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藝術轉化」的過程與實踐 --以繪畫、詩歌的創作教學為例
作者:郭淑玲
作者(外文):GUO, SU-LING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指導教授:石朝穎
學位類別:博士
出版日期:2017
主題關鍵詞:藝術轉化美學史作檉繪畫詩歌人文心曲創造性教學Art TransformationAestheticsSHI ZUO CHENGPaintingPoetryHumanistic Heart SongsCreative Teaching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9
「藝術轉化」的過程與實踐
--以繪畫、詩歌的創作教學為例
「藝術轉化」如何進行?藝術精湛的成就,其奧秘為何?本論文透過藝術作品解析及實地教學經驗,理解及開展出「藝術轉化」可能的方式與途徑。論文分為「繪畫」和「詩歌」兩部分來做說明 :在「繪畫」方面,討論「繪畫空間」的轉化問題、以及繪畫與人格發展的關係;前者著眼於「繪畫空間」的思維問題,後者著眼於運用繪畫來進行「人格」轉化,筆者將以兩個實驗性教學案例來做說明,一是「心靈繪畫」的課程設計、一是「視覺化人格理論」的建構。而在「詩歌」方面,將處理詩歌聲音、音韻、和意象的表達與轉化,取材唐朝著名詩人王維、杜甫、和李商隱的詩作為例說明。最後,處理詩歌「音樂創作」問題,探討如何活化古典文化?將介紹筆者創作的「人文心曲」詩歌教學及其當代意義。
The process and practice of “art transformation”
—as creative teaching examples of painting and poetry
What’s the process of “art transformation”? What’s the secret of the artistic great achievement? In this thesis I try to analyze the works of art and the practices of creative teaching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way of “art transformation”. The thesis consists of two parts: painting and poetry. In the part of painting I will discuss two subjects: the space transformation of art painting,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painting and personality. The former will focus on the thinking of space, the latter will focus on how to transform the personality through the methods of painting? I will show two practices of creative teaching to explain, there are the design of mind-painting curriculum and the experimental theory of visual personality construction. In the part of poetry will focus on the analysis of sound, rhyme, and image of poetry. I chose some famous poems written by three poets of Tang Dynasty- Wang Wei, Du Fu, and Li Shang Yin to make interpretation. The last issue is the creation of music called Humanistic Heart Songs composed by author to elucidate how to revival the ancient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參考書目》

方東美著《方東美全集-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2005
方東美著《哲學三慧》台北三民書局2007
史作檉著《哲學人類學序說》新竹仰哲出版1988
史作檉著《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台北典藏藝術2007
史作檉著《看見真實心靈的杜布菲》台北典藏藝術2011
史作檉著《藝術的終極關懷》台北典藏藝術2014
史作檉著《中國哲學精神溯源》台北典藏藝術2014
史作檉著《形上美學要義》台北書鄉文化1993new window
史作檉著《哲學美學與生命的刻痕》台北書鄉文化1993
史作檉著《塞尚藝術之哲學探測》台北書鄉文化1994
史作檉著《文字解放之真義》台北書鄉文化1996
朱狄著《當代西方美學》台北谷風出版1988
李澤厚.劉綱紀主編《中國美學史》上下冊
台北
漢京文化
2004

李澤厚著《美的歷程》二版台北三民書局2015
李澤厚著《華夏美學》台北時報出版1989
宗白華著《美從何處尋》台北成均出版1985
柏拉圖著、
劉小楓等譯《柏拉圖的會飲》
北京
華夏出版
2003

徐復觀著《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1966new window
崔光宙著《美感判斷發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1992new window
曾祖蔭著《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範疇》台北文津出版1987new window
葉朗著《中國美學史》台北文津出版1996
張云鵬.胡藝珊《審美對象存在論--杜夫海納審美北京中國社會科2011
著 對象現象學之現象學闡釋》學出版社
陳奇相著《歐洲後現代藝術》台北藝術家2005
石朝穎著《藝術哲學與美學的詮釋問題》台北人本自然2006
石朝穎著《宗教與人生哲學的詮釋問題》台北文化大學2010
石朝穎著《現象學與古典哲學的詮釋問題》台北台灣商務2012new window
高行健著《論創作》台北聯經出版2008
賴賢宗著《海德格與禪道的跨文化溝通》北京宗教文化2007
賴賢宗著
《意境與抽象:東西跨文化溝通中
的藝術評論》台北
洪葉文化
2004

