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原住民藝術「歷史化」的限制:國家博物館知識分類治理術中的時間秩序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盧梅芬
作者(外文):Lu, Mei-fen
出版日期:2019
卷期:115
頁次:頁63-84
主題關鍵詞:知識叢結展示叢結接觸地帶原住民藝術史ComplexExhibitionary complexContact zoneIndigenous art histor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4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石守謙(20120200)。臺灣的藝術史研究。漢學研究通訊,31(1)=121,7-1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杜正勝(2000)。故宮願景--致故宮博物院同仁的一封信。故宮文物月刊,18(5),4-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其南(20080900)。博物館的文化政治--臺灣博物館的誕生與日本殖民統治。國立臺灣博物館學刊,61(3),85-1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梅芬(20171000)。國家博物館與文化公民資格:杜正勝故宮改革中的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文化研究,24,9-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盧梅芬(20180100)。從國立臺灣博物館改制到南島文化園區--國立原住民族博物館設與不設的治理術。博物館學季刊,32(1),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聖閎(2016)。世界的圖像裡頭可有我們的身影?關於臺北雙年展1996-2014的幾道論述速寫。今藝術,10,118-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國立臺灣美術館(2004)。臺灣美術丹露主題展專輯。臺灣美術,56,3-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蕭瓊瑞(20151100)。《臺灣近代雕塑史》(第十八章)--原住民的現代雕刻。藝術家,486,186-19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蕭瓊瑞(20180100)。起步/奠基/再建構--臺灣美術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臺灣美術,111,5-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尾崎秀真(1932)。四千年前の生蕃。理蕃の友,1932(4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尾崎秀真(1932)。四千年前の生蕃。理蕃の友,1932(6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尾崎秀真(1933)。重要美術の保存と臺灣の蕃族品。理蕃の友,1933(4月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尾崎秀真(1936)。臺灣蕃族の固有文化。臺灣經濟往来,5(4)=52,3-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Pratt, Mary Louise(1991)。Arts of the Contact Zone。Profession,1991,33-40。  new window
15.蕭瓊瑞(2007)。臺灣美術史中的原住民藝術。藝術認證,16,30-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李子寧(2007)。博物館如何再現「歷史」:臺灣總督府博物館的歷史收藏與展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山本鼎(1924)。臺灣に於ける産業工藝。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文化部(2017)。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鄉建設文化生活圏建設計畫(核定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侯一明(2010)。歷史展示與異己建構:1930年代台灣總督府博物館歷史室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鈴木秀夫(1935)。臺灣蕃界展望。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内理蕃之友發行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瓊瑞(2003)。圖說臺灣美術史(I):山海傳奇(史前‧原住民篇)。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國立故宮博物院編輯委員會(1986)。從傳統中創新:當代藝術嘗試展。臺北: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文琴(2007)。臺灣美術史。臺北:南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益昌、高業榮、傅朝卿、蕭瓊瑞(2009)。臺灣美術史綱。臺北:藝術家。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2)。國立歷史博物館沿革與發展。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欽賢(1996)。臺灣美術閱覽。臺北:玉山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石秋燕(1999)。高美館六年。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宜秋(1998)。高美館五年。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黃冬富(2005)。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屏東地區。臺北:日創社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培宜(2006)。臺灣雕塑發展。高雄:高雄市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潘小雪(2003)。臺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花蓮地區。臺北:日創社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盧梅芬(2012)。臺灣原住民族藝術發展脈絡研究:以木雕為例(1895-2010)。南投: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山本鼎(1924)。有望之臺灣工藝的產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廖新田(20171030)。從被遺忘的故事重建臺灣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雄市立美術館歷史紀事,http://www.kmfa.gov.tw/home02.aspx?ID=02&IDK=2&EXEC=L&DATA=48&AP=02_HISTORY-0%5E02_PN-1。  new window
4.樓層導覽,http://www.nmh.gov.tw/zh/visit_1_4.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Bennett, T.(1995)。The political rationality of the museum。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New York。  new window
2.Bennett, T.(1995)。The exhibitionary complex。The Birth of the Museum: History, Theory, Politics。New York。  new window
3.Pieterse, J. N.(2005)。Multiculturalism and museums: Discourse about others in the age of globalization。Heritage, Museums and Galleries: An Introductory Reader。Routledge。  new window
4.Evans, J.(1999)。Introduction to part four。Representing the Nation: A Reader。Routledge。  new window
5.Urry, J.(1996)。How Societies Remember the Past。Theorizing Museum: Representing Identity and Diversity in a Changing World。Blackwell Publishers。  new window
6.陳國寧(2005)。臺灣半世紀的文化史見證--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五十年。國立歷史博物館建館五十週年紀念文集。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永川(2008)。館長序。臺灣史續編八講。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瑾瑗(2005)。「物」的觀看--論尾崎秀真的「趣味」觀。背離的視線:臺灣美術史展望。臺北:雄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尾崎秀真(1930)。清朝時代の臺灣文化。續臺灣文化史說。臺南:臺南共榮會臺南支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lifford, J.(1997)。Museum as Contact Zones。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Cambridge, 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1.Foucault, M.(1991)。Govemmentality。The Foucault Effect: Studies in Govemmentality。Hemel Hempstead:Harvester Wheatsheaf。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