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災害記憶的保存與重建:以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為例
書刊名:臺灣史學雜誌
作者:陳靜寬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6
頁次:頁65-85
主題關鍵詞:天災921地震文化救援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7
  • 點閱點閱:5
期刊論文
1.薛理桂、吳宇凡(20111000)。從日本311大地震看文化典藏單位在自然災害中所扮演的文化救援角色。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37(2),41-5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叔倬(20130600)。天然災難後臺灣各博物館的公共參與:以921地震與88風災為例。博物館與文化,5,87-10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邱君妮(20121200)。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博物館與文化財之災後復興重建。臺灣博物,31(4)=116,88-9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謝仕淵、王美雯、丘世馨(2017)。記憶物件的搶救:206地震中的博物館與社會。《負歷史遺產、當代歷史意識與博物館》論壇,(會議日期: 2017年7月15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搶救文物:九二一大地震災區文物研究報告。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國寧(2003)。博物館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小菁、陳怡宏、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7)。地震帶上的共同體:歷史中的臺日震災。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嵩山(20120000)。博物館蒐藏學:探索物、秩序與意義的新思惟。臺北:原點。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財團法人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2003)。傳統三合院建築修復及重建前置作業報告書,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王美雯(2016)。災害記憶與受災物件:0206地震工作回顧,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川村清志(2015)。「文化財搶救」資料的研究與活用--以宮城縣氣仙沼市為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維冠失物招領發現兒時畫冊 受災戶感動:沒有想過能找到!,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70205/860755.htm#ixzz5nid7PCDP。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博物館展維冠修復物品待認領 災戶未現身,https://hk.on.cc/tw/bkn/cnt/news/20170204/bkntw-20170204133830707-0204_04011_001.html。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0180305)。台中市將設立第一座『文資建材銀行』,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80305002223-260407?chdtv。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嵩山(20120110)。新博物館與公共博物館學,file:///D:/%E4%B8%8B0/oE8%BC%89/JO00001217_10_5-13%20(2).pdf。  new window
7.國立歷史博物館。展覽回顧,https://www.nmh.gov.tw/zh/exhibition_2_3_22_240.htm?6。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林會承(2004)。921震災古蹟及歷史建築搶救的回顧。災難與重建--921震災與社會文化重建論文集。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嵩山(2005)。論災難博物館學的形成。想像與知識的道路:博物館、族群與文化資產的人類學書寫。臺北:稻鄉出版社。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嵩山(2012)。地震物件、行動者與社會:臺中東勢匠寮巷的例子。博物館與文化。臺北: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