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澎湖小法當前之傳承初探
書刊名:文化資產保存學刊
作者:莊凱証
作者(外文):Chuang, Kai-cheng
出版日期:2022
卷期:59
頁次:頁37-58
主題關鍵詞:小法民俗宮廟無形文化資產Little priestFolkloreTemple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42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施國隆(20101200)。文化多樣性在臺灣文化資產的體現。文化資產保存學刊,14,5-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有興(19870900)。澎湖的法師與乩童。臺灣文獻,38(3),133-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會承(19960600)。澎湖的聚落單元--兼論清代澎湖的地方自治。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81,5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有興(19870600)。澎湖民間信仰初探。臺灣文獻,38(2),51-11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永猛(19941000)。澎湖宮廟小法的普唵祖師之探源。東方宗教研究,新4,16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永猛(20020900)。澎湖小法呂山派現況的探討。硓{石古}石,28,103-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林承緯(2013)。澎湖小法裝束的民俗學考察:以頭鍪的形成與展開為例。2010、2011法教與民俗信仰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民俗信仰學會。90-1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永猛(2013)。法教小法團在遶境過程的功能。文津。245-2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永猛(2013)。澎湖法教王船醮儀式之探討。文津。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亦翔(2009)。以龍門女小法現象探討澎湖民間信仰之女性思維。澎湖縣政府文化局。256-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鄭亦翔(2013)。澎湖宮廟信仰的法教祭祀空間之初探--以望安天后宮普唵派「安宮」科儀為例。文津。255-2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亦翔(2013)。澎湖普唵派小法童培育之初探--以望安中宮蘇府王爺抓新小法為例。文津。145-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歐陽伊倫(2013)。民俗在學校社群的糾葛--以澎湖小法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哲毅(2010)。澎湖宮廟小法角色與功能演變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承毅(2004)。澎湖宮廟小法操營結界儀式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上雲(2009)。澎湖法教普唵派儀式音樂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啟村(2005)。澎湖宮廟小法造橋儀式及操營儀式音樂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戴嘉琦(2007)。澎湖小法造橋過限儀式研究(碩士論文)。真理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豪、薛紹元、張光前、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會(2006)。澎湖廳志。臺北:行政院文建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有興(1992)。澎湖的民間信仰。台北市:台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甘村吉、陳定國(2014)。澎湖宮廟小法與祭祀科儀。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吳永猛(1996)。澎湖宮廟小法的功能。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余光弘、黃有興(2005)。續修澎湖縣志.卷十二宗教志。澎湖:澎湖縣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榮旺(2008)。大案山北極殿培訓小法參考資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