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行天宮與澎湖普唵法教「消災解厄」儀式比較探究:以民間信仰的多重神系論述為核心
書刊名:問哲
作者:徐敏真
出版日期:2022
卷期:12
頁次:頁143-161
主題關鍵詞:儀式形式社會意義消災解厄比較研究宗教經營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19
  • 點閱點閱:4
期刊論文
1.林庭宇(20100300)。「勅水禁壇」的科儀思想及其儀式象徵。中國學術年刊,32(春),65-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永猛(19980600)。澎湖小法呂山派現況的探討。空大人文學報,7,287-3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湘義(20130100)。臺灣宗教管理研究中之宗教文化創意產業課題的發展面向。輔仁社會研究,3,65-11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辜神徹、林美容(20100600)。女乩、義女與誦經女:女性在「公寓廟」的活動和地位。民俗曲藝,168,21-5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懷秋(20100900)。依里亞德的儀式理論--兼論其與基督信仰的異與同。輔仁宗教研究,11(1)=21,85-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莊元輔(20130400)。論Holmes Rolston, III對「自然價值」的觀點:建構「體驗論」模型芻議。應用倫理評論,54,247-27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謝世維(20140300)。地方宗教中的道法關係:以臺南和意堂為核心的考察。民俗曲藝,183,139-18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超然(20161200)。自我身分、倫理性格與社會象徵:道與法的根本差異與複合現象。華人宗教研究,8,33-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素娟(20080300)。飲食禮儀的身心過渡意涵及文化象徵意義--以三《禮》齋戒、祭祖為核心進行探討。中國文哲研究集刊,32,171-2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謝聰輝(20190600)。閩中瑜珈法教功曹神譜研究--以嵩公道德與吳公太宰為主。國文學報,65,195-22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馬上雲(20110600)。澎湖法教普唵派儀式音樂裏的南管曲調及其運用。關渡音樂學刊,14,7-2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徐孟婕、吳孔文、李珈瑜、陳又菁(20120400)。北臺灣著名廟宇數位學習探究。資訊傳播學報,90-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鍵璋(20191100)。淨爐儀式之田調與解讀:以臺北普安堂法教團為例。地理研究,71,25-4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時台華、吳盈萱、鄧序彤(20150600)。臺北市寺廟之遊客參訪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萬華(艋舺)龍山寺及財團法人行天宮為例。商業現代化學刊,8(1),179-19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上雲(20100400)。法脈緜延,樂聲薪傳--記澎湖法教呂山派小法出館儀式及其音樂。臺灣音樂研究,10,133-15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家麟(20090400)。收魂、驅煞與祈福--信眾到行天宮收境的因素分析。真理大學人文學報,7,203-2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連照明(19880600)。私立公共圖書館--財團法人臺北市行天宮附設圖書館經營概況。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5(4),18-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楊秀娟(20190900)。《勅水禁壇》科儀的詮釋與想像--以臺南善化道壇鍾昂翰道長為主。輔仁宗教研究,20(1)=39,87-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蔡彥仁(20070600)。「群體的、批判的自我意識」--論史密斯的宗教神學。新世紀宗教研究,5(4),171-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欒保群(2013)。雲南神馬中的煞神研究。年畫研究,2013,30-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吳永猛(19941000)。澎湖宮廟小法的普唵祖師之探源。東方宗教研究,新4,165-18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成全(2006)。「回煞」考論。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59(4),446-4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吳永猛(2002)。澎湖小法探索。菊島人文之美--傳統藝術研討會。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54-6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王秋桂、魏捷茲(2000)。中國魂魄信仰及相關儀式之研究。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Dupré, Louis K.、傅佩榮(2006)。人的宗教向度。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永猛、謝聰輝(20050000)。臺灣民間信仰儀式。國立空中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宇初、邵以正、張國祥(1985)。太上說南斗六司延壽度人妙經。臺北:新文豐。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urkheim, Émile、渠東(2002)。社會分工論。臺北:左岸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Durkheim, Émile、芮傳明、趙學元(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吳永猛(1996)。澎湖宮廟小法的功能。澎湖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吳永猛(2020)。法教的玄天上帝信仰之探討,http://www.tiengod.or.tw/web/images/ckfinder/files/2014061811185.pdf。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020)。効勞生志工,https://www.ht.org.tw/religion75.htm。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李豐楙(2003)。收驚--一個從「異常」返「常」的法術醫療現象。道教研究與中國宗教文化。香港: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珣(20080000)。道教「祭解」儀式中的懺悔與「替身」:一個文化心理學的探討。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倫理化的可能探問。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鄭志明(2008)。評論台灣民間鸞書「天道奧義」的形上理論。台灣民間宗教論集。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枝萬(1994)。台湾の道教。台湾の道教と民间信仰。風響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