賴賢宗著
《典範交疊的異彩:東西跨文化溝
通中的藝術評論(2)》台北
洪葉文化
2007

賴賢宗著《道家禪宗、海德格與當代藝術》台北洪葉文化2007
賴賢宗著《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台北歷史博物館2003new window
賴賢宗著《生命之境-藝術欣賞之道》台北麗文文化2009
賴賢宗著《茶禪心月:茶道新詮及其開拓》北京金城出版社2014
賴賢宗著《禪思想與禪美學》台北新文豐2016new window
賴賢宗著《雪蕉集》台北詩之華1994
賴賢宗著《悄然生姿》台北洪葉文化2007
賴賢宗著《月蝕》台北麗文文化2010
鍾明德著《藝乘三部曲》台北北藝大2013
石濤著《石濤畫譜》台北華正書局1990
江添福等撰《百水》台北藝術家2010
吳冠中著《要藝術不要命》台北遠景出版1997
洪米貞著《原生藝術的故事》台北藝術家2000
洪詠善著《藝術為本的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國教院2013
郭繼生等著
《中國文化新論藝術篇:美感與
造形》台北
聯經出版
1982

趙無極著《趙無極自畫像》台北藝術家1992
劉其偉編著《現代繪畫基本理論》台北雄獅圖書1999
劉悅笛著《視覺空間美學史》濟南山東文藝2008
劉益昌等著《台灣美術史綱》台北藝術家2009
郭淑玲著《創作之心—點與線的謳歌》台北洪葉文化2011
孟磊.江慧儀著《向大自然學設計》台北新自然主義2011
彭茨等編《劍橋年度主題講座:空間》北京華夏出版2006
張舜徽著《中國文明創造史》台北木鐸出版1987
莊錫昌等編著《多維視野中的文化理論》台北淑馨出版1991
曾春海著《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五南出版2012new window
劉志琴等著《中國文化史概論》台北文津出版1994
錢穆著《中國文化史導論》台北台灣商務1999
韓養民著《秦漢文化史》台北里仁書局1986
王孝廉著《中國神話世界》台北洪葉文化2006
王國維著《人間詞話》台北里仁書局2005
王國維著《王國維戲曲論文集》台北里仁書局2005
李商隱著《玉谿生詩集箋注》台北里仁書局1981
李善馨發行《詩學淺說》台北學海出版1977
邱燮友編《唐詩朗誦》台北東大圖書2001
袁行霈撰《陶淵明集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
張忠綱選注《杜甫詩選》北京中華書局2005
張淑香著《李義山詩析論》台北藝文印書館1987
郭淑玲著、
賴賢宗主編《人文心曲二編》
台北
賴賢宗自編
2008

葉嘉瑩著《迦陵談詩》台北三民書局2001
葉嘉瑩著《迦陵論詩叢稿》台北大塊文化2012
葉嘉瑩著《迦陵學詩筆記》台北大塊文化2013
廢名著、陳建軍.馮思純編訂《廢名詩集》
台北
新視野
2007

鄭文惠等選注《歷代詩選注》台北里仁書局2007
龍沐勛編選《唐宋名家詞選》台北里仁書局2007
邱燮友著《童山詩論卷》台北萬卷樓圖書2003
(明)徐上瀛著、徐樑編著《溪山琴況》
北京
中華書局
2013

李美燕著《琴道與美學》北京社科文獻2002
林西莉著《古琴的故事》台北貓頭鷹
2009
林珀姬著《南管曲唱研究》台北文史哲2004new window
秦啟明編著《弘一大師李叔同音樂集》台北慧炬出版2003
崔光宙著
《音樂學新論:以人為中心的音
樂學》台北
五南出版
1993

郭平著《古琴叢談》濟南山東畫報2006
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冊台北大鴻圖書1997
楊蔭瀏著《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下冊台北大鴻圖書1997
葉明媚著《古琴音樂藝術》台北台灣商務1996
潘柏世著《太和鼓鬯》台北唐山出版2006
鄭祖襄著《中國古代音樂史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2004
大江健三郎著、賴明珠譯《給新新人類》
台北
時報出版
2009

胡寶林等著《音樂韻律與身心平衡》台北遠流出版1998

尼采(Nietzsche)著、
周國平譯《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Die Philosophie im Tragischen Zeitalter Der Griechen北京
北京聯合
2014

