲午戰爭前夕中日韓三國之動向。嘉義:大人物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詩琅、張良澤(2003)。清廷臺灣棄留之議--臺灣史論。臺灣:前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胡樸安(1996)。南社文選。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章太炎(1996)。太炎文錄初編。上海: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玉良、孫文范(2008)。簡明高句麗史。長春:吉林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常熟市人民政府、中國史學會(1995)。甲午戰爭與翁同龢。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德功(1993)。讓臺記。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易順鼎(1995)。盾墨拾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范曄(1985)。後漢書卷四孝古帝紀。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戴逸、楊東梁、華立(1994)。甲午戰爭與東亞政治。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班固(1995)。漢書。臺北:鼎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魏收(1995)。魏書。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周紹良(2000)。唐傳奇箋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陳壽、裴松之、陳乃乾(1982)。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許俊雅、吳福助(2006)。全臺賦。臺南:國家臺灣文學館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王曉波(1999)。乙未抗日史料彙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易順鼎(1965)。魂南記。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易順鼎、王飆(2004)。琴志樓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季同、錢南秀(2005)。學賈吟。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郭維森、許結(1996)。中國辭賦發展史。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司馬遷、裴駟、司馬貞、張守節(1982)。史記。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231118)。痘疹辯疑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11126)。賭鬼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全臺詩知識庫,http://cls.hs.yzu.edu.tw/TWP/。  new window
4.林載爵(20060619)。誰認識陳季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徐宗幹(1960)。《瀛洲校士錄》序。斯未信齋文編。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適宏(2008)。《臺灣賦》所收八篇應考作品初論。試賦與識賦--從考試的賦到賦的教學。臺北:秀威資訊科技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柳棄疾(1970)。陳晚盒(庵)先生傳。虞初近志。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密察(1990)。一八九五「臺灣民主國」的成立經過。臺灣近代史研究。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鼎(1996)。七痛。沅湘通藝錄。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洪棄生(1999)。瀛海偕亡記。乙未抗日史料彙編。臺北:海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玉蘭(1999)。甲午戰爭中的張之洞。張之洞與中國近代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之洞、苑書義、孫華峰、李秉新(1998)。陳撫台來電(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丑刻到)。張之洞全集。石家莊:河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鄭毓瑜(2005)。明清之際辭賦作品的「哀江南」論述--以夏完淳〈大哀賦〉爲端緒的討論。文本風景:自我與空間的相互定義。臺北:麥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