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對照與建構:中英文量詞結構型態析論
書刊名:臺北大學中文學報
作者:楊曉菁
作者(外文):Yang, Hsiao-ch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6
頁次:頁363-391
主題關鍵詞:中文量詞英文量詞認知模式對比分析量詞型態分類Chinese quantifiersEnglish quantifiersCognitive modelsContrastive analysisMerasure words classifyingQuantifier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0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Ahrens, Kathleen(1994)。Classifier production in normals and aphasics。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22(2),203-248。  new window
2.Huang, Chu-Ren、Ahrens, Kathleen(2003)。Individuals, kinds and events: classifier coercion of nouns。Language Sciences,25(4),353-373。  new window
3.謝健雄(20080600)。當代臺灣漢語慣用轉喻:認知語言學取徑。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4(1),55-6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袁靜(2019)。量詞「枚」的形成及其認知語義特點。集寧師範學院學報,2019(3),87-8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志青(2008)。二語習得中語境與文化問題的社會語言學視角。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5(5),128-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麗玲(2007)。從「語言相對論」看中西方文化語義。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4),45-4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旭(2018)。英語「類量詞」研究--兼與漢語量詞作功能類型學對比。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2),173-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謝嘉(2008)。中英文量詞的對比。太原教育學院學報,23(3),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曾傳祿(2006)。漢語量詞語義的認知闡述。語文學刊,24,120-1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鄧守信(2003)。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總則。第七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臺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176-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蘇欣敏(2008)。現代漢語台灣口語量詞分類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蕭斐文(2001)。漢語名詞單位詞的習得與教學--論名詞單位詞中的個體分類詞(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敏敏(2011)。中文量詞認知透視(碩士論文)。華僑大學,福建。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趙元任、丁邦新(1994)。中國話的文法。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子瑄、曹逢甫(2013)。漢語語言學。正中書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楊朝春(2009)。語言差異與思維習慣:英漢名詞的數範疇差異及其認知影響。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史嘉琳(2016)。中文變好了,英文也變好了,http://www.eisland.com.tw/Main.php?stat=a_uGFZaUr。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ecine, David(20151118)。Nouns of Measurement and Non-Countable Nouns,https://magoosh.com/toefl/2015/nouns-of-measurement-and-non-countable-noun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