尼采(Nietzsche)著、
周國平譯《悲劇的誕生》Die Geburt der Tragödie
台北
左岸文化
2005

伽達碼(H. Gadamer)著、吳文勇譯《真理與方法》Wahrheit und Methode
台北
南方叢書
1988

布西亞(J. Baudrillard)著、林志明譯《物體系》Le système des objets
台北
時報出版
1997

帕瑪(R. E. Palmer)著、
嚴平譯《詮釋學》Hermenutics
台北
桂冠出版
1992

胡塞爾(E. Husserl)著、
李幼燕譯《純粹現象學通論》
台北
桂冠圖書
1994

恩斯特·卡西勒(Enst Casser)著、李琛譯《人論》An Essay on Man
北京
光明日報
2009

海德格(M.Heidegger)著、孫周興譯《走向語言之途》Unterweges zur Sprache
台北
時報出版
1993

海德格(M.Heidegger)著、孫周興譯《林中路》Holzwege
台北
時報出版
1994

梅洛龐蒂(Merleau-Ponty)著、龔卓軍譯《眼與心:身體現象學大師梅洛龐蒂
的最後書寫》台北
典藏藝術
2007

傅柯(M.Foucault)著、
劉北成等譯《瘋癲與文明》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台北
桂冠出版
1992

班雅明(Benjamin)著、
許綺玲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
台北
台灣攝影
1999

達達基茲(Tatakiewicz)著、劉文潭譯《西洋古代美學》History of Aesthetics Vol.1 Ancient Aesthentics台北new window
聯經出版
1981

達達基茲(Tatakiewicz)著、劉文潭譯《西洋六大美學理念史》new window
台北
聯經出版
1989

維果茨基(Vygotsky)著、李維譯《思維與語言》Thought and Language
台北
昭明出版
2001

謬朗山譯《西方美學經典選譯》(現代卷)北京人民大學2007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許琦玲譯《明室.攝影札記》La chambre Claire
台北
台灣攝影
1995

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著、劉森堯譯《羅蘭巴特論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
Par Roland Barthes台北
桂冠圖書
2002

蘇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著、劉大基等譯《情感與形式》Feeling and Form
台北
商鼎文化
1991

Herschel B. Chipp編著、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Theories of modern art :
a source book by artists and critics台北
遠流出版
2004

Ione Bell等著、
曾雅雲譯《藝術鑑賞入門》
台北
雄師圖書
1990

Wilhelm Worringer著、魏雅婷譯《抽象與移情-藝術風格的心理學研究》
台北
亞太圖書
1992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另一種影像敘事》Another Way of
Telling台北
臉譜出版
2010

約翰.柏格(John Berger)著、吳莉君譯《觀看的方式》Ways of Seeing
台北
麥田出版
2010

約翰.義庭(Johannes Itten)著、王秀雄譯《造形藝術的基礎:包浩斯的造形
原理及展開》台北
大陸書店
1989

宮布利希E. H. Gombrich著、雨云譯《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Art
台北
聯經出版
1991

康丁斯基(Kandinsky)著、吳瑪悧譯《點線面》
台北
藝術家
1985

康丁斯基(Kandinsky)著、吳瑪悧譯《藝術的精神性》
台北
藝術家
1985

理查德.加納羅(Richard Janaro)著《藝術:讓人成為人》The Art of
Being Human北京
北京大學
2004

賈克.樂寇(Jacques Lecoq)著、馬照琪譯《詩意的身體》
台北
桂冠出版
2005

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著、梁錦鋆譯《藝術的意義》The Meaning of Art
台北
遠流出版
2006

諾伯特.林頓(Norbert Lynton)著、楊松鋒譯《現代藝術的故事》The Story of
Modern Art台北
聯經出版
2003

羅伯.勒帕吉(Robert Lepage)著、林乃文譯《創作之翼》
台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7

Bates Lowry著、
杜若洲譯《視覺經驗》
台北
雄獅圖書
1990

Gerald D. Oster等著、
呂俊宏等譯《繪畫評估與治療》Using Drawings in
Assessment and Therapy台北
心理出版
2009

大智浩著、王秀雄譯《美術設計的基礎》Basis of Design台北大陸書店1992
布魯諾.恩斯特(Bruno Ernst)著、田松等譯《魔鏡:埃舍爾的不可能世界》The Magic
Mirror of M. C. Escher上海
上海科技
教育2014

艾斯納(E. W. Eisner)著、郭禎祥譯《藝術視覺的教育》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台北
文景書局
1998

克利(Paul Klee)著、
雨云譯《克利的日記》
台北
藝術家
1997

克里斯提安.哥爾哈爾著、吳瑪悧譯《保羅‧克利》
台北
藝術家
1987

法蘭克斯.塔爾蓋特著《康丁斯基 KANDINSKY》台北文庫出版1993
俞麗珊譯《圓的神話》The Myth of Circle台北北美館1993
埃里克.哈迪、劉其偉著《克利 KLEE》台北文庫出版1993
馬諦斯著、蘇美玉譯《馬諦斯畫語錄》Henri Matisse : E'crits台北藝術家2002
梵谷著、雨云譯《梵谷書簡全集》台北藝術家2002
莎拉.威爾遜著《馬諦斯 MATISSE》台北文庫出版1993
赫爾曼.布克哈特著、
海月山譯《德國現代兒童美術教學》
台北
藝術家
1985

巴舍拉(G.Bachelard)著、龔卓軍譯《空間詩學》
台北
張老師文化
2003

彼得·布魯克(Peter Brook)著、耿一偉譯《空的空間》
台北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2008

約翰.羅貝爾(John Lobell)著、成寒譯《光明與靜謐-路易.康的建築精神》
台北
聯經出版
2007

隈研吾(Kengo Kuma)著、林錚顗譯《自然的建築》
台北
博雅書屋
2010

盧斯.斯拉維德(Ruth Slavid)著、呂玉嬋譯《微建築》 Micro: Very Small Buildings
台北
木馬出版
2009

Georges Jean著、
曹錦清等譯《文字與書寫:思想的符號》L'ecriture:
Memoire des Hommes台北
時報出版
1994

Jeffrey C. Alexander、
吳潛誠總編校 《文化與社會》Culture and Society
台北
立緒出版
1997

艾迪.莫翰(Edgar Morin)著、施植明譯《複合思想導論》Introduction A La
Pensee Complexe台北
時報出版
1993

保羅.霍肯(Paul Hawken)著、黃維明譯
《看不見的力量》Blessed Unrest: How the Largest Movement in the World Came into Being and Why No One Saw It Coming台北

野人出版

2008


約翰.曼(John Man)著、
江正文譯《改變西方世界的26個字母》
北京
三聯書店
2007

基辛(R. Keesing)著、
張恭啟等譯《人類學緒論》Cultural Anthrop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1)台北
巨流圖書
1991

基辛(R. Keesing)著、
張恭啟等譯《文化人類學》Cultural Anthrop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2)台北
巨流圖書
1991

基辛(R. Keesing)著、
張恭啟等譯
《人類學與當代世界》Cultural Anthropology: A Contemporary Perspective(3)台北

巨流圖書

1991


麥克魯漢(Mashall McLuha)著、葉明德譯《傳播工具新論》UNDERSTANDING
MEDIA : The Extensions of Man台北
巨流圖書
1987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譯《神話的力量》THE POWER OF MYTH
台北
立緒出版
1995

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
立緒出版
2006

霍金(Stephen W. Hawking)著、許明賢譯《時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Time
台北
藝文印書館
1997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王志弘譯《看不見的城市》Le città invisibili
台北
時報出版
1993

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吳潛誠譯《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台北
時報出版
1996

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t-Exupery)、馬振騁譯《要塞》Citadelle
台北
圓神出版
2004

托瓦爾特.德特雷福仁(Thorwald Dethlefsen)等著, 易之新譯《疾病的希望-身心整合的療癒力量》The healing power of illness:the meaning of symptoms and how to interpret them台北

心靈工坊

2002


艾斯樂(R.Tennenhaus Eisler)著、方志華譯《明日的孩子-21世紀夥伴關係教育
藍圖》台北
洪葉文化
2006

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著、周怜利譯
《Erikson 老年研究報告-人生八大階段》Vital Involvement in Old Age-The Experience of Old Age in Our Time台北

張老師文化

2000


阿曼娜(Amana Trobe)著、方志華等譯《擁抱你的內在小孩》Face To Face With Fear : How we can transform fear into love高雄
愛的工坊
2008

泰莎.達雷(Tessa Dalley et al.)等著、陳鳴譯《藝術治療的理論與實務》Images of
Art Therapy台北
遠流出版
2004

海瑟.威廉斯(Heather C. Williams)著、陳品秀譯《與自己的心靈對畫》
台北
臉譜出版
2010

馬修(W.A.Mathieu)、
李芸玫譯《聆聽心靈樂音》The Listening Book :
Discovering Your Own Music台北
生命潛能
1999

凱西.馬奇歐迪(Cathy A. Malchiodi)著、陳麗芳譯《靈魂調色盤:讓內在的藝術家活躍起
來》The Soul's Palette 台北
生命潛能
2003

榮格(C.G.Jung)著、劉國彬.楊德友合譯《榮格自傳》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台北
張老師文化
2007

聶爾寧夫婦(Helen & Scott Nearing)著,梁永安等譯《美好生活》
台北
立緒出版
2006

羅倫斯.佛萊德曼(Lawrence J. Friedman)著、梅廣芳譯《艾瑞克森:自我認同的建構者》Identity's Architect: A biography of Erik H. Erikson台北

張老師文化

2001


蘇珊.芬徹(Susanne F. Fincher)著、游琬娟譯
《曼陀羅的創造天地-繪畫治療與自我
探索》Creating Mandalas-For Insight,
Healing, and Self-Expression台北
生命潛能
1998

露西雅(Lucia )著、
沈文玉譯《玩多元藝術解放壓力》The Art of
Emotional Healing台北
生命潛能
2008

露辛達(Lucinda Vardey)主編、高志仁.曾文儀譯《一條簡單的道路-德蕾莎修女的
質樸之道》台北
立緒出版
2012

榮格(C.G.Jung etc.)等著、黎惟東譯《自我的探索:人類及其象徵》
Man And His Symbol台北
桂冠出版
1989

榮格(C.G.Jung)著、
姜國權譯《人、藝術與文學中的精神》
北京
國際文化
2011

魯米(Rumi)著、
梁永安譯《在春天走進果園》
The Essential Rumi台北
立緒
1998

杜夫海納(M. Dufrenne)《審美經驗現象學》北京文化藝術1992
著、韓樹站譯

參考論文集
何淑貞(玄奘大學教授):2005〈王維輞川詩的詩情畫意樂趣與禪悅〉。
《二○○五兩岸當代藝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蕭麗華(台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禪與存有-王維網川詩析論〉
http://www.chibs.edu.tw/ch_html/LunCong/098/098a-04.htm
吳瑾瑋:2008〈從語料庫觀點研究白居易詩疊字運用〉。國立臺北大學中文系。new window
《第四屆文學與資訊學術研討會會前論文集》P.217~229。
李宗花(徐州師範大學文學院):〈疊音詞的歷史發展研究〉
http://doc.qkzz.net/article/e2923e0e-d838-42d9-926a-3f8ad1dbd56e.htm
王淳美(成大中文博士班):1998〈《詩經‧國風》疊音詞所呈現之感覺意象〉。
第四屆南部地區中文研究所研究生論文研討會。
陳正雄:2007〈聲情篇〉臺灣月刊雙月電子報96年12月號。
李清筠:〈從文獻考索看詩經入樂問題〉。教學與研究第十二期。P.127-159。
鍾明德:〈從精神性探索的角度看葛羅托斯基未完成的「藝乘」大業:覺性如
何圓滿?〉。戲劇學刊。P.125-146。
賴賢宗:〈本體美學與詩學、儒家樂教〉,發表於“現代化與全球化語境中的倫理
與儒學”國際學術研討會,2013.11.30—2013.12.1,上海
賴賢宗:〈音樂美學詮釋學與當代“樂教”之文化考察〉,發表於中國音樂學院與
北京四海孔子書院聯合舉辦的“樂教學術研討會”2013年10月

Debora Wood: (1998) Art and Transformation。ISSUES IN INTEGRATIVE STUDIES。No. 16, pp. 57-71。

Art as Transformation: WORDLESS!
http://www.tcj.com/art-as-transformation-wordless/

Sheila Dickinson: Art is Transformation
HTTP://WWW.MNARTISTS.ORG/ARTICLE/ART-TRANSFORMATION

Patricia Edwards: Transformation through Art Education。Old Dominion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 2015 Undergraduate Research Symposium
http://digitalcommons.odu.edu/undergradsymposium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